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上幼儿园经常尿裤子,小孩在幼儿园老是尿在身上
“宝宝尿裤子”这个现象,一般在他们2-3岁左右,就已经得到很好地控制了,在家长的教育下,孩子逐渐形成了去厕所方便的习惯,不再想尿就尿。
然而,不少家长反应,在家表现很好的孩子,去了幼儿园,反而又开始尿裤子,她们对此很是不解,甚至怀疑是不是老师虐待孩子,不让宝宝上厕所?毕竟这种事情之前不是没有发生过。
一例、两例可以用巧合来判定,但作为一种多发现象,它肯定是有原因的。
► 孩子总在尿裤子,妈妈找老师“讨说法”,园方用“开倒
“文/贝贝豆(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载分享)”
“宝宝尿裤子”这个现象,一般在他们2-3岁左右,就已经得到很好地控制了,在家长的教育下,孩子逐渐形成了去厕所方便的习惯,不再想尿就尿。
然而,不少家长反应,在家表现很好的孩子,去了幼儿园,反而又开始尿裤子,她们对此很是不解,甚至怀疑是不是老师虐待孩子,不让宝宝上厕所?毕竟这种事情之前不是没有发生过。
一例、两例可以用巧合来判定,但作为一种多发现象,它肯定是有原因的。
► 孩子总在尿裤子,妈妈找老师“讨说法”,园方用“开倒车”回复
前几天有粉丝求助,她说自己遇到了一个难题,现在不知道到底是自己孩子本身发育出现了问题,还是幼儿园在推卸责任?
事情是这样的:
她的儿子今年4岁,是去年上的幼儿园,既可爱又懂事,在家很少让爹妈操心。可最近一段时间,情况有些不对,她去接孩子放学的时候,有好几次发现他裤子湿了,很明显是尿裤子了。
这大冬天的,外面零下好几度,如此天寒地冻,别说这么点大的宝宝了,哪怕是成年人穿着湿漉漉的裤子,都会觉得不舒服,严重一点的还会感冒发烧,尿裤子这么大的事情,老师就不知道吗?
再加上孩子现在的老师,是前段时间刚来的,听说是新手,因此她断定是这是老师不负责任所致,肯定是她嫌麻烦,不让孩子去上厕所或者工作上疏忽了。
面对质疑,老师当然矢口否认,她说自己确实不清楚孩子尿裤子这个事情,但班级上那么多人,她也不可能每一个都照顾到。她猜测孩子尿裤子应该是下午,因为中午起床的时候,她能确保所有孩子都没问题。
再说,平时上厕所也都是按照校规执行的,统一如厕,如果孩子表示有需要,她也会带着宝宝去厕所,而那个孩子什么都没说过。
妈妈显然不能接受这样的说法,于是去找园长,结果园长直接将监控调了出来,证实了老师没说谎。
“那孩子以前在家不尿裤子,怎么到了学校就经常尿了呢?”对于这个问题,园方给出的解释是,孩子的发育进入了“倒车期”,简而言之,就是退步了。
► 园方是不是在推卸责任?
单从“孩子突然尿裤子”这件事情本身来讲,园方还真没有推卸责任,他们所说的“倒车期”,在心理学上有一个专业词汇“行为倒退”,多发于2-5岁之间的孩子。
在儿童教育领域,行为倒退被称之为“退行”,指孩子在遭受重大刺激时,做出与年龄不相符的幼稚行为,属于反成熟的倒退现象。
比如2岁之后短时间内尿床频率陡增、明明过了口欲期,却开始频繁吃手、突然开始黏父母,渴望家长更多时间的陪伴等等。
哥伦比亚大学的Joy Hirsch教授认为,行为倒退其实是孩子的潜意识在寻求自我保护的表现,他们通过这种方式缓解心中的焦虑,以此间接获得安全感。
孩子也许早就养成了上厕所的习惯,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不会再尿裤子,或是学业压力变大,或是其它烦恼,孩子的内心开始焦躁不安,尿裤子只是行为倒退的一种表现形式。
从粉丝提供的线索来看,“换老师”很大可能就是孩子出现问题的主要诱因,如此看来,园方还是有一点责任的。
► 孩子出现行为倒退,家长应该如何处理如果发现孩子出现一些明显比较幼稚或者让人看不懂的表现,家长就得上心了:也许这是孩子发出的求救信号,他们正在被某种东西所折磨,急需父母去帮助排解忧愁。
下面几种方式,家长可以参照执行:
1、理解孩子,切忌对其进行处罚
很多家长不理解所谓的“行为倒退”,只是简单地将其视为胡闹、捣乱、给家长添麻烦,甚至因此惩罚宝宝,这些都是不理智的。
就拿孩子尿裤子来讲,他们并非诚心不去厕所,想让妈妈多洗一次裤子,而是事出有因,属于心理上的问题,孩子自己也没办法控制。
心病还得心药医,在孩子因为犯错而手足无措时,需要的不是批评,而是关怀与爱护。妈妈要包容孩子的错误,耐心与其交流沟通,帮助孩子树立心中的不安,先把他们的情绪稳定下来,这样才方便接下来工作的展开。
2、找出孩子的“焦躁源头”,对症下药
有问题就得解决问题,既然孩子因为某种原因而深感不安,家长的目的就非常明确了:将“焦躁源头”找出来,并且解决掉。
如果孩子愿意说出自己感到不舒服的地方,那最好,要是他们实在不愿意说或者自己也不清楚,我们也可以自己去分析,办法很简单:找出孩子身边近期发生过变化的事物,包括人与物。
毕竟孩子是突然之间出现问题的,那说明变化也是最近才出现的,搜索范围并不大,基本集中在家庭环境、同学关系、学校氛围三个方面。
查明真相之后,立即想办法解决,直击中心,对症下药,这样才能尽可能减少孩子被折磨的时间,避免留下更大的危害。
3、转移孩子注意力,做好补偿工作
有些时候,哪怕问题找出来了,家长也没能力去解决,属于不可抗力。
这种情况下,补偿工作就至关重要了,比如有一位妈妈跟我反应过,他家孩子自从家里狗狗去世之后,就变得非常暴躁,攻击性极强,不仅打父母,还总是咬幼儿园的小朋友。迫于其他家长的压力,只能选择暂时性休学,等精神状态好一些再回幼儿园。
当时我第一反应就是,上一条狗死了,孩子变成这个样子,那再买条一模一样的不就好了?那妈妈却表示,养狗很烦的,而且狗的寿命很短,根本无法陪他们到老,他们不想再次伤心,就不打算再养。
明明再养条狗就能解决的问题,她们却不去做,舍近求远,四处寻求良方,浪费时间是小事,怕就怕耽误孩子病情。
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得用其事物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宝宝心思单纯,其实很好哄,全看父母有没有那份心。
4、大幅改变孩子的生活,以毒攻毒
当上述方式尝试完,孩子的病情依旧不见起色时,可以参照国际应用行为分析师汤姆教授提供的方法:用新的刺激去掩盖已有刺激,用中医术语来说,就是“以毒攻毒”。
孩子在幼儿园频繁尿裤子,家长找出原因却无法解决,转移注意力也不好使,这时候可以直接将孩子带出去旅游,不需要太长时间,3-4天即可。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暂时性脱离恐惧环境,外界巨大的刺激会大幅减少孩子内心的不安,等他们再回来,就不会再沉浸在旧有焦躁中了。
大家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猛料”是有风险的,如果孩子出去一圈回来,再次“生病”,其持续的时间与发作幅度将大为增加。
不到万不得已,不要轻易尝试这种方法。
► 结语通常情况下,行为倒退这种现象本身对孩子并不会造成什么样子危害,基本就是丢一些面子,吃点苦,等过一段时间,他们自然会适应外界变化。
会给孩子造成伤害的,往往是父母的不当举措:
l 不理解孩子,在其心理脆弱期肆意打骂、教育l 过于担心孩子,表现出急躁的情绪,或者作出比较暴躁的举动l 由孩子问题延伸出家庭矛盾,家庭成员之间爆发争吵l 对孩子身上出现的不当行为,采取冷暴力……这些行为都会在无形中增加孩子心里的负担,而我们之前的所有努力,其实都是在给孩子减压。因此,如果家长不知道如何处理孩子“行为倒退”这一问题,宁愿什么都不做,也别胡乱尝试。
更多母婴育儿知识请关注『贝贝豆育儿课堂』,喜欢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ps:本文配图均源网络,图文均无关,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