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的汗白色,一边脚出汗一边没汗是怎么回事
随着天气的变热,这时候身体比较胖的人,感觉很受罪,因为一出汗,汗水就会粘糊糊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所以,许多人希望自己不出汗,少出汗,其实没有人能够做到完全不出汗,不出汗是不健康的也是违背自然规律的。
出汗对人体也有很多的好处,比如可以调节人的体温,排泄体内的废物,还可以使皮肤保持酸性,防止细菌对人体的侵袭。
但是也要警惕有些汗我们不能出,出这些汗的时候,我们的健康可能出了问题。出臭汗,一般肝有问题汗有
人人都出汗,每个人的出汗都不一样,有人香汗淋漓,有人臭汗如雨。这是为什么?
随着天气的变热,这时候身体比较胖的人,感觉很受罪,因为一出汗,汗水就会粘糊糊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所以,许多人希望自己不出汗,少出汗,其实没有人能够做到完全不出汗,不出汗是不健康的也是违背自然规律的。
出汗对人体也有很多的好处,比如可以调节人的体温,排泄体内的废物,还可以使皮肤保持酸性,防止细菌对人体的侵袭。
但是也要警惕有些汗我们不能出,出这些汗的时候,我们的健康可能出了问题。
出臭汗,一般肝有问题汗有很多的味道,比如一个美女流汗,我们可以说起香汗淋漓,一个粗野的老爷们大汗如雨,我们说臭汗不断,是个臭男人。其实,在医学方面,当肝出现问题的时候,也会出现臭汗,出臭汗的人往往伴随着口苦,舌苔黄腻,小便色黄等问题,而且,往往手脚心特别爱出汗。
出虚汗,可能肺有问题
一般情况下,咱们所说的虚汗主要是肺气虚,肺气虚弱的人特别容易出汗,而且容易得感冒,咳嗽,肺炎的,常见的肺部疾病。
出冷汗,可能肾有问题
受到惊吓或者压力过大的时候,我们常常会出一身的冷汗,这是因为惊恐和害怕会力肾气下去,肾阳虚就会手脚麻木,出现冷汗。
除了汗的温度和味道外会出现异常外,甚至还有一些特殊颜色的汗
黄汗一些肝胆疾病如慢性肝炎,肝硬化等病人,由于血液中胆红素过高,汗液有可能会出现黄色,此外,由于过多地食用胡萝卜素,橘子等黄颜色水果和蔬菜,也会让汗液出现黄色。
白汗一般白色的汗液主要是由于肺阳虚。肺阳虚的人往往表现为气短、乏力、出汗、容易感冒,肺阳虚还可以引起肚子的剧烈疼痛,也可以白汗淋漓。
绿汗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时候,汗液会变成绿色。
红汗红汗是内分泌紊乱所致,也可能是因为身体有部位出血,也可能是服用某些药物所致。关于红汗曾经有报道,一草莓园主人吃草莓几个月后,出满身的红汗,最后慢慢地不吃草莓了,红汗再没有出现,红汗是一种疾病,全球得此病者未超过80例。
一些奇奇怪怪的出现现象
一动不动也出汗出汗比别人多,稍微一运动就会大汗淋漓,甚至坐着不动也会大汗不止。这样出汗的人大多身体比较肥胖或者大病刚好身体还在恢复期。
睡觉常常出汗晚上睡觉容易出汗者大多身体虚或者患有结核病,这种现象被称作盗汗。经常盗汗的人常常伴有脸颊潮红,口咽干燥,容易心烦失眠。
半身出汗半身不出汗要警惕糖尿病上半身有汗,下半身无汗,或者在禁食数秒钟后突然出汗,同时伴有多食多尿、多饮身体消瘦等症状,就要警惕糖尿病。
胸闷出冷汗胸闷出汗要警惕心脏病,因为心脏病发作之前特别容易出冷汗,而且会有胸前区疼痛、胸闷等一系列症状。
全身汗,持续的汗经常感觉莫名其妙的燥热,随后身体会出汗。这样的情况可能显示您的新陈代谢处于异常旺盛状态下,甲亢病人容易全身出汗,持续流汗。
出汗也有学问?中医教你认识9种异常出汗
夏天到了,气温一天天升高,我们开始爱出汗了,尤其是胖的人,动不动就出汗。很多人说出汗是好事,可以排毒,也有人说出汗是“虚”的表现,针对这个每个人都会遇到的问题,到底怎么认识呢?
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人体津液,随着阳气推动、阳气蒸迫,就从身体里出来了生成汗液,《素问·阴阳别论》说:“阳加于阴谓之汗。”就是这个意思。正常的出汗是人体的生理现象,属于人的适应性反应,比如在天气炎热、穿衣过厚、饮用热汤、情绪激动、劳动奔走等情况下,出汗量较正常增加,但出汗的量一般不会太多,大多为一时性的。若排除上述外界环境因素影响,在头面、颈胸、四肢、全身出汗超出正常者,就是异常出汗,称为“汗证”。
下面就来举几个异常出汗的例子,方便大家更好地认识:
1.自汗:不论早晚,是否活动,也不受天气冷热等因素的影响,时不时就出汗,活动的时候尤其明显,休息之后缓解不明显。
2.盗汗:熟睡时出汗,醒来出汗就停止,常常醒来后发现皮肤湿润有汗珠,或床单、衣服汗湿。
3.黄汗:出的汗为黄色,容易沾染衣服,以腋窝处最为明显。黄汗可见于患黄疸病的病人,也可见于无明显黄疸的患者。
4.头汗:出汗部位在颈部以上,以头面部为主,常不自主出汗。
5.额汗:不论气温高低,只有额头出汗。
6.半身汗:出汗只在身体一侧,多见于肌肉萎缩、中风及截瘫病人,汗出常见于健侧,无汗的半身常是病变的部位。
7.手足心汗:手心、足底常常出汗。
8.胸汗:胸前出汗。
9.阴汗:前阴处常有湿汗,严重时大腿根部内侧也潮湿。
汗证是人体阴阳失调、肌表腠理开合功能异常而导致的汗液排泄失常,病因多为体虚又感染风寒、大病初愈身体虚弱、思虑忧愁过度、情绪不好、偏好进食辛辣食物等,症状严重的时可能困扰我们的日常生活。
那么针对异常出汗,我们有以下建议:
1.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少食辛辣上火食物,切勿饮酒,适量增加高蛋白质食物增加免疫力,避免思虑过度,保持心情愉悦,注意劳逸结合。
2.被褥、铺板、睡衣等,应经常拆洗或晾晒,保持干燥,并应经常洗澡,以减少汗液对皮肤的刺激。出汗之后应及时擦干汗液,更换内衣,避免受凉感冒。
3.个人体质不同,出汗原因也不尽相同,千万不能盲目瞎对照,更不能囿于“自汗属阳虚,盗汗属阴虚”之说,胡乱进补食物或药物,最好因人施药、因人施膳。
4.甲亢、糖尿病、低血糖、肢端肥大症、嗜铬细胞瘤等疾病可导致继发性多汗,及时就医针对病因治疗,效果较好。(赵辉)
本文由武汉市第一医院老年病科吴艳霞主任进行科学性把关。
汗诊篇一:盗汗——脾虚湿阻,黄汗——湿热蕴积,如何调理?
中医认为,汗是津液所化生,即是说在体内为津液,外泄于肌表则为汗液。汗的有无、多少是体内阴阳平衡或者失调的表现。正常人在体力活动、进食辛辣、情绪紧张、衣被过厚、气候炎热等引起出汗,属于生理现象。生理之汗具有调节体温,保持机体阴阳平衡的作用。因此汗液是随着外界温度变化而增多或者减少,以适宜气候变化。如《灵枢.五癃津液别》说:“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生理性的出汗还有一个功能,就是通过出汗来排泄体内废物。德惠市人民医院中医科邢卫光如果是当汗而无汗出,不该出汗时汗出淋淋,或者是某一局部出汗,这就属于病理现象的出汗了。
一、疾病时的出汗:
1、汗出兼见发热恶风,鼻鸣干呕。为外感风邪所致的太阳表虚证(太阳中风),因为风为阳邪,其性开泄,风邪袭表,腠理疏松,津液外泄而出汗。
2、全身出汗,汗出比较多,口渴,胸膈闷痞,舌苔黄糙,出现在夏季,基本属于暑温病的出汗。因为暑邪属阳,其性开泄,腠理开则汗出。
3、全身出汗,时时皆有,手足心和头部出汗比较多,兼有恶风、四肢困重,头晕,或者关节沉重疼痛,甚至浮肿,小便少。多属于感受湿邪,或者湿从中生的因湿而汗。因湿邪阻滞卫阳之气,外不能固密肌肤,内不能促进津液环流,内外转输失职,故津液旁达,外泄则汗。
二、特殊的出汗:
1、自汗:常日间出汗,活动后更甚,称为自汗。
(1)、久病体弱,时时自汗,兼有气短懒言,容易感冒,面色晄白者,属于气虚自汗。气虚自汗主要在于心肺问题,因心主汗液,肺主一身之气,外合皮毛。心肺气虚,表卫不固,腠理不密,津液外泄。
(2)、时时自汗,动则益甚,伴有怕冷,肢体不温,属于阳虚自汗。阳虚自汗责之脾肾,因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肾藏真阴而寓元阳,只宜固密。其他表虚营卫不和、湿热等也可以出现自汗表现,虽然诊断学有顺口溜云;“阴虚则盗汗,阳虚则自汗”。但《伤寒明理论》云:“自汗……亦各有阴阳之证,不得谓自汗必须阳虚。因此要,通过四诊观察,辨明表里虚实,以免误治。
2、盗汗:又称“寝汗”,入睡后汗出,醒后则汗止而言。
(1)、盗汗,伴有午后低热,两颧发红,手足心发热,消瘦,属于阴虚内热盗汗,一般多见于阴虚火旺、久病之人。
调理方向:育阴泄火
(2)、盗汗,伴有头疼如布裹着,肢体困倦,食欲不振,大便溏,口腻。属于脾虚湿阻盗汗。
调理方向:健脾除湿化痰
(3)、盗汗,伴有心悸、失眠、多梦、面色无华,疲劳,属于心血不足。
调理方向:养血安神
盗汗一证,《景岳权属.汗证》认为:“盗汗……,亦各有阴阳之证,不得谓盗汗必属阴虚也。”因此,应该要辨明盗汗的虚实。
3、大汗:指全身汗出很多,一般可以出现两种不同的情况:
(1)、大汗不止,伴有面红心烦,口渴喜饮,属于里实证。里热亢盛,蒸腾津液外泄所致。
调理方向:实火泻之,虚火滋之
(2)、大汗不止,汗出如油,这提示疾病处于危重阶段,是阴阳将要亡脱的表现,所以也叫“绝汗”。《素问.脉要精微论》:“绝汗乃出,出则死也。”。但临床又分亡阴和亡阳,治疗方法也不一样。
亡阴调理方向:滋阴增液或养津固气
亡阳调理方向:温补以追欲绝之阳
4、黄汗:汗出色黄染衣。《金匮要略.水气病证并治》云:“黄汗之为病,身体肿,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汗沾衣,色正黄,如柏汁。”需要注意的是黄汗不等同于黄疸,黄汗可以是阳黄的症状之一,同身目发黄并见;也可以仅仅汗出色黄,而身目不黄。
(1)、汗出色黄,伴有发热,身肿困重,口渴,小便不利,属于营卫壅闭。
调理方向:宣通郁滞,调和营卫
(2)、汗出色黄,伴有发热、胁痛、食欲不振、口苦、尿黄、舌苔黄腻,属于湿热蕴积。
调理方向:清热利湿
⊙文章内容仅供临床思路参考,非中医专业人员请勿试药。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