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M启蒙实操|一张纸巾给孩子进行科学启蒙简单易操作
最近开始学习了《早期科学思维启蒙》的课程,真的是大开眼界,一下子把我之前的很多疑惑和顾虑都消除了,然后也把我之前断断续续了解到的STEM的知识点一下子串起来了。
接下来会和大家分享这些,大多数都是有点“现学现卖”的,但这也是我公
我以前也接触过一些关于STEM的启蒙,但说实话到了科学启蒙这块,我自己还是有点犯怵的。然后你们都知道的,人一畏难,总是习惯给自己找借口的,“我自己很多知识都是高中学了然后忘记了,而且我也不指望小D这样的年纪要去了解牛顿三大定律吧,这些反正以后高中也会学”。
最近开始学习了《早期科学思维启蒙》的课程,真的是大开眼界,一下子把我之前的很多疑惑和顾虑都消除了,然后也把我之前断断续续了解到的STEM的知识点一下子串起来了。
接下来会和大家分享这些,大多数都是有点“现学现卖”的,但这也是我公号一直以来的风格,我用这样的“输出”带动自己更多的“输入”,而大家的留言交流也能让我们共同思考更多。
今天先不说系统理论,就说一个这个周末我和小D玩的游戏,希望可以更加直观地让大家感受到科学思维启蒙的作用,以及它真的不是遥不可及,而是每天生活中都可以有的。
下面的这些照片都是为了帮助大家理解事后我补拍的,和小D玩的过程没办法第一时间记录,对于孩子的拍照我始终一个原则就是“不打扰”,有时也挺遗憾小D当场那些兴奋好奇的表现都没记录下来,但如果再次让我选择,我还是会选择先全心全意陪她玩的。
白天的时候,我和小D说,妈妈要变个魔术,你要看吗?小D一听就来劲了,马上说,好啊好啊,然后就在游戏垫上规划了起来,“妈妈,这是舞台,你在这里表演,我是观众,我坐在这里看”。
然后我就开始邀请小D了,“这个魔术很特别,需要小D做个小助手帮助我准备,你可以吗?” “可以!”小D兴奋地大叫。“嗯,那你要仔细听指令了哦,因为魔术准备工作很多,要认真听”。小D真的就静下来,开始认真听我说了。
“好,那你听好了,我需要一张厨房纸巾,两只不同颜色的水笔,一个玻璃杯,玻璃杯里要装一点水。好了,指令布置完毕,魔术小助手开始行动吧!” 小D立马行动了起来,纸巾、水笔、玻璃杯都找来了,但忘记了去灌水。我就和她一起去灌了一点点水。
反思第一点:任何启蒙活动不要只让孩子参与“主体”,准备工作和结束工作也可以邀请孩子加入。一方面是调动孩子积极性,让他们更有“参与感”;另一方面也有很多锻炼的意义所在。比如这次小D的准备工作就是在锻炼她听指令和短期记忆力。准备工作做好后,我就开始了魔术表演。我把纸巾撕成长条,用水笔在两张纸巾条上画了两个点。然后我就问小D,“你看到了什么?” “纸巾”。
“对,这是纸巾,妈妈接下来的魔术需要你非常非常仔细看的,你现在再看看还有什么?” “一个红色的点,一个黑色的点,在纸巾上”。
“嗯,那妈妈接下来的魔术要把这两个纸巾放进水里,你觉得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纸巾湿了”。
“妈妈可是有魔法的哦,不仅仅纸巾湿了,还会有其他发生哦。所以你要再次仔细看一下,把这两张纸巾现在的样子记录下来,咔嚓!”,然后我们互相模仿“假装拍照”,这是我经常用的提醒小D认真观察的方法,就像拍照一样记住我们现在眼睛所看到的。
反思第二点:科学思维的启蒙,或者说任何启蒙活动的第一步都是“用心观察”。现在生活节奏快,大人小孩都普遍浮躁,太多人都是“看过”却没“看到”,总在赶着完成任务。提醒孩子用自己的话描述出自己看到的,可以非常好地提高观察力、专注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之后,我就先把其中一条纸巾放进了水杯(这里需要注意不要让水接触到水笔的记号)。然后拿出来让小D看,“不要眨眼睛哦,魔术开始了,abracadabra!”(我用的是英文的魔法咒语,队友喜欢用嘛哩嘛哩哄,哈哈,大家随意哦)。
“点没了,融化了!” 小D叫了起来。“嗯,再看看,还有什么魔术吗?” 小D凑上来看了一会,然后和我说,“水在动!”
我说,“你怎么看到水在动的啊?”,“因为颜色在往上走,是水在动”,之后,第二条纸巾就由小D进行变魔术了,也成功了,小D可得意了。
更加出人意料的是,当我把这两张纸巾放下来时,小D自己看了一下,然后指着左面那个问我,“妈妈,为什么这里有绿色?”。这个其实是我自己忽略的,不是她指出我都没注意,“对哦,刚才我们用的是黑色的水笔,为什么是绿色的呢?”
“嗯,为什么呢?”小D学着我的口气也问了一遍。“妈妈也不知道,但我很好奇,其他水笔也会变颜色吗,我们要不要试试看”。
之后,我和小D就把一盒水笔都试了一下,每个测试之前,我和她又有了“预见超能力”,我们会来猜测它们是否会变色,然后一个一个来验证判断是否正确。
整个过程特别欢乐,不管猜对猜错,揭晓答案的那一刻我和她都是充满期待的。
反思第三点:任何启蒙活动都不会完全按照我们设计规划进行的,比如这次活动中的这个小插曲(还很有可能孩子兴趣不在这,看到一半就走了)。这也提醒我们,和孩子互动时需要以他们为主导。我当时已经想好了,即使游戏到这里也挺好的。小D可以观察到不同,然后用自己的方法去验证不同,这本身也是一种解决问题能力的锻炼。如果年纪更大的孩子,我们还能问问她为什么这么猜测,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在锻炼孩子逻辑思维和说服能力。
我们后来陆续测了8只水笔,上面是其中的一部分测试,只有黑色变色了,“嗯~为什么会这样呢?”我开始了提问,然后我们母女俩都陷入了沉思(说实话,我是真的不知道)。“因为有些颜色就是几个颜色一起才有的”,小D突然说道。
“哦,是吗,你怎么知道的?”,我很惊讶地问道。小D好像突然想到什么似的和我说,“Annie带我们做过,在Dorothy的照片里”(Annie是他们幼儿园的艺术老师,她说的照片就是他们幼儿园和我们家长沟通的软件)。于是,我们真的就在那里找到了下面这张图片。
反思第四点:尽管这是他们学校的活动,但这也是我之前和大家分享过的画画启蒙的要点,引导孩子留意不同颜色的变化。这样的活动初看都是“没用”的,但任何活动的本质都该从让孩子理解,“它是怎么运作的”,画画最初的启蒙对我来说就是让孩子知道,自己可以怎么用颜色,怎么用工具,怎么掌控手的力量,而不是一副具象的画。
解惑了这个后,小D还是颇有点沾沾自喜的,然后她像记起了什么似的,问我,”那么水为什么会动呢?点为什么融化了呢?”
这个我是提前做了准备的,我就和她说,“水都是从高浓度的地方流向低浓度的地方”,嗯,说完后肯定听不懂。
我就继续说,“就好比我们所在的这个客厅,如果妈妈、小D、爸爸、还有小D那么多的毛绒玩具和娃娃,全部挤在这个角落里,那么这个角落就很拥挤,这就是高浓度”。我边说边抱着小D挤到了沙发角落,小D一边“咯咯咯”笑,一边说,“太挤了!”
“是啊,水也觉得太挤了,所以它也在说,哎呀,请让开一点,太挤了!然后水就像我们一样,一点一点往外移动,你看这样是不是就不挤了”,我边说边慢慢松开小D,远离她一点点。
“哇,水也会觉得挤,所以水就动了,从高浓度到了低浓度”,小D开心地把这句话重复了好久,
反思第五点:对于学龄前孩子来说,父母学会使用“类比”很重要。这是我一直在学习的技巧,任何一个陌生的、抽象的、难懂的概念,我都会在讲给小D听之前想一下用怎样的“打比方”可以让她更好理解。当然,这也提醒了我们需要提前做一些功课。这也是我公号文章里一直会运用的方法,比如之前分享的性教育里面关于“个人界限”,我就用了“身体的泡泡”来做类比。
这就是我们之间发生的小故事,不知道大家有什么启发?估计大家都知道,我其实在谈的是“分子运动”,这个概念本身的确没必要去给学龄前的孩子讲。
而且我是个商科生,也许今天读者里有理化专业的朋友一定会觉得有些话说的很不专业严谨。但学龄前的科学思维启蒙不是去教概念,而是可以去唤醒孩子内在的好奇,打开观察世界的眼睛。
这是我们之前传统教育里很大的一个误区,科学被拆分成了数理化生物这样的单独课程。其实,科学不只是一门一门的课程,更加不是只属于科学家的,它是一种思维模式。
科学是我们对于这个世界如何运作与生俱来的好奇心,科学是我们每个人由内而发的探索欲,科学是我们通过“提问、实践、论证”来认识世界的方法。科学思维是每个孩子和大人都该拥有的!
如何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
我儿子只有2个月2岁,现在他特别喜欢玩拼图,已经可以把中国地图拼出来了,你要观察孩子喜欢什么,按孩子的兴趣,要么他不会认真学的。
许多研究表明,向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是十分有益的:
(1)可以丰富知识;
(2)可以开发智力;
(3)可以培养求知欲、好奇心。因此向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引起了普遍的重视。
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的方法如下:
1、观察: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启发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客观世界与现象,使之获得具体的印象。如观察四季的变化,观察动植物的特征,观察自然现象(如虹、雷雨、下雪)等等。
2、小实验:小实验是特殊的观察形式,是根据科学原理,通过简单地操作和演示,使物体特征与现象呈现出来。如磁失实验、电珠发光实验、浮沉实验等。
运用“小实验”方法应该这样做:
(1)提供实验的用具与材料:小实验主要是幼儿动手操作,因此必须提供幼儿必要的实验用具与材料,如浮沉实验应提供用品:水、瓶子、铁盒、铁片、木块、橡皮泥……。
(2)引起实验的兴趣:从幼儿感兴趣的角度,提出实验的要求,如“你能让橡皮泥沉下去或浮起来吗”,“你能用磁铁拉动火柴盒吗”,这些问题能使孩子跃跃欲试,实验就能开展得好。
3、要多利用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进行教育,如下雨、下雪、起雾、刮风等。让幼儿知道晴蜓低飞、蚂蚁搬家,天气闷热,乌云遮天,都是下雨的前兆;大雁南飞,花草凋谢,秋风萧瑟,粮谷入仓,是冬天即将到来的信息等。
根据家庭情况,让幼儿直接参加一些种植、饲养活动。在瓶瓶罐罐里种一些水草,让幼儿分辨花的形状、颜色,掌握种花的简单要领,学会浇水、追肥。
此外,多让儿童接触自然界,带他们上公园观赏花卉,看动物,捉昆虫。有条件的,应带领幼儿旅游。
4、在家里创造学科学的条件。在房间里张贴一些科学画片或地图,让孩子每天得到科学的熏陶。让孩子看看温度表,知道当天的温度;用尺量量桌子,看看有多长;数一数花朵、花瓣等。
5、讲智力故事,往往很受欢迎。有这么一个童话故事:一天,老马叫小马把相同分量的盐和棉花各一麻袋送到姥姥家。当小马过河时,两个麻袋包都浸入水中。小马过河后,觉得两个麻袋不一样重了。这时让幼儿思考,哪一个麻袋轻了,为什么。类似这样的故事可以多给孩子们讲一些。
6、听广播,看电视,是开阔幼儿视野的便利条件。中央台的小喇叭广播经常有科学内容,电视也经常播放动物世界、各国见闻等,这些都是学科学的好教材
7、在生活中,有很多有趣而又包含着简单科学道理的现象,会引起幼儿的好奇与疑问。如水开了会将壶盖顶起,两手相搓就会发热,用一块磁铁就能找出丢失的针,本来套不上的橡皮圈用热水泡一泡就能套上……如能引导幼儿进行观察,结合演示与讲解,就可以使幼儿懂得蒸气的力量、摩擦生热、磁石能吸铁及物体热胀冷缩……等浅显的科学道理。
8、在游戏中可以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如两个空火柴盒中间穿上一根线,拉直就可以“打电话”,电动玩具装上电池就能旋转或开动,从中就可使幼儿懂得声音传递及电的作用等知识。
9、科学启蒙教育还可以以有趣的“小魔术”、“小实验”、“小演示”的方式来进行。如一朵白色的花,放到酸碱度不同的溶液中,就会变成不同的颜色,不同材料、重量、形状的'东西,在水中有沉有浮,可以使孩子懂得花的不同颜色是由于所含的花青素对不同酸碱度的反应,懂得水的浮力等。
10、通过幼儿自己动手来获得知识是十分重要的方式。孩子自己做做玩玩来运用与巩固自己所得的知识,解决一些小问题,培养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如怎样从几块相似的石块中找出磁石,怎样用钢针、废铁片制造“小磁铁”、“小指南针”(在强性磁铁上磨),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把树洞中的球取出来等等。
可以通过以下十一种方法指导孩子的阅读
1 提高期望值,增加阅读兴趣 孩子会注意到每天在同样的时间,以同样的方式发生的事,因此可以在吃完早餐、在下班回家后看书,睡觉前看书,让阅读成为儿童每天必做之事。而且要定量,且每天逐步增加,如:“现在我们读1本书,睡觉前,我们读3本书”。这样一来,孩子的期望值就会很高,并且喜爱阅读。
2 给孩子一个发挥想象力的舞台 你可以准备一些卡片,上面写几个与书籍内容有关的字,向孩子解释这些字,让他的想象力纵情驰骋。如:“美女莉莎”“森林”“宫殿”“怪兽”“王子”。让他根据已经知道的情节,编写自己的故事。
3 听读启蒙法 家长陪伴儿童饶有兴致地听产品朗读的故事。可以培养孩子集中注意力去听的习惯,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让孩子逐渐领悟故事中的词汇、词意和表达方式,体会故事所传达的神韵,为孩子今后的广泛阅读打下基础。
4 讲述提问法 爸爸妈妈与孩子拥坐在一起听故事,并且在翻页停顿的时候提问,引导幼儿阅读理解阅读材料,如:“匹诺曹的鼻子为什么变长了?”“你要不要向他一样?”
5 角色扮演法 帮助孩子假扮书里的角色,让孩子假扮成小红帽,妈妈(爸爸)假扮成狼外婆,继续发展故事情节。可大大增强幼儿对阅读活动的兴趣,提高幼儿的语言、动作的表达能力,加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有利于家长与孩子之间在认知、情感方面的互动。
6 共情法 让孩子站在阅读材料中某一角色的立场思考问题,提出见解,表达自己的愿望,如:“如果你是小红帽,碰到大灰狼你会怎么办?”共情可以帮助孩子加深对角色的处境、心情、欲望等的感知和理解,经常这样做,可以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敏感、有良心的人。
7、改编情节法 在阅读中,鼓励孩子积极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思维,对故事中原有的情节进行改编。这样做可以拓宽孩子的思路,发展孩子的创造性思维,使孩子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激发幼儿继续阅读的兴趣。例如给孩子提这样的建议:“如果高西木和阿里巴巴相亲相爱,会怎么样呢?”
8、延伸想象法 在阅读活动中,鼓励孩子想象在阅读材料所提供情节的发生前后可能会有什么样的情节,这样可以发展孩子的想象及思维的连续性,满足幼儿喜欢追求圆满的心理需求,提高幼儿运用语言的能力,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如:“阿拉丁被关在石洞里面了,他会怎么样呢?”
9、猜猜、认认法 在阅读指导中让孩子观察封面,猜猜书名,或猜猜下一个情节,猜猜角色的语言,认读书名或关键词等,也可在日常生活中让幼儿猜标准、符号等。可以增强阅读活动的趣味性,提高幼儿对图画、文字、符号转换关系的理解,激发幼儿对汉字的兴趣,培养幼儿的推理能力。
10、随机引导法:这种方法较多地用在孩子感到好奇或遇到问题时,而且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所以更具实效性,它对激发幼儿求知欲,培养幼儿洞察力,促进家长与孩子的交往,具有独到的作用。如:“咱们小区的理发师在哪里呢?”
11、游戏法 家长在早期阅读指导中以各种形式的游戏为手段,引发孩子对阅读活动的兴趣。提高幼儿参与阅读活动的主动性,使父母的要求更易于让孩子接受并转变为孩子自己的愿望和动机。有利于培养孩子活泼开朗的性格,使孩子体味家庭游戏的乐趣,促进亲子互动。
如何进行幼儿启蒙教育
导语:幼儿阶段是整个人生的重要阶段,良好的教育关系到幼儿能力的培养和身心健康的发展和形成。幼儿教育的质量对幼儿身心的重要性已经被社会各界所广泛的认可,同时也是摆在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
如何进行幼儿启蒙教育一、从认识自然入手 培养幼儿求知欲
幼儿期在认知能力方面有具体形象的特点,幼儿的发展就是在直接感知周围事物的过程中,促进手脑并用,并使其智能得到发展的。所以,从认识自然入手,培养幼儿求知欲,仍是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的主要任务。
幼儿天生就是喜欢大自然的,他们喜欢玩沙、玩水、玩土,喜欢周围的花、草、树木,喜欢小昆虫……我们常常可以发现幼儿专心地蹲着看蚂蚁搬食,追逐着蜻蜓或蝴蝶……正是通过幼儿看、听、触摸、摆弄等活动,培养了他们观察的兴趣、探索的愿望。从而发展了其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等等。
然而,我们往往发现有些家长和教师,却忽略了这方面的教育,有时表现出不耐烦,嫌孩子太好问,有时甚至指责孩子“你怎么那么多事儿!烦人!”窒息了孩子求知的火花。有些家长和教师则忽视幼儿的认知特点,往往将一些幼儿难以理解的科学知识强加于他们,过早地向他们灌输抽象的科学知识和定义,把生动的科学启蒙教育搞得枯燥乏味。这主要是没有掌握好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的主要任务。要明确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是促进他们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关键在启蒙,主要任务是培养兴趣和求知欲。
二、正确处理好幼儿科学启蒙教育中的几个问题
1.处理好科学启蒙教育的现代化和教材内容的选择问题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新发明、新成就不断涌现。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教师应选用现代化材料,不断充实教育内容,这是应该的。以北京为例,立交桥已四通八达,家用电器走进寻常百姓家,现实生活中的新成果、新产品,幼儿又能直接感知的,那就理所当然地应补充进来。这里给我们提出了幼儿科学启蒙教材内容的选编原则,我认为以下三方面是最重要的。
(1)启蒙性。幼儿的科学教育是启蒙教育,目的是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爱好,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实施全面发展教育。因此,以选择幼儿易理解的周围环境中较简单、粗浅的事物为宜。
(2)可接受性。由于幼儿的感知能力与思维特点,凡是能直接感知的事物,幼儿就较易接受。所以,幼儿科学教育的材料应选自他身边的科学。
(3)科学性。科学乃是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探求客观真理。所以,对幼儿的科学教育,就是要引导他们真实地认识客观事物,教师与家长力戒偏见与迷信。
2.处理好生物科学中的分类观念与日常生活中分类观念的矛盾问题
随着科学教育的深入,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科学教育应逐渐准确、科学、严谨。但这里有个幼儿的思维是逐渐发展、分化的过程,开始也许不太“科学”,不太严谨,但我们还是要尊重幼儿的思维特点。从生活中习惯的分类,逐渐过渡到科学的分类。
3.中国地大物博,科学教育内容是否要统一
经常有些教师提出说“我们在广东、海南几乎见不到雪。”“我们生活在黄土高原,见不到海。”……觉得许多教材上提到的内容,在他们那里看不到,即使用图片也很难找到,怎么办?如果对幼儿不传授这方面的教育内容,是否是缺憾?科学教育内容不可能完全统一,可以在教育目标一致的情况下,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可以补充各自的乡土教材。如果我们把教育的着眼点不是放在教多少知识方面,而是放在智能的发展和求知欲的培养方面,这个矛盾就迎刃而解了。如广东、海南见不到雪,就不一定非要组织幼儿认识雪,可以利用海南的海、椰林的特点作为教育内容。又如现在有许多科技脱贫的实例,也许这些成绩就发生在孩子身边,这些更是幼儿能观察到的生动的科学教育材料。更何况通过电视媒介、录像带,可以看到在本乡本土难于直接看到的科学启蒙教育内容。简言之,我们要从幼儿自身的心理特点出发,尊重幼儿思维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正确组织幼儿的科学启蒙教育,把工作落实在“启蒙”与“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上,我们的幼儿科学启蒙教育就会生动活泼地开展起来。
三、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的方法
向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方法是很多的,可以用观察、发现、实验、操作、种植、饲养、劳动等等并与天气日记,描绘动、植物的生长过程等结合。通过多种教育手段相互配合来完成的。幼儿科学启蒙教育也不是单科或独立进行的'。它必然与语言、音乐、绘画、计算等有机结合,综合地进行。而其中尤以孩子亲身参加操作实验为最重要。
1.在操作、实验中观察与发现
随着季节的变化,可以组织幼儿观察动、植物的生长变化,组织实际操作,能取得最佳效果。俗话说:“看10遍不如做一遍”。实践是最好的学习。即使3—4岁的幼儿,当他自己种下一粒种子,经过在教师指导下的浇水、照料和观察,是能把种子种活的。由此,增强了自信心,并获得种植的简单知识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2.在日常生活中观察与发现
在幼儿身边有许多科学事物,教师要抓住时机,适时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如我们在生活中常常会搬动一些物体,怎么才能最省劲呢,这时启发幼儿运用平常观察到的吊车、杠杆,学着找最省劲的办法。又如吃的蔬菜是植物的哪部分呢?南是变态茎,白薯是变态根,以及所谓茎则必然能长芽、有节这些简单的道理。
3.在游戏中观察与发现
游戏是幼儿教育独特的手段,幼儿科学启蒙教育同样要十分重视游戏的方法。如可经常运用接龙、配对游戏,找缺损游戏,找相同点,找不同点,摸箱游戏,贴绒布景游戏等等。
4.在劳动中观察与发现
我们还可以组织幼儿在观察成人劳动和自己参加劳动过程中进行观察与发现,孩子在照看自然角的动、植物时,就会观察至不同的植物需要的水量是不同的,有的植物喜湿,有的植物喜阴,有的植物会爬蔓,有的植物会开花等等。
无论运用哪种方法,我们均应着眼于启发幼儿的积极性,改变过去“教师讲、幼儿听”、“教师演示、幼儿观看”的被动方法。注意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强迫命令。而应在调动幼儿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四、结语
幼儿的科学启蒙教育是由幼儿教师与家长来进行的,因此,除了在对幼儿的认知特点要取得共识以外,还要特别注意用科学的思想观察问题,用科学的方法处理问题。所以,一方面我们呼吁社会上的科普场馆要为幼儿科学启蒙教育创设一席之地。同时,各托、幼园所要在人力、财力可能和允许的条件下,适当地准备科学教育材料。希望能把环境建设与教育活动相结合,使环境设备能吸引幼儿在观察、操作、游戏等活动中受到教育,得到发展。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