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食用油最容易消化,健康用油标准
全球菜系万千、美食多元,油和盐、糖等均是其中不可或缺之物,无论哪种菜系,无论取自动物还是植物,无论是食材本身蕴含还是烹制过程中加入,没有油脂的存在,绝大部分菜肴将大为失色——味蕾可不会因为你的健康需求而欺骗你。
面对不友好者的质疑,在吐槽中国菜肴的同时,不妨先考量一番各国日常饮食中的含油量和人均植物食用油消费量再做发言(很多时候动物油脂为食材本身所有,不便精细统计
冬奥赛事如火如荼,奈何总有人作妖,面对678道美食傲娇地怀念起了老家那一口亚硝酸盐,“油多难消化”是他们对中国美食的蔑称。
全球菜系万千、美食多元,油和盐、糖等均是其中不可或缺之物,无论哪种菜系,无论取自动物还是植物,无论是食材本身蕴含还是烹制过程中加入,没有油脂的存在,绝大部分菜肴将大为失色——味蕾可不会因为你的健康需求而欺骗你。
面对不友好者的质疑,在吐槽中国菜肴的同时,不妨先考量一番各国日常饮食中的含油量和人均植物食用油消费量再做发言(很多时候动物油脂为食材本身所有,不便精细统计)。
美国“油霸”之名横跨多个领域,人均食用植物油消费量长期位居世界第一位,虽然如今全世界的菜系都有了美国牌分店,但规模庞大的快餐行业才是其餐饮界的王者,更是其保持高油耗的关键因素,炸鸡、薯条、热狗等的长期热销让普通美国民众即便是正常饮食也将摄入大量的油脂。美国餐饮领域和超市里售卖的食用油品种繁多,豆油、玉米油、菜籽油、棕榈油、葵花籽油、橄榄油等传统油种之外,核桃油、椰子油、牛油果油等都是畅销品种,其中对花生油的评价两极分化,盖因美国民众对花生过敏者蹊跷的超多。至于在美国极为盛行的墨西哥菜,玉米为其注入了灵魂与神韵,食用油的使用基本脱不了玉米油、豆油这些当地特产之物。
日本往往被视为健康饮食的“标兵”,然而爱吃油炸物也是日本现代饮食的重要特点,与讲究天然到极致、几乎可以生食一切的日本料理并行不悖。日本人均每天食用植物油摄入量不到20g,在发达国家中垫底。菜籽油是日本食用植物油销量第一,棕榈油消费量则逐年增长,前者是因为备受日本民众喜爱的天妇罗使用的主力油种正是菜籽油,后者则是制作甜品、糕点时需大量使用,至于食用棕榈油过多对健康不利不符合日本的健康人设?本国生产又不等于本国消费。
高纬度高寒让战斗民族坦然爱上了高油脂的食物,传统的俄式三餐量大豪爽,但求油重、热乎、夯实、饱腹,俄罗斯菜的硬核口味代表萨洛——大块肥猪肉腌制后冷冻切片,堪为当地下酒神器,然而一般人都下不去嘴。牛油、黄油是俄罗斯人的餐桌必备,植物食用油方面,俄罗斯是仅次于乌克兰的全球葵花籽油生产国和出口国,战斗民族的厨房里少不了葵花籽油的存在。
如果按照食物谱系,欧洲完全可以被分为北欧、东欧、中欧和法国,以及孤悬海外自嗨的英国。欧盟是全球最大的菜籽油生产地,因为自产自销的缘故,整个欧盟地区的传统植物食用油消费以菜籽油为主,橄榄油和棕榈油紧随其后。
被群嘲的英国饮食倒是用油不多,除了炸鱼薯条,极简的英国菜烹饪方式让油的用武之地甚少。作家乔治·奥威尔在为本国菜肴辩护时力举“英格兰的饼干是公认为最好吃、最酥脆的”以及“从比利时布鲁塞尔往南都买不到‘板油布丁’”,前者现在是棕榈油的使用大户,后者的奇葩程度大概只有“仰望星空派”才能媲美。
还有种说法是,阿尔卑斯山以北的欧洲国家钟爱黄油等动物性油脂,阿尔卑斯山以南、地中海的国家则是橄榄油的忠实拥趸,当地人对橄榄油煎蘑菇、橄榄油肉丸、橄榄油煎肉肠、橄榄油煎蔬菜等白吃不厌。
橄榄油和小麦、葡萄酒并称为地中海农作物“三宝”,可见其普及与受欢迎程度,位列世界三大菜系之一的土耳其菜对其使用颇重,橄榄油是很多传统土耳其食品里的重要存在,比如大量前菜会淋上优质橄榄油,吃鱼和海鲜时搭配的榛果油醋酱要用到磨碎的果仁、大蒜、橄榄油和醋,吃米饭时用橄榄油煎小头洋葱继而放入大米油煎复加热水、番茄和盐文火而煮。
以调料多种多样、颜色眼花缭乱闻名于世的印度菜重辣、重甜,同样是用油大户,宗教因素致使植物油在印度更受欢迎,棕榈油是印度食用植物油销量第一,印度发展农业的条件优异但并未向油料作物倾斜,日常食用植物油消耗以进口为主。因为地缘和气候因素,近两年印度都在积极调整棕榈油、葵花籽油的进口渠道,以免民众的厨房受影响甚至断了供。
必须承认,自封的“泡菜宗主国”日常饮食确实用油不多,但这也和日本一样属于过去的固有印象,而今其遍地的炸鸡店和烤肉店,含油量只怕早就爆表。
人类食用油脂的历史悠久,关于食用油的健康研究一直在路上,这期间实则涵盖了地域条件、民族习惯、文化背景、产业发展等诸多因素,更改不易,但“适量吃油、吃好油、吃多种油”已为各界所公认。
到别人家里做客而自带饮食,本不是恶事,俄罗斯世界杯期间,各国花式炫耀自带食品大家便是一笑而过,而这一次的情形却是如何,自有公论。
(图系网络,如侵删)
炒菜该放多少油
25-50克,习惯一:炒菜时多放油,糖,盐,讲美食不讲营养。
现在很多饭店或者居民,总是强调口味,光讲美食而不讲营养。为了口味好,很多人在炒菜时多放油多放糖,或者用油炸,油煎食物。
当前我国每人平均每天摄入40克油,而我国发布的《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中规定,油脂的摄入量每人每天不超过25克,而油脂和糖的摄入量过多会导致肥胖,高血压等慢性疾病。
盐的摄入量过多也是当前我国人群面临的一个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标准是每人每天盐的摄入量不超过6克,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标准是每人每天盐的摄入量不超过10克,但目前我国每人每天盐的摄入量达到15-20克,北方居民喜欢口味重,盐的摄入量更多。而盐的摄入量过高会直接导致高血压等慢性疾病。
习惯二:肉类消费猛增加,饮食结构西方化。
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居民的饮食结构还是属于标准的东方膳食结构,居民的饮食中,粗粮,豆类,薯类,肉类食物都有一定的摄入量;但现在居民的饮食结构却出现了严重的西方化倾向,肉类,蛋类的消费剧增。
现在居民的饮食中,肉类所占的比例至少比20年前高出一倍。
肉类是高能量和高脂肪食物,摄入过多往往会引起肥胖,且是某些慢性病的诱发因素。
习惯三:明知油炸食品不健康却贪图味美照吃不误。经过高温或者熏烤后,油条,麻花等油炸食品,烤羊肉串,熏鱼,熏肉等烘烤食品会含有很多致癌物质,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致癌物质就是苯并芘;苯并芘是一种强烈的致癌物质,在人体任何部位都可引发肿瘤,毒性非常大,苯并芘可以通过胎盘侵害胎儿,可以通过乳汁侵害婴幼儿,还能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等。
习惯四:一日三餐分布不均。
平衡膳食要注意一日三餐分配要合理,一般早,中,晚餐的能量分别占总能量的30%,40%和30%;但现在的情况却是,很多人晚餐吃得太多太丰盛,也会对健康造成影响
扩展资料
就是超市买的油,换着吃的;
1,花生油
花生油淡黄透明,色泽清亮,气味芬芳,滋味可口,是一种比较容易消化的食用油。花生油含不饱和脂肪酸80%以上(其中含油酸41,2%,亚油酸37,6%)。另外还含有软脂酸,硬脂酸和花生酸等饱和脂肪酸19,9%。
从上述含量来看,花生油的脂肪酸构成是比较好的,易于人体消化吸收。据国外资料介绍,使用花生油,可使人体内胆固醇分解为胆汁酸并排出体外,从而降低血浆中胆固醇的含量。
另外上,花生油中还含有甾醇,麦胚酚,磷脂,维生素E,胆碱等对人体有益的物质。经常食用花生油,可以防止皮肤皱裂老化,保护血管壁,防止血栓形成,有助于预防动脉硬化和冠心病。
花生油中的胆碱,还可改善人脑的记忆力,延缓脑功能衰退。
2,菜籽油
菜籽油一般呈深黄色或棕色。菜籽油中含花生酸0,4-1,0%,油酸14-19%,亚油酸12-24%,芥酸31-55%,亚麻酸1-10%。
从营养价值方面看,人体对菜籽油消化吸收率可高达99%,并且有利胆功能。在肝脏处于病理状态下,菜籽同也能被人体正常代谢。
不过菜籽油中缺少亚油酸等人体必须脂肪酸,且其中脂肪酸构成不平衡,所以营养价值比一般植物油低。另外,菜籽油中含有大量芥酸和芥子甙等物质,一般认为这些物质对人体的生长发育不利。
如能在食用时与富含有亚油酸的优良食用油配合食用,其营养价值将得到提高。
3,芝麻油
芝麻油有普通芝麻油和小磨香油,它们都是以芝麻油为原料所制取的油品。从芝麻中提取出的油脂,无论是芝麻油还是小磨香油,其脂肪酸大体含油酸35,0-49,4%,亚油酸37,7-48,4%,花生酸0,4-1,2%。
芝麻油的消化吸收率达98%。芝麻油中不含对人体有害的成分,而含有特别丰富的维生素E和比较丰富的亚油酸。
经常食用芝麻油可调节毛细血管的渗透作用,加强人体组织对氧的吸收能力,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性腺发育,延缓衰老保持春青。所以芝麻油是食用品质好,营养价值高的优良食用油。
4棉籽油
精炼棉籽油一般呈橙黄色或棕色,脂肪酸中含有棕榈酸21,6-24,8%,硬脂酸1,9-2,4%,花生酸0-0,1%,油酸18,0-30,7%,亚油酸44,9-55,0%,精炼后的棉清油清除了棉酚等有毒物质,可供人食用。棉清油中含有大量人体必需的脂肪酸,最宜与动物脂肪混合食用,因为棉清油中亚油酸的含量特别多,能有效抑制血液中胆固醇上升,维护人体的健康。
人体对棉清油的吸化吸收率为98%。
5,葵花籽油
精炼葵花籽油呈清亮好看的淡黄色或青黄色,其气味芬芳,滋味纯正。葵花籽油中脂肪酸的构成因气候条件的影响,寒冷地区生产的葵花籽油含油酸15%左右,亚油酸70%左右;温暖地区生产的葵花籽油含油酸65%左右,亚油酸20%左右。
葵花籽油的人体消化率96,5%,它含有丰富的亚油酸,有显著降低胆固醇,防止血管硬化和预防冠心病的作用。另外,葵花籽油中生理活性最强的a生育酚的含量比一般植物油高。
而且亚油酸含量与维生素E含量的比例比较均衡,便于人体吸收利用。所以,葵花籽油是营养价值很高,有益于人体健康的优良食用油。
6,亚麻油
亚麻籽油又称为胡麻油。亚麻油中含饱和脂肪酸9-11%,油酸13-29%,亚油酸15-30%,亚麻油酸44-61%。亚麻油有一种特殊的气味,食用品质不如花生油,芝麻油及葵花籽油。另外,由于含有过高的亚麻油酸,储藏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均较差,其营养价值也比亚油酸,油酸为主的食用油低。
7,红花籽油
红花籽油含饱和脂肪酸6%,油酸21%,亚油酸73%。由于其主要成分是亚油酸,所以营养价值特别高,并能起到防止人体血清胆固醇在血管壁里沉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血管疾病的医疗保健效果。
在医药工业上红花籽油可用于制造“益寿宁”等防治心血管疾病及高血压,肝硬化等疾病的药品。此外,红花籽油中还含有大量的维生素E,谷维素,甾醇等药用成分,所以被誉为新兴的“健康油”,“健康营养油”。
8,大豆油
大豆油的色泽较深,有特殊的豆腥味;热稳定性较差,加热时会产生较多的泡沫。大豆油含有较多的亚麻油酸,较易氧化变质并产生“豆臭味”。从食用品质看,大豆油不如芝麻油,葵花籽油,花生油。
从营养价值看,大豆油中含棕榈酸7-10%,硬脂酸2-5%,花生酸1-3%,油酸22-30%,亚油酸50-60,亚麻油酸5-9%。大豆油的脂肪酸构成较好,它含有丰富的亚油酸,有显著的降低血清胆固醇含量,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功效,大豆中还含有多量的维生素E,维生素D以及丰富的卵磷脂,对人体健康均非常有益。
另外,大豆油的人体消化吸收率高达98%,所以大豆油也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优良食用油。
我认为新手抄菜最好找一位会抄的教教您!手把手教学会学的快!
家庭炒菜用什么油好
日常生活中我们炒菜可以用的油有很多的选择,那么什么油是家庭炒菜最好的呢?下面我将为大家详细的说明
英国科学家为你说明什么油好
英国德蒙特福德大学的生物分析化学教授格鲁特维尔德表示, 英国一份普普通通的、 由植物油烹饪而成的炸鱼和薯条当中,致癌醛类化合物的含量超出了世界卫生组织健康标准的 100 到 200 倍。相对而言,如果改用黄油、橄榄油、猪油或者 椰子油,产生的醛类物质就大为减少;其中尤以椰子油最为健康,产生的醛类致 癌物最少。醛类化合物可能导致癌症、心脏疾病以及痴呆等多种病症。
研究团队发现,橄榄油、玉米油和葵花籽油,无论是加热 10 分钟、20 分钟还是 30 分钟,产生的醛类化合物都较牛油多,只有椰子油较牛油少,而无论何种油, 与食物混合加热产生的醛类化合物,都较单独加热时多。
通过一系列研究、 实验, 格鲁特维尔德相信植物油有害健康。 他说: “几十年来, 官方一直警告我们说,黄油和猪油有多坏。但是,我们发现,就煎炸、炒菜来说, 黄油非常好,猪油也一样。人们一直说,玉米油和葵花籽油当中的多不饱和物有 多健康。 但是你在炒锅和烤炉里面大量使用它们的时候,它们会经历一系列复杂 的化学反应,积累出一大批有毒的化学物质。”
另外,牛津大学的神经科学教授斯坦还通过研究发现,植物油能够产生脂肪酸, 对人体的害处相当于气候变化带给地球的威胁。植物油能产生 Ω -6 脂肪酸,从 而在大脑中取代 Ω -3 脂肪酸,致使后者含量显著降低。
斯坦说:“如果吃太多玉米油或者葵花籽油,大脑就吸收了太多‘Ω -6’,从而 有效地赶走了‘Ω -3’。 我相信缺乏‘Ω -3’可能会带来不少麻烦,比如心理健 康疾病或失语症等。”斯坦表示,他自己现在已经不吃葵花籽油和玉米油了,全 部换成了橄榄油和黄油。
格鲁特维尔德建议, 人们应该尽量避开富含多不饱和物的植物油, 能少吃就少吃。
中国专家为你说明什么油好
(专家一)国家食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 2015 年第 15 期《食品安全风险解析》, 组织全国粮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江南大学、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和国家食品 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专家对有关问题进行科学解读。据了解,植物油与动物油来源 不同, 其组成成分亦不相同。 食用油的主要营养成分是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 酸,不同来源的食用油,其脂肪酸的种类和含量差别较大。猪油、牛油和羊油等 家畜肉来源的动物油脂则富含饱和脂肪酸。多数植物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其中 橄榄油、菜籽油、花生油等含有较多的单不饱和脂肪酸,玉米油、黄豆油、葵花 油等含较多的多不饱和脂肪酸。
专家表示, 评判食用油脂的优劣应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油脂的脂肪酸组成和甘 油酯构型是否合理; 二是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天然微量营养成分的含量高低;三是 是否存在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 长时间高温煎炸条件下食用油所形成醛类物质 的数量作为判断油品优劣的唯一因素不够全面。据相关研究表明,烹调过程中的 加热温度与时间对食用油的营养成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高温下长时间 (或反复) 煎炸的油脂会发生氧化、水解、聚合等反应,产生醛、酮、内酯等化学物质,长 期食用对人体有一定危害。 食用油的营养价值受烹调方式、温度和时间等多种因 素的影响,任何一种食用油都不提倡在高温下长时间(或反复)使用。
中国人的饮食习惯、烹调习惯、油品情况和其他国家有一定差异,总体上中式烹 调比西式烹调方式更多样化,欧美国家以煎、炸为主,中式方法包括炒、蒸、炖、 溜、汆、炸等多种方式,比如急炒、清蒸等方式中植物油的受热温度和时间一般
不会出现媒体报道中所达到的程度。根据不同来源植物油的耐热性或烟点,采用 合理的烹调方式,一般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专家建议消费者控制食用油的合理摄入量和选用健康的烹饪方式。按照《中国居 民膳食指南》的建议,健康成年人每人每天的食用油摄入量应控制在 25-30 克。 鉴于单一油种的脂肪酸构成不同,营养价值亦不相同,应根据自身需要选择,最 好不要单纯食用一种食用油。对于家庭用油,正确的烹饪方式尤其重要,建议烹 饪过程中低温用油,尽量少采用煎、烤、烘、炸等高温烹调方式,结合膳食习惯 与烹饪方式,科学使用食用油。同时,需注意食用油的存放条件,避免光照、受 热,开盖后应尽快食用。
(专家二)其实,玉米油、葵花籽油等在高温煎炸时会产生致癌物,在营养专家 看来,并不是特别新鲜的事儿。这主要是因为它们的亚油酸含量特别丰富,由于 这种脂肪酸不耐热,在煎炸或反复受热之后容易氧化聚合,产生有害物质,进而 伤害健康。 不过并不意味着,要将这类油赶出厨房,它们虽然不适合油炸,但适合做炖 煮菜。日常炒菜时也可以,只是一定要控制油温,别等锅冒烟了才放入食材。 事实上,这篇报道在提醒我们,不同烹调油的脂肪酸组成不一样,因此在烹 饪方式上各有侧重。除了遇热最容易产生有害物的玉米油、葵花籽油、大豆油等 高亚油酸类型油脂外,我们常用的食用油还有以下三类,使用时也需注意。
遇热比较暴躁的油 花生油、芝麻油、稻米油(米糠油) 这类油各类脂肪酸比较平衡,亚油酸含量虽然也较高,但比大豆油、玉米油 等要低,耐热性要好。 花生油、稻米油适合做一般的炒菜。芝麻香油中的香气不能经受高温加热, 只能用于凉拌、蘸料,或者做汤时添加。
遇热比较温和的油 橄榄油、茶籽油、芥花油 这类油单不饱和脂肪酸特别多,油酸特别丰富,放在冰箱里不凝固,耐热性 较好。 绿色的初榨橄榄油含有较多游离脂肪酸,还有光敏性的叶绿素,不适合 炒菜,最好凉拌。
黄色的精炼橄榄油可用于炒菜、炖菜,但要控制温度,不要等油冒烟。茶籽 油、芥花油耐热性较好,适合炒菜。 遇热最温和的油 棕榈油、猪油、牛油、黄油等 这类油中饱和脂肪酸比例大,稍凉一点就会凝固,耐热性最好,长时间受热 后氧化聚合少,最适合煎炸。也正因此,在煎炸时,猪油产生的醛类化合物比玉 米油等更少。 最后,再次提醒大家,不管是什么油,要想降低致癌风险,做菜时千万别等 油冒烟,因为油明显冒烟的话,温度便超过 200℃,不仅会破坏食物营养成分, 而且是产生致癌物的关键原因, 还会招来脂肪的热分解和氧化聚合等有害物,对 身体非常不利。 不知道怎么判断油温的人, 可以用一片葱白来测试。 如果葱白四周大量冒泡, 但颜色不会马上变化,油烟还没有冒出,这个温度就可以放菜了。
(专家三)中国营养学会理事、中国科协聘科学传播首席专家、食品科学博士范 志红表示,英国专家所说的植物油大部分是大豆油,在中国,大家普遍认为的植 物油种类比较多,橄榄油也是植物油。 大豆油中含大量亚油酸,亚油酸不耐热,到冒油烟的温度(近 200 度甚至更 高)会发生氧化聚合,分解出有毒物质,同时很多试验也证明大豆油会促进胆固 醇的氧化。玉米油、葵花籽和大豆油脂肪酸比例比较像,和大豆油效果差不多。
部分植物油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容易氧化,生成过氧化酯质,这种物质能引 起脑血栓和心肌梗死等疾病,严重的甚至可能诱发癌症。“所以,富含多不饱和 脂肪酸的大豆油、葵花籽油、玉米油等不要用来进行高温煎炸。因为在高温条件 下, 植物油容易氧化, 不但会降低油脂的营养价值, 同时还会产生很多有害物质。 范志红说,并不是说这些油就不适合吃,只是不适合做冒油烟的炒菜。“如 果温度低,加热时间短一点,是没有危害的。”不要用豆油来炸油条、炸薯条。曾经有媒体报道,“油条哥”为保障食品 质量,称用一级大豆油炸油条,而不用地沟油,“这实际上是好心办了坏事。” 范志红建议, 炸油条可以用棕榈油, 同时棕榈油也可以炒菜, “进行高温烹饪时, 选择猪油、牛油等动物油,或是富含饱和脂肪酸的棕榈油会更好,这类油热稳定 性好,高温下产生的有害物质较少。猪油黄油可以用,不过不能常用,要不然饱 和脂肪太多。如果做肉菜,如果用大豆油则不能加热至出油烟,用花生油略好, 橄榄油也可以。” 她表示,精炼的不是初榨橄榄油可以炒菜,而且非常适合炒菜,但注意不要 加温到冒烟。有很重橄榄油味的橄榄油不能用来炒菜。
健康用油法则: 1 总的来说, 就是棕榈油和椰子油适合做煎炸、 爆炒食物; 2 花生油、稻米油、茶籽油、精炼橄榄油、低芥酸菜籽油包括芥花油等适合做一 般炒菜;3 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可以做完全不冒油烟的清炒和炖煮菜;4 亚 麻籽油、芝麻油和核桃油适合做凉拌菜。5 黄油、猪油只可偶尔用来增加美食风 味。注意控制烹调油脂总量,每天 25 克!
我提示:用葱白判断油温,把一片葱白放入油锅,四周大量冒泡,但颜 色不会马上变化,油烟还没有冒出,这个温度就可以呛锅炒菜了。 我提醒:烹饪时尽量热锅凉油呛锅。
孕妇儿童避免食用"植物奶油"或"植物黄油"。“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问 题, 消费者应该对市面上出售的‘植物奶油’或‘植物黄油’特别注意。”范志 红强调,“它们是大豆油经人工加氢制造的产品,口感和烹调效果都类似黄油, 脂肪酸比例也类似黄油。尽管它们不含有胆固醇,却含有不利于心脏健康、促进 糖尿病发生的‘反式脂肪酸’, 营养价值较黄油更低,不应经常给儿童和老人食 用,更不能给孕妇和婴幼儿食用。”
(专家四)据营养学家顾中一介绍,中国人的饮食习惯、烹调习惯、油品情况都 和外国有差异,不能照搬国外研究结果。
国人饮食的脂肪来源多种多样, 坚果和植物油富含 n-6 系多不饱和脂肪酸,而鱼 虾 n-3 系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多,肥肉、鸡鸭皮、奶油中的饱和脂肪酸较多。
这些成分该摄入多少呢?根据中国营养学会最新版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 入量》,对于一般成年人,宏量营养素可接受范围(AMDR)总脂肪 20~30%,饱和 脂肪<10%,n-6 系多不饱和脂肪酸为 2.5~9%,n-3 系多不饱和脂肪酸 0.5~2.0%, 属于 n-3 系多不饱和脂肪酸的 DHA+EPA 因为作用较大, 单独给出了参考量是每天 合计 0.25~2 克。
从膳食调查的结果来看,国人由于烹调油特别是植物油用得多,n-6 系与 n-3 系 多不饱和脂肪酸摄入的比例相对过高,因此抛开具体益处或者危害的程度不谈, 至少大体趋势是应该增加 n-3 系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 这也是 FDA 建议孕妇和 儿童多吃鱼,还有很多人把希望托付给鱼油保健品的缘故之一。
2014 年 FDA 提出了鱼类消费指南《孕妇和年轻孩子应多吃鱼》
那是不是就按照脂肪酸选择食用油就好?也不是。 哪怕富含 DHA 的鱼油胶囊也有 储藏变质的问题, 人们平时的油都是要烹调的, 这其中的变化当然也要考虑在内。
食用油脂肪酸的组成,椰子油(cocont oil)的饱和脂肪酸有 91%(红色),其次是 黄油(68%),玉米油、葵花籽的多不饱和脂肪酸(蓝色+橙色)含量很高,足足有有 71%和 57%,自然比较容易氧化。
《食用油选用原则》
如果只求省事, 买橄榄油就可以, 注意不要用来煎炸食物, 用橄榄油炒菜也勉强。
谈植物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总量,一个是种类。先说总量,《中国居民膳 食指南》中建议的是每日 25~30g 的食用油,也就是两三个白瓷勺的量,这也就 意味着没有做油炸食品的“配额”了。如果你真的能做到这个比例显然是极好 的。 但是, 从许多调查结果来看, 不少人每日食油都在 40g 以上, 因此除了限油、 少在外就餐,根据情况选择什么种类也很重要。
猪油、 鸭油、 奶油相对于植物油含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较多, 对于现在患高血脂、 脂肪肝的人来说可谓火上浇油,不建议选择。如果你是用来煎炸的话,那么可使 用富含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 如果条件再好一些可以选择椰子油、中长链脂肪酸 食用油。近年来,一些研究开始为饱和脂肪酸翻案,认为负面影响并不太大。但 要注意的那是膳食热量控制下, 与少摄入饱和脂肪酸而摄入精制碳水化合物的人 群比,直白地说就是吃肥肉比喝可乐健康。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