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字甲骨文字,甲骨文识字技巧
中国文字博物馆
【解字】
防:从行从止,或增人、方、囗,会人于通衢之处控守四方之意。或以为方、囗皆表示先民聚居之城邑,是防卫保护的对象,方亦声。卜辞中还用作祭名、地名和人名。在六书中属于会意兼形声。
【防字常见字形】
资料来源:《甲骨文常用字字典》
【解字】
御:从卩从午会意,午亦声,会人跪坐持杵操作之意。本义为用、治,假借为迎、禦。卜辞中用作祭名、地名、方国名和官职名。在六书中属于会意兼形声。
【御字常见字形】
资料来源:
【解字】
防:从行从止,或增人、方、囗,会人于通衢之处控守四方之意。或以为方、囗皆表示先民聚居之城邑,是防卫保护的对象,方亦声。卜辞中还用作祭名、地名和人名。在六书中属于会意兼形声。
【防字常见字形】
资料来源:《甲骨文常用字字典》
【解字】
御:从卩从午会意,午亦声,会人跪坐持杵操作之意。本义为用、治,假借为迎、禦。卜辞中用作祭名、地名、方国名和官职名。在六书中属于会意兼形声。
【御字常见字形】
资料来源:
中国文字博物馆
【解字】
防:从行从止,或增人、方、囗,会人于通衢之处控守四方之意。或以为方、囗皆表示先民聚居之城邑,是防卫保护的对象,方亦声。卜辞中还用作祭名、地名和人名。在六书中属于会意兼形声。
【防字常见字形】
资料来源:《甲骨文常用字字典》
【解字】
御:从卩从午会意,午亦声,会人跪坐持杵操作之意。本义为用、治,假借为迎、禦。卜辞中用作祭名、地名、方国名和官职名。在六书中属于会意兼形声。
【御字常见字形】
资料来源:《甲骨文常用字字典》
资料提供|李振洲、徐兆强
图片设计|杨军辉
古都——安阳
巧借甲骨文突破识字难关
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成熟文字,它取法于天地、日月、山水、草木及鸟兽虫鱼,生动而直观地反映了自然美,每个字都是一幅精美的图像,每个字背后都有古人造字的美丽传说。儿童时期的记忆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越低龄化的儿童,对形象的依赖性越强。孩子学习汉字时如能引入甲骨文的“形”,不仅能激发孩子的识字兴趣、提高汉字识记的准确性,而且能让孩子对汉字的源流变化有更多的了解,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中国汉字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现状分析
01
汉字的学习包括字形、字音和字义,孩子要准确掌握每个汉字的形音义是很困难的。孩子写汉字,常常写错或写不出,或者多写一笔或少写一笔。进入三四年级,识字量增大后,同音字、形近字、近义字不易区别,会出现大量错别字。受地方方言的影响,孩子学习汉字不易记准字音,如分不清声母h/f、鼻边音、平翘舌音以及前后鼻音,甚至学得越多就错得越多。因此,孩子对汉字的学习逐渐失去兴趣,产生恐惧感,也影响了阅读和写作。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语文学习的基础没有打牢。
其实,这都是因为孩子不了解汉字背后的故事,不了解文字所承载的汉民族文化内涵造成的。他们只把汉字的笔画、部首当作无生命的符号记忆,对汉字的学习只停留在表面。
解决办法
02
1
学好基础字,强调形音义
孩子低年级学习的基础字大部分是象形字和会意字,它们都像图画,如“山”“从”。在造字之初,这些字就是代表实物的,这些字表示的意义直接通过文字就能解读出来。有些汉字的字形虽然已有变化,但存在的部分还是可以利用图画的方式记忆。只要孩子能把字与自然之中、生活之中的事物对应起来,自然能牢固掌握字形字义。
如:“木”,甲骨文像上有枝干、下有根系的一棵树。造字本义:名词,扎根于土地的树。“本”是指事字,金文在树根部位加三点指事符号,表示树在地下的营养器官;“末”是指事字,金文在树梢部位加一点指事符号,表示尾端;“未”是象形字,甲骨文像树上枝桠重重,表示枝叶茂盛;“果”是象形字,甲骨文像树上结满球状实籽;“朱”是指事字,甲骨文在主杆部位加一点指事符号,表示树干;“林”是会意字,甲骨文像树连树的样子;“森”是会意字,甲骨文比“林”多一“木”,表示“森”为“大林”。
“鱼”和“画”:鱼,甲骨文,有鱼头、鱼身和鱼尾。画,甲骨文(聿,手执毛笔)(分界符号),表示执笔绘图,显示地界。这样看图识记鱼和画,一定能区别开来。
基础字的准确记忆也能帮助孩子记忆字音。“令”读ling是后鼻音,与之相关的字大多也读后鼻音,如“玲、领”;“今”读jin是前鼻音,与之相关的字大多也读前鼻音,如“琴、吟”。也有个别字的读音不同的情况,如“邻”读lin,与“令”的读音ling不同,单独记忆即可。“板”,利用形声字的原则,孩子会很快记住字义与木头有关,音大致读an。准确记忆这样的基础字,以后再由此增加部首变成另外的字,孩子也不会把字音读错。
2
研究部首,归纳记忆
孩子默写出现的错误,常常是部首的错误。部首是由基础字演变而来的,虽有的部首已与原字在书写上有变化,但所传达的字义并没有变。只要孩子有了利用部首来识记汉字的习惯思维,能进行知识之间的迁移,一定能记牢汉字。
常见的部首有:氵部(水部的字与水有关)、艹部(草部的字主要是关于草本植物的)、木部(木部的字都与木有关)、竹部(竹部的字主要是竹器名)、纟部(绞丝旁的字一般都与丝线有关)、禾部(禾的古文字像禾穗下垂形,禾部主要是表示农作物的词)、酉部(酉部字主要是关于酒的)。
以下是相对陌生的部首:
耒lei部,金文象犁形,本义为木犁。从耒的字多与农具或农业生产有关。如:耕、耙、耘。
弓部、矢部、戈部、矛部这四个部的字一般都与兵器有关。弓,甲骨文像一个弯拱上绷着的丝弦,上端有挂钩。矢,甲金文像一只有尖利锋头、有平衡的旋尾的箭。戈,甲骨文(弋,干)(又,用手抓握),表示手握弋柄。矛,金文像头带尖锋的长柄武器;柄上有扣环,利于手握。如:引,本义是拉弓。张,驰,本义是弓弦的紧张和松弛,故从弓。弯,表示弯弓。弹,本义是发射弹丸。戚,本义是大斧。矜,本义是矛柄。矢(shi)甲骨文像矢箭形,上箭头,下箭尾。以“矢”作部件的字大都与箭有关。如疾,表疾病,由“矢”的飞快又引申出快速义。短,箭杆一般长三尺,古人以“矢”为标准比较长短。
刀部、斤部这两部的字多是动词,表示刀斧(斤)的动作。刀,甲骨文像有锋刃的长柄工具或兵器。斤,甲骨文像曲柄顶端带有尖锐刀锋的金属工具。刀部有切、刻、剖、剥等。形容词“利”字从刀,因其本义为锐利。“刀”作形符在中间可变写成“丶丿 ”,如辨,用刀(丶丿 )剖开则可辨清其质地。
斤部有斫、断、析等字,这些字的本义都与斧有关。如:斧,斤形父声。所,放工具(斤)的处所(门户)。新,以斧(斤)砍树,古薪字。一说“亲”是丛生树木。由刚砍开的树木口子引申出新旧之新。
衣部和示部的字:衣,甲骨文(入)(像有两袖、两襟互掩的上装),表示两臂插入两袖,穿起上装。造字本义:两臂插入两袖、穿起上装。衣部的字和衣服有关。示,甲骨文上面一横指事符号代表“天”,古人认为无所不能的神居住在天上;一竖指事符号代表垂直朝天的方向。造字本义:朝天祭拜,祈求天神。示作偏旁可在左亦可在下,如:祭,手()持牲肉(滴血的肉块“夕” )祭祀之形。示部的字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关于神的类别,如神(天神)、祗(地神)、社(土神)等。第二类是关于祭祀的类别,如祭、祀、祠(春祭)、禅(祭天)、祝(祷告)、祈(求福)、祷(告事求福)、祓(fu祭求恶祭)、禳(祭求免灾)等。
下面重点介绍一下手部这个大家族。
手,甲骨文中的“手”像五指伸张的样子。手部字大多数是动词,偏旁有两种写法:除了最常见的提手旁,还有手字底——掌、斜手旁——掰、斜手头——看,与手有关的部首有(横手底或横手头)如:举,以手( )托起。击,用手()往下击打。
与手有关的变体有如下一些:
又部,又,甲骨文像伸手抓持的样子。以“又”组合的字大都与手或手的动作有关。如:及,甲骨文(人)(又,抓),像一只手从背后抓住前面的人。意为赶上,逮住。现代的“及格”即逮住那条及格线之义。取,甲骨文(耳朵)(用手抓),表示手持割下的耳朵。古代武士割取敌人左耳以计战功。
受,甲骨文(两只手,表示运送与接收)(舟,两岸间运送货物的工具),表示用船只在两岸间运送。
爪,甲骨文像一只手,是方向朝下的“又”,像一只手因有所抓持而下垂的样子。如:爬。爪部放在字的上部时,一般写作“ 爫”,如采(手采摘树木果叶形)、舀(手爪从臼中舀取舂好的米粒形)等。
手部还可以变写成 (横爪)、 (横撇手) 等。如:友,双手相交,以示朋友之手相执。有,手()持肉(月)形。秉,手()持禾束。
攴(p)部,可以认为是手部的分支。攴,甲骨文(卜、权杖)(又、抓握),表示持杖击打,意即手(又)持木棍(卜)进行轻击。故用攴作形旁的字一般与手有关,多表敲击之意,如:敲。“ 攴”读p,在教学中可称说为“卜又旁”。 作偏旁又可变写成折文旁(攵), 如:救、教、牧、败、攻、收等。
廾(弄字底 ),甲骨文(双手持握),是“拱”的本字,读作gǒng。凡以“廾”为构字部件组合的字,其意义大都与手的拱、捧动作有关。如:弄,双手玩玉。弃, 为倒子,双手弃婴形。戒,双手持戈戒备状。
寸,指事字,寸,篆文在手腕(又)的下面加一横指事符号,表示手腕某个位置。凡以“寸”为构字部件组合的字,其意义大都与长度、法度及手的动作有关。“寸”与“又”形近义通,经常互用,其意义多与手或手的动作有关,如封、取。“寸”多作手义,如:导、寻、夺、尊、对、射、讨、封等。
史,甲骨文(中,即“仲”的本字,仲裁决断)(又,手,表示持笔记述),表示仲裁并记述。《说文》:“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义为手持笔记史须尊重史实,持中正的态度。
殳(shu),是手(又)持一种长柄钩头似的器具(几)的象形,以“殳”为部件的字大都与敲打,打击有关,且与支、又等部相通。如:投、殴、毁。芟(shao以器械刈草,义为芟除。
3
大胆想象,推测字理
孩子学习构字部件较多的汉字时,如能充分发挥想象力,猜测当时的人是怎样造这个字的,这样不但能够更好的理解字义,还能了解一些古人的生活情况。
如:“盥”,双手从“皿”中掏出水,洗漱之义。“弄”,表示双手把玩玉石。“缀”,手拿线缝补衣服。“聚”,下面是众的变形,意为众人在一起。
这种想象是在有一定甲骨文知识的基础上想象的,这样能锻炼孩子分析问题和推理的能力,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4
追根溯源
在利用甲骨文给孩子讲解汉字时,不可避免会遇到有关古人的生活、古代的历史等。对此,可以适当引导孩子追根溯源,通过文字了解历史,增加对中国古文化的兴趣,体会中华民族祖先的智慧,从而产生崇高的民族自豪感。
中国汉字是中国人一生相随的基因,孩子要认识了解这些“基因”,方不愧为有文化水平的中国人。
如何将甲骨文知识运用到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
如何将甲骨文知识运用到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一、利用甲骨文分析汉字,增强识字趣味性
甲骨文具有图画性的特点,形象直观,小学生的求知欲强,教师在教授生字时若适当向学生拓展甲骨文知识,介绍甲骨文字形,让学生在头脑中出现有趣的图像,将一个个汉字变活,甚至可让学生尝试写,增强识字的趣味性,这样既可以学习新知,又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实现熟练掌握生字的目的。
小学生在一二年级已经大量学习表示动物的生字,数量之多使学生容易混淆。教师可结合小学生对图形的敏感度,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教授这些字,先出示动物的图片,再出示该字的甲骨文字形,最后带领学生学习该字的楷体。如:“马”的甲骨文为■,能看出马眼、马鬃、马尾等形状;“象”的甲骨文为■,长长的鼻子把大象的显著特征呈现眼前;“鹿”的甲骨文为■,其头角四足之形把鹿的特征表露无遗等。虽然这些字的楷体和甲骨文字形不尽相似,但采用图文结合的教学方式目的在于通过图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让学生在图画与字形的比较中进行识字学习,出示甲骨文字形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字体演变过程的奇妙性和趣味性,提高识字效果。
二、利用甲骨文分析汉字,提高学生识记率
“汉字是表意文字,它构形的最大特点是要根据汉语中与之相应的某一个词的意义来构形。因此,汉字的形体总是携带着可供分析的意义信息。”而在小学生的识字学习中,他们经常由于分不清字形结构、字体特点或字义而出现错别字书写。让学生初步了解甲骨文,或教师适当引入汉字学知识,可以很好地提高汉字教学质量,让学生加深对汉字的认识,强化记忆。
如学生经常混淆“卩”与“阝”这两个偏旁,若结合甲骨文和汉字学知识教学可让学生更容易理解,避免错别字书写。“卩”的甲骨文为■,像跪坐的人形,带此偏旁的字多与人的动作有关,如“叩、印、卸”等。而“阝”可分为左耳旁和右耳旁,右“阝”是“邑”的变形,其甲骨文为■,上为囗,表疆域,下为跪着的人形,表人口,合表城邑,因此带右“阝”的字多与城邑、国别有关,如“都”本义指建有宗庙的城邑,“邦”本义指古代诸侯的封国等。虽然左耳旁和右耳旁不容易混淆,但如果能明确这两个偏旁的意义,学生就可以更好地识记带这两个偏旁的字体意义。左“阝”是“阜”的变形,其甲骨文为■,像山崖边的石磴形,用以表示地势或升降等意义,因此带左“阝”的字多与山、山势高下和阶梯等义有关,如“陵”本义指大土山,“阶”本义指台阶等。
三、利用甲骨文分析汉字,增强识字知识性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视觉符号系统,它除了记录语言之外,还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几乎每个汉字都可以描绘出一幅中国历史文化图,或者演绎出一段中国历史文化‘典故’,因而汉字本身就可以被视为文化信息的载体,是一种充满时代色彩、地域概念、人文心理特征的文化符号。”教师在教授生字时向学生介绍该字蕴藏的历史背景,增强字体的故事性,一方面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让学生更深入了解该字的文化内涵,拓宽知识面。
如:“男”的甲骨文为■,“女”的甲骨文为■,李孝定认为“夫男女之别于文字之形体上殊难表示,故就男女工作之差异以为区别,女盖象两手所操有作之形,女工之事多在室内。男则以力田会意,男耕女织有所专司,故制字以见义。”从中了解到我国封建社会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特色文化。又如:“妻”的甲骨文为■,字形左部像长发女子形,右部为一只手,整个字形表示一长发女子被人手擒持,是上古掠夺婚姻在古文字中留下的痕迹。因此,通过甲骨文的字形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文化知识。
在小学识字教学课程中,教师只有了解和迎合小学生的形象思维特点,教学才能得心应手。结合甲骨文“因形赋义”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降低识字的难度。教师只有在讲解汉字时讲清汉字的源头,才能把一个个汉字讲活,汉字才不至于仅仅成为语言交际的“工具”,而是具有“人文性”的符号。运用甲骨文知识科学地分析和讲解汉字,更有利于学生识字学习,有利于掌握汉字规律,有利于传承汉字文化。同时,将甲骨文知识适度地引进语文教学课堂,灵活地加以使用,将为教师传授知识带来一条新的教学思路,创设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为语文教学带来生机和活力。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恩施知识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esly.wang/shenghuo/21478.html 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