凹凸的车标「男人都喜欢凹凸为啥车标却越来越扁平」
在扁平化设计的发展历程中,瑞士风格是最值得一提的部分。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于欧洲和亚洲都受到了巨大的创伤,所以除了美国之外的其他国家在平面设计方面都没有什么创新,平面设计领域也经历了一段停滞期
前不久宝马发布了一款全新的扁平化Logo,而就在去年大众也同样更换了扁平化Logo。如此看来,扁平化不仅席卷了整个科技圈,就连车圈也加入了这场“去立体化”的浪潮之中。那扁平化到底是谁搞出来的?汽车换装扁平车标后又能起到什么作用呢?今天我就来带大家一探究竟!
在扁平化设计的发展历程中,瑞士风格是最值得一提的部分。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于欧洲和亚洲都受到了巨大的创伤,所以除了美国之外的其他国家在平面设计方面都没有什么创新,平面设计领域也经历了一段停滞期。
之后随着经济的逐渐复苏,20世纪50年代在瑞士以及联邦德国中诞生了一种被称为“瑞士平面设计风格”的崭新理念。这种风格由于传达效果简单明确,所以很快便成为了在二战后,全球范围内影响最大、最流行的设计风格。因此,这种瑞士平面设计风格也被称为“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
除了瑞士设计风格以外,另一个对扁平化设计有深远影响的便是极简设计风格。极简这个词现在经常和扁平化捆绑出现,其历史甚至能追溯到19世纪末。这种风格涉及了建筑、视觉艺术等多个领域,在瑞士风格之前就出现了。而所谓的极简设计就是移除掉事物的复杂元素,只留下必要的成分。几何图形、少数的元素、明亮的色彩和干净的线条是大多数极简设计的表达核心。这样的设计简约而不简陋,给人十分干净的高级感。
从设计的角度来看,正是以上这两种风格的结合,才成就了之后的扁平化风格。但这些风格毕竟是早在20世纪中期就流行过的,那为什么又能在21世纪的今天火起来了呢?
在扁平化出现之前,拟物化是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主流设计,其顾名思义就是模拟物体的外观,让人一眼看到图案就能联想到内容,从而降低使用者的学习、使用成本。
而在拟物化之后,人们又开始使用3D立体的设计风格。但现如今这种风格已经逐渐被扁平化所取代,而要说21世纪扁平化的导火索,我们得先说说微软。
微软Zune播放器
2006年末,微软为了和红极一时的苹果iPod竞争,推出了一款名为Zune的音乐播放器。从那时起,微软提出了一种名为Metro的设计风格。这种风格以突出大号的图片及小写字母菜单闻名。同时,基于Zune开发的软件也采用了相同的设计,最终创造出了一套完整的风格体系。
这种设计风格跟当时微软传统的Windows系统有着很大的不同。而当2010年微软推出Windows Phone 7系统时,微软利用从Zune设计中积累的经验,改良了Windows Phone 7的设计,大号、明亮、网格形状、简洁的字体和扁平的图标,形成了这套系统的整体风格。由此微软Metro的风格流传开来。这套设计在当时获得了很好的反响,以至于微软还把它应用在了之后的Win 8、Win 10,甚至是Xbox上。
←iOS6 iOS7→
在微软研究扁平化风格的同时,最重视设计的苹果也没闲着。2013年,苹果发布了iOS 7系统,宣布彻底放弃了此前使用的拟物化设计。由于苹果的用户众多且狂热,所以iOS7的发布使得扁平化设计一夜爆红,最终使苹果的设计美学成为了许多品牌和设计师心目中的“标杆”。
为了顺应iOS 7系统的风格,许多APP开发商也将图标纷纷换为了扁平化的图形。13年之前的微信图标,你还记得长什么样吗?大量的平面化APP图标的出现,也印证了苹果扁平化的iOS 7系统改变了整个软件行业的设计走向。
扁平化除了以上说的在视觉层面能让用户高效、清晰地了解到内容实质以外,它还能降低许多软件的前期研发成本。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屏”出现,许多厂家发现传统的设计风格会依赖于单一的分辨率。举个例子,当基于A设备研发的软件投放到B设备上而被迫改变分辨率时,图案会根据分辨率的变化而出现形变。如果你理解不了的话,不妨尝试脑补将一个尺寸不合适的电脑桌面壁纸选择“拉伸铺满”时的效果。
这种形变会破坏图形原本美观的纹理和投影,而要是想完美适应多种设备,就需要设计多种分辨率的图形,那投入的时间成本可就太高了。并且即使你设计得再快,也赶不上硬件、软件开发的速度。每天都有新的硬件、软件推出,你又要设计多少种图形?
但相同的问题在扁平化处理后,就不用担心了。因为就算扁平化的图形被拉伸到变形,简单的色调和图形也不会显得很突兀。同时得益于不必要元素的减少,扁平化软件和网站的加载速度也会更快。
现如今小学生都开始用电脑做作业了,智能手机也人手一个。人们的需求早已从“怎么用”变成了“怎么用的更爽、更快”。这也正好切中了车标的诉求,那就是用最快的速度告诉你我是谁。
在汽车Logo上来看,最早扁平化Logo的厂商肯定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扁平的车标能让品牌标识在众多Logo中脱颖而出。但在许多车企纷纷效仿之后,细节、层次感的缺失让大家逐渐趋同,原本特立独行的扁平化车标便瞬间没有了当时一枝独秀的气息,这或许也是很多Bimmer难以接受宝马新Logo的原因之一。
在过去100多年里的汽车Logo设计中,人们只运用了形体和色彩两种方式。然而,最近这些年出现的第三种工具--“光”,或许将成为未来汽车Logo设计的新趋势和发展路线。根据合众汽车副总裁兼设计中心总经理常冰在此前一次采访中的大胆猜测,扁平化的设计其实是在为一种新的形式铺路--发光Logo。因为可以发光的Logo不仅可以变色,还能律动。而这也是常冰认为许多厂家将Logo扁平化的主要原因。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目前采用光源当做车标已经有了不少案例。其中就包括比亚迪、威马等国产品牌和以及福特的Mach-E。而奔驰、奥迪、大众等外资品牌,也很早就在概念车上实验了发光Logo的想法,但究竟这些设计何时才能够投入量产我们依然不得而知。
其实从设计角度来看,化繁为简确实是一种商业的进化。越简单的东西、标识越容易辨识,就好像Mazda在为旗下最新Mazda 3宣传时所反复强调的一样--“Less is more”。看来扁平化的确是目前时代的大趋势,各位同学觉得扁平化的车标好看吗?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