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绘画「关于潮汕彩绘年轻人的审美和传统有点不一样」
广东潮州彩绘工艺人曾浩鹏制作的手炉。(图片来自受访者)
在羽毛球场大小的家庭工作坊内,颜料、樟木等味道混杂弥散着,广东潮州彩绘工艺人曾浩鹏最近在忙着手炉的上漆、贴金和“开目”。在谈到贴金这道工序时,曾浩鹏对捕舆者说,老年人喜欢贴金,年轻人偏爱敦煌彩多一些。
潮汕人看重贴金要“彩”的传统工艺。捕舆者听说,在这一地区,人们对祠堂宗庙的建设和保护很上心。就拿清嘉庆年间来说吧,那时“大宗小宗,竞建祠堂,争夸壮丽,不惜资费”。到了近现
一物一景皆是人情,都是故乡
广东潮州彩绘工艺人曾浩鹏制作的手炉。(图片来自受访者)
在羽毛球场大小的家庭工作坊内,颜料、樟木等味道混杂弥散着,广东潮州彩绘工艺人曾浩鹏最近在忙着手炉的上漆、贴金和“开目”。在谈到贴金这道工序时,曾浩鹏对捕舆者说,老年人喜欢贴金,年轻人偏爱敦煌彩多一些。
潮汕人看重贴金要“彩”的传统工艺。捕舆者听说,在这一地区,人们对祠堂宗庙的建设和保护很上心。就拿清嘉庆年间来说吧,那时“大宗小宗,竞建祠堂,争夸壮丽,不惜资费”。到了近现代,外出富商、华侨多有回乡置办田屋才算“光宗耀祖”的传统心理。木雕、石雕、彩绘等传统装饰工艺如今在潮汕民间依旧备受热捧。
贴金与高档划等号?
“这几年,修神像、彩绘比较多。最近的做工地方在潮安区浮洋镇附近,远的有去过饶平区大佛寺。” 曾浩鹏说,我们这边老人家就比较喜欢贴金的佛神像,看起来比较高档。
高档的佛神像是“一贴到底”的?这可不尽然。潮汕地区的神像、佛像有固定颜色:财神爷穿红袍、玉皇大帝穿黄袍、包公穿黑袍、关公的衣袍要画成绿色。潮汕老爷最大的特点是像关公,底座的黑色画白色花纹,比较有特色。
图为传统彩绘中的“满金”。(图片来自受访者)
图为传统彩绘中的“金彩”。(图片来自受访者)
总的来说,传统彩绘主要有三种:全身贴金箔的满金、大部分贴金且留局部彩色的金彩、整尊像以颜色为主的彩粉。“潮汕地区的彩绘特点跟福建老式做法有点像”,曾浩鹏在与老一辈工艺人一起做工时听说,历史上福建人多次南迁,期间把这一传统工艺也带来了。
这就不难理解,在潮汕地区,彩绘这门手艺多是家传,想要“自学成材”可不能浅尝辄止。修复佛像可不是轻松活,34岁的曾浩鹏在这行摸了20年。
曾浩鹏从小就喜欢画画,小时候跟妈妈到庙里拜神,看到神像做得很漂亮,就经常近距离观察。10岁左右,曾浩鹏就经常在田地里挖泥土,打胚再到泥塑。那时,因经济条件有限,曾浩鹏的泥塑以及后来的彩绘手艺都靠自学而来。
有机会得到家传倒是可以少花气力,但如果不能自己领悟也是事倍功半。当然,家传的工艺手法也存在弊端,“大多数家传的都是上辈人怎么做,下代人就照着做,另外,过去信息资料来源少,所以改变不大。”34岁曾浩鹏说,但如今这种改变在悄然上演。
新式彩绘中的敦煌彩。(图片来自受访者)
年轻人偏爱敦煌彩
“潮州饶平大佛寺管寺院的阿姨跟我说,来这边拜佛的人,说这尊福德老爷做得不专业,就问我能不能修一修?我就说试一试。” 曾浩鹏说。
这几年,不少潮汕人的审美眼光在发生变化,他们认为佛像不够庄严。另外,木雕里含有水分,时间长了,水分流失,木材开裂,所以请彩绘工艺人来修。
在修复过程中,潮汕彩绘工艺人开始加入新式工艺手法。据了解,潮汕神佛新式彩绘主要有:以团花形式为主的敦煌彩、整尊像90%彩满的极彩、色彩偏暗色调的古彩等。
年轻人觉得贴金比较俗,偏爱敦煌彩。新式彩绘的价格不低于贴金箔。敦煌彩的工序比较多,一个花瓣,要彩多个颜色,比如红色花瓣,要从粉红色到红色,再到深红色过渡的渐变过程。
曾浩鹏有一习惯,外出时,经过古庙宇,会留心拍下老一辈人彩绘的神佛像。(图片来自受访者)
图为潮汕地区,古庙宇中的神像。(图片来自受访者)
据曾浩鹏介绍,敦煌彩绘的工艺手法来自敦煌,大约在唐代,鉴真法师将这一传统工艺带到日本。在30年前,这一传统手艺又从日本传回中国。能不能传承新式彩绘手艺也要看后辈人。“从打胚、泥塑到彩绘整个学下来,一般要用5年时间。学这门手艺需要细心观察、耐心做,还要有美术的基础。”曾浩鹏介绍说,现在二三十岁的彩绘人不多了,身边有这门手艺的,年龄大都在四五十岁以上。
在曾浩鹏看来,这是一场等不起的传承接力,需要更多年轻人沾“彩”。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