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图看懂什么是猴痘(猴痘病毒传播途径)
近日在多个国家都报道出了猴痘感染的病例,对于还处在新冠疫情下的世界来说这可不算一个好消息,对于这次出现的猴痘很多人对它的了解还不是很清楚,猴痘都有哪些危害呢?相必大家对此都有疑问,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什么是猴痘?
猴痘是一种类似于天花的病毒性人畜共患病,发病时会导致一些列和天花比较类似的症状包括:发热、头疼、背痛、肌肉酸痛、打冷战、感觉疲惫和淋巴结肿大,会出现大量皮疹并扩散,通常在结痂脱落之前主要集中在面部。
猴痘潜伏期
猴痘病毒潜伏期为5~21天,感染一般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0-5天为发病期:在此期间患者会感到发热、剧烈的头痛、淋巴结肿大、背痛、肌肉疼痛、重度疲乏无力,精神不振;
发热后的1-3天为皮疹期:皮疹通常由面部开始出现,继而扩散至身体的其他部位。有95%的患者面部出现皮疹;72%的患者手掌和脚部会出现皮疹。
最初是斑丘疹,随后变成充满液体的小水泡,最后变成脓疱,大约10天后结痂,经过3周后,结痂才能完全脱落消失。
大约70%的患者的口腔黏膜受到影响;30%的患者生殖器受到影响;20%的患者的结膜和角膜受到影响。
关于猴痘
猴痘虽然远比天花温和,但仍然是会致命的,据世卫组织信息,猴痘病毒有西非进化枝和刚果盆地(中非)进化枝。据记载,该病毒西非分支的病死率约为1%,其刚果盆地分支的病死率可能达10%;世界卫生组织表示猴痘的天然宿主尚未确定,但主要感染猴痘病毒的是啮齿类动物和灵长类动物,并可以由野生动物传播给人,人人之间存在有限的二次传播。猴痘是一种自限性疾病,症状一般持续14到21天。
大家比较关心的死亡率,与年龄、病毒暴露程度、患者健康状况和并发症的严重程度相关,大多数死亡的病例为年龄较轻的身体较弱的人群,因此注意对儿童的防护,勤加锻炼,减少外出,可有效减少感染和死亡的发生;虽然预防天花的疫苗对预防猴痘非常有效,有效率在85%左右,可一旦感染猴痘,目前尚无特定的治疗方法;
猴痘的起源
历史上第一例动物病例发生在1958年用于研究的猴群身上,因此被命名为“猴痘”,人类感染猴痘的第一例病例发生于1970年刚果民主共和国,患者是一名9岁的小男孩,当时刚果民主共和国正在进行“全球天花消灭运动”。
猴痘如何传播
猴痘的天然宿主尚未被确定,但是多种动物均可感染猴痘,例如松鼠、冈比亚巨鼠、条纹小鼠、睡鼠和灵长类动物。猴痘有动物向人类传播的一种可能的途径是食用烹饪不当地感染了猴痘病毒的野生动物肉类。各位可以回忆一下,人类由于为了满足口腹之欲食用野生动物感染了多少致命的病毒。
猴痘有多危险?
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介绍,猴痘病毒于1958年首次在研究用猴子群体中发现。1970年刚果民主共和国发现了首例人感染该病毒的病例。今天,大多数猴痘感染仍然发生在中非和西非地区。
猴痘通常始于流感样症状和淋巴结肿大,症状通常与天花相似,但比天花症状温和。早期症状包括发烧、肌肉疼痛、发冷和疲劳。在更严重的情况下,通常会出现在面部和生殖器上的皮疹,类似于水痘和天花。疼痛和瘙痒的病灶可以在全身形成,最终成为结痂和脱落。
感染猴痘的人通常在感染后7到14天开始出现症状,病情通常会持续几个星期。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都宣称,“尽管大多数人能从病毒中康复,但在某些情况下,它可能是危险的,甚至可以致命。”
目前,科学家们目前已经确认了这种病毒的两种形式:西非分支和刚果盆地分支。西非分支的致死率较低,大约1%的感染会导致死亡。世界卫生组织表示,刚果盆地分支可以导致多达十分之一的感染者死亡。
猴痘在人类之间的二次传播主要有如下几种途径:
密切接触了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感染者的皮肤损伤,或者接触了最近被病人体液或病变材料污染的物品;长时间的面对面接触,呼吸道飞沫传播;通过胎盘母婴传播;气溶胶传播,猴痘病毒在体外保持活性最高可达90小时。
迄今为止尚未有明确的证据表明猴痘可以在人群中持续传播,但也不能排除病毒变种,传播性增强的可能性。
猴痘能治疗吗?
目前尚未有针对猴痘的特效治疗方法,尽管2019年曾有一种基于牛痘的疫苗被研发出来用于预防天花和猴痘,但尚未向公众广泛使用。
过去三年注射天花疫苗的人才能有效预防猴痘,但是天花病毒早已被消灭,最近三年几乎没有人打过天花疫苗了,因此前人类在后都面前基本处于“裸奔”的状态。
总结不必恐慌,这种病毒不论是致死率还是传染率都远低于天花和新冠,天花尚且能被消灭,猴痘自然能被人类控制;
不要掉以轻心,只要是病毒都有变异的可能,此前猴痘主要在非洲流行,本次欧美各国普遍发现猴痘病例是天灾还是人祸尚未可知,要保持足够的警惕;多加防护,目前针对新冠的防护措施例如戴口罩、减少外出和接触、增强身体锻炼等措施对猴痘的预防同样有效,由于猴痘死亡案例主要是年龄较小的人群,所以要格外注意对未成年人的防护;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