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惠妃那个终结了唐明皇开元盛世的女人「武惠妃那个终结了唐明皇开元盛世的女人」
1.李隆基称帝
因为不敢也不肯接受武则天婢女团儿的勾引,李旦遭了秧,他的嫡妃刘氏和德妃窦氏被团儿和图谋周朝太子之位的武承嗣诬告施法诅咒女皇陛下。
武则天居然信了,把前来朝见自己,给自己贺年的刘氏和窦氏一起杀掉了,连尸骨都没有还给李旦。
这一年,丧母的李隆基才八岁,被杀害的窦德妃就是他的生母;他的大哥李宪十五岁,被杀害的刘妃是他的生母。
为了不给武则天继续加害他们一家人的机会,李旦不允许家人表露悲伤,不允许家人谈起刘、窦二妃,所以八
文:木木(读史专栏作家)
1.李隆基称帝
因为不敢也不肯接受武则天婢女团儿的勾引,李旦遭了秧,他的嫡妃刘氏和德妃窦氏被团儿和图谋周朝太子之位的武承嗣诬告施法诅咒女皇陛下。
武则天居然信了,把前来朝见自己,给自己贺年的刘氏和窦氏一起杀掉了,连尸骨都没有还给李旦。
这一年,丧母的李隆基才八岁,被杀害的窦德妃就是他的生母;他的大哥李宪十五岁,被杀害的刘妃是他的生母。
为了不给武则天继续加害他们一家人的机会,李旦不允许家人表露悲伤,不允许家人谈起刘、窦二妃,所以八岁的李隆基和十五岁的李宪连哀哭亡母的权力都被剥夺了,他们一夜之间长大了。
直到太平公主和李隆基扶立李旦复位为帝,李旦下令将皇宫掘地三尺,也没有找到刘氏和窦氏,那一刻,李隆基的心里一定也是一片悲凉。
早就已经心灰意冷的李旦逊位,长子李宪推辞,排行第三的李隆基在二十七岁这一年登上了皇位,成为唐玄宗,开元盛世拉开了帷幕。
李隆基是个风流天子,妃嫔很多很多,然而他最宠爱的却是一对婆媳:武惠妃和杨贵妃。
2.武氏专宠
人们怎么也想不到,李隆基会深深迷恋武家的女人,他自己的生母可是死在了武则天的手上,他却要宠爱武则天的侄孙女、恒安王武攸止的女儿。
武惠妃比李隆基小八岁,是他的表妹,继承了武家人的美貌和心计,自从有了他,李隆基的王皇后等妻妾统统失宠。
那么多女人一起失宠,怨恨的力量是强大的,所以武惠妃虽然是为李隆基生下了最多儿女(四男三女七个孩子)的宠妃,但是她生下来的孩子接连夭折。
武惠妃的长子“嗣一”(李隆基的第九个儿子,这是一出生就打算定他做接班人的寓意啊)还是婴儿就夭折了,被李隆基追封为“夏悼王”;
武惠妃的次子是“貌丰秀若图画”的李敏,同样还在襁褓中就夭折了,被李隆基追封为“怀哀王”;
武惠妃的第三个孩子是个公主,还是一样夭折,追谥“上仙公主”。
一连串的打击之下,李隆基和武惠妃终于反应过来:这不是天意,是人为,是有人在故意加害他们的孩子。
武惠妃的第四个孩子是皇子李瑁,这一次,李隆基和武惠妃多了个心眼,孩子一出生就抱进宁王李宪府中,对外说是宁王妃元氏所生,并且由元氏亲自抚养。
这一次,孩子保住了,平安长大了,所以武惠妃后面再生的盛王李琦、咸宜公主、太华公主也都被抱出皇宫养大。
其中这位最小的女儿太华公主,传言中说她是高宗李治的王皇后转世投胎而来,所以她一出生就跟自己的生母武惠妃不亲,甚至讨厌、憎恶武惠妃。
被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灭了的唐中宗李显皇后韦氏的女儿长宁公主,第一次出嫁是嫁给隋王朝的皇族后人杨慎交,生了个儿子杨洄。
除了杨慎交,杨家还有旁支,例如杨玄琰,他早逝后,女儿杨玉环由其弟杨玄璬收养,所以四川美女杨玉环是在洛阳长大的。
咸宜公主长大后,下嫁给了杨洄,婚礼上,亲戚们自然是都要来表示祝贺的,杨玉环也来了。
以能歌善舞闻名洛阳和长安的杨玉环被武惠妃和寿王李瑁注意到了,不到半年,十七岁的杨玉环成为“寿王妃”,这一年,武惠妃三十八岁。
3.武氏封为惠妃
武惠妃除了美貌,给人最深的印象就是爱子心切,平时护犊子也就算了,涉及皇位,自然是要拼了命地去争取,所以,武惠妃现在只关心一件事:让儿子李瑁当上太子,同时自己当上皇后。
李隆基给人的感觉是没有皇后的,但是事实上他有,也是一位姓王的皇后,王家这是得罪了哪路神仙,一做了皇后就被武家抢夺。
李隆基的结发妻子王氏是士族出身,娘家不咋地,但是王氏的孪生兄弟王守一在李隆基与太平公主的争权斗争中出了力,直接参与了杀掉太平公主和铲除武氏势力的具体行动中,算是李隆基中心派中的实力派。
这个王皇后同李治的王皇后一样,竞争者太多,且也是没有生育,收养了杨贵嫔的儿子李亨,这是李隆基的第三个儿子。
李隆基立太子时,没有立长子李琮(刘华妃所生),也没有立王皇后的养子李亨,而是很莫名其妙地立了第二个儿子、赵丽妃生的李瑛。
这样的安排就使得太子之位其实并不稳固,很多人都在想心思,例如王皇后和李亨(嫡出养子),例如刘华妃和李琮(同样是庶子,而且还是长子),更例如武惠妃和李瑁(最宠爱的女人和儿子)……要知道李隆基可是有三十个儿子的。
论起情商来,武惠妃还是比王皇后更胜一筹。
同样是想让自己的儿子做太子,武惠妃采取的策略是尽一切能力抓住李隆基的心,是固宠,是一个接一个地生孩子。
而王皇后则是牢骚满腹,今天跟李隆基说赵丽妃对我不敬,明天跟李隆基说武惠妃对我不恭,牢骚话说多了,李隆基也烦了,越来越不待见王皇后,加上王皇后越想生孩子越怀不上,渐渐地,她仇恨武惠妃等人的同时,连带着把李隆基也一起恨上了。
心里暗暗怨恨也就罢了,王皇后还愚蠢到相信旁门左道:太子少保王守一(成为了薛国公主的驸马、李隆基的妹夫)帮忙王皇后找来左道僧人做法的霹雳木,上面刻有天地以及李隆基字样,王皇后相信佩戴了这个道具,就可以生下皇子,而且还可以像当年武后把控朝政一样,呼风唤雨,无所不能,更何况是控制一个李隆基。
这样的事情,自然是要败露的,或许再细想,从一开始,这就是一个坑,只不过王皇后姐弟自己跳进去了。
李隆基大怒之下,当即废了王皇后,废为庶人,别院安置,王守一先是被贬,随后又被赐死,三个月后,王庶人死在冷宫之中,死因不明,但也无人过问。
当时武惠妃还没有封惠妃,依着李隆基的意思,是想直接册立她为皇后的,但是又担心一步到位引起朝臣们的反对,毕竟她是武家的人。
所以李隆基就想出了一招:先把她册立为“惠妃”。
原本后宫是没有这个名额的,这是李隆基的发明创造,惠妃在皇后之下,后宫所有妃嫔之上,其实就是个准皇后了。
武惠妃的生母杨氏被封为郑国夫人,武家其他人也都得到了提拔,这些看在朝臣们眼里,大家心知肚明——又要出来一位武皇后了。
对武则天心有余悸的群臣们自然是不同意的,宰相张九龄等人纷纷出来劝阻:武惠妃的身世、她当上了皇后之后可能会如何,她的儿子会如何……
眼看着反对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李隆基不好再一意孤行,只能打消了立武惠妃为皇后的念头,但是,自此之后,他也没有再立过皇后,并且,他坚持武惠妃享有与皇后同等的服秩品级待遇,双方各退一步,这个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
4.武惠妃设计害死太子
皇后之位只能这样了,接下来武惠妃最操心的是太子之位。
当年武媚娘有个李义府冒出来把宝押在她和她的儿子们身上,如今的武惠妃则是有个李林甫主动跑出来:“愿为寿王立储效力”
李林甫是唐高祖李渊六弟李祎的第四代孙,算是李隆基的堂叔,他这一出头,武惠妃算是找到了同盟军,两人一拍即合,开始互惠互利地展开合作。
武惠妃帮李林甫做到了礼部尚书,跻身大唐宰相之列;李林甫则想方设法让李隆基不再那么信任反对武惠妃的宰相张九龄、裴耀卿等人。
另一方面,咸宜公主的驸马杨洄则是扮演卧底,主动接近太子李瑛和其他皇子们,收集他们说的做的,从中挑选出对他们不利的,利用舆论放大,同时由武惠妃和咸宜公主设法“不经意间”透露给李隆基,动摇李隆基对太子李瑛和其他皇子的信任。
不能不说,武家的女儿都很厉害,都懂得攻心为上。
皇帝和太子之间,向来关系微妙,一方面皇帝为自己后继有人而高兴,另一方面皇帝又为这个接班人迟早要取代了自己而心里不是滋味。
这里面很多说不明道不清的东西,需要有一定政治素养和政治敏感度的人才能把握好,怎么样既做好太子,又不让皇帝疑心自己迫不及待想取代他,这是一个难度系数很高的活。
太子李瑛的生母赵丽妃是卑贱的歌舞伎出身,曾经也是很得宠的,当时一起得宠的还有皇甫德仪(生了皇五子鄂王李瑶)和刘才人(生了皇八子光王李琚)。
这三个女人一起得宠,一起因为武惠妃的出现而失宠,心路历程相近,关系很好,所以三兄弟关系也不错,抱成一团,走得很近,三个漂亮宝贝朗秀清隽,才华也出众,曾经一度很得李隆基的欢心。
驸马杨洄是一个出色的卧底,李瑛、李瑶和李琚这三兄弟因为各自母亲的失宠,自己的失欢,不免经常聚在一起发泄不满,不仅是恨武惠妃,而且还对父亲李隆基不满。
他们说的话自然都被杨洄汇报给了武惠妃,然后再被武惠妃哭诉给了李隆基:我们母子被太子们忌恨我知道,可是万万没想到,他们居然敢对陛下您有怨言啊……
李隆基一听,这还了得,必须废了太子,还有那两个跟着一起起哄的不孝顺儿子。
首辅宰相张九龄第一个坚决反对:太子没有过错,两位皇子也没有错,陛下如果听信宠妃之言废了太子,必然会引起国家动乱,晋献公废太子、汉武帝废太子、晋惠帝废太子、隋文帝废太子……这些都是前车之鉴啊。
张宰相一番话说得李隆基越来越郁闷,因为没有证据能证明太子们有很明显的错处,所以他也说服不了张九龄,此事不了了之,李隆基忍得好难受。
果然,没过多久,李林甫则取代了张九龄的地位和权力。
一次不成,再接再厉,不久,关于太子、鄂王、光王联同太子妃兄驸马薛鏽合谋叛乱的流言传得人尽皆知,李隆基将信将疑,眼看着火候到了,武惠妃趁机向太子及二王假传李隆基的旨意:内宫有盗匪,速速披甲领兵进皇宫护驾。
李瑛、李瑶和李琚果然中计,带着大群卫士进入皇宫,这时武惠妃对李隆基说:太子他们果然谋逆,真的带兵闯进内宫了。
李隆基是经历过政变的,马上调动正规军“围捕”谋逆的太子他们,很快活捉了三兄弟。
李林甫再添一把火:这是皇上的家事,朝臣不便参与。
李隆基等的就是这句话,审都不审,立即下诏,将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废为“庶人”,驸马薛鏽被流放(刚出长安城,就被杀掉了)。
剧情发展太快,朝臣和广大吃瓜群众都懵掉了:这是个什么情况,怎么好好的,太子就谋逆了,这事儿不对啊?
明着不让查,与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有关的亲友团们就暗地里查,武惠妃和李林甫手头能用的人手有限,根本阻止不了他们的调查,这可怎么办?
看来废了还不行,必须得下杀手才能彻底解决问题,于是武惠妃想到一招将计就计,跟李隆基汇报说:废太子的余党们还在暗中活动,想再次策变,拥立废太子。
李隆基一下子就联想到了自己小时候经历的那些风云变幻,越想越后怕,干脆下令将三个儿子一齐处死,以绝后患,可怜三位皇子,从庶人到死人,也就半个月时间。
4.武惠妃病逝
武惠妃的目的达到了,成功扳倒了太子,还捎带上两个有竞争力的皇子,为自己儿子寿王李瑁登上太子之位扫除了最大的障碍,可是,剧情偏偏不按她的设想来:
1.一代帝王“杀子”的罪名是彻底背上了,渐渐清醒过来的李隆基心里多多少少是有些后悔的,这一后悔,自然就想到了武惠妃在这个事情中的那些表现;
2.广大善良的人民群众突然失去了太子和两位皇子,感情上有些受不了,真真假假、深深浅浅的哀痛之余,免不了互相交换一些对于皇帝和武惠妃的看法:当爹的太狠心了,当后妈的太阴险了……
3.武惠妃的寝宫开始闹鬼,巫师们都说“三庶人为厉鬼”,这个,很自然是心有不甘的人在进行报复了。
如果武惠妃也有武则天那么强大的心脏,别说闹鬼,闹神都拿她没办法,可是武惠妃不行,她心虚,而且害怕,这一惊一怕的,就病倒了,吃药不管用,她用了最愚蠢的办法:杀掉对“三庶人”行刑的刽子手祭祀“三庶人”的鬼魂,重新按照太子和诸王的礼仪厚葬“三庶人”。
这么做,等于告诉所有人,尤其是告诉李隆基:自己心里是有愧的,三庶人是冤枉的,是需要平反昭雪的。
昏招用了,可是不管用,“三庶人”冤魂不散,而且越闹越凶,心理素质不过硬的武惠妃就这么连病带吓,很快就去世了。
李隆基心里已经明白武惠妃做了什么,但是她就这么去了,李隆基还是很难过的,他颁诏赠她“贞顺皇后”,并以皇后的名份和尊荣安葬了武惠妃。
5. 寿王李瑁出局
跟着武惠妃一起忙乎了半天的咸宜公主夫妇和李林甫是乐观的:“皇后”名份有了,接下来就是立太子了。
是的,太子还是要立的,只可惜武惠妃一番费心费力地折腾,还搭上了自己的性命,却是白忙一场,自己的儿子寿王李瑁并没有当上太子,反而便宜了皇三子忠王李玙。
倘若武惠妃还活着,出于对她的宠爱,出于爱屋及乌,寿王李瑁还是能做太子的,但是武惠妃一死,李隆基对于李瑁的父子情有限,当然他对于自己的每一个儿子都父子情有限,多情帝王的心思都用在了治国、谈恋爱和提升自己的音乐造诣等方面了。
同时,在李隆基的三十个儿子当中,排行十八的李瑁并不出众,无论哪一方面都没有办法格外出挑,让李隆基格外看重。
最后一个原因就是,现在大家等于都知道了:“三庶人”其实就是武惠妃害死的,李隆基立太子还是要照顾一下大家的感情和情绪的,如果真的立了李瑁当太子,群臣和百姓会怎么说,自己“杀子”的罪名会再次被人们一再提及,这多么闹心。
至于为什么是皇三子忠王李玙?
因为李隆基身边最为亲近的宦官高力士说:“长幼有序,立储当然应该照老规矩办。”
从宠妃的儿子,准太子,一下子变成了丧母的平庸皇子,寿王李瑁是很受打击的,但是最大的打击还在后面。
失去了武惠妃,真心难过的还有李隆基,后宫美人虽多,但是没有一个能像武惠妃那样令李隆基满意,怎么办呢?
很快有人向李隆基推荐了寿王妃杨玉环,于是,寿王李瑁在失去了母亲和太子之位后,紧接着又失去了王妃,求李瑁此时的心理阴影面积:真是娘死爹娶亲,还是娶的自己的老婆。
打击接连而来,还没有缓过劲来的李瑁又失去了养父宁王李宪,李瑁是从小抱出宫由宁王李宪和王妃养大的,对于他而言,李宪才是跟他有父子之情的父亲。
丧母之痛,丧妻之痛,丧父之痛……人生突然变得如此艰难,心灰意冷的李瑁干脆向李隆基提出:我要为养父服丧。
等于是自我放逐于权力中心之外了,李隆基立即同意了。
开元盛世基本结束了,有一个春天来临,李隆基改年号为“天宝”,他自己也迎来了又一个春天。
作为武家女儿,武惠妃却能够得到直接受过武家戕害的李家天子的专宠,并且一生荣宠不衰,实在是奇迹,除了美貌,她身上一定还有很多其他吸引李隆基的东西。
宿命一点来讲,武惠妃的终极使命,也许就是来终结李隆基的“开元盛世”,毕竟她终究是武家的人。
武惠妃怎么死的,武惠妃是怎么死的
武惠妃是怎么死的电视剧当中这段事情相对比较真实,不过其他的内容大多数都是虚构,实在不敢让人恭维。 补充一下武惠妃的死离他害死三位亲王其实之隔了半年左右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四月,杨洄再次向惠妃构陷三位亲王,说他们三个与太子妃薛氏之兄薛锈共谋尺迹森异事。惠妃便设计派人去召三王入宫,说是宫中有贼,想请他们帮忙,而他们也答应了。惠妃接著又告诉玄宗:“太子跟另外两个王爷要谋反了!他们穿铁甲进宫了!”玄宗派人察看,果真如此,便找宰相陵亩李林甫商议。李林甫说:“这是陛下的家务事,不是臣等应该干预的。”玄宗便下定决心,废三王为庶人,赐薛锈死。不久,三位庶人皆遇害,天下人都为他们感到冤枉。武惠妃(刘蕾饰)自从陷害三亲王以后,武惠妃的一名宫女值守夜班时突然大声惊叫并昏厥,醒来时说看到三个男鬼,武惠妃自然联想到三亲王,为掩人耳目,以宣扬歪邪之风为由,杀死该宫女,却因此害怕成疾,大病不起。请巫师在夜里作法、为他们改葬,甚至用处死的人来陪葬,都没有用。最后惠妃因此而死,年三十八。她过世后,鬼魂作祟的事也自然消失了。 不能不说,玄宗对武惠妃是相当偏心的。虽然由于闹鬼事件,他多少知道了武惠妃的亏心事,但是他仍然对她的死表现得极其伤感。 同为武氏一族的武惠妃见过各种场面,最终怎么会死于惊吓?历史记载,唐玄宗贞顺皇后武氏,又称武惠妃,生于公元699年,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宠妃。母亲杨氏,父亲恒安王武攸止,是玄宗的表叔。武惠妃是武则天的侄孙女,在武惠妃的身上既遗传了姑祖母武则天的美丽、聪慧、同时也继承了她的多疑与阴狠。
因武攸止早逝的关系,武惠妃自小就养在宫中。李隆基即位后,便对武氏十分宠爱。开元十二年(724年)玄宗废掉了正室王皇后,封武氏为惠妃。虽只将她封为妃,但宫中对她的礼节却等同皇后。其母杨氏被封为了郑国夫人,弟弟武忠与武信也都分别被加官晋爵。
惠妃最初为玄宗诞下了三位皇儿,悼王李一、怀哀王李敏与上仙公主,三个孩子都生得面容清丽、标致、却先后夭折,玄宗为此感到十分哀伤。后来惠妃又诞下寿王李瑁,因怕孩子夭折,玄宗命其兄宁王李宪抱养李瑁,并由宁王妃元氏亲自哺乳。后来不仅李瑁健康长大,而且惠妃又相继诞下了盛王李琦、咸宜公主和太华公主。
玄宗对惠妃的宠爱始终不衰,并且想立她为后。但御史潘好礼上疏表示武惠妃的远房叔公武三思与远房叔父武延秀都是武则天的能臣干将,都是干纪乱常之人,被世人所不齿;而且惠妃的儿子不是太子,一旦立惠妃为后,恐怕她会基于私心而使太子的地位不安。最终,李隆基听从了潘好礼的建议,没有立惠妃为皇后。
不过,惠妃与太子之间的梁子也就此结下。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武惠妃派人召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和光王李琚入宫,说宫中有贼,想请他们帮忙捉贼。同时,惠妃又告诉玄宗,太子等人穿铁甲进宫,要谋反!当唐玄宗派人察看时,正好碰到了前来捉贼的三王。于是,废三王为庶人。不久,三位庶人便被害死了。
自从陷害了太子等人之后,武惠妃害了疑心病,屡次看到他们的鬼魂,竟一病不起。请巫师在夜里作法、为他们改葬,甚至用处死的人来陪葬,各种办法都用尽了,可全都没用。最后,还是被自己吓死了,年仅38岁。她过世后,玄宗非常伤心,追封她为皇后,谥号贞顺皇后。葬于长安以北40多公里的敬陵。
李隆基的妃子武惠妃是怎么死的?还不是争宠,为了自己儿子的皇位,陷害三亲王(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以后,武惠妃多次见到他们的鬼魂,因此害怕成疾,大病不起。请巫师在夜里作法、为他们改葬,甚至用处死的人来陪葬,都没有用。最后惠妃因此而死,年三十八。
从武惠妃死到杨贵妃之间的事??这8年 杨贵妃在唐玄宗的安排下 先出家 成为太真道人 其实就是无名的地下妃子 成为太真妃 名义上是在出家 其实已经开始出现在宫中
745年 只是正名 封为贵妃 梅妃怎么死的唐爱牡丹宋爱梅,江采萍是生错了时代的绝世佳人。杨玉环的绝世美丽完全掩盖了梅妃江采萍的风采才情。
梅妃 福建莆田人,生于医学世家。自幼聪明过人,九岁能诵读《诗经》父亲江仲逊以《诗经·召南》里《采苹》一诗的题目为女儿名字,对她州返期望甚高。 武惠妃死后,随侍玄宗左右的宦官高力士猜知皇帝的心思,奏请出使江南,寻访美女,来到闽中莆田县选中江采萍。入宫后,江采萍曾深受玄宗宠幸。她淡装雅服,姿态明秀,风韵神采,无可描画,她精通诗文。因癖爱梅花,所居之处遍植梅树,唐玄宗昵称她梅妃,又戏称为“梅精”。 后来,杨玉环的到来使得柔和善良的梅妃渐渐失宠,并设法贬梅妃入冷宫上阳东宫,梅妃作了《东楼赋》以抒心中哀怨: 玉鉴尘生,凤奁杳殄。懒蝉鬓鬓之巧梳,闲缕衣之轻练。苦寂寞于蕙宫,但疑思于兰殿。信摽落之梅花,隔长门而不见。况乃花心恨,柳眼弄愁,暖风习习,春鸟啾啾。楼上黄昏兮,听风吹而回首;碧云日暮兮,对素月而凝眸。长闼深扃,嗟青鸾之绝信;温泉不到,忆拾翠之旧游。忆昔太液清波,水光荡浮,笙歌赏燕,陪从宸旒。奏舞鸾之妙曲,乘益鸟仙舟。君情缱绻,深叙绸缪。誓山海而常在,似日月而无休。奈何嫉色庸庸,妒气冲冲,夺我之爱幸,斥我于幽宫。思旧欢之莫得,想梦著乎朦胧。度花朝与月夕,羞懒对乎春风。欲相如之奏赋,奈世才之不工。属愁吟之未尽,已响动乎疏钟,空长叹而掩袂,踌躇步于楼东。 唐玄宗偶于兴庆宫中花萼楼思念梅妃,派人悄悄送给梅妃贡珠一解,梅妃吟诗辞谢,《谢赐珍珠》诗云: 柳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湿红绡。长门自是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 唐玄宗读后怅然不乐,令乐府为诗谱上新曲,曲名叫《一斛珠》。 安禄山叛乱,长安城陷,梅妃死于乱兵之手。唐玄宗自蜀归长安后,求得梅妃画像,并亲题七绝一首。后来在温泉池畔梅树下发现梅妃尸体,胁下有刀痕,唐玄宗以妃礼改葬。 一代丽人才女将梅品的清雅脱俗、孤傲高洁溶入了灵魂,到头来遭遇却是如此不幸。 唐明皇,为了武惠妃杀了他自己三个儿子,包括太子在内,可见她有多爱武惠妃,冤死王皇后,自从武惠妃入宫后,唐玄宗对她十分宠爱,并且一度想立她为皇后。但因为武家当时名声不好,而且当时的太子李瑛的生母是赵丽妃,武惠妃也有儿子,她的儿子就是杨贵妃的第一任老公寿王。如果立她为皇后,太子的位置会不稳。武惠妃才没有当成皇后,但她仍然把太子当成眼中钉。
武惠妃之前,唐玄宗曾经宠幸的三位妃子生下了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和光王李琚,武惠妃出现后,三人都失宠了。于是李瑛、李瑶与李琚三兄弟常因为母亲失宠而有怨言。武惠妃女儿咸宜公主的驸马杨洄想讨好丈母娘,就每天观察太子的动向,向武惠妃报告并且加以诽谤。 武惠妃于是向玄宗哭诉太子李瑛结党营私,对她和唐玄宗不满,想要谋害她和儿子寿王。玄宗听了枕边风,竟然想废掉太子。经张九龄苦劝,此事才作罢。 张九龄罢相后,李林甫主动向武惠妃示好,愿意帮她完成心愿。开元二十五年,驸马杨洄再次向丈母娘武惠妃诬陷太子和二王,说他们与太子妃哥哥薛锈共谋造反。 武惠妃就派人去召三人入宫,说宫里有盗贼,请他们带兵来帮忙追捕。武惠妃又告诉唐玄宗:“太子和二王要谋反,他们竟然穿铠甲进宫。”唐玄宗派人察看,发现三人确实穿了铠甲,便找李林甫商议。李林甫向着武惠妃说话,唐玄宗下决心废太子和二王为庶人,把薛锈赐死。十几天后,三人都被赐死。 唐玄宗竟然一日之内杀了三个亲生骨肉,由于武惠妃陷害三人后,武惠妃常见到他们的鬼魂,一病不起。最后武惠妃也因害怕而死,年仅三十八岁。 杨贵妃秘史 武惠妃在那一集死的 我要看那一集第14集 惠妃梦噩而亡 玉环奉旨度道 梅妃对此结局大失所望:太子既死,唐明皇势必易储,而储君定是寿王,武惠妃母子双贵,她梅妃今后没活路了!梅妃再见史见深,丹炉前,暗光中,献身给一直对自己有情的史见深,让他拿出所有看家本领,必置武惠妃于死地。 武惠妃在寿王府大排庆宴,请长安最著名的演戏班子来庆祝,特别要通知忠王一定要来,谢阿蛮自告奋勇去请忠王。却发现李亨不在。而高仙芝与谢阿蛮单独相会,后者高兴死了,高仙芝却在给谢阿蛮讲述自己经历时,夹杂着对宫斗的忧心。两人一个担忧祸起萧墙,一个胸无城府,还以为对方是担心自己。言语错位之中,感情更上层楼。 在谢阿蛮与高仙芝私下相会之时,高仙芝得知玉环竟是他曾经拜会过的前梨园乐师杨玄珪的女儿。惊奇之余,瞩谢阿蛮不可说出,因为这个秘密一旦泄漏,势必石破天惊。 李亨与儿子李豫原来去了宫中,以“请安”来安慰杀了三个儿子而情感失落的唐明皇。唐明皇见到嫡孙,果然恨痛交集的心情有所缓解,唐明皇更是喜爱这个皇孙,当即封李豫为王爷。 此时史见深正在实行自己暗害武惠妃的行动,他找到太子府上忠心耿耿的下人们,带领其劫下了武惠妃所请的京城戏班,准备在寿王府庆宴上,上演一场别样的好戏!
是怎么(177)武惠(4)
艳美武惠妃如何搅乱唐玄宗的后宫?武惠妃是谁
武惠妃即贞顺皇后,唐玄宗李隆基的宠妃。年轻时英明神武的唐玄宗李隆基和他同样英明神武的曾祖父唐太宗李世民不仅登基的方式如出一辙,而且创建了中国历史上同样辉煌繁盛,流芳百世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但不同的是,李世民有幸娶到了后世交口称赞的天下第一贤后长孙氏,使得李世民的后宫成为史上最温馨的后宫;而李隆基却不幸遇人不淑,娶到了姿色艳美却搅乱后宫的惠妃武氏,使得李隆基的后宫成了始终春迹混乱不堪的后宫。李隆基的后宫与其祖唐高宗李治的后宫极相似。窃以为,李隆基后期的怠政和享乐,就与武惠妃有很大的关系。
武惠妃(公元699年-737年),父恒安王武攸止,母杨氏;她是武则天的孙侄女,因其父武攸止早逝,得到武则天庇荫的武氏自幼长于宫中,武惠妃长大后姿色艳美,能歌善舞。她遗传了祖姑母武则天的美丽、聪明、但也继承了她的多疑与阴狠。玄宗即位后,纳武氏为妃并对其格外宠爱。武氏恃宠生骄,不但轻视其他妃嫔,就是入谒皇后,也多有失礼。
唐玄宗的皇后王氏,同州(今陕西大荔)人,梁冀州刺史王神念的后裔。李隆基为临淄王时纳为王妃,曾参与“唐隆政变”诛韦氏密谋。李隆基即位,册立王氏为皇后。王皇后受册以后,始终未产一男,因玄宗生性风流,皇后未免色衰爱驰。而此时的武妃宠倾后宫,入谒时目中无人,王皇后实在看不过去,不免当面呵斥。武氏隐怀忿恨,遂在玄宗面前搬弄事非,玄宗动怒,趋入正宫斥骂皇后,且说要即日废后。皇后泣下道:“妾不过得罪嫔妃,陛下为何动怒,既使陛下不念结发旧情,独不记妾父脱紫半臂易斗面,为陛下作生日汤饼么?”玄宗听言,触动良心,遂不提废后之事,一搁数年。
起初,武妃数次流产,后来陆续生下两子一女,三个孩子都长得姿容端丽,却全数夭折,这让玄宗感到十分哀伤。后来武妃又生下儿子寿王李瑁(即后来娶杨玉环者),但因为害怕孩子夭折,玄宗命其兄宁王李宪(即李成器)在藩邸代养李瑁,并由宁王妃元氏亲自哺乳。后来不但寿王李瑁顺利成长,而且武妃又相继生下一子两女,即盛王李琦、咸宜公主、太华公主。武妃既得生男,越发骄恣,常在玄宗面前诬陷皇后。玄宗又起废后之意,故与秘书监姜皎密议,欲以皇后无子为借口废之。不料姜皎泄密,玄宗大怒,将姜皎流放致死。
王皇后害怕废后,其兄太子少保王守一为了补救,找左道僧明悟,在府中祭南、北斗、刻霹雳木,上书天地和玄宗名讳,让皇后合而佩戴,且祝祷道:“佩此有子,当与则天皇后比。”宫闱之中,耳目众多,有人向武妃告密,玄宗闻之,骤入中宫,果在皇后身上搜出巫蛊厌胜证物。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玄宗赐死王守一,又下诏废王皇后,封武氏为惠妃。是年冬十一月,王皇后忧死于冷宫。
武惠妃陷死皇后,遂想继立。而玄宗对武惠妃的宠爱,亦始终不衰,又想立她为皇后,便令群臣集议。御史潘好礼上疏表示武惠妃的远房叔公武三思与远房叔父武延秀都是干纪乱常之人,世人所共恶之;且太子李瑛不是武惠妃所生,而武惠妃自己也有儿子,一旦以武惠妃为皇后,恐怕她会基于私心而使太子的地位不安。此时的李隆基尚未完全昏渗森液聩,听从了潘好礼的奏疏,没有立武惠妃为皇后。但武惠妃在宫中的礼秩,一如皇后。
武惠妃不能为后,又想谋立儿子寿王李瑁为储君。寿王非嫡非长,是玄宗三十子中的第十八子,武惠妃又不是皇后,况且,早在开元二年(公元714年)玄宗就已立赵丽妃之子李瑛为太子了。要想改立储君,首先要设法废去太子,这谈何容易。
唐玄宗在宠幸武惠妃以前,曾经宠幸赵丽妃、皇甫德仪与刘才人,她们分别生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后因武惠妃得宠,三妃相继失宠。于是李瑛、李瑶与李琚兄弟常为母亲失宠而不乐,且在一起议论,多有怨言。武惠妃之女咸宜公主的驸马杨洄,深知武惠妃想废太子李瑛,而立寿王李瑁的心思,为了私心利益,每日观察李瑛短处,并将一切不利于太子的话向武惠妃报告毁谤。由是,武惠妃在玄宗临幸时且哭且诉:“太子结党,想要谋害妾母子,而且还指责皇上。”玄宗听信了武惠妃的蛊惑,大怒,即召宰相,欲废太子。中书张九龄以历史上的骊姬、江充、贾南风与独孤皇后等人故事劝谏玄宗不能废丛物太子,玄宗听罢默然,此事遂作罢。
武惠妃深恨张九龄,欲必除之。黄门侍郎李林甫揣摩惠妃的心意,时常说寿王的好话,惠妃对他相当器重。由是,武惠妃与李林甫串通一气,内外排挤。不久,张九龄被罢官,由李林甫取代其位。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四月,杨洄再次向武惠妃构陷三位亲王,说他们三个与太子妃薛氏之兄薛锈共谋异事。武惠妃便设计派人去召三王入宫,说是宫中有贼,想请他们帮忙,而他们也答应了。武惠妃接着又告诉唐玄宗:“太子跟另外两个王爷要谋反了!他们穿铁甲进宫了!”玄宗派人察看,果真如此,此时贤相张九龄已罢官,便找宰相李林甫商议。李林甫说:“这是陛下的家务事,不是臣等应该干预的。”玄宗便下定决心,废三王为庶人,并赐薛锈死。不久,三位庶人皆遇害,天下人都为他们感到冤枉。
自陷害三王后,武惠妃多次见到他们的鬼魂,因此惊恐害怕成疾,大病不起。请巫师作法事,请和尚作佛事,并为他们改葬,甚至用处死的人来陪葬,都没有用。开元二十五年十二月,武惠妃因惊怖过度而亡,享年三十八岁。可怜武惠妃,虽美艳而阴狠,却谋夺皇后位和谋改储君皆不成,且冤死皇后和三王,以至死时因恐怖而变得瘦骨嶙峋,以至李隆基都不敢探视。她过世后,鬼魂作祟的事也自然消失了。
唐玄宗之子李琮请示是否需要按照皇后丧仪,让所有皇家子女服丧,唐玄宗没有准许,而是沿用妃嫔丧仪仅让其亲生子女服丧。死后虽追赠她皇后之位,谥曰贞顺皇后,葬于敬陵,并立庙祭祀,然其构陷王皇后,谋害三皇子之事人尽皆知,乾元年间,被唐肃宗废去一切皇后祠享。
武惠妃死后,唐玄宗也悲伤了好一阵子。但被武惠妃搅乱的后宫却始终混乱不堪。不久,武惠妃的儿媳杨玉环,又要被风流李三郎扒灰了,李隆基又要上演“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老牛吃嫩草”的黄昏不伦之恋的大戏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