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 王德峰教授 佛性即觉悟者「复旦大学王德峰佛教是无神论的人人都有佛性觉悟者就是佛」
在如今这个各方面都发展的现代化的社会中,人类对于宇宙的探索已经到了一定程度,我们知晓了宇宙是无穷无尽需要探索的,而在人类还没有这种意识的古代,人们就是靠着信仰宗教去寄托自己的希望。宗教存在于社会也已经数千年了,佛教、基督教等宗教都是拥有一定的信仰者的。
在中国,大多数人信仰的是佛教。对于佛教,复旦大学的王德峰教授表示,佛教是无神论的,每个人都有其佛性,
宗教信仰是意识形态的一种,它并不是一开始就存在的,而是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由于不同的背景使得大家的思想渐渐发生转变,因此才渐渐产生的。
在如今这个各方面都发展的现代化的社会中,人类对于宇宙的探索已经到了一定程度,我们知晓了宇宙是无穷无尽需要探索的,而在人类还没有这种意识的古代,人们就是靠着信仰宗教去寄托自己的希望。宗教存在于社会也已经数千年了,佛教、基督教等宗教都是拥有一定的信仰者的。
在中国,大多数人信仰的是佛教。对于佛教,复旦大学的王德峰教授表示,佛教是无神论的,每个人都有其佛性,若是觉悟了,便是佛。
一、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现代社会有许多人信仰宗教,中国大多数人信佛教,尤其是一些老人,更是佛教的忠实维护者。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的起源是在古印度。佛教所最重视的是“觉悟”。根据考古学家的研究,佛教在秦始皇时期被禁止宣扬过,因此佛教最早传入中国的时期可能已经追溯到秦始皇之前。
公元前5世纪,佛教产生于古印度。其创始人悉达多被后人尊称为“佛陀”,“佛陀”的含义是“觉悟者”,之后佛教传遍印度大陆,此时的佛教称作“原始佛教”。
佛教真正的传入中国的时间还没有完全确定的考证。
汉朝时期,汉明帝曾经梦到一个头顶发着金光,身高有六丈的人从西方而来,并围绕着宫殿飞,于是将这个梦告诉他的大臣,有一个大臣便告诉他西方有被称为“佛”的神,于是汉明帝十分高兴,派了使臣去西域求取佛像、佛经,并且还将竺法兰等高僧请到了洛阳,在洛阳建造了白马寺——这是我国第一座官办寺庙,也是中国的寺院发源地,《四十二章经》就是在白马寺完成的。
佛教一开始传入中国时,由于中国与印度的文化背景完全不同,当时的佛教被认为是与黄老神仙同类,因此佛教一开始仅仅是在少数的王公贵族之间通行。
后来,由于朝堂之上宦官、外戚等不断斗争,又恰逢天灾不断,加上黄巾起义等事情,导致百姓长期生活悲苦,民不聊生,这时佛教的因果观念恰好可以纾解他们的情绪与思想,因此佛教渐渐地传到民间,人数也逐渐扩展。
佛教在中国盛行是从南北朝开始的。南北朝的时候,佛教已经遍布了全国 ,佛教徒急剧增加,据古典记载,佛教的鼎盛时期在洛阳城中的寺庙有1367所,除此之外,在长安和建业也有数百座佛寺。
从隋唐时期开始,佛教进入鼎盛时期。隋朝时期,连皇室都信仰佛教,唐朝皇帝虽说信仰的是道教,但也会对其他宗教宽容以待,采取保护措施,由此,中国的佛学开始走向成熟。
从封建社会的后期开始,由于佛教的戒律松懈,加上僧人的无知和当时迷信的盛行,汉地的佛教开始衰落。而到了近代,在一些有文化的佛教人士的带动下,佛教又开始有了好的发展趋势。
战争时期产生了大量爱国僧人,他们积极抗战,为抗战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新中国成立以后,佛教界又积极响应土地改革。自此,佛教事业日益发展。
1953年,中国成立了佛教协会,佛教在中国变得更加正式,对于佛教信仰也渐渐实现了信仰自由。
二、佛教是无神论的,人人都有佛性,觉悟者就是佛
现如今,佛教已经被列为哲学在大学课堂里讲授,在哲学上较为出名的讲师就有王德峰教授。
王德峰是复旦大学的教授,所属系别是哲学系。王德峰是江苏人,1956年出生。1982年,王德峰从复旦大学的哲学系毕业,1987年开始在复旦大学攻读哲学硕士,毕业以后他选择留在学校任教。
王德峰主要从事的研究领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一直到2017年,王德峰已经发表了与他人合著的哲学著作两部,还发表了两部译著。
王德峰
在王德峰看来,大学讲台需要有敬畏之心,同时,作为教师,要有惜才之心。他认为,教学不应该只是传授知识,应该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传达给学生更加深刻的内在思想,要把学问的内在传达出去。
在复旦大学任教的时候,王德峰先后讲授过“哲学导论”、“艺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等课程,对于王德峰来说,哲学是他不可或缺的伙伴。由于他的授课风格幽默风趣,见解也很深刻,学生都很喜欢他并且亲切地称呼他为“哲学王子”。
佛学也属于哲学。王德峰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课讲到佛学时说,佛教是无神论的,人们拜罗汉、拜菩萨、拜佛,但佛学是没有神的,每个人心中都有佛性,只有觉悟了才是佛。
同时,他引用慧能大师的言论,表示佛学是顿悟的,所谓的顿悟就是指一下子醒悟。对于“顿悟”的理解,王德峰用“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来解释。“放下屠刀”是说一个坏人突然悔过了,于是就“放下屠刀”了,“立地成佛”便是说这个人一下子顿悟了,因此放下屠刀的瞬间立刻便成佛了。
王德峰对于佛学的讲解无疑是生动的,无论是在讲课过程中所引用到的例子,还是在课堂上发表的自己的见解,他都可以用幽默诙谐的方法将想要传达的内容准确地传达出去。看过王德峰的课堂,很容易就会被他的课堂所吸引,这也难怪他的课堂受学生欢迎。
佛莲
宗教文化也是传统文化之一。信仰宗教不代表迷信。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定的事物支撑自己的信念。
有的人将自己的目标作为自己前进的动力;有的人以自己的榜样作为信仰鼓励自己前行;有人信奉上帝,认为上帝会保佑自己;有人信佛,渴望佛能够救赎自己。
无论是以哪一种作为自己的信仰,都是人们寄托自己内心的一种方式。当人们在生活中受到挫折,他心中的信仰会让他有希望,会使他有勇气直面困难,因此,信仰没有好坏之分,如此,宗教也各有千秋,算不上迷信。
佛教是无神论,佛是觉醒的人,那为什么佛有法力
佛教是无神论?你这么说,自己信吗?我们常看到的《地藏经》,里面鬼道地狱道众生,阎罗王、鬼王等等,哪个是无神论呢?佛教是宗教信仰,是有神论。不能搞大妄语,自欺欺人。佛是明心见性的觉悟者,具足一切神通智慧。众生没有神通,恰恰说明迷惑颠倒,障碍了自性本具的神通力,也就是法力。
请问佛教里经常看到人人本具“佛性”,那么这个"佛性"到底指什么?
所谓“佛性”,分开来解释,“佛”指觉悟,“性”意为不变。佛性即是指成佛的可能性。《涅槃经》说,一切众生都具有成佛的可能性,凡夫俗子因为烦恼障蔽而无显,如果断灭烦恼即可显现佛性。
同时还指出,一般有三因佛性:一、正因佛性,即中道实相、真如法性的理性;二、了因佛性,即照了二谛的般若智慧;三、缘因佛性,即配合了因智慧开发正因的六度万行的功德行愿。
扩展资料:
佛性,和法性、实相、如来藏等概念,义一而名异。佛性不仅佛有,一切众生都有。
《大乘玄论》卷三称:“经中有名佛性、法性、真如、实际等,并是佛性之异名。”《涅盘经》也说“佛性有种种名,于一佛性,亦名法性、涅盘,亦名般若、一乘,亦名首楞严三昧、师子吼三味”。
很多人觉得佛性、成佛是非常神秘的事,其实不然。
事实上,“佛性”并没有什么神秘的,觉悟者,无非是了知人生、宇宙的真相,不再迷惑于世间的种种幻象。觉悟之人、了悟人生宇宙实相的人,便是佛,而人人都有希望了悟、洞悉此间的实相,所以,众生皆有佛性。
佛教各宗对于佛性的理解大同小异。不过,禅宗对执迷于佛性有无是持否定态度的,重在证悟本体心性。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