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恩施知识网 > 生活常识 > 正文

为什么有的人看起来很友善却独来独往,为什么有人看起来友善却独来独往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生活中总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太喜欢出现在交际场合,也很少参加活动,但是对人和善,不爱炫耀。他们就是大家口中的性格内向的人。
有一句话说得很好:外向性格是上天对一个人的恩赐,内向性格则是他对一个人的保护。
内向的人往往比其他人更加敏感,尤其在面对刺激的时候,这一类人受到的干扰和冲击也是更加强烈的,所以他们喜欢独来独往,不愿意受到外界干扰而分神。
但是事实上,内向的人不需要强求自己去迎合当今的社会,即使保持自己的性格,也能创造出条件发挥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生活中总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太喜欢出现在交际场合,也很少参加活动,但是对人和善,不爱炫耀。他们就是大家口中的性格内向的人。

有一句话说得很好:外向性格是上天对一个人的恩赐,内向性格则是他对一个人的保护。

内向的人往往比其他人更加敏感,尤其在面对刺激的时候,这一类人受到的干扰和冲击也是更加强烈的,所以他们喜欢独来独往,不愿意受到外界干扰而分神。

但是事实上,内向的人不需要强求自己去迎合当今的社会,即使保持自己的性格,也能创造出条件发挥自己的优势。

与外向性格的人不同,他们的精力有限,受到过多刺激会让他们感觉身心疲惫,也想要逃离持续时间较长的社交现场。在经历了人来人往的活动后,他们往往需要独处一段时间,使自己的精力复原。

他们独处的时间变为思考的时间,可以在某个领域深度钻研,积累经验,让人生更有意义。

与之相反的是,外向的人可以从身边的环境中得到能量,过多的独处会让他们感到倦乏。他们的人生丰富多彩,喜欢涉猎不同的领域。

不同性格的生理结构

临床心理医师马蒂·兰尼说:人的性格表现不同,是因为不同的神经递质激发了不同的自主神经中枢。

也就是说,外向的人对多巴胺不敏感,因此需要外界的刺激,使机体分泌肾上腺素,从而产生更多的多巴胺来引起兴奋。

而内向性格的人,对多巴胺敏感度较高,因此他们倾向于用乙酰胆碱来引起兴奋。

机体需要外界环境对机体的刺激才能获得多巴胺和肾上腺素,所以外向的人常常活跃在集体之中;而乙酰胆碱会让机体变慢,所以内向的人更倾向在安静的环境中生活。

内向者需要管理好精力

与外向者不同的是,内向的人在自我独处时获取精力。他们的精力十分有限,所以合理分配精力是十分必要的。

所以,内向的人应当学会说不。

当自己感到体力不支、精神不振的时候,就应当拒绝别人聚会的要求,从而恢复自己的精力。

不过,拒绝也是有一定窍门的,不能生硬地拒绝。

在对方提出外出邀请的时候,可以委婉又坚定的表示:实在不好意思,我今天有事情要做,但是我下周可以请你吃饭。

不要让朋友误以为你是有意的疏远。

内向的人虽然不擅长人际交往,但是同样需要朋友,独处是他们养精蓄锐的方式,而不是孤僻冷傲。

当然,因为内向者不需要借助外力就能够补充精力,所以可以选择午睡片刻、吃些甜点或者是令自己愉悦的零食,来帮助我们恢复活力。

“松散联系”是内向者维持关系的法宝

在当今社会之中,人际交往是难以避免的,而人脉则是迈向成功路上必不可少的法宝,因此外向的人往往在交际中会更受欢迎。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内向的人需要刻意的改变自己,维持现状也可以很好的掌控人脉。

凯伦·维克尔在作品《给内向者的交际指南》中提到了“松散联系(loose touch)”的社交方法:

在某些特定的时候,我们都需要向身边的人求助,所以人脉是需要维持的。为了克服对人脉搭建的恐惧,人们在不需要帮助的时候,也要和这些保持一定的联系。

而“松散联系”则是指,人们可以通过手机或者是其他的通讯方式,偶尔和朋友闲聊几句,甚至不用见面,也能维持这段关系。

“松散联系”的关键在于间歇性,并非每天都要进行交流。既能维持联系,又能保证沟通质量。

凯伦·维克尔认为,人们在无需帮助时,与他人进行偶尔的交流,会逐渐觉得自己并非只能被动地接受帮助。

如果通过这种联系,帮助他人解决了困难,或许能够令人慢慢走出社交恐惧症。

维克尔在书中提到,保持“松散联系”稳定的最佳基础就是共同爱好。

当两个人有共同爱好时,相互分享就能够搭建起联系的桥梁,比如:“这个新闻让我想起了你,最近过得怎么样?”

当然,作者也反复强调,这种“松散联系”每日仅花费了十分钟,却在日积月累后,发现自己与许多人都保持着长期的联系。这能让你在收获人脉的同时,自信心也得到提升。

其实内向只是人的一种性格,绝不是什么缺点。

因此,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也不必自卑或者妄自菲薄,只需要遵从自己的内心,也许还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如果你身边也有这样内向又喜欢独处的朋友,请尊重他的喜好,让他享受独处,不要前去打扰。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Behavioral Psychology》

微信公众号:第一心理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恩施知识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esly.wang/shenghuo/13079.html 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夫妻离婚了还可以做朋友吗,夫妻离婚后还能做朋友吗 下一篇:对别人控制欲太强怎么办,遇到控制欲超强的人怎么相处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