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相当于现代教育哪个学历(古时的秀才是什么学历)
古代的秀才、进士,都相当于现在什么学历?对比现在的硕士、博士等,哪个更厉害呢?
高考是人生最为重要的转折,十几年寒窗苦读,成败在此一考。古代的“高考”,也就是科举,更是读书人的龙门,一旦越过,从此前途无量!
古代科举我们知道,读书人通过县试府试称为童生,童生通过院试称为秀才,秀才通过乡试则是举人,举人通过会试殿试,则是进士。
因此很多人想当然的,把秀才看成是初中毕业,举人则是高中毕业,进士就是大学毕业。若真这样想,那就把科举看得太简单了!
虽然古代常说穷酸秀才,但秀才可不是初中毕业能比的。一旦考中秀才,就进入了士绅阶层,社会地位便高于普通百姓,相当于地方名流。他们可以见官不拜(现在大家都可以),甚至可以参与地方上的政事,协助官府管理平民百姓。
从这个角度来看,古代秀才已有政协委员的权力了。另外秀才不用服徭役、不用交赋税,成绩好的秀才(第一等)每月都有钱领,不同的地区数额不同,足以保证他们衣食无忧,可以安安心心地读书。就这样的地位和待遇,哪是一个初中毕业生能比的?
古代秀才占比约在1/15000,所以秀才怎么说,也得是名校硕士毕业。既然秀才就有这么高的含金量,那后面的举人、进士,又相当于现在什么学历呢?
现代博士毕业可以说是最高学历了,成为公务员可能有个正科级别。从这个角度来看,古代的贡生和博士是差不多的。贡生是各地秀才中比较冒尖的,然后被举荐到国子监读书。
这国子监属于古代最高官学,贡生毕业之后有做官的资格,品级在七品之下。当然,贡生不是一毕业就有官做的,他们得排队等候空缺。如果通过了朝廷的考试,一等可以授知县,二等授教谕等职(类似县教育局局长),三等授训导等职(副局长)。
秀才通过乡试,就可以升级为举人了,古代常说举人老爷,他们已经有资格做官。虽然可能也是担任知县、教谕之类的官,不过几率却要大上不少。
明朝的海瑞,就是举人出身,他最高担任南京右都御史,是正二品的级别。即便他们不做官,也能和知县平起平坐,在市里、省里也属于名流了。所以范进中举之后,一众乡绅都赶来巴结他,老丈人对他也毕恭毕敬。
综合来看,举人应相当于名校毕业的博士,相比之下,还是博士的含金量更高一些。举人通过会试则称之贡士,也可以叫做进士,因为贡士经过殿试之后,称之为进士。但殿试一般都能过关,只不过会将考生分为三甲。
一甲三人,分别是状元、榜眼、探花,二甲若干人,称进士出身,剩下的都是三甲,赐同进士出身。那么进士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学历呢?古代的科举又有多难考?
一甲进士属于重点培养对象,考完就留在翰林院任职。状元是翰林院编纂,品级从六品,榜眼探花是翰林院编修,品级是正七品。虽然状元的级别是从六品,榜眼探花是正七品,跟县令差不多。但古代全国县令那么多,皇帝、宰辅连他们的名字都记不住。
一甲进士的工作是帮助皇帝写奏章,担任皇室成员的老师什么的,接触的都是王朝权力最大的一小撮人。如果不出意外,都是能进宰辅班子的,这样地位待遇,现在应该没有什么学历能比得上。
二甲进士的待遇稍微差一些,除了二甲头名能直接进翰林院,其他都要通过考试,然后获得一个庶吉士的身份。等培训历练一段时间,再到中央部门或者地方任职。不过二甲进士前途也不差,能够挑一些好地方任职。
三甲进士待遇就差很多了,他们不能进入翰林院,基本跟宰辅班子无缘了,只能分配到地方基层,而且职业还是二甲进士挑剩的。
从这个角度来比较,三甲进士相当于现在的定向选调生,所以说,普通的大学生,根本比不上古代的秀才,更别提进士了。
而且古代的科举,比现在的高考要难很多,科举三年一次,一个县一次也就十几个秀才,举人的录取率更低,明朝全国录取率在4%左右。
古代能够成为进士的,更是人中龙凤。而现在高考录取率,大约在80%往上,所以参加高考的学子,大都能够录取。
只是高考并非学习的终点,进入大学之后,学子们应继续学习,努力成为国家的栋梁,为社会作出贡献,最后在此祝各位学子高考顺利。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