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天你会明白朋友越少过得越好的说说,朋友越少人反而越快乐
只有牛羊才喜欢成群结队,而猛兽总是独行。
我们的一生,其实就是从牛羊变成猛兽的过程,年轻的时候总以为朋友越多越好,并以此为荣耀 ,朋友数量确实能一定程度上反映我们对外界的吸引力,但是朋友越多幸福度就越高吗?
关于亲密朋友数量和幸福度的关系,《流行病学和社区健康期刊》上有一项研究给出了结果:朋友多能显著提高中年时的幸福感。
统计结果显示:有近40%的男性和30%的女性报告表明自己拥有6个以上的朋友,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方面的得分要高于其他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只有牛羊才喜欢成群结队,而猛兽总是独行。
我们的一生,其实就是从牛羊变成猛兽的过程,年轻的时候总以为朋友越多越好,并以此为荣耀 ,朋友数量确实能一定程度上反映我们对外界的吸引力,但是朋友越多幸福度就越高吗?
关于亲密朋友数量和幸福度的关系,《流行病学和社区健康期刊》上有一项研究给出了结果:朋友多能显著提高中年时的幸福感。
统计结果显示:有近40%的男性和30%的女性报告表明自己拥有6个以上的朋友,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方面的得分要高于其他人。并且这个作用在女性当中更为明显。
另外有七分之一的受试者不愿意与亲戚朋友进行联络,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最为糟糕。
这六个朋友是一个什么概念?1到2个挚友,3到5个中等亲密关系的朋友(有频率地联系,在困难时给予帮助,给予彼此积极精神影响),这个多不在于数量多,而在于恰到好处的数值。
关于朋友数量问题,人们总是以为自己的朋友数量越多越好,并以朋友数量少为羞耻,香港中文大学的Xianchi Dai和澳门大学的Kao Si也曾研究出一篇《朋友数量悖论(The Friend Number Paradox)》的结果:
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人们会出于展现自己的积极品质和自我提升的态度,会无意识向对方传递自己朋友数量很多的信号;而这一信号只能造成浅表的吸引,实际上会阻碍与别人建立更长期和更亲密的关系。
而一个高质量的人生,根本不需要那么多朋友。
基于这一点有以下原因支持:自我中心偏差是一个重要原因,自我中心偏差(egocentric bias),顾名思义就是指人们倾向于从自己原有信念、观点等角度出发来评估证据、检验假设或者形成结论。
比如在一段感情里,总觉得自己付出得更多,回忆过去的自己大部分是不错的。
所以朋友多后可能会忽视友谊质量,而将重心放在理想的朋友数量上;再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当一个人朋友越多,要求的能力和职责越大,能够建立和维持高质量友谊的注意力就会被分散。
所以人们偏向于与朋友圈较小的人建立深度关系,彼此在社交互动中提供好处。
任何事情都有好坏两方面,并不是说吸引的朋友越多就越好。
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建立高质量的社交,其实社交水平并不是全然和对方的个人价值有关,也不全然和数量有关,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爬到精英阶层,什么是是高质量社交:彼此之间有高质量的精神交流,各自积极向上,并能给对方带来积极影响。
人格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中研究者用大五人格(OCEAN)中的五种特质涵盖人格描述的所有方面。他们分别是以下五种:
开放性(openness):具有想象、审美、情感丰富、创造等特质;
责任心(conscientiousness):显示胜任、公正、尽职、克制等特点;
外倾性(extraversion):表现出热情、社交、乐观等特质;
宜人性(agreeableness):具有信任、利他、直率、谦虚、移情等特质;
神经质性(neuroticism):难以平衡焦虑、敌对、压抑、冲动、等情绪的特质,即不具有保持情绪稳定的能力。每一个特质又有不同的维度。
在第五人格中显示正面特质的人都能算是优质的朋友,他们不一定是各行各界的成功人士,但是他们的态度、成熟稳定度、人品普遍达到平均以上水平,当我们与这类人相处时会感到由内而外的舒适、并且能感受到对方积极向上的能量。
另外,高质量社交除了和外界有关系,还和自身有很大的关联,最起码的关于我们是否真诚待人,以及是否友善地对待朋友,是否觉得自己高人一等。要想建立高质量的社交,内外条件缺一不可。
到了中年时期,朋友数量会减少,自身的人格逐渐独立和完善,人们将重心分配在家庭子女身上,并不需要太多外界吸引的反馈来衡量自我价值,人到了中年会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会有自己的固定爱好以及专注的事业。
到头来你会发现,那些会过日子的都是圈子小的中年人,在这个小圈子里,和为数不多的朋友建立更为深刻的关系,多陪家人,少陪兄弟酒局,年轻时可以先做加法,广交朋友,吃再多亏也无所谓,到了中年后,就要开始做减法的生活方式。
那些在你人生的火车中下站的人,不要抱有执念,心存感激,感谢他们在你生命中留下的美好,让你多年后回想起仍旧欢愉和幸福,让你能够更加珍惜眼前人,并抓住眼前的幸福和美好。
行至中年,圈子越小,生活越好。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
微信公众号:第一心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