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三岁不会说话只会喊爸爸妈妈(老人带养包办过多)
几乎每周都会有几个面带愁容的家长带着年龄在2-3岁的孩子来到早教中心,来咨询关于孩子语言发展迟缓的问题,每每看到家长爱子心切,又无可奈何的心情,就感慨无限,一边感慨可怜天下父母心,一边感慨家长的认知对一个孩子,一个家庭以及这个孩子的一生的影响有多么重要!
首先,我们来聊一聊孩子2岁了只会喊爸爸妈妈,甚至什么~都不会说的原因。
老人带养,包办过多
可以看到很多年轻父母为了生活远赴他乡打工维持生计,把孩子留给老人带养,也有的工作忙碌,让孩子和爷爷奶奶住。我们不能否定所有爷爷奶奶的带养方式有问题,当然,朵朵老师也见过很多教育观很正的爷爷奶奶。
这个问题根源在于,很多爷爷奶奶对孩子比较溺爱,总觉得孩子小,这也不会,那也不会,所以,就干脆帮孩子做了。
比如,孩子想喝水,就直接递给孩子一杯水,没有引导孩子说出他的需求:“我要喝水”,也并没有告诉他:这是一杯水。
你看,孩子好不容易有了喝水的感觉,家长却没有告诉他这个需求是喝水!孩子的语言来自于生活,感觉没有捕捉住概念,就错失了获取语言信息的机会。
还有的爷爷奶奶会觉得这也危险,那也危险,不能碰!比如,咱们再拿水打个比方,家长最怕的是什么?怕孩子烫着!所以,往往我们听到家长告诉孩子最多的是:不能碰!烫!
你觉得初次跟这个世界打交道的孩子,他知道什么是“烫”吗?显而易见,他不知道!你越是这样说,他就会在好奇心地驱动下去看一看,摸一摸,什么是:烫!那真的遇到这样的问题,家长会扛道:难道真的让他去碰不成?!
问题的关键在于:要保证在孩子的安全前提下,让孩子有亲自尝试摸索的机会!!!你完全可以取一杯凉水和一杯不足以烫到孩子的温热水,让孩子摸一摸,分别感知一下凉和烫的概念。
保护孩子是让:孩子有危险的意识,而不是告诉他危险就在前方。记住:孩子唯一有效的学习方式来自于尝试!
还有一点就是,很多老年人觉得孩子小,很多话听不懂,就不和孩子交流,造成孩子语言刺激空白。等孩子长大了,却发现孩子已经不在寻求语言交流,而是转移阵地,对其他事物感兴趣了,让孩子白白错过了机会之窗。
陪伴是最长久的告白,可惜家长很多时候都是“伪”陪伴
我一说到要多陪陪孩子,那家长就会说:我每天都在陪呀,他天天跟我在一块儿!那这个时候我就会问:您是怎么陪伴?顺便问一下,屏幕前的您,您又是怎么陪伴的?
我得到的很多答案是:他玩自己的,我看看手机刷刷视频!
这个最多叫:陪着!陪伴是什么?是带温度的交流与互动。
你有没有蹲下来去跟你的孩子讨论他正在玩的游戏,或者让他参与你的“工作”,比如,摘拣青菜,整理房间。就拿摘拣青菜举例,你可以跟孩子交流一下,这些菜的名字,颜色,形状,或者延伸到想象力,如:宝宝,这颗菜叫西蓝花,它是什么颜色的?
妈妈觉得它像一朵花,你觉得它像什么呢.....这一系列的互动既让孩子感觉到你关注到了他,从你身上得到了爱的能量,最重要的是锻炼了孩子的语言表达和认知能力.
空间狭小单一
随着现代居住环境的改变,很多孩子童年的大部分时光都是在单元楼里度过,很多家长是出于保护孩子的想法,出去怕冻着晒着,或者碰到磕到,于是户外活动时间较少。
那,有的家长会问:这跟说话晚有什么关系,老师你扯远啦!恰恰相反,运动使人反应灵敏,协调能力更好,大脑接受信息和输出信息能力会更棒!
想想小时候我们80后90后在田野里奔跑、玩泥巴,弹溜溜球,跳房子,跳绳,孩子在运动的时候,他全身的器官都在接受信息反馈信息,假如,我们把人体比作一个机器,一个高效工作的机器远比那些不工作,运转速度慢的机器产能更高!
有效的活动和游戏也能促进孩子的认知和语言表达能力,先有认知,才有表达。
电子产品的毒害
电子产品的画面都是短、频、快,孩子会从中获得视觉和心理上的满足,不愿与外界沟通,不愿与人接触,排斥新的事物,容易脾气暴躁
一旦缺乏沟通,孩子的语言有效刺激就匮乏,久而久之,大脑就会关闭接受语言信息的大门,如果一桶水桶里没有水,怎么可能倒出水呢?这也是很多孩子出现听而不闻的原因。
喂饭导致口腔肌肉协调能力减弱,造成口齿不清
这跟不会说话也有关系?当然有!你想想,孩子在被喂饭的过程中,口腔里的所有“零件”都是被动式工作,口腔咀嚼能力以及口腔肌肉协调能力很差,说话是靠嘴巴来说的。
所以,不要小看了这个习惯,同时长期喂饭也会造成孩子不好好吃饭,挑食、厌食、没有规则意识等问题,这一块儿不过多阐释了。
造成孩子语言发展迟缓还有很多的客观原因,这些都是跟我们的带养方式有关。
所以,家长的认知能决定孩子的发展和未来的命运,就像我的简介里说的,人有两个童年,一个是自己的,另一个是和孩子的, 我们无法参与改变父母对我们的教育方式。
但是,我们可以从现在开始提高自己的认知,努力引导孩子向更好的方向发展。但是欢迎老铁们留言分享一下你们的带养方式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