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常见知识为什么会产生大写数字,数字大写
数字:基本信息
阿拉伯数字:12345678910
其名是因为阿拉伯人对数字传播的贡献较大由此取名,最初由印度人发明,后由阿拉伯人传向欧洲,之后再经欧洲人将其现代化。现如今是国际通用的数字形式,阿拉伯数字对如今的数学文化已经根深蒂固,所以阿拉伯数字的地位是无人能取缔的
优点:易书写和识别,国际通用。
缺点:易被篡改,6和9正反颠倒
在汉语中,数字分为大写和小写,小写是人们最长用的书写形式,字体简洁、方便书写和识别,那么为什么还要有大小写之分呢?
数字:基本信息
阿拉伯数字:
12345678910
其名是因为阿拉伯人对数字传播的贡献较大由此取名,最初由印度人发明,后由阿拉伯人传向欧洲,之后再经欧洲人将其现代化。现如今是国际通用的数字形式,阿拉伯数字对如今的数学文化已经根深蒂固,所以阿拉伯数字的地位是无人能取缔的
优点:易书写和识别,国际通用。
缺点:易被篡改,6和9正反颠倒,7可以由1产生,3和8结构相似。
小写数字:
〇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廿(niàn二十)卅(sà三十)卌(xì四十)皕(bì两百)仟(qiān一千)圩(wéi五十)圆(yuán六十)进(jìn七十)枯(kū八十)桦(huà九十)百
小写数字是由甲骨文的数字演变而来的,一般见于非正式的文字中
优点:易书写和识别,较为常用。
缺点:笔画简单,及其容易被修改、做假(如数字一万填几笔可变成三万)
大写数字:
零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
大写数字是最早是在唐朝由武则天发明,后来在明朝,经朱元璋改进完善后开始普遍实用(朱元璋因为当时的一件重大贪污案“郭桓案”而发布法令,其中明确要求记账的数字必须改用大写数字)
大写数字是中国特有的数字书写方式,像银行、发票等都必须使用大写数字作为余额的书写,其利用与数字同音的汉字取代数字,以防止数目被涂改。
注意:借条、欠条等,只要跟钱挂钩的最好发成大写,否则被涂改后,会增加维权的难度。
优点:常见于正式或商业文件之上,比划繁复,不易被做假、涂改,因此我国还把它用在会计工作中以及在重要票证或证件的编号上。
缺点:书写较为困难、识别和普及度较低,我国的大写数字是目前世界上最繁的数字。
大写数字的本意:
汉字中的数字原本没有大小写之分。“大写数字”实际上是“小写数字”的10个同音别字,“大写数字”原本另有其意,有一些沿用至今,另有一些在历史的长河中被遗失、忘却。
壹:专一
贰:变节,叛变
叁:“参”的另一种写法,加入,接见
肆:任意妄为
伍:古有“五人为伍”之说
陆:高出水面的而地势平坦的土地
柒:漆树或漆料
捌:聚拢谷物的没有齿的耙(有齿为耙,无齿为捌)
玖:黑色的美石
拾:捡
===============END===============
头条号:老衲与来也
切入生活,普及知识,分享各种奇闻趣事,让你的生活不再枯燥無味。
参考文献:
http://www.eywedu.net/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4676
https://baike.baidu.com/item/小写/1769537
https://baike.baidu.com/item/大写数字/11013397
https://zh.wikipedia.org/wiki/中文数字
大写数字的由来是怎样的?
01 据考证,汉字大写数字最早是由唐代武则天发明,后经明代朱元璋改进完善。计数的数目字用大写,是自古一直沿用到现在,虽然解放后有些账目逐渐改用阿拉伯数字,但是重要账目;支票汇款;股票国债票据依旧使用大写汉字数字。那么,使用汉字大写数字是起源于何时呢?
《咬文嚼字》2004年第12期上刊登的侯嘉亮先生《大写数字的来历》一文是这样说的:“为反贪树廉,朱元璋还制定了惩治经济犯罪的严格法令 并在财务管理上进行技术防范,实施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把记载钱粮数字的汉字‘一、二、三、四、五、六、七、 八、九、十、百、千’改为大写,用‘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就是其中重要的一条。”这就是说,用大写数字记数,是起源于明太祖朱元璋。
上面的说法可靠吗?据有关的资料记载,并非如此。大写数字的使用,最迟也得再上溯近七百年,首倡者当推富有改革精神的唐代武则天。她是绝无仅有的敢于自创文字的女皇;她的名字武曌的“曌”字,就是明证。据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考据家顾炎武所著《金石文字记·岱岳观造像记》,可知《岱岳观造像记》是则天朝所树立的石碑,上面有大写数字。顾炎武考证说:“凡数字作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等,皆武后所改及自制字。”
大写数字在则天朝以后不仅使用在碑石上,也出现在诗文中。唐著名大诗人白居易的宋版《白氏长庆集》中《论行营状请勒魏博等四道兵马却守本界事》有这样的记述:“况其军一月之费,计实钱贰拾漆捌万贯。”其中“贰”“拾”“漆”“捌”都是大写数字。顾炎武说这个“漆”字,本应作“桼”,多的三点是后人妄自加凿的。“漆”后简为“柒”,又省作“七”。
大约到了宋代,官府文书所用计数数字都得用大写。宋代学者程大昌在其所著《演繁露·十数改用画字》中写道:“今官府文书凡计其数,皆取声同而画多者改用之。于是壹、贰、叁、肆之类,本皆非数,直是取同声之字,借以为用,贵点画多不可改换为奸耳。”
上面所举有关的记述,都充分证明,使用大写数字记数,是在武则天当政的时期,距今已有1300多年了。
大写数字是怎么来的?
不管是阿拉伯数字(1、2、3……),还是所谓汉字小写数码(一、二、三……),由于笔画简单,容易被涂改。所以一般文书和商业财务票据上的数字都要采用汉字数码大写: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万、亿、兆”本身笔画已经比较复杂,使用机会也少,没有必要再用别的字代替)。如“3564元”写作“叁仟伍佰陆拾肆元”。这些汉字的产生是很早的,用作大写数字,属于假借。数字的这种繁化写法,早在唐代就已经全面地使用了,后来逐步地规范化成一套“大写数码”。在大明政权建立之初,每年全国各司、府、州、县,都要派计吏到户部呈报地方财政的收支账目及钱粮数。各级政府之间及与户部之间的数字,必须完全相符。稍有差错,即被退回重报。由于地方与京城相距遥远,为节省时间,免去路途奔波之苦,各地便带上了盖有官印的空白账册。如被退回,则随时填写更正。又因为空白账册上盖有骑缝印,能做别的用途,户部也就没有干预。
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三月,户部侍郎郭桓特大贪污案东窗事生,震惊全国。郭桓勾结刑、礼、兵、工等六部小官员及各省官僚、地主,贪污税粮及鱼盐等,折米二千四百余万石。这差不多和全国秋粮实征的总数持平!除此之外,还侵吞大量宝钞金银。
贪官们就是利用空白账册做的文章,各部串通一气,大做假账。以此欺骗皇帝老儿,鱼肉百姓。朱元璋龙颜大怒,下令把郭桓等六部的十二名高官及左右侍郎以下同案犯数万人皆处死。下狱、充边、拟罪者不计其数。
为了制止官员的贪污腐败,朱元璋制定了严格法令,并在财务管理上进行技术防范,实施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把记载钱粮数字的汉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改为大写,用“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等复杂的汉字,用以增加涂改账册的难度。后来“陌”和“阡”被改写成“佰、仟”,并一直使用到现在。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