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大堤为什么是弯弯曲曲的,孟门黄河大坝
秋日的天空是透明的。站在黄河大桥瞭望塔俯瞰,黄河两岸的大坝掩映在绿树中,与黄河如影随形。
黄河大坝蜿蜒曲折,黄河口一带的人们用“坝无半里直”形容黄河大坝的弯儿多,究其原因,除了黄河河道本身“九曲十八弯”以外,还有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泰山不是垒的,但黄河大坝却是黄河下游劳动人民用一锨一锨黄土堆筑起来的,一直存续至今,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自西汉末年(公元11年)黄河第一次流经现黄河下游流域至今,黄河曾五次改道流经现黄河口流域。在没有修筑黄
文丨刘同民 摄影丨刘文明
秋日的天空是透明的。站在黄河大桥瞭望塔俯瞰,黄河两岸的大坝掩映在绿树中,与黄河如影随形。
黄河大坝蜿蜒曲折,黄河口一带的人们用“坝无半里直”形容黄河大坝的弯儿多,究其原因,除了黄河河道本身“九曲十八弯”以外,还有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泰山不是垒的,但黄河大坝却是黄河下游劳动人民用一锨一锨黄土堆筑起来的,一直存续至今,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自西汉末年(公元11年)黄河第一次流经现黄河下游流域至今,黄河曾五次改道流经现黄河口流域。在没有修筑黄河大坝以前,汹涌的河水想从哪里流就流向哪里,所到之处沼泽一片,黄河流域的先民们纷纷逃离,躲避水患。
到了明朝初期,大批“迁民”从四面八方来到黄河口流域,他们圈地垦荒,刀耕火种,在这片黄河泛区里世代繁衍。农耕时代,土地是农人的命根子,河水漫滩后,黄河两岸的土地平坦肥沃,种啥长啥,因此,他们对这片膏腴之地不弃不离。但河水频繁漫滩,也会冲毁他们的房屋和农田,甚至会夺去他们的性命。
为了阻挡河水入侵,他们自发在自家房屋和农田周围垒筑坝子,把房屋和土地圈在里面,以求平安。最初的圈子大小不一,形状各异,坝子与坝子之间并不相连,高度和宽度也不一样。为了“圈种”更多的土地,先民们垒筑的坝子大部分离河道很近,每逢汛期,不是河水漫过坝子,就是坝子被河水冲毁。
先民们痛定思痛,在与黄河的抗争中不断汲取教训。他们开始尝试着把相临的坝子连在一起,把相邻的家园和农田围在一个更大的圈子内。由于更多人力投入,垒筑的坝子也越来越高,越来越宽,初步具备了阻挡河水的功能,这时的坝子才被称为大坝。为防止大坝遭到人为破坏,防止因蚁穴鼠洞透水造成溃坝,平时各家各户轮流派人看护大坝,捉鼠灭蚁,到了汛期则是男女老少齐上阵,日夜巡防,防漏堵漏。因为大坝是“民筑民守”,所以称这一时期的大坝为“民坝”,这是黄河大坝的雏形。由于“民坝”是将原来每家每户修筑的坝子连在一起,所以最初的黄河大坝弯弯曲曲。
在这一时期,大坝的走向并不稳定,基本上还是“水进坝退”,加之河道在左右摇摆,造成了大坝与河道之间的距离各不相同,有的大坝离黄河河道很近,甚至河道与大坝紧紧连在一起。有的大坝离黄河河道很远,远的地方有三四公里,形成了大坝与河道之间的黄河滩地。为了方便耕种,很多人家把家园建在黄河滩地里,河水泛滥时,受到河水威胁的人家就举家迁移到大坝以外,躲避河水。河水多次漫滩,黄河滩里的住户越来越少,大部分都搬迁到大坝以外定居下来。留下来的人家不得不高筑房台,抵御河水漫滩带来的侵害。
黄河大坝在不断成长,后来有了新名字——“官坝”。
清光绪年间,黄河山东境内水患严重,常常是堵了又漏,漏了又堵。时任山东巡抚的陈士杰奏请朝廷,建议加固山东境内黄河两岸大坝。不久,朝廷命陈士杰为“治黄钦差大臣”,拨付银两用于治理山东境内的黄河水患。期间,陈士杰为治理黄河心劳力竭,常常乘着小船在黄河上视察,他不在漏水处下工夫,而在漏水的上流打桩夯实,这种堵漏的做法,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这次黄河大坝加固工程历时两年,竣工时,坝顶宽两丈,坝底宽八丈,坝高八丈。由于这次黄河大坝加高加固是由清政府组织并出资,由清政府组织日常的维护,因此称为“官坝”。由于“官坝”是在原来“民坝”的基础上加高加宽,黄河大坝弯弯曲曲的现象并没有改变。
新中国成立后,人们改称“官坝”为黄河大坝。1950年,政府组织了第一次大规模的大坝加固施工。据父亲回忆,那时他还不到20岁,也参与了这次施工,当时施工工具非常原始,民工们使用柳条筐、竹篮子挑土,用木夯或石夯夯实土层,费时费力,效率极低,基本上是“缝缝补补”。到了1967年,地方政府组织了第二次大坝加高傍宽。村里老人们讲,这次施工主要依靠手推胶轮车运土,一人推车,两人拉车,施工进度大大加快,改用“砘轱辘子”(压实土地的石磙子)做成的石夯夯实土层,大坝的密实度增强。后来,又在坝顶铺垫了一层粘土,避免了坝顶的沙土被大风吹跑,在坝坡种植了根系发达的结缕草,减少了因雨水冲刷造成水毁,在大坝根下栽种柳树,防止流冰对大坝的冲撞。随后的几年里,也曾出现过河水漫滩现象,但没有发生溃坝险情,黄河口区两岸人民得以安居乐业。
改革开放后,地方政府又先后两次对黄河大坝进行了提升改造,这两次施工均采用机械化作业,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都有了质的飞跃。如今,大坝坝顶铺筑了沥青,更新了行道树,成为沿坝村民出行的重要道路。随着黄河上游水利枢纽工程调洪能力的逐步增强,黄河数年安澜,黄河大坝防洪防凌的作用逐步削弱。
黄河大坝虽然经过了多次改造,但都是在原来坝基的基础上加高加固,原有的绝大部分弯道并没有改变,所以,如今的黄河大坝依旧是弯弯曲曲,也就不足为怪了。
作者简介:刘同民,微信昵称南山牧马,东营市垦利区人,对家乡的一草一木怀有深深的感情,感恩家乡沃土的养育,喜欢记录生活中的点滴感悟,愿与大家分享。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