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延续至今的古文明之一,华夏文明是四大古文明吗
在国际上美国学者威廉·麦克高希在其所著《世界文明史》中称“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中国、古希腊是世界上的五大文明发源地”。斯塔夫里阿诺斯所著的《全球
1900年梁启超在其所著的《二十世纪太平洋歌》中最早提出了“四大文明古国”的概念。梁启超在这首诗作中提出人类文明经历了三个时代:第一纪是由中国、印度、埃及和小亚细亚这四个“古文明祖国”组成的“河流文明时代”。第二纪是由地中海、波罗的海、阿拉伯海和黄海、渤海等周边文明构成的“内海文明时代”。第三纪为“大洋文明时代”,是随着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而诞生的。
在国际上美国学者威廉·麦克高希在其所著《世界文明史》中称“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中国、古希腊是世界上的五大文明发源地”。斯塔夫里阿诺斯所著的《全球通史》则提出:“中东、印度、中国和欧洲这四块地区的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平原孕育了历史上最伟大的文明“。日本NHK电视台的纪录片《世界四大文明》中将中国、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古印度定义为世界四大古文明。
四大远古文明的意义并不单纯在于其历史的悠久,更在于它们是后来诸多文明的发源地:东亚汉字文化圈各国的文明在历史上就深受中华文明的影响;南亚各国在历史上都曾属于古印度文明辐射的地区;如今在国际上拥有强势话语权的西方文明表面上看源自于古希腊古罗马文明,可实际上古希腊古罗马文明的最初发源地爱琴文明却是在古埃及文明和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辐射下发展起来的。
四大原生古文明都是发源于大江大河之畔的定居农业文明:古埃及文明发源于尼罗河;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依托于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古印度文明依托于印度河与恒河;中华文明则依托于长江、黄河。在那个年代大江大河之畔的冲击平原对农业生产的意义是巨大的,也只有当人类由原始的渔猎采集向定居农业过渡之后才能有多余的粮食供应,才能使一部分人可以脱离简单的创造食物的劳动。
只有当人们满足了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后社会分工才会产生。有了社会分工以后雕塑、壁画、音乐、文字等象征着人类最初文明的各种新生事物开始涌现。人类最早的四大古文明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诞生的,不过时至今日四大文明古国已仅存中国还保持着自己的原生文明。古巴比伦如今早已湮没在浩浩黄沙之中。当今世界尽管还存在着名叫埃及和印度的国家,可这和古埃及、古印度已不是一回事了。
如今的埃及人是阿拉伯后裔,和建造金字塔的古埃及人并没直接的传承关系,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早已成为死文字,如果不是专业的考古工作者是无法破译这种文字的;古印度最早的原生文明是印度河流域的达罗毗荼文明,然而这一文明早已因为雅利安人的入侵而湮没无闻。全球四大古文明只有中华文明一直生生不息繁衍至今。我们明确知道我们的身上流淌着秦人、汉人、唐人的血脉。
现代的考古发现证明中国境内很早以前就已存在人类活动。距今大约1.2万年前在今天的江西万年县一带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水稻种业。大约9000年前在今天的河南舞阳一带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酿酒技术和乐器。大约8000年前在今天的浙江萧山一带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造船技术。大约6700年前在今天的陕西西安一带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铜冶炼技术。大约在公元前2070年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王朝——夏朝诞生。
此后又经历商、周两个王朝的发展奠定起此后历代相传的礼乐典章文明。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争鸣:儒、道、法、墨等各家各派都在中华文明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一时期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哲学著作《道德经》和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孙子兵法》。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开创了中华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大一统王朝,此后历经汉、隋、唐、宋、元、明、清等朝代:张骞凿空西域、玄奘西行求法、郑和七下西洋......
中华文明通过丝绸之路同遥远的西方文明取得联系,与此同时佛教、景教、明教、伊斯兰教等也传入中土,这些外来文明同传统的中华文明形成了有机结合。中华文明以海纳百川的开放进取精神对各种外来文明兼收并蓄: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进入了苦难深重的近代史,但与此同时这也是一段仁人志士前仆后继的奋斗史。在这一过程中外来的法制意识、科学民主思维、社会主义理念再次被中国人吸纳。
历史上的匈奴、鲜卑、契丹以及今天中国境内的五十五个兄弟民族和汉民族一起书写着中华历史。外来的文明从来不曾战胜征服过中华文明,反而是中华文明以兼收并蓄的开放姿态在不断吸纳外来文明的基础之上实现进步。今天的中国人使用的仍是至少在商代以前就已形成的汉字,尽管汉字在字体上早已由最初的甲骨文演变成了我们今天所使用的简体楷书。我们现在读三千多年前流传下来的《诗经》仍会发现是押韵的。
这就说明汉语的韵律在过去的三千多年间并无本质上的变化。今天中国人祭祀祖先的方式也有商周时期大同小异。杜赫德在《中华帝国全史》中说过:“4000多年间中国居民的语言、文字、服饰、风俗与习惯从未出现本质上的变化。这在世界各国中绝对是独一无二的”。数千年来中华文明曾历经频繁的改朝换代,而且还曾出现过像蒙古族建立的元朝、满族建立的清朝这种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
可无论蒙古人还是满人在成为中华的统治者后都快速融入到了中华文明的体系中。同样其他少数民族在历史上也与汉民族有着各种各样的交流,而各少数民族之间同样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今天的中华文明并非哪一个民族所开创的,而是中国各兄弟民族的历史文化交流所塑造的。我国各民族是在共同的生活环境中自然融合的,而不是向美国的白人、黑人、印第安人、亚裔等各族群在不到两百年时间里强行捆绑在一起的。
中华文明相比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古希腊、古罗马等文明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延续性。其他几个远古文明都在王朝的交替过程中遭到了毁灭的打击,然而中国的汉字的书写体系、礼乐典章制度却一直延续至今。近代中国曾经历过鸦片战争、甲午战争等一系列战乱,但古代中国文明中的文化精髓仍得以保存。中华文明作为传承至今唯一未曾间断的古文明值得每一个中华儿女骄傲自豪。
当然一个发展了五千年之久的古文明在如今这个全球化的时代不可能只靠一成不变的守旧来维持。为什么现在我们的党和政府要强调改革的重要性?很显然我们并不认为我们的国家已尽善尽美。我们热爱自己的祖国,但我们同样认为我们的祖国尚有不完善的地方。我们大可不必吹捧他人、菲薄自己,但也不能盲目自大固步自封。“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新与旧之间的张力和激扬也许正是中国文明能存续至今并继续奔向未来的奥秘所在。
中华文化为何能称为古代四大文明中唯一一个延续至今的?
第一条脉络是,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未曾中断的文明。这是今天我们很多人会非常自豪地说起的一点。
确实,这是中华文明非常重要的一个特点。今天的中国人使用的是商朝时就已经使用的文字,从字体上,已经由甲骨文演变成了楷书。我们现在读中国三千年前的诗歌(《诗经》中一些周代早期作品),会发现仍然是押韵的。今天中国人祭祀祖先的方式与商周时期大同小异。事实上,如果一个汉朝人在今天醒来,他会发现,这个民族的心理和处世习惯,与汉朝其实相去不远。
也就是说,几千年来,中国文明总体上是独立发展的,一直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对比一下世界史,这一点看得就更清楚。人类历史上的其他古文明,今天都已经“灭绝”了。今天的埃及人除了利用金字塔发展旅游,他们的文化和古埃及文明几乎没啥关系,因为在历史上,他们先后被希腊人、波斯人、罗马人、阿拉伯人征服,埃及的语言、文化甚至种族都发生了根本变化。两河流域的所有古代文明,比如苏美尔文明,更是这样。事实上,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阿拉伯人原本不知道苏美尔文明的存在,直到近代以来充满好奇的西方外交官在这里挖掘出几千年前的神庙遗址,人类才知道这片土地上以前居然有过这样一段辉煌的历史。
苏美尔文明罗马帝国崩溃后,蛮族大量涌入,社会面貌彻底改变,拉丁语由活的语言变成了死的语言,再也没能恢复。比较一圈下来,只有中国,文化几千年一以贯之。如果把文化多样性比作生物多样性的话,中国文化就是一只从远古一直幸存到现在的“古生物”。因此杜赫德(Jean Baptiste du Halde)在《中华帝国全志》中用惊讶的口吻说:“……4000多年间,它(中国)自己的君主统治着自己的国民,从未间断。其居民的服装、道德、风俗与习惯始终不变,毫不偏离其古代立法者们创立的智慧的制度。”这在世界各国中绝对是独一无二的。
从这一点我们能得到的启示是,中国文化的惯性是极其强大的,远比世界上其他国家的要强大。因此“太阳底下无新事”这句话用在中国身上特别合适。我们今天所观察到的一切现象,在历史上几乎都可以找到先例。也正是因此,我们可以预测,中国历史上的许多现象,在以后还会重演。这也是我们要学习历史、研究历史的重要原因。
那么为什么中华文明有这样强的延续性呢?
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地理特点。世界上其他几大古文明,中东两河流域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希腊文明和古罗马文明,它们之间相互影响和交流很多。为什么呢?我们看地图就会明白,它们中间有一个地中海,如同内湖一样,让它们连接在了一起。在世界古文明中,只有中国与其他文明的隔绝程度是最高的。中国的西南面和西面,是一系列世界上最高的山脉;东面,是浩瀚的太平洋;北面和西北面,是沙漠和大草原。而中国人还嫌这种隔绝程度不够,后来在北边又筑起了一道万里长城,以加强与外部世界的隔绝程度。这种隔绝是很有效的,所以玄奘要去一次印度,得走上十来年;甘英出使罗马帝国,也是无功而返。这种地理上的隔绝有两个影响。
第一个影响是,中国文明在几大古代文明中,并不是最早发展起来的。在世界历史上,中国文明并不是最古老的。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是出现在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时间是公元前3500年前后。文明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生根后,开始陆续向欧亚大陆的其他方向传播:埃及文明起于约公元前3000年,印度河流域文明起于约公元前2500年,它们都鲜明地受到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影响。中国黄河流域的文明,二里头文明起于约公元前1750年。
由于中国地理上的隔绝性,中国文化基本上可以认为是独立起源的,因为中东一些文明要素,比如青铜、战车、牛和羊,传播到中国时,中国文化的一些基本特点已经形成了。“造成中国文化有别于世界其他地区的原因,的确与中国地理环境有莫大的关系。……因为中国与印度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的其他早期文明中心距离很远,很难到达,它们之间的联系也很少。”但是中国地理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黄河中下游非常适合农业文明的发展。
人类四大古文明都兴起于大河流域,这说明灌溉农业对文明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而黄河流域在四个大河流域中是条件最好的,因为黄土的结构疏松,天然适于农耕,人们仅仅利用原始的石刀木犁,就可以开辟大面积耕地。因此,中国的黄河中下游地区,是一个非常适合文明发展的“子宫”。所以中华文明有后发的优势,一度比其他文明发展得快,很早就到达成熟状态。
这就造就了中国的第二条发展脉络:中华文明是一个非常早熟的文明。农业文明在黄河中下游出现后,发展得非常快。在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基础上,中国的政治文明也迅速发展,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大规模实行分封制的国家,中国建立的层层分封的“封建制度”,不但时间上比欧洲早了一两千年,而且在形式上也比欧洲更整饬有序。中国的青铜文明虽然后起,但是远比其他地区的青铜文明辉煌,这个在博物馆中展示得一目了然:湖北省博物馆中的曾侯乙墓青铜文物,其精致和繁复程度,是其他地区的青铜器物无法望其项背的。在春秋战国时代,中国出现了诸子百家,这早早地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本格局。及至秦朝,中国又率先在人类史上创立了最大的郡县制君主专制国家,建立了当时国家对人民最严格、最精密的控制。
因此,中国历史的一大特点是,社会很早就出现了“现代化”的面貌。从而使它丧失了探索农业文明以外其他文明形式的动力,也丧失了自我剧烈变革的压力。中国历史发展的第三条脉络,是两头变化剧烈,中间不断循环。我们说中国文化是连续的、没有中断的,但并不是说没有过变化。中国历史上有两次重大突变:周秦之变和卷入全球化之变。周秦之变,说白了就是秦始皇统一中国。这个变化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根本的一次变化。在周秦之变之前,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我们需要先明确的是,“封建”这两个字,用来指秦始皇之后的中国历史是不合适的,封建就是封邦建国,指的是政治制度中的分封制,这是周代的事。
在周代封建制下,人们生活在一个又一个小的自治社会中,用老子的话说,是一个个“小国寡民”,老死不相往来。这个时代和后来欧洲中世纪的贵族时代很相似,大家都生活在一个个分散的庄园之中,处于半自治状态,横向联系不多,纵向也没有一个能“一竿子捅到底”的政治权力。而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中国进入帝制时代。社会运转规律完全改变。小自治体被打散,统一成了一个大共同体,政治权力纵向一竿子捅到社会最底层,国家直接控制每一个人,汲取能力空前提高,因此也形成了一系列非常独特的中国特色。
秦到清这个时期的中国,很多特征是人类其他政治体绝无仅有的。因此所谓周秦之变,在中国史和世界史上,都是划时代的大事。第二个变化,是卷入全球化。这个变化也就是李鸿章所谓的“三千余年一大变局”,或者是历史教科书所说的“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中国的大门”,这一变局让中国不可回头地卷入全球经济新秩序中,整个社会的运转规律又一次发生了质变。
在周秦之变和全球化之变当中的两千多年,则是我们都熟知的王朝兴替时期。也就是说,一个王朝建立一二百年后,就会“官逼民反”,出现农民起义,不久被另一个新兴王朝取代,如此循环不已。这种现象大家都习以为常,但是可能很多读者不知道的是,这种频繁的改朝换代、易姓更王,并不是世界历史的常态。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并不是这样的。日本天皇万世一系,英国“威廉征服”以后直到今天,血统上也是一直延续的。
事实上,世界上只有中国和受中国文化影响极深的越南和朝鲜,出现过周期性的“农民起义”导致改朝换代的现象。在中国范围之内,也只有汉文化地区才有此类现象,西藏地区和大部分土司统治地区,都没有周期性的所谓“农民起义”或者“农奴起义”现象。何以如此?最基本的原因是郡县制下,政府的汲取能力空前提高,而这种汲取能力缺乏有效的制约,通常很快就会超过社会的承受能力,导致社会的崩溃。当然,这个机制的具体过程,我以后还要细讲。
我要介绍的第四条大的脉络,是在一头一尾两次巨变中间,中国政治和社会一方面不停地循环,另一方面却朝着一个固定的方向演进。从表面上看,从秦到清中间这两千多年陷入一种简单的循环当中,不只是王朝更替的循环,其他方面也有很多循环。比如在皇帝与丞相的关系上,表现为皇帝对丞相的防范,用自己身边的临时的秘书班子取代丞相或者正式的政府机构。结果这个小班子又演变为正式的政府机构,皇帝又建立新的小班子取代这个正式的班子。这就是中国历史上丞相的名目不停变化的原因,从丞相变为尚书省,再变成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再变成内阁大学士,再变成军机大臣。在地方与中央的关系上,朝廷总信不过地方官,派出临时官员前去巡察。
结果这些巡察的官员慢慢又变成固定的地方官,下一个朝代又要制定新的临时巡察制度,如此循环不已,两千多年一直在不停地玩这种游戏。当然,这个循环当中也有进步。这两千多年并不是如西方学者所说,是一个完全僵化的、停滞的时代。在这两千多年间,贯穿着一条主线,那就是政治技术的不断演进。比如,虽然皇帝和丞相的关系总是在不停地变动循环当中,但是总的趋势是皇权越来越重,相权越来越轻,直至皇权可以完全取代相权。这一变化,又影响了中国社会方方面面的发展。
05我要介绍的中国历史的第五条大的脉络,是边疆与中央的关系问题。
中国历史上几乎所有的新兴政权,都是起自边疆地区。对夏人来说,商人是边缘民族,是东夷。对商人来说,周人也是边缘民族,是西夷。一些历史学研究认为,周人的先祖很可能是北方的狄人,比如徐中舒先生认为,周人出自北狄中的白狄。而在中原的诸侯国看来,秦人也是西边的蛮夷之国,受草原文化影响极深,“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夷翟遇之”,待之以夷狄。然而正是这个边缘的、被视为蛮夷的国家,最终一统天下。这种边缘与中央的关系,到了汉代以后,还产生了一个固定的模式,那就是几乎都是起自东北的少数民族占据半壁江山,或者一统天下。
占据半壁江山的是鲜卑的北魏、契丹的辽朝和女真的金朝,一统天下的是蒙古的元朝和满洲的清朝,他们都曾长期生活在东北地区。这些民族有很多相似性,比如鲜卑、契丹、女真和满洲人都剃去前额和头顶的头发,鲜卑有“八柱国”,契丹有“八部”,满洲有“八旗”。隋唐两朝也是受少数民族文化影响极深的王朝,因为他们的开国之君身上不但有着至少一半以上的鲜卑血统,而且在文化上也严重地“鲜卑化”,这些在隋唐前期的政治中有鲜明的体现。因此,边缘民族入主中原,不是一时一世的特例,而是中国历史的规律性现象。这一规律性现象背后有着深刻的原因。
为何说中华文明是唯一一个延续至今的文明?
都知道,中国疆域辽阔、民族众多,先秦时期的华夏族在中原地区繁衍生息,到了汉代通过文化交融使得汉族正式成型,自此也奠定了中国主体民族的基础。之后,通过与周边民族的交融,逐步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局面,现今的中国更是拥有十四亿人口。
那么,古时候的中国经历了怎样的历程呢?
传说,大禹因为治理黄河水患有功,舜退位后把王位禅让给了大禹。之后,在诸侯的拥戴之下,大禹正式继承了王位。当时,以平阳为都城,国号定为夏。后来,大禹传位于启,由此改变了原始部落所传承的禅让制,开创了后来承袭几千年的世袭制,也是史书中第一个有记载的世袭制朝代。
然而,很多人都有这样一个疑问,那就是:在夏朝之前,中国是什么样的?
其实,在夏朝建立之前,这段历史时期称为“上古时代”,亦或是“远古时代”,除此之外,还称为“神话时代”、“三皇五帝时代”等。因为,上古时代没有相关的文字记载,因此,关于这段时期的一些历史事件,都没有办法去考证。也正是这个原因,这段历史时期的一些人物和历史事件都带有一些神话色彩。
从公元前到21世纪这段时间,是华夏文明持续发展的时代,在早期则是有关于“三皇五帝”的传说。其中,关于三皇的说法并不统一,一般认为是伏羲、女娲和神农氏。而关于伏羲有这样的传说,他教人织网,从事渔猎畜牧,操办嫁娶,创八卦,造书契等。
并且,根据考古研究所得到的结果,最早的文字大概出现在五千年前。
然而,女娲在伏羲之后,称为天地之间的主宰,她不仅创造了笙簧,还有关于她炼石补天的神话传说。之后,神农氏出现,传说中,他是医药和农耕的发明人,同时,他还发明了五弦琴。此外,在神农氏之后,华夏民族正式进入到了农耕社会。
黄帝,号轩辕氏,有传说他姓“姬”,也有传说他姓“熊”。原来,居住在西北一带,后来,经过迁徙来到了涿鹿一带。炎帝,号历山氏或者烈山氏,姓姜。当时,南方有个非常凶悍的九黎族,在他们的首领蚩尤的带领之下,和炎帝争夺黄河下游一带的统治权。
当时,炎帝战败,向北方逃窜,找黄帝求救,结为了联盟。后来,黄帝和蚩尤在涿鹿进行了一次大战,这一次,蚩尤战败,被黄帝杀掉。而且,在涿鹿之战后,炎帝和黄帝的部落发生了一次战争,最终,黄帝击败了炎帝。从此之后,黄帝成为了中原各个部落的共同统领。
之后,炎黄两个部落在融合之下,形成了后来的华夏民族。
而在黄帝之后,最著名的部落统领是尧舜禹等人。
相传,在尧在位的末期,黄河泛滥成灾,禹的父亲奉尧的命令去治理这次水患,花了九年的时间,却一事无成。最后,因为这件事,禹的父亲被尧处死。到了舜继位,舜命令禹继承他父亲的任务,继续治理水患。而大禹治水,采用的策略是用疏不用堵,广修沟渠。
这种方法非常有效,且找到了水患问题的根本源头,最终,根治了为害多年的水患。至此,大禹成为了华夏民族的英雄,关于他治水的故事一直在华夏大地上传唱。大禹之后属于夏朝,在禹死之后,启通过武力征讨伯益,通过一番争斗和权谋斗争,打败了伯益。
等把伯益打败之后,启成为了夏朝的统治者,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由禅让制转为奴隶制的第一人。从此以后,原始社会彻底结束,奴隶制社会由此开始,启成为了人们普遍认知的中国第一位帝王。
都知道,华夏文明是世界上历史最为悠久的文明之一。
与其它的古老文明一样,刚开始,都是从一个小小的部落,亦或者是一个小小的地区,通过和其它部落不断地融合,然后发展壮大,最终,形成了一个规模庞大的帝国。
此外,在文明的发展过程中,中国虽然也被外族入侵过,但是,中华民族的文明传承却从来没有中断过。因为,中华文明是一种没有侵略性,且博大精深的文明,因此,入侵者所得到的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不仅会被中华民族的文化迅速同化,还会使中华民族更加先进,更加具有活力。
其实,纵观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并不是没有闭关锁国、夜郎自大的时候,但总体上呈现出开放态势。所以,在中华思想文化的发展史上,无论宗派流派如何众多歧异,都能经过一代又一代思想家的努力,兼综和合、融会贯通。最终,形成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多元统一的思想文化体系,并将其化为推动中国历史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