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画保存至今的原因(画画用的颜料都是由天然矿石碾磨而成)
壁画保存很完整,剥开石灰就能看到;壁画上的神像很有清朝风格
一幅龙王壁画十分引人注目,小林稍微冲洗后,龙王像清晰地显现出来,表情威武霸气
记者查询得知,这座大殿是道光年间修建,光绪年间重修,1941年戏台改建的。1998年该庙被列入晋安区文物保护单位。在后殿内,有六面墙壁,刷着白色的石灰,神像壁画就藏在石灰底。这些壁画颜色鲜艳,线条流畅,表情栩栩如生,其中一幅龙王壁画十分引人注目,小林稍微冲洗后,龙王像清晰地显现出来,表情威武霸气,仿佛要从墙上飞出来。“壁画都保存得很好,只要把石灰弄掉就能看到。”小林说,但是现在这里破败不堪,随时有倒塌的危险,那壁画就遭殃了。
小林介绍,这些壁画,都是清代著名画家李道环的作品。李道环是闽黄慎派领军人物,擅长水陆画,救生堂、康山庙、法师亭等地的壁画,都是出自这位大师之手。“这些都是很珍贵的资料,万一寺庙塌了,这些壁画也就彻底消失了,非常可惜。”
林先生说,半个月前,看到本报报道了泰山庙壁画霉变严重的消息之后,他想起来康山庙内也有很多珍贵的壁画。为此,他和朋友专程去探访,发现整座庙都快要倒塌了,再不保护,壁画将就此消失。
三十出头的小林和朋友小倪,是福州古壁画“发烧友”。昨日,他们给记者带路,来到康山庙。走进大门,记者发现里面全是传统木结构建筑,有近千平方米,但因年久失修而破败不堪。
“在福州桂香街的康山顶上,有一座康山庙,里面藏着清代名家李道环所画壁画。”昨日,福州林恒威先生致电本报968111,称在康山庙内有很多珍贵的清代壁画,但是寺庙年久失修,壁画有消失的危险。
历经一百多年的壁画,为何还能颜色如新?昨日,记者辗转找到李道环的孙子李联通,他向本报独家揭开了壁画不褪色之谜。
一家三代嫡传画水陆画
李联通家住在台江横街。“爷爷那精彩推荐:彭加木之谜 1992年故宫灵异事件 外星人之谜 香河老人不腐之谜辈就在横街开店,后来转到家庭作坊,到我孙子这辈,已经十四代人住在这条街上。”昨日,55岁的李联通告诉记者说,爷爷李道环1945年过世,活了83岁。从爷爷到他这三代,都是嫡传水陆画,一代传一代。
说着,李联通拿出十余张“宝贝”,家中珍藏的清代祖先画。他说,当时没有照相机,祖先的模样就靠画笔画下来。画好之后,挂在老房子内的祖先牌位上。记者看到,每一张画的颜色都非常鲜艳,画中人物的衣服立体感很强,每一个细节都很清晰。这些放了两百年的画,保存依然很完好,其中一张画的人物衣服上,绘有金龙的地方闪闪放光,犹如金线刚绣上去。
李联通指着画上的金色,拿出一些金箔说,这都是纯金金箔贴上去的,不会掉色。至于其他颜色,也都是很有讲究。
画画用的颜料,都是由天然矿石碾磨而成
天然矿石磨出作画的颜料
“这些画是画在布上的,和康山庙的壁画使用的颜料是一样的,只是配方不一样。”李联通说,他家里一直主攻水陆画,有些画在墙壁上,有些画在布上,还有的画在纸上,每一种底,颜料的配方都不一样。
随后,他从柜子中拿出几大罐颜色鲜艳的干粉。用勺子舀出蓝色的粉末说,这叫群蓝,用得很多,就是康山庙壁画人物身上的那种蓝色,一百年过去,依然没有变。
只见他把干粉放到一个小碗内,再倒入一些胶状的液体,开始搅拌。搅拌成糊状后,放在一侧沉淀。据了解,胶状液体由特制秘方配制而成。
李联通说,干粉都是纯矿物质,用有颜色的矿石磨制而成,没加任何化学制剂,有文石、伊利石、绿泥石、高岭石、蓝铜矿、孔雀蓝石、白云石、长石等几十种。这些矿石粉在调制过程中,除了考虑画底不同,还要考虑室内还是室外、有无阳光直射、湿度等环境因素。
精彩推荐:神之谜 建文帝墓 火星上的金字塔之谜 狮身人面像之谜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