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恩施知识网 > 情感人生 > 正文

为什么家长总是喜欢别人家的孩子「家长为什么总喜欢别人家的孩子4大原因为你揭晓答案」

最近看到有朋友发的一期《少年说》里,有这样一个场景,感触颇深!
女儿吐槽妈妈总会将自己和学霸女闺蜜作比较,在节目中喊话妈妈:“为什么我的努力,你永远看不到!”妈妈的解释居然是因为觉得女儿的性格里就应该被打击,如果不打击,女儿就会有点飘!
女儿在节目中喊话妈妈
母亲觉得孩子的性格里不打击就会飘
女儿提到自己并不适合激将法,一味地打击会让她真的觉得自己很差,但妈妈却不以为然,甚至依然觉得自己的做法才是真的为孩子好!
女儿提出自己并不适合激将法
妈妈却

最近看到有朋友发的一期《少年说》里,有这样一个场景,感触颇深!

女儿吐槽妈妈总会将自己和学霸女闺蜜作比较,在节目中喊话妈妈:“为什么我的努力,你永远看不到!”妈妈的解释居然是因为觉得女儿的性格里就应该被打击,如果不打击,女儿就会有点飘!

女儿在节目中喊话妈妈

母亲觉得孩子的性格里不打击就会飘

女儿提到自己并不适合激将法,一味地打击会让她真的觉得自己很差,但妈妈却不以为然,甚至依然觉得自己的做法才是真的为孩子好!

女儿提出自己并不适合激将法

妈妈却固执的认为她需要推孩子一把

看到这里,不禁感慨:简直像极了当初的自己!不论自己曾经多么希望父母能够正向的激励自己成长,不拿自己和其他人作比较,可父母却依然固执的相信他们的做法才是最好的!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别人家的孩子似乎成了父母追捧的对象,“你看他们学习那么好,你也不知道学一学!”,“你一天就知道玩,你看隔壁家的孩子多听话!”,“你看看你,做什么都做不好,你看你们班那谁,人家不知道比你好几百倍。”

似乎别人家的孩子在父母眼中都是优秀的,而自己好像不管怎么做,父母都觉得自己不够优秀。这也许是无数孩子的痛点,但却也有无数的家长依然如此坚持着!

父母的关注点总是更多的放在孩子的缺点

为什么家长眼中孩子总是别人家的好?

家长喜欢攀比、总是觉得自己孩子不够好,还总是不停的给自家孩子挑毛病,似乎这样就能督促他们快点成长!但是孩子的成长其实是有一定规律的。每个阶段会有每个阶段里孩子们应该做的事,父母想要督促孩子快点跑其实也是一种“高压型控制”的思维方式,简单的说就是父母过度的焦虑,甚至把自己的这种焦虑转嫁到了孩子身上,希望通过高强度的控制来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一旦违背自己的意愿,就会表现出烦躁、焦虑甚至愤怒。

积极心理学家莉·沃特斯也曾在她的著作《优势教养》中解释过为什么家长会有这种心理。她认为人体的大脑中存在4种负面机制,正是因为这4种负面机制的作用,会让家长不由自主的总是给孩子挑毛病,这也是父母觉得孩子都是别人家好的最直接的4点原因:

1、注意力的选择性

你可能没有发现,其实你的注意力是有选择性的去关注一些事,所以当孩子出现问题时,你也会选择性的去关注你想要去关注的那些点。

举个例子来说,虽然大家都知道一岁的孩子行为控制能力还很差,典型的表现就是孩子吃饭时会弄的满桌都是,给孩子的玩具孩子也喜欢随处乱扔,但是这其实并不是孩子的本意,而是因为孩子的行为并没有发展到对应的阶段,所以会表现出类似的行为。但是很多爸爸妈妈们可不会这样认为,即便有些爸爸妈妈意识到这是因为孩子还小,身体各方面的能力还没有发展好,也会在孩子弄了一桌子时愁眉苦脸,在孩子一次又一次扔玩具时感到疲倦,甚至烦躁。

父母会选择性的关注孩子不好的地方

这都是为什么呢?这就是因为父母选择性的关注了不好的方面,他们只看到孩子弄的到处都是,却忽略了孩子们也在尝试自己手抓食物,这对孩子而言其实也是一种进步。这也是为什么在我们国家很多孩子到了四、五岁家长还在追着喂饭的原因。因为家长无形中给孩子一个定义,觉得是孩子们吃饭会弄的乱七八糟,所以一直都没有给孩子机会去尝试,而没有尝试又何来进步呢?

对应到孩子们的学习也是一样,父母会选择性的忽略孩子们的优势,只看到孩子们的缺点和不足,这其实对孩子们而言并不公平。

父母可能会选择性忽略孩子的优点

2、大脑的负面偏好

莉·沃特斯曾从人类进化论的角度去解释过这个问题,她认为人类之所以会喜欢关注消极的、负面的消息与人类的进化历史息息相关。

莉·沃特斯曾提出的观点是:因为从远古时代开始,人类就处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环境中,不论是野兽也好、自然灾害也罢,对会在威胁到人类的生命,而人们必须在这些危险发生的第一时间就做出反应,所以人类在进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第一时间捕捉负面信号的本领,而这也被称为大脑的负面偏好。

所以当孩子们出现问题时,父母总是第一时间就捕捉到孩子的问题,看到孩子的缺点,而不是去发现孩子们的优点。

第一时间父母捕捉的可能都是负面信号

3、投射效应

投射效应简单点讲就是有什么样的心境,就会看到什么样的人和事。或者说自己有什么样的问题往往会投射到其他人身上。对应到父母总是挑剔孩子这件事上,更多的是因为父母并没有达成某种期望,反而把这种寄托转嫁给了孩子。比如父母曾经想要好好学习却没能学好,就很有可能会在现实生活中把学好这件事寄托给孩子。

如果当父母发现孩子的缺点时,其实这个缺点可能自己曾经也有,但是父母总会忽略自己的行为而放大孩子的行为。

比如有些父母自己的生活习惯并不好,东西随意乱扔,平时也不整理衣物,但是当看到孩子的玩具扔的到处都是就会大发雷霆,或者当孩子的书本乱七八糟时就会要求孩子立马把这些东西收拾好,可父母在做这些事时却把自己的行为忽略了,这就是典型的把缺点投射到孩子身上的一种行为。

父母会无形中忽略自己的问题

4、二元对立思维

二元对立思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非黑即白”。

《优势教养》一书中提到我们描述孩子的习惯、行为、性格时都习惯性用“好”,“坏”,“正确”,“错误”,“乐观”,"悲观”等对立的词语来描述,很少使用中立的词汇,这也会导致家长重视孩子的特点时,出现“非黑即白”情况。

也就是说家长关注孩子的缺点、不足时会不由自主的把孩子和“不优秀”、“不好”等观点联结起来,而这也会导致家长的观点过于片面,反而影响到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父母如果了解到这里,可不要觉得自己的“打压式教育”好像有了理由,相反,父母其实应该寻找突破口去改变这个现状,发现孩子的优势。

父母的观念里可能存在“对立”因子

父母不应该是孩子人生的塑造者

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艾莉森·高普尼克曾经说过:儿童比成年人更善于学习,具有更旺盛的创造力,而且在很小的时候就拥有很好的道德意识。

父母要做的更应该是去挖掘孩子的这种能力,并且认可孩子。没有任何一个人希望长期活在打压下,一次两次的压力可能会让人成长,但是一直固执的让孩子活在压力下反而会折断他们努力的羽翼,让他们变得自卑和压抑,甚至最终走向失败。

对于父母而言,我们更应该收纳自己的焦虑,适当放下对孩子们的偏见。我们不应该去做那个孩子人生的塑造者,我们的职责更应该是去帮助孩子挖掘自身的潜力,教会孩子正确的生存法则,做一个高质量的陪伴者,一个为孩子补给养分的供养者。

我们不应该去帮助孩子规划他们的人生,而是应该帮助孩子们寻找到正确的人生方向。可能孩子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是他们一定会有自己的优势和擅长,而父母要做的是像一个园丁一样去了解每个种子的喜好和特点,在树干偏离轨道时及时的修正,这才会发挥出这颗种子最大的优势!

父母更应该像园丁般对待自己的孩子

父母如何改变自己的态度,正向激励孩子成长呢?

1、建立与孩子之间的信任

所有高质量的亲子关系的核心都在于和孩子之间的“爱”的联结,父母和孩子之间有充分的安全依恋关系,才会有充足的信任,而孩子也会更愿意倾听父母的声音,采纳父母的意见。

当父母变成了孩子的信任伙伴,而不是一个焦虑的施压者,孩子和父母之间的气氛也会缓和,反而会利于孩子的进步。

2、多和孩子一起做,而不是照我说的做

父母总是习惯性命令孩子,企图用自己的权威来压制孩子做一些事,其实权威性的教育方式对孩子们而言会有一种逼迫感,看似很容易就达到了目的,但是遗留的问题反而很多,孩子可能会因此而叛逆、反抗、自卑等等,这甚至会在孩子青春期以后如“洪水猛兽”般突然袭来,让父母措手不及。归根结底都是父母教育方式出了问题。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多陪孩子一起做,而不是一味让孩子照自己说的做。比如叫孩子收拾好自己的东西,父母也要以身作则,先收好自己的东西;让孩子爱阅读,父母也要避免一进门就玩手机、看电视。父母在教育孩子前首先去反思自己是否有类似的行为,如果有首先从自身改变,再潜移默化去影响孩子,这会比利用权威强制性的命令孩子效果好很多。

教育孩子父母更应该以身作则

3、欣赏并挖掘孩子的优势

这一点其实是非常重要的一点,父母要擅于发现孩子的优势,去积极的欣赏和认可孩子的这些优势,从优势出发去引导和改变劣势。

心理学家科胡特认为,被表扬、认可、欣赏和肯定是人类正常的且持续一生的自恋需要。这个需要的满足,就像汽车的发动机,给人提供动力。

对于孩子们而言,也是如此,父母的表扬、认可、欣赏和肯定对于孩子来说才是更有力量的助推剂,同时孩子会因为父母的认可和肯定而表现出自主驱动力,简而言之就是孩子们反而会更自觉的去做这件事。这与一味打击和惩罚的效果不同,一味打击和惩罚会让孩子们有挫败感,反而会不停的心理暗示,我就是如此失败,我就是做不好,渐渐的孩子们好像真的就失去了某些优势。

所以,父母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可以说是巨大的,如果父母不去思考适合自己孩子的方式,总是不自主的认为自己的做法就是“为孩子好”,才有可能真的会成为阻断孩子更进一步的束缚和枷锁。

父母应该真正的欣赏和认可自己的孩子

希望每个父母都能正确意识到和孩子的之间的问题,在与孩子建立信任关系的基础上,真正的去开启发现孩子优势的眼睛,鼓励和肯定孩子,让孩子在积极中找到阳光和成长的方向!

我是阳妈@阳妈育儿大作战,喜欢可以点赞关注我,育儿路上为你避坑,也会有儿童心理学和孩子性格发展相关文章推荐。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恩施知识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esly.wang/qinggang/9666.html 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睡觉总是说梦话正常吗注意可能出现了这几种问题「睡觉总是说梦话正常吗注意可能出现了这几种问题」 下一篇:九江附近亲子游「九江周边亲子游去外婆家拥抱美好的时光」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