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恩施知识网 > 生活常识 > 正文

黑叶猴幼崽为什么是金色,黑叶猴是一级保护动物吗

在我国广西、贵州、重庆等地区,生活着一种特殊的猴子,黑叶猴。它们有一身黑色的丝质毛发,帅气的白色鬓角,从耳朵一直延伸到脸颊。
黑叶猴超过50%的饮食是由叶子组成的,另一半食物包括水果、种子、花、茎、根、树皮,偶尔也抓些虫子吃。以叶子为主食的它们按理说应该衣食无忧,但作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叶猴是濒危物种,在全世界剩余不到2000只。其中,偷猎是一个问题,比如,在广西某些地区,人们认为黑叶猴有药用价值,捕猎并用其骨头酿酒,来治疗疲劳和风湿。
除了人类之外,黑叶猴的主要捕食者也有不少,陆地

在我国广西、贵州、重庆等地区,生活着一种特殊的猴子,黑叶猴。它们有一身黑色的丝质毛发,帅气的白色鬓角,从耳朵一直延伸到脸颊。

黑叶猴超过50%的饮食是由叶子组成的,另一半食物包括水果、种子、花、茎、根、树皮,偶尔也抓些虫子吃。以叶子为主食的它们按理说应该衣食无忧,但作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叶猴是濒危物种,在全世界剩余不到2000只。其中,偷猎是一个问题,比如,在广西某些地区,人们认为黑叶猴有药用价值,捕猎并用其骨头酿酒,来治疗疲劳和风湿。

除了人类之外,黑叶猴的主要捕食者也有不少,陆地和空中的都有。云豹是一种潜在的捕食者,但野外云豹的数量很少,因此它不是黑叶猴主要的威胁。而空中的捕食者,如冠蛇雕和山鹰,对黑叶猴,尤其是它们的幼崽,构成了非常大的威胁。

吃猴子的冠蛇雕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在进化中,黑叶猴的幼崽会呈现出鲜艳醒目的金黄色呢?

黑叶猴刚出生的时候,并不是一颗小煤球。婴幼儿时期,小猴子的皮毛呈金黄色,或鲜橙色,即不像爹,也不像妈,倒是有点像隔壁金丝猴[泪奔]?

在进化中,许多动物婴幼儿时期的不同毛色通常都是为了更好地隐蔽保护自己,例如:有些动物的宝宝身上有斑点或条纹,这种模式会让它们更好的藏在灌木丛中;

竖琴海豹的幼崽被父母放置在冰面上,幼崽长着雪白的皮毛,与冰雪融为一体;而其他种类的海豹把后代留在洞穴里,它们的幼崽皮毛往往较深。

这种进化模式在黑叶猴身上就说不通了,明亮的橙黄色在捕食者面前会更加显眼。黑色的猴妈妈带着一只橙黄色的小猴子,就像对山鹰等捕食动物举着一个“来啊,来吃我啊”的靶子。

从进化的角度来看,一个物种只有在降低更大威胁的情况下才能维持这种高风险的策略。那么,鲜艳毛皮在进化中的回报是什么呢?

新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有点可怕的观点:这身橙色毛皮,可能是为了避免或减少同类"后爹"杀婴而进化出来的。

一个研究团队对比分析了286种灵长类动物的婴儿和成年个体皮毛、行为和生物学数据,发现具有不同婴儿皮毛颜色的物种与杀婴事件之间存在强烈的相关性。

黑叶猴生活在一个以雌性为主的群体里,十几只雌性带着孩子和一只雄性生活在一起。每隔两三年,从另一支队伍中闯入的新雄性可能会驱逐原来的雄性并接管这个猴群。这些入侵者想要与雌性交配,传递的基因。这时,新王会杀死哺乳期的婴儿,以便让母猴更早地恢复发情期。

对此,黑叶猴进化出了婴幼儿时期引人注目的毛发颜色,这其实是一种间接的保护形式:具有明亮皮毛的婴儿会从视觉上强烈吸引它们的母亲,从而得到更多的关注。当婴儿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养育时,发育得就更快。这意味着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成长起来。猴群杀婴事件随时都可能发生,婴幼儿期越短越有利。

完成黑化

好吧,为了不被“后爹”杀死,而宁可暴露给捕食者,防人,防豹,防鹰,还要防着后爹,这可能也是它们濒危的原因之一吧[摊手]。

猫子感谢你的关注(¬_¬)

黑叶猴幼崽为什么是金色,黑叶猴是一级保护动物吗

黑叶猴的特征是什么?

黑叶猴义名乌猴,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广西、贵州。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黑叶猴体形纤瘦,四肢细长,头小尾巴长,体长50~60厘米,尾长79~86厘米。头顶有黑色直立的毛冠;两颊至耳基部有白毛;成体全身乌黑色,体毛长而厚密,有光泽。手、足具乌黑扁平指(趾)甲;尾尖端白色。刚出生的小黑叶猴,全身乳黄色,头部则为金黄色,尾为黑色,30天左右全身变黑,但头部还是金黄色。
黑叶猴是珍贵稀有灵长类动物之一,分布区域狭窄,数量很少。但在历史上,黑叶猴在我国的分布远比现在为广,数量也较多,例如清朝嘉庆六年(1801年)的《广西通志·太平府》中就有“乌猿,黑如漆,白须长尾,人多畜之。”的记载。
黑叶猴栖息在热带、亚热带森林繁茂,灌木丛生,山势险峻,岩洞较多的石灰岩地区,其中生活于分布区北部的黑叶猴体毛较长而密,到了冬季在皮下聚积有较厚的脂肪,因此具有较强的抗寒性。
黑叶猴跳跃能力很强,一次可越出10米。喜爱群居,每群一般为3~10只。较大的群体约有20只左右。通常在树木的上层活动、采食,很少下地。有一定的活动规律和较为固定的住所,活动范围大约为3~5平方公里。
黑叶猴行动敏捷、轻盈,善于攀登、跳跃,早晨和傍晚尤为活跃,夜间则栖息于悬崖峭壁间的天然岩洞内。它的警惕性很高,每天黄昏进洞之前都由群体中担任首领的雄兽率先入洞观察,没有发现异常时,其他成员才依次而入,最后进洞的是怀孕和带有幼仔的雌兽。天黑以后便不再出洞活动,一般都蹲坐在岩洞中凸出的岩壁、石块上蜷曲抱头睡觉。每天清晨出洞之前,也是首领先探出头来,观察洞外的动静,然后其他成员们才相继走出洞外,常常在攀援、嬉闹一阵之后,才开始逐渐远离洞口去寻找食物。
黑叶猴能在不同的情况下,发出不同的叫声,例如在发现天敌时,就发出急促而连续的“唔哇,晤哇!”或“咔,咔!”的叫声;雄兽之间争斗时,发出“喔,喔,喔哇!”的间断叫声;悠闲觅食的时候,发出“嘎,嘎!”愉快的叫声;游荡前进的时候,则发出“噢,噢!”的低语声,仿佛在互相打招呼。在暴风雨来临的前夕,还能发出类似于长臂猿的呼啸声。黑叶猴在不同季节里的活动规律也有变化,夏季气温较高时,中午前后的活动就明显减少;秋高气爽的时候,正是它的发情期,所以活动十分频繁;冬季天气寒冷的时候,也常常整天龟缩在岩洞中。
每个群体一般都有1~3个比较固定洞穴,以备不时更换,其中条件较好的洞穴即使有时受到惊扰,过几天也会返回来居宿。洞口大多朝向东南,使冷空气不易侵人。洞穴深浅不一,浅的只有2~3米,深的有20~30米,据说最深的竟达50多米,甚至整座山的岩洞都连通在一起。洞穴里常见有尿迹、粪便和脚印,久居的场所还可以发现雌猴的经血或分娩时所排出的血液,叫做“乌猴结”。
黑叶猴以植物性食物为主。有人认为它仅以嫩叶为食,所以被称为叶猴,事实上,它不仅采食嫩叶,也吃嫩芽、茎、花、果实和种子等部分,喜欢吃的植物有木棉、无根藤、莴苣笋、女贞、沙梨、荔枝等20多种。由于胃中有3个室,嚼碎了的树叶在第一室中通过细菌的帮助而被溶解,在第二室中搅拌呈糊状后再送到第三室中,这样硬度较大的树叶就能够被彻底地消化了。
黑叶猴的发情交配期多在秋冬季节,雌兽的生育期多在从12月至翌年3月的冬春季节,一般每胎产1仔,偶尔有2仔。黑叶猴的寿命为10~12年。
黑叶猴的肉有滋补作用,因此,有人常利用黑叶猴夜晚在岩洞中栖宿的特点前去捕捉。从前在我国广西仅大新县一个县每年收购的皮张就达1000张。但由于活捕率很低,使这一资源的破坏十分严重。为了保护黑叶猴,我国已于1991年在广西梧州市附近的白云山南麓建立了珍稀动物黑叶猴繁殖中心,至今驯养的黑叶猴已达70只以上,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人工饲养种群。

黑叶猴幼崽为什么是金色,黑叶猴是一级保护动物吗

黑叶猴是怎样的动物?

您好!
基本资料
【中文名称】:黑叶猴
【拉丁学名】:Presbytis francoisi
【俗名】:叶猴,乌叶猴,乌猿
【英文名】:Francoiss Leaf Monkey
【商品名】:乌猿酒
【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级别】:一级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
【濒危等级】:濒危
【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I
【生态环境】:热带、亚热带森林
【致危因素】:因为贸易被捕猎,种内生物学特点,栖息地破坏,栖息地破坏
【国内分布】:广西, 贵州, 四川
【物种分类】:灵长目、猴科、疣猴亚科、叶猴族
【保护等级】: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级别:一级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
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I
地理分布
黑叶猴是珍贵稀有灵长类动物之一,仅产于广西、贵州,分布区域狭窄,数量很少。
历史上,黑叶猴在我国的分布远比现在为广,曾经见于广东、海南等地,数量也较多,例如清朝嘉庆六年(1801年)的《广西通志?太平府》中就有“乌猿,黑如漆,白须长尾,人多畜之。”的记载。
食物习性
黑叶猴以植物性食物为主。有人认为它仅以嫩叶为食,所以被称为叶猴,事实上,它不仅采食嫩叶,也吃嫩芽、茎、花、果实和种子等部分,喜欢吃的植物有木棉、无根藤、莴苣笋、女贞、沙梨、荔枝等20多种。由于胃中有3个室,嚼碎了的树叶在第一室中通过细菌的帮助而被溶解,在第二室中搅拌呈糊状后再送到第三室中,这样硬度较大的树叶就能够被彻底地消化了。
形态特征
黑叶猴是我国叶猴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它的体型纤瘦,头部较小,尾巴和四肢细长,体长为48—64厘米,尾长80—90厘米,体重8—10千克。它的头顶有一撮竖直立起的黑色冠毛,枕部有2个毛旋,眼睛黑色,两颊从耳尖至嘴角处各有一道白毛,形状好似两撇白色的胡须,十分有趣。全身包括手脚的体毛均为黑色,背部较腹面长而浓密,所以又被叫做乌猿。臀部的胼胝比较大,尾端有时呈白色。两颊至耳基部有白毛;成体全身乌黑色,体毛长而厚密,有光泽。手,足具乌黑扁平指(趾)甲;尾尖端白色。刚出生的小黑叶猴,全身乳黄色,头部则为金黄色,尾为黑色,30天左右全身变黑,但头部还是金黄色。雌兽在会阴区至腹股沟的内侧有一块略呈三角形的花白色斑,使之成为区别雄兽和雌兽的主要特征之一。此外,在黑叶猴的产地也曾多次发现全身为银白色或者身上具有一些白色斑块的变异个体,这在灵长目动物中也是少见的。
生活习性
黑叶猴栖息在热带、亚热带森林繁茂,灌木丛生,山势险峻,岩洞较多的石灰岩地区,其中生活于分布区北部的黑叶猴体毛较长而密,到了冬季在皮下聚积有较厚的脂肪,因此具有较强的抗寒性。黑叶猴喜爱群居,每群一般为3—10只,较大的群体约有20只左右。通常在树木的上层活动、采食,很少下地,有一定的活动规律和较为固定的住所,活动范围大约为3—5平方公里。黑叶猴行动敏捷、轻盈,善于攀登、跳跃,早晨和傍晚尤为活跃,夜间则栖息于悬崖峭壁间的天然岩洞内。它的警惕性很高,每天黄昏进洞之前都由群体中担任首领的雄兽率先入洞观察,没有发现异常时,其它成员才依次而入,最后进洞的是怀孕和带有幼仔的雌兽。
生活于热带,亚热带丛林中,树栖,喜群居,每群有一首领带领猴群活动。黑叶猴跳跃能力很强,一次可越出10多米。很少下地喝水,多饮露水和叶子上的积水,以嫩叶芽,花,果为食。
繁殖习性
繁殖:黑叶猴的繁殖期多在秋冬季节,雌兽的生育期多在从12月至翌年3月的冬春季节,一般每胎产1仔,偶而有2仔。黑叶猴的寿命为10—12年。
人工繁殖:黑叶猴产于亚洲,属我国一级保护动物,于1964年取得人工饲养条件下繁殖成功。几十年来,黑叶猴在我国比较兴旺,这同科技人员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并且在动物园中顺利地繁殖了仔二代,其动物种群为圈养条件下较大的种群之一。
现存情况
黑叶猴是珍贵稀有灵长类动物之一,仅产于广西,贵州,分布区域狭窄,数量很少。麻阳河黑叶猴保护区是乌江中下游少数保存植被较好的地段之一。黑叶猴是麻阳河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黑叶猴在我国仅分布于广西和贵州两省。贵州是黑叶猴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在核心60多平方公里范围内,就分布有黑叶猴58群560余只。麻阳河的一些地段如老鹰岩、岩头关等地,人为活动十分频繁,横穿保护区的一条路每天人来人往,在保护区周围,许多自然村、寨散落在黑叶猴所在山谷两侧的半山或公路边。特别是老鹰岩一带的黑叶猴群,由于长期与人类接触,它们可以在峭壁上与距之十几米远的人相处,甚至喊声也对它们无多大影响,加之几年来野外驯化成功,因而使该地分布的黑叶猴群已适应和人和睦相处,距离10—20米,均能正常活动。故该保护区亦是对黑叶猴进行野外生态研究极好场所。从黑叶猴在保护区存在的数量,分布密度来看,不仅在贵州,在国内都是十分特殊的,是国内最重要和最适宜保护黑叶猴种群的基地。
野外人工投食驯化
一、驯化地点
驯化地点选择在贵州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该自然保护区面积31113公顷,分布有黑叶猴78群652只左右,是目前所知国内种群数量最高的区域,在驯化地点老鹰岩分布有黑叶猴3群33只。选择其中干洞群(10只)作为驯化对象,该群黑叶猴在老鹰岩有两处固定的住宿洞穴,与河床垂直高度30m左右,距公路、村寨和管理站1km左右,由于人为活动频繁,该群黑叶猴在人工投食前就不是太惧怕人,在10m左右距离,无攻击性行为均能正常活动。
二、技术路线
收集资料
收集前人有关黑叶猴食性,生态行为,活动规律,生理特征等技术资料。
前期观察
对驯化群黑叶猴的食性、生态行为、活动规律、活动路线进行详细的观察记录,对所处生境详细调查,分析其生境质量,根据上述资料选择合适的投食路线和投食点。
驯化过程
投食驯化过程要求定时、定点、定量,使黑叶猴经过一段时间的投食驯化能形成固定的条件反射,最终达到信号招引。
三、投食品种及驯化过程
投食品种及盛物器皿
投食品种以红薯为主,玉米、花生、水果为辅,红薯每次投食1500g,花生及其地每次投食500g,盛物器皿要求颜色鲜艳显目,便于黑叶猴发现。驯化过程主要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隐蔽投食
根据驯化群黑叶猴的活动规律,在选定的投食路线上每隔10m确定一个投食点,在每天清晨猴群出洞之前,把投食物放在投食点上,观察记录黑叶猴捡食行为和在各个点上的捡食频次,此阶段人猴不能相见。
人猴相见投食
把猴群捡食频繁的投食点作为固定投食点进行长期投食,投食时人猴相互能够看见,距离以不惊扰猴群正常活动为限,观察记录其捡食行为。
信号投食
待人猴达到一定熟悉程度后,用发出信号(哨声)的方式投食,猴群不惧怕哨声后投食点沿着既定的投食路线逐渐向河床移动,最终达到信号引。
http://baike.baidu.com/pic/2/12037707891960130.jpg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恩施知识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esly.wang/shenghuo/22096.html 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关于酸碱盐的9大知识点全面掌握,归纳酸碱盐知识 下一篇:洛阳牡丹甲天下还是菏泽牡丹甲天下,牡丹甲天下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