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鼠的耳朵特点,方格长鼻跳鼩介绍
稻鼠及其近支(可称为稻鼠族)可分为3种生活习性的组,一组在树上,一组在地上,一组在水边生活。它们往往在
托氏鼠以及它们的近支(可称为托氏鼠族)遍布于美洲南部,其中许多种类能够适应安第斯山上海拔高达4000米的高山气候。它们几乎都局限于森林环境,或者沿河流生活。它们大部分时间在黑暗中活动,以野果为食。记录显示它们每窝生2~4只幼崽,但是总体上生育率很低。南美洲的爬树老鼠(扇鼠属)适应树上的生活,它们也是夜间活动,以野果、种子、真菌类和昆虫为生。它们每窝生的幼崽数量很少,例如长尾扇鼠一般生2~3只。
稻鼠及其近支(可称为稻鼠族)可分为3种生活习性的组,一组在树上,一组在地上,一组在水边生活。它们往往在高坡度地带交替出现。在委内瑞拉北部,白喉稻鼠偶尔生活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地区,海拔较低地区则往往被大头稻鼠取代。当两者生活在同一高度地区时,白喉稻鼠可能更适应树上的生活,而大头稻鼠在地上生活。南美水鼠(泳鼠属3种之一)是半水栖的,而许多全水栖的稻鼠遍布南美大部分地区。普通稻鼠从墨西哥北部到美国马里兰州南部都可以找到,也是半水栖的。这种老鼠不挑食,几乎什么样的食物都可以吃,但是在一年的某个季节,它们食物的40%是蜗牛和甲壳类动物。在大多数分布地,它们的繁殖季节很长(每年的2~11月份),每30天就可以生下4只幼崽,也因此成为严重影响农作物产量的有害动物。细腿刺稻鼠具有小小的体型,长一身很有特点的硬硬的毛,在夜间活动,吃种子。它们生活在南美洲的北部地区,种群分布密度有极大的差异。
南美洲的田鼠(可称为南美草鼠族)适于在地面上觅食,很多种类很善于挖洞。南美草鼠是生态系统中最适合在火山地带生活的另一类动物。大体上它们是杂食性的,吃草、野果、昆虫和种子,大多数种类生活在中高海拔地带。乌氏草鼠代表着这个种类对环境的适应性,其在白天和夜晚都很活跃,陆栖,吃各种各样的食物。菠萝鼠(菠萝鼠属)与南美草鼠是近亲,尤其适应陆地生活。其尾巴、脖子和耳朵都很短,适于挖洞;眼睛退化。泰斯庇草鼠属在外形上与菠萝鼠相似,但是眼睛进一步退化。
拉美颊齿鼠(可称为拉美颊齿鼠族)在南美洲地区分布很广,占据南美草鼠在低海拔地区的草地和灌木林栖息地。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它们所挖的通道。拉美颊齿鼠吃很多种种子,但是对绿色植物的处理并不擅长。草地上生活的种类会受降雨量季节性波动的影响,在分布密度上有很大的波动。穴居的尖鼻鼠及其近亲(可称为尖鼻鼠族)与南美洲地区的草鼠亲缘关系很密切。这些老鼠与吃昆虫的啮齿目动物一样,臼齿长得相对较小,嘴巴很长,可以把昆虫从孔洞里拉出来;脚爪也很长,能够将节肢动物、幼虫和白蚁从土里面挖出来。鼩型鼠的眼睛很小,耳朵由毛发覆盖着,是挖地道生活的典型代表。它们在森林地面以下很深的地方挖洞,臼齿数量很少,这表明它们以昆虫为生。鼹型鼠(有3个属)广泛分布在阿根廷和智利,非常适于生活在半干旱草原和潮湿的森林地带,有些种类生活在地势比较高的森林地带,还有生活在阿根廷中部中度海拔地带的。
这是什么动物?
这是鼩鼱”,这两个字读作qujing(音同“渠京”)
虽然长得像老鼠,但和老鼠没什么关系。老鼠是啮齿动物,而鼩鼱是鼩形目鼩鼱科,靠吃蚯蚓、昆虫等为生。
鼩鼱,是一种体型非常小的生物,体长4 - 6厘米,重1 - 5克,有着和老鼠一样的深棕色皮毛,腹部苍白,有一双小眼睛,又长又尖的鼻子,还有红色尖尖的牙齿。是世界上最小哺乳动物。
鼩鼱很早就出现在地球上了。由于存在历史悠久,看似不起眼的鼩鼱,在进化系统中有很高的地位,有科学家认为,恐龙时代的一种类似鼩鼱的小生物,可能是现在胎盘生物的直接祖先,包括人类在内的灵长类生物都是从鼩鼱一类的食虫类分化而来的。
鼩鼱体型虽小,但它的生活节奏极快,每分钟心跳高达1200次,呼吸高达800次,新陈代谢率很高,但寿命也很短,只有14-15个月。
它每天至少吃掉和体重一样的食物,最多的时候,甚至能吃掉3倍体重的食物,是非常贪婪的“大胃王”。
觅食不分白天黑夜,多次觅食,每次出动之前只需睡两个小时。
它没有脂肪,也不会冬眠,因此一年四季都在找吃的。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