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恩施知识网 > 生活常识 > 正文

古代父亲和爹有什么区别,古人称父亲都叫什么

大家平时是怎样称呼自己的父亲呢?
现代社会之中,其实很少人称父亲,因为父亲这一称呼在现代人眼中看来太过生疏,因此大多数人都是成为爸或者爸爸,听起来就十分亲切。
而称“爹爹”二字,更是少之又少,大概只有古人才会这样称呼了。
在川渝地区,许多人会将自己的父亲称呼为“老汉儿”,这是一种听起来更加亲切的叫法。其实在不同区域,人们对于父亲的叫法随着方言的不同而不同。
但是大家应该经常在一些古装剧中发现以前的人会称爹爹,除此之外,我们还经常在诗词当中看到爹这一词语的出现。例如,

大家平时是怎样称呼自己的父亲呢?

现代社会之中,其实很少人称父亲,因为父亲这一称呼在现代人眼中看来太过生疏,因此大多数人都是成为爸或者爸爸,听起来就十分亲切。

而称“爹爹”二字,更是少之又少,大概只有古人才会这样称呼了。

在川渝地区,许多人会将自己的父亲称呼为“老汉儿”,这是一种听起来更加亲切的叫法。其实在不同区域,人们对于父亲的叫法随着方言的不同而不同。

但是大家应该经常在一些古装剧中发现以前的人会称爹爹,除此之外,我们还经常在诗词当中看到爹这一词语的出现。例如,早在宋代时期就有词人邵雍的《训世孝弟诗 其一一》中这样写道:“国有贤臣安社稷,家无逆子恼爹娘”,这首词当中的爹就是指的父亲的意思。

那么“爹”和“爸”到底有什么区别呢?古代的人为什么称为爹,如今我们却不这样称呼了呢?

在以前的封建迷信的年代里,人们重男轻女的观念是众所周知的。因为在人们的潜意识当中,男人主外赚钱养家,而女人则是在家相夫教子,没有什么家庭地位,后来到了现代人们才逐渐摒弃这种封建的观念。

而父亲作为家中的顶梁柱,担任起养家的重担,随着环境和各个地区的风俗不同,人们对父亲的称呼也是。

从时代久远的甲骨文中,我们就可以查阅典籍发现当时的“父”就用来指父辈男性。而后也有许多朝代的人都以父来称谓父亲,那么以前古人到底是如何称呼父亲的呢?

其实作为礼仪之邦的中国古代,人们对于父亲的称谓是讲究大学问的,单单对其的称谓就有一百多种。例如有父、翁、阿公、爹、阿爷等通用称呼。

在赵彦卫的《云麓漫钞》中:“今人呼父曰爹,语人则曰老儿。”则体现了当时人们多以爹来称呼自己的父亲。

早在两汉三国时期,“爹”就用来称呼父亲这一身份。“爹”的使用范围非常广泛,并不泛指某个人的父亲,相反,它可能还表达了主人之意。

例如在诗作《失父零丁》中:今月七日失阿爹,念此酷毒可痛伤。这里的阿爹就包含有父亲之意。三国末年与魏晋南北朝时期,古人已经用“爸”代指父亲。

此外由于南北朝时北方的游牧部顺势南下,由此才建立了政权,从而也使得南北文化相互交融贯通。于是在对父亲的称谓上,南北之间的区别不大。南朝大文学家颜延之,就称呼自己的父亲为“君家阿公”。

而在隋唐时期,巾帼英雄花木兰便称呼父亲为“阿爷”,这才有诗句“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由此可见,当时人们对于父亲的称呼并不统一,如果将当时对于父亲的称呼放到现代,许多人肯定会产生较大的误解。

例如,如果我们将父亲称为阿爷,那么肯定会贻笑大方,因为在人们对潜意识当中爷这个词语表示的就是爷爷。但从父亲有如此多的称谓这一现象来看,就可以看出隋唐时期文化的融合与多变。

后来到了元朝,女真族统一了天下,而在女真族中,他们又将父亲称谓“阿玛”。在经典电视剧《还珠格格》中就可以看到,五阿哥永琪就经常称呼父亲乾隆皇帝为“阿玛”。“阿玛”一词,就是女真人对父亲的尊称。

后来在明代时期,文人王文龙在《龙兴慈记》一书中也有不少关于巴巴的记载,书中这样写道:“季巴巴、王妈妈,圣祖(朱元璋)微时有恩邻人也。”、

句子中的季巴巴一词就印证了这一词汇在明代时期已经开始用作书面语,以此来表达对父亲的称呼。

那么“爸爸”这个称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叫起的呢?其实关于这个问题,早在清末民国时就引起了许多的学者的关注。在根据专业的语言学院教授宛磊的考证,发现其实“爸”这一称呼出现的时间较晚。

在三国时期时,张揖撰训诂书《广雅·释诂》时方见收录;六朝梁时期,苏州人顾野王撰《玉篇》,对这个字做了简单明了的解释:“父也。”说明当时对父亲的称谓记载其实是很少的。

如果将爸这个字从其结构来看,可以将“爸”可以拆分为“父”和“巴”。可能大部分人都认为这个字是近现代才出现且流行的,大家可能完全不能将其通过象形字来理解它的含义。

但其实“爸”这个对父亲的称呼,至少有1700多年的历史,它的历史演变是十分悠久的。它在上古汉语中的读音就是“ba”。

此外,有意思的是,“巴”这个字在古代,字形像是一条大蛇昂起头颅,准备吞食某些东西。再加上蛇头很像是男性的生殖器官,这两部分放在一起,意味着亲身之父就是“爸”。

也有人表示“爸”会从“巴”的读音,则是因为这能表现出对父亲的巴望和期望。

那后来又是怎样演变成“爸爸”的呢?语言学院教授宛磊解释到:在“爸”这个词语真正出现之前,人们一直是以“父亲”来称呼的。

但到了汉末魏晋时期后,由于朝代的不断变化和发展,在这一时期,“父”字的语音有了分歧,“父”字随书面音继续发展,发展到现在,读成“fù”音;而口语音则由一个新造字来承袭,这个新造字就是“爸”。

“爸”的读音发展到现在,读作现在的“bà”音,因此,从父到爸的变化是通过书面音和口语音发展变化形成的。

然而用“爸”这个表示“父亲”的称谓,在古代时一直没能真正的流行起来,在众多表示父亲的称谓中,它一直没能脱颖而出,反而是到了近现代人们才渐渐真正使用它。

这也是为什么在留存至今的历代古籍中它极少出现,人们当时也极少用爸这一词汇来记载,原因都在于爸是父的口语音,又怎会在书面上出现呢。

明末清初的文人张自烈在其撰写的《正字通》中,对“爸”字作出了解释:吴人呼父也。由此可见,这一时期,爸字只是某个地区的方言,并未真正被广泛使用。

于是在“爸”字缓慢发展的同时,大概从唐代开始,一种发音类似“爸爸”、被写作“八八”“巴巴”的称谓进入了中国。根据宛磊专家的介绍,“八八(或巴巴)”其实最初来源于阿拉伯语,表达的是是对男性长者的尊称,一般是放在人名的后面。

例如在著名的阿拉伯文学中有《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其中的“阿里”是主人公的名字,“巴巴”是对这位主人公的尊称,而并不是名字的一部分。

众所周知,唐朝是一个经济繁荣、文化昌明的时代,是一个十分繁华富强的朝代,因此它也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前来经商和学习,对异族文化也特别包容。也就是在这一时期,西方欧洲的商人大量进入中国,并在东南沿海城市及京杭大运河沿岸定居。

他们不仅将外来的习俗和特产带到唐朝去,他们还将阿拉伯文化带进中国,其中也包括‘巴巴’这样的外来词汇。也正是由于巴巴这一词汇的传入,后面才有“爸爸”的出现。由此可见,爸爸这一词汇也是在这一时期真正出现。

当然,大家也可以在现在某些地区找到当初传入中国的”巴巴“一词。例如,在扬州、镇江一带还有‘巴巴’的历史痕迹。此外,一些少数民族例如扬州的回族人,他们通常就把祖父而不是父亲称为‘巴巴’;在镇江城内,许多大街小巷也用爸爸的,谐音取名:有‘大爸爸巷’、‘小爸爸巷’,可能某位有影响的老者,曾在这里居住,随后才出现这个街名。”宛磊这样评价道。

于是在唐宋以后,“巴巴”一词就渐渐扎根在中国人的世俗生活中。虽然“爸”出现的时间很早,但这个字真正开始大范围使用,少说也到了清朝之后。因为满清人比较喜欢使用叠词,于是“爸爸”这个叫法就出现了。

爸爸的来源是这样演变的,那么爹字呢?

首先,从体的上下结构来讲:“爹”可以拆分为“父”和“多”。而“多”指的就是“多子多孙”,在古代,只有三个以上孩子的父亲才能被称为“爹”,其他情况在严格意义上都不能说是“爹”,这是古代人们对于爹的划分。

同理可证,“爹”和“侈”在造字上是接近的,首先从字形上和字的构成上可以看到两者是十分相似的。

而“侈”却经常和“奢”在一起表达浪费的意思,而“侈”是单人旁加一个“多”,意思就是一个人身后跟着多个仆从,从而可以联想到这样的人在古代多是身份地位较高,家境较为优渥的人。

那么同理,从字的结构来观察:“爹”就是有多个孩子的父亲,“父”在”多”的上面,寓意着父亲是可以给孩子遮风挡雨的存在。

再者,古时从母系社会过度到父系社会时,由于男人表示的是一个家里面最主要的劳动力,因此大家都想多子,而也正好印证了爹有多子之意。

因此古时多将父亲称为爹就是由于希望自己家族能够多子,这样一来,家里面的劳动力就能更多,家族就能够不断延续下去了。

那么“爹”和“爸”有什么区别呢?虽然“爹”和“爸”都代表父亲,但两者却有较大的差别。一个是“古时的父亲”而另一个是“现代的父亲”,这区别可不就是很大了。

从亲子关系的层面上来讲:“爸”这个字其实更强调父亲和孩子之间的亲缘关系,而“爹”则主要指多个孩子的父亲,且前文我们也有提到,在中国古代,父亲若要被称为“爹”,至少要有三个甚至以上的孩子。

第二,是从“爹”和“爸”在内涵上来看,“爸”更加符合现在这个时代,爸爸一词是孩子从一出生到会说话这个过程中首先学习到的词,而不是爹。

第三,反观爹这一词,它早已在人们的固定思维中变成了古代称呼的代名词,而爸比于“爹”显得更加亲昵,也更加朗朗上口,因此现代人一般都会用”爸爸”来称呼自己的父亲。

那么爸爸一词是何时才“打败”其他称呼而成为主流称呼?事实上真正让“爸爸”成为对父亲的主流称谓,是因为普通话的普及和统一。

以前,在各个地区还有方言时,人们叫的爸爸口音都参差不一,经过数据记载表明: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时,爸爸的称呼只分布在134个方言点中的39个点上。

而在普通话普及之后,人们受到以普通话为标准的大众媒体的影响,到上世纪八十年代,“爸”这一称谓已扩散分布至各大方言,因此现在已成为对父亲最流行的称谓。这时爸才成为人们口中都叫的一种称呼。

而古代人们称为爹爹就是表达许多孩子的父亲,从象形字这一层面就可以深刻体现出来,这也不难比较出,为何现在人们叫爸爸而不叫爹爹了。

古代父亲和爹有什么区别,古人称父亲都叫什么

古人称呼的父亲,“爹”和“爸”到底有怎样的区别?

“爸爸”对于每一个人而言,都是一个十分值得尊重的称谓。在稚嫩的孩童心目中,爸爸就是那个无所不能的超人。

他们会不费吹灰之力将自己扛在肩上,也会在自己需要帮助时及时赶到,爸爸就是孩子们崇拜的超级英雄。

但是大家知道吗?“爸爸”的称呼有很多种,并且每一种称呼都具有历史性。或许很多人都曾经天真的认为,爸爸一词是舶来品。

实际上早在“三国”之前,爸爸的称呼便已经存在。三国时期魏张揖编撰的《广雅》中,就曾记录过“爸爸”的含义。



第一、关于爸爸的多种叫法

据《广雅·释亲》记载:“爸者,父亲之转”、“妈,母也”,可见在三国之前,爸妈的叫法就已经存在了。

随着朝代更迭与时代变迁,爸爸的称呼曾几经更易。在古代社会,爹、爷、父亲、爸爸,曾在不同民族、时代中广为流传。

事实上少数民族对爸爸的称呼,可以用多种多样来形容。比如,满族人管自己的爸爸叫“阿玛”,管妈妈叫“额娘”。

这一点在清宫戏中较为常见,朝鲜族人则将爸爸称为“阿爸几”,妈妈则可以叫做“阿妈尼”。



经过笔者追根溯源的查阅资料后,了解到爹、娘才是国人对父母的传统叫法。

在清朝灭亡之后,爹、娘的称呼,经被爸爸、妈妈所代替,但是大家一定要清楚,“爹”和“爸”这两种称呼,实际上存在着本质区别。

第二、“爹”和“爸”的区别

“爹”和“爸”是特别有厚重感的汉字,虽然从表意上来看都是指代父亲,但是从汉字角度上来讲,这两个字却存在着非常大的区别。

最基本的便是表意、词性皆不同,在现代社会中虽然爸爸的称呼,已经广为流传并基本定型,但是叫爹的也大有人在。



时至今日,在南方的广大地区,依然可以听到爹、爷的称谓。这里面所说的“爷”并非是父亲的爸爸,而是对父亲的直接称呼。

北朝民歌《木兰辞》中,就曾有过比较明确的记载,并且都体现在了诗文中: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这首民歌中的“爷”,实际上就是指代木兰的父亲,当时的人们,习惯性地将父亲称作“爷”。



1.“爹”字的含义

在古代社会中“爹”字,表示拥有多个子女的父亲。因为从造字法上来看,“爹”字上面一个父字,下面一个多少的多字指代多个子女。

当“父”与“多”联合起来,就表示有多个子女的父亲。一般情况下,由于古代没有计划生育,所以生十几个孩子都不成问题。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爹”字的造字技巧和“侈”十分类似,“侈”一个单立人加一个多字。

按照古人的说法,“单立人”指“主人”,而“多”则是指一群随从。“人”与“多”表示“主人外出时带有多个随从”,可以代指一位父亲外出时有多个子女随行。



2.“爸”字的内涵

“爸”字的本意为,子女跟随在身边,据史料记载:“爸,父也”,爸字上面一个父、下面一个“巴”。

父指父亲,而“巴”字则有“附着”、“黏着”之意。“父”与“巴”联合起来的寓意,表示孩子附着在父亲身上,引申为跟随在父亲身旁。

爸爸的称呼在民国时期十分时髦,很多出国留学的人由于受西方思想的影响,都认为爸爸是一种既亲切又称呼的称呼。

当他们回国之后,纷纷用爸爸取代了爹的称呼,并且一直延续到了现代社会。当然也不能排除一些地区,时至今日依然管父亲叫爹的现象。



在南方一些地区,父亲的称呼有很多,阿伯、阿公、阿爹、爹、大等,其实都是代指自己的父亲。

当然,在东北农村地区由于风俗习惯的影响,还会称呼自己的父亲为大爷或叔叔。虽然爸爸的称呼千奇百怪,但是却都是代指自己的父亲。

结 语

爸爸在人们的心目中就是一个山,同时也是自己心灵深处的一道脊梁。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在孩子心目中爸爸的形象非常高大。

作为一个父亲应该承担起家庭责任,只有这样才能为孩子做出合格的榜样,并且让孩子成为一个懂得付出的人。

古代父亲和爹有什么区别,古人称父亲都叫什么

爹与爸有何区别,商周古字揭开秘密,难怪古人称父亲为爹爹

但在商周造字之初,这两个字却有着细微的差别,而这种差别似乎也可以一定程度上解释为何古人称爹爹的原因所在。

对于父亲的称谓,中国最初用“父”字表达,始见于甲骨文。

甲骨文中的“父”字,象右手持棒之形,意思是手里举着棍棒教子女守规矩的教育者。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记载:“父,矩也。家长率教者。从又举杖。”农村俗语棍棒之下出孝子、棍棒之下出才子,或许就源于造字之初对父亲的理解。

不过,近代郭沫若认为,甲骨文中的父字犹如手拿着斧子的形象,与“斧”字同源,是以手持斧表示从事此类劳作的家庭劳动力。从字形上看,郭沫若的解释更为合理,更符合商代 社会 的情况。

与郭沫若相近的一种解释是,起初是母系 社会 ,女性掌握大权,随着生产力的提升,男性在生产活动中越来越重要,于是母权制过度到父权制,而父权的一个重要表示是斧钺。因此,“父”字应为手持斧钺的家庭权力者。

当然,究竟是手持棍棒的教育者,还是手持斧头的劳动者,或是手持斧钺的权力者,如今还没有最终定论,但从商代至今,“父”字的基本意识是一致的,字形也未出现大变化。

上古之时,“父”的读音即为ba,与今天爸字读音一样。根据文献记载,最迟到三国时代,“爸”的称呼已经开始流传。魏国张揖《广雅·释亲》中记载,“翁公叟爸爹(读Zhē),父也。”也就是说,这六个字都是用来指代父亲的。

关于“爸”字由来,其中的一种说法是由于古代父字读为爸音,于是古人为了更符合阅读习惯,就在“父”字底下加了一个巴字,然后取其读音。除此之外,“爸”字的造字思维就与“巴”字息息相关了。

甲骨文中的巴字,表现为大蛇昂首而起所欲吞之形。《说文解字》中记载:“巴,虫也。或曰食象蛇。象形。”本义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大蛇——巴蛇,如《山海经·海内经》:“朱卷之国,有黑蛇青象,食象。”商朝之后,巴字的字形变化不大,基本还是这一形状。

与西方文字大不相同的是,古汉字还可以引申出其他关联含义,可以做到一字多用。巴字引申含义众多,其中与父亲意思相关的有四个:一是根据“蛇张大嘴想吃东西”的表象,引申为巴望、盼望之意,二是根据“蛇能紧紧缠住东西”与“丝连接”相近的意思,引申出巴结、连接之意,三是根据蛇身粘液或缠住东西的意思,引申出粘住、紧贴着、紧挨着等意思,四是从男女繁衍后代角度的另类解读。

一般认为,爸字中的巴,取之巴望、盼望之意,表示父亲在家庭中最为重要,全家对他有所期盼之意。

“爸”之称呼究竟从何而来,文献上并未记载,不少学者猜测这个称呼是外来语,可能是古代羌人对父亲的称呼,后来逐渐进入汉语体系。不过,汉语的魅力就在于此,可以接纳、融合很多外来文字,于是“爸”也成为父亲称谓之一。

虽然“爸”字出现不晚,距今至少已有1700多年的 历史 ,但 “爸爸”这一称呼真正被广泛使用是在清朝,随着清朝的建立,满族大量应用叠字用法,“爸爸”这个称呼才彻底普及开来,如今中国人普遍用“爸爸”来称呼父亲。

与爸字不同,爹虽然也是指父亲,但准确地说不是每一个父亲都能被称为爹的,原因很简单,与爹字中的“多”有关。

甲骨文中的多字,字形采用“重夕”会意。从甲骨文到楷书,都是两个“夕”相重,就是“重夕为多”。清代国学大师王国维认为,“多从二肉,会意”,就是商朝人祭祀之后要分胙(祭祀用的肉)肉,得到多块肉的即为“多”。通常来说,古人以“三”或以上为“多”。

父与多合一,显然不是说多个父亲,而是父亲有多个子女,即“有三个以上子女的父亲”。如果父亲一辈子只生育了一个或二个孩子,这种父亲不算“爹”。因此,准确地说被称为“爹”的父亲,往往都是生育了三个以上的孩子。

同时,爹字还有另一种解释,与奢侈之侈字有关。“侈”字由单人旁与多字组成,“人”指“主人”,“多”指“一群随从”,“人”与“多”联合起来表示“主人外出时带有多个随从”。因此,将“人”换成“父”,就是指一位父亲外出时带有多个子女随行。

不过,在鄂皖苏赣等地,一般是称呼祖父为爹,大概是取爹字之多的“多重父辈”之意吧。

可见,无论爹字如何解释,有一点可以肯定,当爹代表父亲时,就是有多个子女的父亲才为爹。

汉人称父为爹,最早的文献记载是汉朝,西汉扬雄在《方言》中记载:“南楚……谓妇妣曰母爹(加“女”字旁),称妇考日父爹(加“女”字旁)。”至三国时期,《广雅》一书里面说:“翁公叟爸爹,父也”,说明爹之称呼已经在一定范围内流行。至南北朝时,爹在北方已经流行,明朝于慎行考证指出“北人呼父为阿爹”。宋代时期,“爹爹”一词开始出现,宋朝官修的《广韵》中称:“爹,北方人呼父。”

有学者推测,爹之称呼应为外来词,来源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突厥语等),并不是汉语的源生称谓。需要注意的是,三国《广雅》中的“爹”音舵,而后来的爹读音是die,两者有一定差别。五胡乱华期间,游牧民族肆虐北方,或许die之读音与称谓由此开始在北方盛行。也就是说,胡人所称呼的die未必是爹这个汉字,只是在 历史 的发展中融入了汉族文化,于是大多数北方百姓认可“爹”为父,于是就用爹字来表示die这个读音,由于爹含有多子多女的含义,正好符合中国人普遍愿望,最终称父亲为爹慢慢流行,蔓延到了全国,进而古人普遍称父为爹。

综上,爸字取巴意,含有巴望、盼望之意,而爹字取多意,更多地体现了多个子女之意。在古代 社会 ,中国人追求多子多福,爹字恰好契合这种心态。因此,严谨地说,虽然爸与爹都表示父亲,但内涵却有不小的差别。

其实,无论是甲骨文、金文,还是竹简木简,书写材料的珍贵,刻写文字的繁琐,都让古人极为重视每一个汉字,让每一笔一划都具有深刻的含义,爸与爹字的下部截然不同,显然大有深意。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恩施知识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esly.wang/shenghuo/22724.html 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白狮子的由来,中国有白狮子吗 下一篇:轮胎为什么是圆的数学日记,车轮为什么要做圆形的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