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恩施知识网 > 生活常识 > 正文

隆中对为什么被称为千古绝对,隆中对为什么有千古奇策之称

《隆中对》,我们上中学的时候语文课本里都有,简单回顾一下。
公元207年,诸葛亮在隆中,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了一整套战略,核心要点有几个:
1.不要再跟曹操和孙权死磕了。他们家大业大,不可与之争锋。
2.要先取荆州,也就是今天的湖南湖北这一带为根据地。
3.再取益州,也就是四川。和曹操、孙权成鼎足之势,三分天下。
4.等到中原有事,天下有变,就两路出兵。一路派一位上将,从荆州向河南一带出兵;第二路由刘备自己从四川向关中,也就是今天的西安一带出兵。这两

《隆中对》,我们上中学的时候语文课本里都有,简单回顾一下。

公元207年,诸葛亮在隆中,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了一整套战略,核心要点有几个:

1.不要再跟曹操和孙权死磕了。他们家大业大,不可与之争锋。

2.要先取荆州,也就是今天的湖南湖北这一带为根据地。

3.再取益州,也就是四川。和曹操、孙权成鼎足之势,三分天下。

4.等到中原有事,天下有变,就两路出兵。一路派一位上将,从荆州向河南一带出兵;第二路由刘备自己从四川向关中,也就是今天的西安一带出兵。这两路出兵,可得中原。

后来的历史,基本也就是这样发展的。

第一步,占领荆州,刘备做到了。第二步,占领四川,刘备也做到了。第三步,因为关羽大意失荆州,《隆中对》的战略布局失去了重要一侧,所以后来无论是诸葛亮六出祁山,还是姜维的九伐中原,都没有成功。

现在的我们,再来看《隆中对》,为什么说它是一次伟大的战略构想,它有什么了不起?

我们可能觉得,这事挺简单的啊。当时的中国,最强盛的两支力量就是曹操和孙权。刘备当时势力很小,只能找软柿子捏,往空白区域发展啊。所以,占住荆州,然后进兵四川。

你可能会想,我要是诸葛亮,把地图一摊,我也会这样给刘备建议啊。

其实回到当时的历史情境,这是一个不太容易想到的策略。

你看,“隆中对”发生的时候,刘备已经46岁了,比我罗胖今天的年纪还要大。刘备当时名气很大,有很多光环,什么汉左将军、宜城亭侯、领豫州牧、皇叔刘备。

但是,刘备戎马半生,几乎是一事无成。按今天说,最多算是一个连续创业者,虽然经常在各种论坛发表演讲,名气很大,融资也成功好多次,但是没有一个项目能做上市的。

直到他遇到诸葛亮。

以公元207年的“隆中对”为分水岭,刘备的创业正好可以分为前后两种截然不同的模式——

在“隆中对”之前,到公元207年见到诸葛亮,刘备前后创业奋斗了23年。在这23年的时间里,刘备的创业模式大体上可以归结为一句话,就是“我打不过你们,我就加入你们,成为你旗下的子公司”,也就是“加盟店”的模式。

刘备先后投奔过很多人,什么公孙瓒、陶谦、吕布、曹操、袁绍、刘表。虽然到处深得人心,所谓“信义著于四海”嘛,但到处都混得不顺利。

所以刘备自己感慨说:“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尔!”日子过得太快了,我还是一事无成,很悲伤啊!

但是你看,不管刘备怎么悲叹,怎么着急,他的活动范围还是在中原一带。刘备出生在河北涿州,46岁之前,一直就在中原打转。他起家的地方在中原;当时的繁华富庶在中原;最大的仇人曹操在中原;要兴复汉室,皇帝也在中原。

如果后来不是被曹操逼急了,只好依附刘表,估计他连长江流域都不会去的。要不是26岁的毛头小伙子诸葛亮点醒,他怎么会把目光投向他根本不熟悉的四川呢?

我们这两年一直在讲认知升级,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我们每个人的思维模式,其实都被局限在世界的一个角落里。不是没目标,不是没资源,不是没能力,不是不努力,但往往就是很难突破,为什么?

因为没有看到更大的地图。

举个例子,乔布斯在苹果公司的经历。

乔布斯是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但是中途被董事会赶了出来,在外流落了十一年。1996年,苹果公司的情况非常不好,乔布斯又临危受命,回归苹果。

当时苹果公司就和刘备迷恋中原一样,拼命在个人电脑领域发展,光是麦金塔(Mac)电脑系列,就有几十个版本,每个版本又有各种编号。但是样样通,样样稀松,哪个版本也没卖好。

乔布斯回归时候的第一个动作,就是砍,砍掉了90%的产品线。

但是乔布斯真正的神来之笔,不是砍业务,而是做了一个增量。他突然转进到音乐播放器领域,在2001年推出了iPod。这款播放器不仅大获成功,而且后来以iPod为基础,2007年推出了iPhone,让整个手机市场彻底洗牌。

这个过程中,乔布斯走出了整个电脑业界也没有想到的路线。在一个大家没有注意到的新领域落子,迂回前进,最后重回主流,成为王者。

所以你看,在一个大局中竞争,重要的往往不是力量和资源,而是认知能力。也就是你能看到更大的地图,你就能找到全新的关键破局点,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再杀回来赢得竞争。

那怎么才能看到更大范围的地图呢?

诸葛亮的《隆中对》其实也给我们做了示范,有两个方法。

第一,是从过去的历史上看;第二,是从为未来的终局上看。

先说历史,《隆中对》里,诸葛亮有一句很重要的话:“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这是在提醒刘备,不要小看偏远的四川,也就是益州。资源很好,而且更重要的是,汉高祖刘邦正是从这个地方起家,成就了帝业。

其实,不仅是汉高祖,当年战国时候的秦国,也是因为拿下了四川,获得了稳定的大后方,才在战国群雄中,获得了碾压性的战略优势。也就是说,以四川为基地,夺得天下,历史上是有先例的。

这就是从当前的局势中跳出来,回到历史经验中,找到更大的地图。

第二个方法呢,是从未来的终局上进行判断。

《隆中对》里有一句奇怪的话,说“天下有变”。什么意思?为什么诸葛亮那么早就能判断,曹操不会对刘备穷追猛打,而且总有一天,天下会有变呢?

这就牵涉到,对曹操处境的判断了。

曹操的创业模式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好处是可以利用中央政府的名义广纳人才,坏处则是这些人才到底是忠于汉朝还是忠于他曹操,他自己也搞不清楚。所以,曹操阵营的构成最复杂,也最不稳定。比如,出现董承的“衣带诏”事件,就是典型的内乱。

这就是诸葛亮讲的“天下有变”。所以从这个终局出发,倒推回来,诸葛亮才判断,因为曹操的独特处境,会给刘备留出一个足够长的战略机遇期,让他能够拿下四川,获得根据地。

总结一下,我从《隆中对》中受到的启发。

第一,竞争的关键之处,往往不是眼前看到的那些因素。而是站高位置,展开视野,着眼于更大的地图,找到新的破局点。

第二,发生过的历史,会给我们当前的战略决策,提供宝贵的灵感。

第三,不仅要理解自己的处境,还要分析对手的处境,这有利于我们判断局势最终的演化。

你可能会说,《隆中对》再牛,最后不也没实现吗?刘备并没有取得天下啊。

对,《隆中对》的战略也有缺陷,关注我,我们下一篇接着聊。

隆中对为什么被称为千古绝对,隆中对为什么有千古奇策之称

《隆中对》为什么被称为千古绝对?

因为在这一战略决策指导下,刘备建立蜀汉政权,与孙吴和曹魏两大政权成三国鼎立之势。

诸葛亮在登上政治舞台之初,为刘备奉献隆中对策,为刘备描述出一个战略远景。“三分天下”的《隆中对》受到刘备推崇,正是在这一战略决策指导下,刘备建立蜀汉政权,与孙吴和曹魏两大政权成三国鼎立之势。

后《隆中对》成为千古名篇佳作,成为中国政治和军事谋略的代表作品,在中国古代的战略思想中,《隆中对》具有典范价值。

《隆中对》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战略构想之一,在政治谋略和战略学上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作品鉴赏

《隆中对》选自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中国东汉末年,刘备三顾茅庐去隆中拜访诸葛亮时的谈话内容(促成三国鼎立的战略决策)。

公元207年冬至208年春,当时驻军新野的刘备在徐庶建议下,三次到隆中拜访诸葛亮,但直到第三次方得见。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先取荆州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势继而图取中原的战略构想。

诸葛亮在登上政治舞台之初,就以《隆中对》的方式为刘备描述出一个战略远景。这一千古名篇,许多人能够倒背如流,在中国古代的战略思想中,隆中对具有典范价值。此篇文章入选初中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上册)。

隆中对为什么被称为千古绝对,隆中对为什么有千古奇策之称

刘备照做可能性很小的隆中对,为什么能大获全胜?

“隆中对”是三国时期诸葛亮为刘备献上的一条极为重要的战略构想。当时诸葛亮在分析了天下形势后向刘备提出先取荆州,再夺益州,与曹操、孙权形成三足鼎立之势的长远规划。后来刘备就是按照这一规划步步为营,最终在乱世中开辟出了一片天地。因此,后世在谈及“隆中对”的时候,往往会给予很高的评价,认为诸葛亮高瞻远瞩,料事如神。

从长远规划的角度来看,“隆中对”确实是一伟大的战略构想。可是如果具体到战术层面,“隆中对”的可行性其实很低。今天夜读史书就来和大家聊聊“隆中对”存在哪些“死穴”,以及刘备按照“隆中对”的构想为什么能成功。

“隆中对”的第一步是夺取荆州,诸葛亮给出的理由是“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那么事实果真如诸葛亮所说的“其主不能守”吗?其实不然。

荆州是刘表的地盘。当年刘表受朝廷委派单骑入荆任荆州牧,经过十几年深耕,他在荆州地区已成为毋庸置疑的领袖人物,深受当地士族和百姓的拥护。虽然刘表没有曹操那样开疆拓土的雄心和能力,但做到在荆州地区保境安民还是没什么问题的。而刘备阵营当时还只不过是一个居无定所的流亡势力,幸而得到刘表收留才能在荆州临时落户。无论是势力、人心、威望,刘备在荆州都远远不能和刘表相比。所以只要刘表在荆州一日,刘备就注定无法染指此地。

后来曹操大军南下,同时又赶上了刘表病逝。诸葛亮曾建议刘备趁乱夺取荆州,但刘备却说:“吾不忍也。”可实际上,刘备并非真的不忍,而是这块到嘴边的“肉”不太好咽下。因为当时曹操大军已近在咫尺,就算刘备能在曹操到达前夺取荆州,可是他又如何抵挡曹操大军呢?而且荆州那些世家大族也未必就会乖乖束手就擒。与其拼个鱼死网破,还不如保存实力另作打算。在生死存亡关头,能放弃眼前利益而作出长远打算,这也是刘备能在乱世中能危而不倒的生存之道。

不过刘备显然比较幸运。曹操在占领了荆州后又急于向东吴发起攻击,这就迫使东吴的孙权与刘备结盟抵抗。结果孙刘联军在“赤壁之战”中打败了曹操。刘备也趁曹操败退之际顺势拿下荆州,拥有了他的第一块真正意义上的地盘。

刘备夺取荆州的过程充满了许多不确定因素,不过最终他还是有惊无险地实现了这一步。之后,刘备便将目标瞄准了刘璋所占据的益州,即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所规划的第二步。然而益州山川险阻,易守难攻,刘璋虽懦弱无能,但想要强行打进去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而且在赶跑了曹操后,刘备和孙权之间的关系也从合作伙伴变为了竞争对手,刘备如果贸然向益州进兵,难保孙权不会抄他后路。

从当时的形势来看,“隆中对”中夺取益州的战略构想可以说是遥遥无期,基本不存在可行性。然而这一次,好事却又被刘备给赶上了。

原来曹操在遭遇了“赤壁之战”大败后,就将战略重心调整到向西南扩张。建安十六年(211年),曹操计划要去攻打张鲁,这一消息被刘璋得知后立即慌了手脚。当时张鲁占据着巴蜀门户汉中,一旦张鲁被灭,益州形势就将变得岌岌可危。

正当刘璋惶惶不可终日的时候,他手下一名叫张松的谋士提出建议说:“汉中是巴蜀门户,倘使曹操占据了汉中,巴蜀就很危险了,而且蜀中诸将都是靠不住。刘备是你的同宗,善于用兵,又和曹操是冤家,不如招致他来攻取张鲁,如此曹操就不足虑了。”刘璋觉得这个计划很不错,汉中本来就不是他的地盘,如果能引刘备的兵马过来拿下汉中,自己只需要借花献佛,啥事都不用干,就可以让益州增添了一道防线。于是张鲁命令手下另一位叫法正的谋士带着四千兵马去迎接刘备入川。

然而刘璋万万没想到的是,张松、法正都是“二五仔”。他们这边刚跟刘璋谈完防曹大计,回头就给刘备献上了夺取益州的锦囊。结果蒙在鼓里的刘璋还亲自到涪县(今四川绵阳)迎接刘备,并给他资助了许多兵马粮饷。刘璋的本意是希望刘备督率白水关(今四川广元)的兵攻打张鲁,可结果刘备却带着三万人马驻扎在葭萌后就停滞不前了,而且刘备还在葭萌一带大肆收买人心,为日后夺取益州做准备。

建安十七年(212年),张松邀刘备夺取益州的事情败露,张松被杀,刘璋、刘备自此反目。当时刘备在军事上基本已准备妥当,于是就诱杀白水关守将杨怀,吞并白水关的军队后向成都发起攻击。刘璋既不知兵,手下又缺良将可用,结果就是只能看着刘备一路向成都挺进。

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率军包围成都,刘璋知道已无力回天,又不希望成都百姓跟着受苦,于是开城投降。刘备就这样夺取了益州,完成了“隆中对”的第二步战略规划。

从刘备夺取荆州、益州的过程来看,虽然与“隆中对”的构想基本吻合,但其中运气成分却很大。比如刘表早逝、曹操兵败赤壁、刘璋引狼入室等情况都是事前无法预料到的。因此,与其说是诸葛亮的“隆中对”料事如神,还不如说是刘备赶上了好时候。当然,运气也需要靠实力来把握,假如刘备没有之前的不断累积,那么即使好事情都被他赶上了,那也只能眼睁睁看着机会从身边溜走。对我们现代人来说,这个道理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只有修炼好我们自身的能力,当机会来临的时候,我们才有可能实现厚积薄发,逆境突围。因为,运气也是一种实力!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恩施知识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esly.wang/shenghuo/22053.html 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明明害怕痛苦却又会在痛苦中感到快乐这是为什么 下一篇:不吃碳水会瘦的很快,少吃碳水多久能瘦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