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院里的鼓为何用牛皮「道观寺庙都用牛皮鼓为什么只有这个神仙的庙宇用夏布鼓」
嘉靖六年(1527)二月,宰相费宏因受诬陷而离任返乡。一日,他携带家人上葛仙山朝香。他们先从铅山县城河口坐船至杨村,然后徒步到葛仙山脚。从山脚到山顶寺庙足有15里路的陡坡,他们为了更好地登山,先在山脚下休息了一顿饭工夫,然后开始登山。
凡是寺庙的钟都是用铁铸成的,凡是寺庙的鼓都是用牛皮制作的。令人不解的是,葛仙殿的鼓却不用牛皮而是用夏布,难道夏布鼓比牛皮鼓更好吗?事实证明,夏布鼓在音响方面、耐用方面都不如牛皮鼓,那么,江西铅山葛仙山大葛仙殿为什么偏用夏布鼓呢?这就是人们想要知道的秘密。
嘉靖六年(1527)二月,宰相费宏因受诬陷而离任返乡。一日,他携带家人上葛仙山朝香。他们先从铅山县城河口坐船至杨村,然后徒步到葛仙山脚。从山脚到山顶寺庙足有15里路的陡坡,他们为了更好地登山,先在山脚下休息了一顿饭工夫,然后开始登山。
想不到只登了十几个石级,费宰相突然感到双脚特别沉重,迈开一步之后就再也迈不开,双脚就象铁钉钉住一般。没办法,又只好坐在路旁休息。
费宰相的侄子看到这种情况,便说:“大伯,我看还是雇顶轿子,你的脚实在是走不上去了。”“什么?坐轿?那怎么行,上山朝拜葛仙翁必须虔诚,过去有人还三步一跪,一跪三拜的上去,怎能坐轿呢?”
费宰相坚决反对。“这样吧,我们还是先回去,以后等脚好了再来吧。”费宰相的夫人说。“脚好?我的脚本来就没有毛病,不知怎的就不能走了。”费宰相总感到有些奇怪。“大哥,可能是你的皮靴有问题,要不我与你换一换。”费寀边说边脱下自己脚上的布鞋。“皮靴有问题,也只不过重了些,走起来不方便,总不至于连脚都抬不起来。”
费宰相一边脱下自己的皮靴,一边自言自语。奇怪,费宰相换上了他弟弟的布鞋,站起身来,抬抬脚,觉得轻松了许多,来回踱了几步,行,完全可以走了。这时费寀又突然叫了起来:“糟了,我的脚有问题。”“你的脚怎么啦?”费宰相惊奇地问。“我的脚也抬不动了,也象铁钉钉住一般。”
这时众人刚刚舒展的眉头又紧锁了起来,个个心想:今天是怎么了,难道遇鬼不成。费宰相沉思片刻,突然紧锁的眉头舒展了开来,他说:“大家不用着急,我明白了,确实是皮靴有问题。”“皮靴能有什么问题,只不过是笨重了些。”费宰相的侄子说。
“你们想想,皮靴是牛皮做的,牛是上天派下来为农人耕地的,辛苦了一辈了,老了人们还要吃它的肉,剥它的皮,把皮拿来做皮靴,这是多么残忍啊!”“难道说,这是葛仙翁在显灵?”费宰相的夫人惊奇地问。“准是,不然,怎么会有这么奇怪的事。”费宰相肯定地说。
于是,连忙叫人到附近村庄买了两双草鞋,费宰相和费寀每人穿上了一双,他们站起身来,抬抬脚,能走了,果然是皮靴的问题。费宰相和费寀,虽然都到了知命年华,但身体都很硬朗,换上草鞋后,都感到一身轻松,不到两个时辰,一行人就来到了葛仙祠。
来到葛仙祠,费宰相颇有旧地重游之感,他到处看了看,虽然葛仙祠的总体布局还没有多大的变化,但已经增添了一些殿宇,改建了八卦形石门,葛仙翁的神像也描金一新,而且神像背后又塑了一尊仙翁立行像。
这时,费宰相还准备四处再仔细的看看,可他的夫人焚起了几支香送到他的面前,说:“老爷,请进香吧。”费宰相接过夫人手中的香,站在葛仙翁神像前,对葛仙翁说:仙翁在上,今日费某上山朝香,多有不敬,还望仙翁宽恕。说完,向葛仙翁深深地拜了三拜。
晚上,费宰相坐在葛仙祠与祠中道士一块聊天,了解近年来祠中的香火,问及葛仙祠今后的建设有何打算,有什么需要他帮忙解决的问题。这样,不知不觉,就谈到了三更时分。按照祠规,做完晚课后,就要撞钟擂鼓关山门了。俗话说,“钟声响彻三界地,鼓声震醒世上人”,确实不错。
夜深人静,撞钟擂鼓,使整个山头都震动了起来,尤其是击鼓讲究很多,鼓点声时快时慢,时紧时松,要击出所谓风雨雷电的形象特征来。费宰相与家人正听得出神,突然费宰相有所感触,便问祠中道人:“你们鼓是用什么制成的?”
道人说:“凡鼓都是牛皮制作的,除了牛皮什么也替代不了。”“牛皮?”费宰相十分怀疑,“牛皮怎么能做鼓?”道人不理解费宰相的话意,又说:“牛皮是制鼓的最好材料,比任何皮都好,声音宏亮,经久耐敲。费宰相连忙走过去,仔细地看了看,又用手摸了摸,还特意用手敲了两下,不错,果然是牛皮。
这时费宰相不由自主地说:“我穿不得牛皮靴,祠里怎么又打得牛皮鼓呢?”费宰相话音刚落,突然那鼓从鼓架上“嘭”地一声摔到了地上,费宰相不禁大吃一惊,幸好没靠得太近,不然脚真的要出问题了。
费宰相定睛一看,那摔下来的鼓竟然滚动起来,朝山门外的方向慢慢滚动,滚到门槛边上,那鼓象小孩一样向上一跳,跳过那高高的门槛后,又继续地向前滚,一直滚下了山坞。这时众人都惊得目瞪口呆,就连祠中的道人也冒出了一身冷汗。
这天晚上,费宰相没有睡梦床,但他梦见了葛仙翁。一见仙翁,费宰相很是尴尬,他对葛仙翁说:“葛仙翁,费某一时失言,并无恶意,还请仙翁见谅。”“费宰相何需过谦,不是你的提醒,我将一错再错,我还要好好感谢你呢!”费宰相问:“不用牛皮鼓,又怎么办呢?祠中不能没有鼓哇?”“我有办法。”葛仙翁说,“可用夏布制作。”
第二天早上,费宰相召集了祠中道士、执事,宣布葛仙翁法旨,商议做夏布鼓的事,但一时找不到会做夏布鼓的人。后来在浙江衢州访到了一位制作工匠,用夏布与生漆经多次打磨绷制而成,其效果与牛皮鼓比较,也不会差得太远。因此,从那时起,葛仙祠就专用夏布鼓,一直沿用至今。
为什么在一些大的寺院前左右都设有钟楼和鼓楼,这有什么说法?
钟鼓楼主要是用于警戒和报时。在古代,钟鼓楼分别在寅时(3时至5时)和戌时(19时至21时)击钟两次,而从戌时开始,每个更次击鼓,直到次日寅时,这就是“晨钟暮鼓” 。“紧十八,慢十八,不紧不慢又十八” ,是一些地方受寺庙钟鼓楼的敲钟传统的影响形成的敲钟节奏,一般每天敲两次,早上开城门敲一次,晚上关城门再敲一次,每次“紧十八,慢十八,不紧不慢又十八” ,共五十四下,一天总共一百单八下,都是九的倍数,体现出人们的数字崇拜。
寺庙里建有钟鼓楼,这是到了唐代才出现的,后来逐渐形成了“有寺必有钟的传统” (后来道观也仿效,有了“道钟” ) 。寺庙里的钟鼓楼借鉴了宫殿钟鼓楼的模式,但最初与东钟西鼓模式不同,寺庙中往往是“东钟西藏” ,即钟楼与塔、藏经阁对峙。到了明清时期,钟楼与鼓楼被布置在庭院式寺庙中东西两侧的格局变得普遍。
寺庙里的钟是梵钟,主要充当的是佛教乐器、法器,可以在礼佛的时候敲击伴奏。在《西游记》中,唐僧与孙悟空到了观音禅院,就见到了寺庙里的钟鼓楼,“又见那钟鼓楼高,浮屠塔峻。 ”钟鼓楼是寺庙重要的建筑,唐僧进禅院之后,礼佛下拜,这时候一个寺院的小和尚击鼓。
而孙悟空则负责击钟,“三藏展背舒身,铺胸纳地,望金象叩头。那和尚便去打鼓,行者就去撞钟。三藏俯伏台前,倾心祷祝。祝拜已毕,那和尚住了鼓,行者还只管撞钟不歇,或紧或慢,撞了许久,那道人道:‘拜已毕了,还撞钟怎么? ’行者方丢了钟杵,笑道:‘你那里晓得,我这是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钟的。 ’此时却惊动那寺里大小僧人、上下房长老,听得钟声乱响,一齐拥出道:‘那个野人在这里乱敲钟鼓? ’ ”
寺庙和尚分几个等级
寺庙和尚等级划分如下:
1、住持:因他在寺院住的地方叫方丈,因此又叫方丈。这是职务,职称叫和尚、大和尚、堂头和尚、长老。
2、座元:是个对外职称,又叫第一座。由本寺住持的师兄弟或法兄弟担任,但他们往往不住在本寺院。
3、首座:是个职务,职称也可以叫“和尚”,他是住持的接班人。
4、西堂:是个对外职称,乃是其它寺院退隐住持或长老在我寺长期居住而得的荣誉尊称,因本寺住持住东院,他住西院故名。
5、后堂:是个职称,由寺院的年高腊长的老和尚担任,引导大家的修学,起模范作用。
6、堂主:既是职务又是职称,由本寺的真修实证的大德担任,负责带领大家的修学或寺院核心领导、管理。有些“堂主”不是这个意义上的堂主,比如念佛堂的“堂主”就是念佛堂的香灯。
7、都监:是个职务,是寺院戒律监察机构的主管,负责监督、检察各部门(班首、执事)的工作,他的职称往往是堂主级别的,也有后堂级别的。有的寺院住持或首座亲自兼任都监职务。
8、监院:是个职务,负责处理寺院日常事务,由于各寺院的行政体制不同,所以他职责范围有大小,对管委会、咨议委负责(或对住持直接负责的),其他执事以他为首。本来按他的职务是八大执事之一,但是职称往往是堂主级别。
9、维那:是个职务,负责寺院佛教仪式法则和一部分纪纲司法,职称原则上是堂主级别。
10、知客:是个职务,负责寺院外交、应接和一部分内务,他的职称或书记或堂主不等。客堂是个办公的综合机构,知客、纠察等同时在里面办公,不是纠察是副知客或比知客职务职称低。
11、纠察:又叫僧值,负责寺院监督、纠正僧人行为举止,现在往往又兼管治安消防工作。职称书记或烧香。
12、书记:既是职务又是职称,负责寺院文化、教育、宣传方面的工作。职称书记或烧香。
13、典座:职务,负责寺院集体生活以及相关方面的工作。职称是烧香级别。
14、衣钵:职务,住持(当家)办公室的秘书长。职称是烧香级别。
15、方丈助理:职务,协助方丈处理寺事务或交办的任务。职称是书记级别。
16、寮元:是个职务,负责住宿方面的工作。职称是烧香级别。
扩展资料:
住持:是佛教和道教庙宇寺院领导者的职务称谓。
住持是庙宇寺院的当家职务,是“当家”职务的另一种称呼,能乘此职者,首先他是常常住在这个庙宇或寺院的常住僧人或道士,就如我们所说的他是这个单位的固定工,而才具备了入选住持职务的首要条件。
如娘娘庙的大当家某某道长就是娘娘庙的住持,还有二当家,三当家。但住持职位,目前还还未听过称为二住持和三住持的。
道教全真派也设有住持一职,在道观或道院中掌管大小事务,佛教和道教的住持是寺院和道观的当家、负责人。汉传佛教名词。原为久住护持佛法之意,是掌管一个寺院的主僧,佛教传入中国后借用这一名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寺庙百度百科―住持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