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一个人的认知(如何提高认知层次学会清晰思考)
如何提升一个人的认知?其实,我本来想用“聪明”是怎么回事的,但是感觉“聪明”太过惹眼,容易引来口水战,所以换用了“认知”。在世事无常,娱乐化、碎片化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每一个人都被各种信息所充满,也被贩卖焦虑的世态弄的摇摆不定。当我们慢慢的借助一些书籍,大佬的分享分析时,发现渐渐的我们“认知"了很多事情,进而对很多事情的发生不再那么情绪亢奋,而是更多的理性,它是什么,为什么发生,是否与我有关,我怎么认为,对我造成什么影响,然后去决策,如何行动。
"聪明"决定着认知当你越早认知一件事,认知的深度以及广度越好时,意味着别人与你沟通时会更省力,你也能分享给别人更好的观点。那什么决定着你是否能认知一件事,一个现象呢?
曾经,我找不到一个特别好的词来分析,因为学历、阅历、理解能力、沟通能力等太多都对这个有影响。直到我看到阿里的价值观里有"聪明"这样一词,我觉得这个词是可以决定你能否明白的核心因素。聪明,分为智商和情商。
智商智商这里不是指天赋的那种,我认为的智商应该是两种的加和,一个是你的学识的广度,另外一个是你的专业知识。
学识的广度让你了解更多内容,虽然这些内容没有直接帮助,但能让你了解一些内容,必要时对你发挥重大的价值。比如,我们学习的一些文学、数学还有历史的常识,对我们没有任何直接的帮助。但能帮助我们更加轻松的理解一些现象以及客观的社会规律,比如当我们想家时,我们不只是想家这么两个字,而是有思乡之情,思念,甚至一些古诗,散文等来排解。
专业的知识,我觉得应该细分为理论以及技能。这是因为我们太多时候发现,工作时所用的技能与自己知道的理论含量相比,少的太多。但不能说理论无用,因为当你需要掌握更高级的技能,或者工作中某个细节遇到问题时,还是需要理论支持,去理解一些基层原理的。我比较不赞成,只是看中实际技能的说法,虽然说任何能落地的技能才是实用的,但这样不能让你的技能更加扎实,也可能会导致你在一些时候举足无措。
情商之前我的观点是非常错误的,我认为情商没有那么的重要,尤其是作为技术人员或者某方面的专家。我本来给自己定的基调是,单纯的处理人际关系,我们都对合作有着诚恳的态度,秉着我们都愿意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但越到后来,发现这种前提越来越有问题。尤其是在一些沟通时,对双方的沟通理解,以及双方各种的因素都会导致沟通的失败,而失败不能以简单的谁不配合而结束,因为合作是必要的,我们必须找到合适的沟通技巧以及表达技巧,而情商就是你能够合适的表达,以及和对方沟通,包括之后可能的协作,甚至管理的才能。
小结当你的智商以及情商双在线的时候,你就能更早的明白和处理一些事情。如果你不服,我来举一些例子吧,非常容易理解。
一 : 一个到处旅游过的人比没有出门过的人更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和出游常识,所以在遇到类似的问题时,他们有更科学的认知,当一个队出门没有任何经验的人询问时,肯定会优先咨询身边有过经验的人。
二 :一个专家,比一个简单的专员能更深刻的认知到一个问题的现在以及潜在未来,能够给出更科学的方案。
三:善于交际和协调的人更善于做管理,而对企业高管更是如此,当你对与陌生人如何破冰时,当你与大多数人都没有深交得不到帮助时,他们总能得到更多的支持。他们也对那些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有着有好的认知,知道什么情况下应该如何处理。
“人性”认知 --- 自私“自私”其实很被大家所讨厌,但可能大家可能无时无刻不在扮演着自私,只不过有时候我们不那么认为,而是认为这样仅仅是方便下自己,而且理所当然。
我在听车载广播的时候,听到一个司机在投诉自己把车子停在路边,然后去买早餐,结果警察过来跟他说快点移走,可能态度不是很好。然后主播义正言辞的说,你把车子停在路上,你是只用几分钟,但你说白这就是自私,如果每个人都像你这样,那公路没得开了。然后司机开始埋怨到,说我知道自己是错的,但交警态度不好,我想投诉下他的态度。然后主播说:是你自私在先,还在这不认错,投诉别人,而且交警是执法者,要求执法者还和你微笑执法有点过于矫情了。刚开始听的时候,我稍微有点想说交警态度确实有待改善,说下也没啥大问题,但细想一下,主播说的完全在理。然后下面清一色的评论,都是说这个司机的投诉是自私,不懂法理,浪费大家的时间。
所以我想表达的是,当我们看到一个现象时,或者一种观点时,千万不要只从自己的角度、自己的利益出发。即使我们大多数人已经习惯了潜意识考虑自己和自己的利益,我们也要多从其他人的角度,社会的角度,未来的角度,这才是我们应该考虑的。
另外一个经典场景时,你在地震时,会只顾着自己逃跑么?哪怕这时发现这时有一个你可能可以救助的人;或者你发现一个路边跳水的人,视而不见还是提供救助。另外还有对路不拾遗的美德。当我们能做到时,我们要必要的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但如果你觉得这件事可能会危机你的核心利益甚至生命,你也有权进行抉择,我们要能坚持鼓励崇拜那些无私的人,也要能理解有一定自私的人。
那么,对于一些个人可做可不做但对他人是必要的事情,我们会怎么做呢?我们会依赖于大家的完全自觉么?最少就目前的国情来看,不是的。目前国内的政策主要是以下几种等级,标语提示、警告、必要的硬件设施设计,还有就是一些公司或者组织条文,当然最严格的是法律条文。比如常见的公路减速带,通过设置减速带,让你减速,如果不减速,那么就意味着乘坐会更颠,而且对车子也会有不好的影响。当然其最直接的目的是让你减速,减少事故风险,让一些更需要保护的人安全通过。如果不做到这种程度,可能大多数人做不到自觉减速。
这个措施叫什么呢?就叫外部制度转为内部压迫。因为外部制度对于大家造成影响但没有带来利益或者损害时,大家都倾向于不执行,但一旦这个制度影响了自己的利益,大家就会自觉的执行。同理也适用于一些企业。比如,政府想让厂家出于环保的角度都建造污水处理厂,但大多数公司看其代价非常高,而对自己没有什么影响,所以不会去建,厂商道理自然是懂,但是因为不影响自己核心利益,也不会去执行。所以政府没办法,就针对公司造成的污染情况征收不同的污染费,这样这笔费用就变成了公司的内部费用,如果公司觉得这笔费用过高,建厂更合适,就会自觉的选择建厂的方案。包括大家熟知的酒驾也是如此,酒驾不仅影响的是自己的安全,还有其他行人的安全。为了这样一条规定,不知道想了多少办法,但最后最有效的方法还是扣分扣驾照罚款,一些都关系到司机的切身利益。可能开始觉得不通人情,但是当大家的认知提升后,就不用规定,也会自觉地遵守,去找代驾。这时,做一些酒驾危害安全的宣传也是顺应人心,让大家更自然的接受这条规定。
“沟通”的常识认知 换位思考 -- 对方利益点考虑如果你想和别人沟通达到好的沟通结果,一定要从对方的位置思考,想清楚对方的利益是什么,理解对方是什么背景,考虑的点,要能充分顾全对方的利益。
自己的内容,对方接受到的是什么太多人喜欢培训或者沟通时,过分关注自己讲什么,认为只要自己的内容是正确的,大家一定会理解。但事实上,哪怕完全一样的话,在大家不同的理解下,得到的反馈是不同的。
我得到了一个非常好的例子,你在和一个朋友看电影,然后吐槽女演员演的真烂,在那评论一番,然后可能那个女演员就是这个朋友的老婆。还有,之前和布什精选的总统曾经讨论一条死刑是否应该废除的辩论,记者问道,如果你的老婆和孩子被坏人杀害了,你也希望凶手不被死刑么?然后他说是的,他们和普通人是一样的。虽然从政治家的角度是完全正确的,可是大家的情感上接受不了,一个可能比较合适的说法至少是,作为他们的老公和父亲,我是万分痛恨,恨不得碎尸万段的,但作为政治家我还是坚持死刑废除。
背景不同,不能理解当沟通双方的背景不同,或者等级能力不同时,在没有互相了解之前,其实很难很好的互相沟通。这个就和销售和财务永远可能处于比较紧张的关系,不可能有亲密无间的那种协同状态存在。
这一点也像极了老板和员工的状态,在两者没有互相理解和认同时,两者也是偏对立的关系。当员工或者老板沟通问题时,也不太容易得到一个另双方都满意的方案。
而背景能力不同,也非常容易导致的问题就是对方不理解甚至反对你的观点,这一点在沟通这个过程中是无法马上改善的。那么我们就真的没有任何办法了么?如果你是主动沟通者,你可以尝试以下的方法:
了解对方的一些基本的原则或者逻辑思维方式用对方的思维模式去类比让他理解他认知以外的事实但如果这样还不行,比如对方是个思想执念很重或者很强势,或者你的类似逻辑不是很让对方买单,我后续会分享给你更多的方法。
切实关系方也有很多时候,我们沟通的时候,其实没有必要过多的和沟通方进行,因为我们最终面向的对象可能是第三方。比如我们要和另外一家公司签合同,只要我们和其负责人签字之后,再之后其他的部门就没有必要过多的沟通细节以及合理性,只要按照章程完成即可。
如果不存在第三方,就要找到对方所顾虑的核心利益或者核心风险,直接去讨论切中要点。
“跨职业的相处”认知比如我有一个运营的学妹和心理学的主管,相处的不是特别好,核心问题是心理学主管总是不信任她,不放权,而学妹也不是特别喜欢在一个心理学主管下面干活。这样,学妹心里就很迷茫,不知道如何处理这个事情。建议两条如下:
1 积极认真的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尤其是当心理学主管对某方面不擅长不在场不管理的时候,尽量避免给主管增加麻烦。这是一切关系缓和的前提。
2 如果切实的想和主管沟通,搞好关系,那么针对主管的性格处事风格要有所了解,对心理学有所涉及,这样有了一定的背景的前提下,再去尝试做一些沟通,比开始就去做许多无谓的沟通高效的多。
“偷换概念、模糊概念、放大概念、特殊化、以偏概全”认知这种思维方式在辩论赛中经常使用,命名讨论的是一个具体的大家都清楚的词,然后换一个和它相近的词来当做辩论,这个相近的词扩大了大家对它的支持力度或者同情成分。
还有些情况,有些人喜欢以偏概全。比如网络常见的区域歧视、学历歧视等等。
在一个精彩的辩论赛中,讨论到“失忆的人”是否应该受到处罚,是否还应该和原来的人一起生活。其中一方提到的例子就是退伍军人失去记忆后,收回军功章和抚恤金是不合理的。然后,反方马上拆分,说抚恤金是给身体的,属于财产属性,所以应该继承,而军功章属于荣誉的精神的,可以收回,然后马上具体化特殊化了一个自己需要的例子,一个失忆的嗜好战争的军人,收回军功章是应该的。诈一听很对也,但仔细听很觉得商榷。满满的都是辩论技巧,而不是关注同一个具体的场景,同一个具体的词。
所以当我们看到一些现象时,首先要做的是还原真相,得到切实的损失与利益的关系,做成客观的判断,不要被一些特定的场景和杜撰的概念词所影响。
“骗局”认知 低成本高过滤比如群发电话或者短信,说你中奖了,需要发多少钱。成本极低,但是一旦有人有兴趣,那么必然是上当的。
解决方式:任何时候不要相信任何非官方渠道的,陌生的通知。
高成本必成功比如通过一系列的手段获取你的个人信息然后进行针对性的欺骗。比如获取了你的部分联系信息,户口信息,身份信息然后靠这些内容获取你的认可,套取更多的个人信息,从而盗取金额或者借贷。
一般这种人还是需要依赖你一定的信息或者操作才能完成其目的。
解决方式:不要为其主动提供你的个人信息,要通过自己披露假信息进行验证;或者让对方提供尽可能更多的信息来证明自己的真实身份。
基于信息不对称也有一些骗局是大概率撒网,然后通过信息不对称,只针对落入概率内的人进行欺骗。也许你觉得是他测算的精准,实际对方是针对同一个事情提供了所有的可能方案,然后把所有方案提供给所有人,当方案落地时,只针对方案成功的人发送后续的方案。
解决方式:任何非正常渠道的收入或者危害都不要相信,不要有侥幸心理。
“表达情绪”认知基于不同的情绪,我们可能表达出不同的效果,也会给出可能不同的观点。
比如常见的情绪中有愤怒、开心、可怜、失望等。当同样一句话,内容是悲剧故事时,你如果不是悲伤情绪去读,就会引起大家对你的反感,觉得你有问题,即使是完全一样的话。
所以,我们不但要善于利用表达情绪,更要不被表达情绪所左右,要更冷静的去思考事件本身。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