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有很多家长都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孩子上学接到老师的电话,孩子咬人了,一次两次后,自己开始提心吊胆,时刻挂念着幼儿园孩子有没有咬人的情况。
从儿童生长规律的研究表明,婴儿是通过嘴来认识世界的。
在几个月的时候,孩子喜欢什么东西都往嘴里">
当前位置:恩施知识网 > 生活常识 > 正文

三岁小孩经常咬人是什么原因,3岁小孩咬人怎么纠正

引言"唉,老师今天打电话给我说孩子在幼儿园又咬人了,我赶紧问了被咬孩子的情况,然后跟老师道歉,要了对方孩子家长的电话,给家长打电话道歉。因为孩子咬人,我都道了好几次歉了,我特别头疼他这个咬人的情况,整天提心吊胆,生怕接到老师信息说孩子咬人了。"
可能有很多家长都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孩子上学接到老师的电话,孩子咬人了,一次两次后,自己开始提心吊胆,时刻挂念着幼儿园孩子有没有咬人的情况。
从儿童生长规律的研究表明,婴儿是通过嘴来认识世界的。
在几个月的时候,孩子喜欢什么东西都往嘴里
引言

"唉,老师今天打电话给我说孩子在幼儿园又咬人了,我赶紧问了被咬孩子的情况,然后跟老师道歉,要了对方孩子家长的电话,给家长打电话道歉。因为孩子咬人,我都道了好几次歉了,我特别头疼他这个咬人的情况,整天提心吊胆,生怕接到老师信息说孩子咬人了。"

可能有很多家长都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孩子上学接到老师的电话,孩子咬人了,一次两次后,自己开始提心吊胆,时刻挂念着幼儿园孩子有没有咬人的情况。

从儿童生长规律的研究表明,婴儿是通过嘴来认识世界的。

在几个月的时候,孩子喜欢什么东西都往嘴里放,通过用嘴巴来感受这个世界,分辨东西的软硬度,分辨自己的身体。

《儿童微行为心理学》一书中提到:“问题每个行为背后,都有心理学解释”。

咬是孩子从出生到三岁左右的暂时行为,大多数情况下,孩子咬人并不是一种不良行为。所以我们要解决孩子咬人的问题,要从根本出发找到孩子咬人行为背后的缘由,才能“对症下药,药到病除。”

宝宝为什么会咬人

一、1岁以前的宝宝:咬更多的是生理发展行为

01.认识世界。

在《捕捉儿童敏感期》一书中提到:

当儿童出生时,他能够使用的器官就是他的口、眼睛和体感。尽管他一出生便有了视觉敏感期,但脑科学认为儿童的视觉并没有达到完善,他看世界时是模糊的,而口不是,他刚出生时就能熟练运用。

口是他连接自己和这个世界的最自然的通道。

他们是用口来感知世界的,他们用口感觉事物、认识事物、不断练习使用牙齿、使用舌头。

当新生儿来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充满好奇心,当他逐渐发展起来的时候,他就会用嘴巴去主动地感知这个世界,这个时期也被称为“口腔敏感期”。最常见的行为是拿到一样东西就往嘴里塞,通过口腔的刺激才能知道能吃还是不能吃,是软是硬。

02.宝宝处于长牙期。

《儿童行为心理学》一书中提到:孩子长牙时牙龈又痛又痒,孩子会咬人。

长牙期的宝宝会出现牙龈痛痒的情况,这时他们需要通过磨牙来缓解这种不适,就会去咬能咬到的东西,如果这个时候就会出现咬人的情况,如果爸爸妈妈没有给宝宝准备磨牙的物品,宝宝就很有可能会出现咬人的行为。

二、1到2岁的宝宝:咬更多的是探索

心理学家奥本·史达姆博士博士说过:

小年龄段的宝宝咬人并无恶意,这是因为刚刚学步的孩子还不懂得用语言表达他们的生活感受,所以常常喜欢通过咬人的方式表达他们的兴奋和激动。

学步期的孩子也会咬人,因为这是他们的一种探索方式,这个时候他们还不懂得用语言表达他们的生活感受,所以常常喜欢通过咬人这种方式来表达他们的兴奋与激动,并且有时候宝宝还会咬自己的父母,并认为是一种游戏,以此来观察,引起父母的情绪,觉得非常的开心。

宝宝小九,妈妈和她做“躲猫猫”的游戏,小九玩得哈哈大笑,突然凑过来做拥抱状,在妈妈的臂膀上咬了一口,妈妈夸张的叫了一声,小九愣了一下,看着妈妈的表情又开心的笑了起来,准备来第二口。妈妈赶紧转移小九的注意力,成功将她引到别的地方玩耍了。这里小九也是通过“咬”表达了自己与妈妈玩耍的兴奋与激动,妈妈没有指责她,通过转移注意力,有效的解决了小九这一行为。

三、3岁的宝宝:咬更多的是情绪发泄

心理学家认为,要认识孩子表达自己生气、沮丧、渴求控制感和追求关注的一种方式。因为还不太懂得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求,所以孩子会通过咬人这种看似非常有攻击性的行为来向我们诉说自己。

当宝宝在与其他孩子交往的场合感到沮丧,并且不知道如何以社会可接受的方法表达自己时,就可能咬人;有的宝宝出现咬人的行为是由于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通过咬人来博得关注上幼儿园的小朋友,可能是对周围环境没有安全感,心里感到害怕,恐惧,所以通过咬人来保护自己。

当我们了解了孩子咬人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能够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解决问题。

如何纠正宝宝咬人行为

我们已经知道不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出现咬人行为背后的原因,最重要的是正确处理孩子咬人问题的方式,避免遗留下其他问题。只有我们方法得当,才能让孩子顺利的度过这个阶段。建议不要因为孩子咬人而咬他,或者用肥皂洗孩子的嘴巴。伤害孩子并不能帮助他学会停止伤害别人。正确的方法应该是什么呢?

一、积极关注孩子

如果你的孩子咬过别人要密切监督,在孩子开始与人争执时,要迅速介入。带孩子和其他小朋友玩耍时,要密切观察几天,当看到他起来准备要要咬人时,要带他离开,并且说咬人是不可以的,要用语言表达。如果你能够干预之前孩子就咬人了,要先安慰咬人的孩子,然后让他帮助你一起安慰被咬的孩子。

在日常的时候要留心观察,明白孩子的需求,合理地引导他,当他感到害怕恐惧的时候,可以抱抱她,轻轻拍拍他的背部,安抚他的情绪。

如果是在学校,老师也需要积极的关注孩子的行为,发现有咬人的苗头,及时干预。

二、做好榜样,主动承担责任

做好榜样,主动承担责任,要向被咬的孩子的父母诚恳道歉,真诚的说出你的感受,不要让对方父母攻击孩子,导致孩子留下阴影。

让孩子向被咬的孩子道歉。也要让孩子明白自己犯的错误,自己要承担责任,培养孩子的担当。

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爸爸妈妈要在孩子面前注意自己的言行,孩子的模仿能力非常强,身边的人一句不经意的话,一个不经意的动作都会让她跟着模仿,所以这个时候是成人一定要非常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三、让孩子承担后果

3岁以后的孩子已经有很强的犯错意识了,他明白咬人是不好的行为,需要对此承担责任。3岁的皮皮在和爸爸玩扮演游戏,玩得开心的时候突然咬了爸爸一口,爸爸感受到了疼痛,问皮皮“你为什么咬我?”皮皮说“”我太开心啦!”于是终止了与皮皮的游戏,皮皮要求爸爸在接着玩,爸爸拒绝了说“你把我咬疼了,我认为在你身边并不安全,我不想再陪玩游戏了。”即使皮皮再三请求,爸爸也没有与他继续进行游戏。最后皮皮向爸爸保证再也不会咬人,爸爸才同意以后可以继续与皮皮做游戏。

从此以后,皮皮再也没有咬过人,因为他知道咬了人,是需要承担后果的。

四、引导孩子正确表达

当孩子当宝宝,对外部世界有了一定认识和分辨的能力,但语言能力发育还不够成熟,当他们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想法时,就会通过咬人来表达,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引导孩子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意愿。

当他生气不安时可以说“不”,如果他不能把自己意愿表达清楚的话,可以向成人求助。如果是喜欢对方、表达开心等正面的情绪的时候,可以教他用拥抱、牵手等正面的动作来表达。

五、不要训斥和打骂孩子,过度强调咬人行为

有的爸爸妈妈知道自己家孩子咬人之后,经常会训斥孩子,甚至用手打孩子的嘴巴。

之前有一位妈妈,她的孩子两岁半,在学校咬了其他小朋友一次,老师与双方父母沟通后,由于家长自己工作原因,没有及时与对方父母沟通,造成家长直接在群里说她,让她觉得自己丢面子,所以放学回家就把孩子打了一顿,他指着孩子说“再咬人就把你牙齿敲掉”……

本来放学回家看到妈妈就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而且孩子还小,对于发生过的事,记忆力还不够,早就已经忘到九霄云外了。但回到家,妈妈这样的行为把孩子吓到了!反而起到了强化作用,所以之后那段时间里孩子经常会显得焦虑,咬人的频率更多了。

其实这个时候家长要耐心的,慢慢的引导。要多更多的去关注孩子正面积极的引导,如果是不会表达而造成咬人的情况,那就要用以上的方法来教授正确的表达方式。

六、借助绘本的力量

日本绘本大师宫西达也认为绘本最大的好处之一是能增进亲子关系;其次,绘本能够对孩子们进行思考,并激发孩子的想象力。

绘本阅读能带给孩子快乐,能使孩子在快乐中接受正确的有启发的行为方式。针对孩子咬人的问题,我们可以借助绘本的力量进行引导。

《牙齿不是用来咬人的》

牙齿可以用来咬食物,照照镜子看看我们的牙齿长什么样子呢?长牙时牙床难受想咬人怎么办?感到烦躁生气想咬人的时候怎么办?有人咬你应该怎么办呢?

通过介绍牙齿真正的作用,帮助孩子认识到因牙床难受、烦躁生气、被人咬时应该采用什么样正确的方式来处理。

总结

孩子咬人背后都有他内在的原因,面对孩子咬人的行为,家长首先需要自我思考,稳定自己的情绪,不去责怪孩子,责怪会给孩子带来更多的压力,让他下一次再面对的时候,反而想到的是用咬解决问题。孩子咬人都是无意识的行为,如果我们要用正确的方法去引导,让孩子在问题中有所收获。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恩施知识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esly.wang/shenghuo/14181.html 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男生给你的微信备注藏着什么小心思怎么回复,男生给女生微信备注真名说明什么 下一篇:头晕目眩 原因,头晕目眩越来越严重是什么引起的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