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阳锦和镇多少人口,麻阳高村规划图
麻阳县治变迁图,红色为县治所在地,图片源自麻阳往事@李宜仁《麻阳县治的变迁》)
一直到宋朝,宋金相持,一个北伐未举,一个南侵无力。那时的江湖正在进行重组和新生,可谓是山头林立,派系众多。四方
麻阳,古属五溪蛮地,是苗族人民长期居住之地。从唐朝的武德三年(620),废戌置县,麻阳的县治设麻口(今吕家坪)麻阳蛮地建县的开端后,丰富多彩的麻阳县治历史,就浩浩荡荡的开始了!沿着锦江,由东向西,麻阳县治前后变迁了八次按照变迁的时间循序依次为麻口,旧县,招谕,富州,八里桥,轻土,杜庄,锦和,高村。
麻阳县治变迁图,红色为县治所在地,图片源自麻阳往事@李宜仁《麻阳县治的变迁》)
一直到宋朝,宋金相持,一个北伐未举,一个南侵无力。那时的江湖正在进行重组和新生,可谓是山头林立,派系众多。四方豪雄像野草般恣意生长,跑马圈地。重新划分势力范围,充满了一种“榛榛莽莽、天地初辟”的自由气息。时间到了熙宁六年(1073)麻阳的县治,也再次重新洗牌。渔民众聚,茅舍连户,已经初现规模的商业集市。锦和,地理位置三面环水,易守难攻。成为麻阳的县治所在地。
这次,麻阳的县治,不再东迁西移。
锦和,作为一个县治城市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它历经了朝代宋,元,明,清,县治的时长更是长达880年。
当时整个麻阳,凭水运而生。濒临锦江,上达滇黔,下畅常德,武汉的水路交通枢纽优势使麻阳的船运业十分发达,有着江南的“清明上河图”之美誉。麻阳的水运商贸与经济的繁荣正式开启。县城锦和,酒肆茶舍林立,商船往来穿梭。一派市井繁华景象。锦和,开始走向兴盛。
(旧时沅江上的水运,麻阳船威名远扬,图源自@洪江人)
旧时锦和的城郭,多灾多难。自明代洪武初年,修筑土城开始,不是城毁于水就是被战乱摧毁。明清时代,涌现了一批批深受百姓爱戴的廉政知县。前后为锦和的商贸经济发展更是为城池的修复和巩固,做出了努力。至此,锦和码头,城池兼有,城郭墙外,古驿道上马声赫赫,城内众多古建筑及民宅,高低起伏,连成一片。
麻阳的船运,在晚清时期更是达到了鼎盛年华的顶峰。一代船侠滕黑子威震江湖,名扬沅江上下,曾一度荣获沅江流域的‘’大哥”宝座。麻阳船户,在下游的常德,更是靠自己的勤劳义气,拥有了麻阳人自己的一方天地--常德“麻阳街”!(常德麻阳街至今犹在)
(麻阳老县城锦和城郭图,图源自@麻阳县志)
县城锦和蓬勃发展,街巷井然,商贾繁荣。开辟了会馆弄、茶馆弄、滕家弄、杨家弄、宰相弄、唐园弄和下东门街等“六弄一街”,全系石板平铺,城内四通八达,井然有序,交通方便。
(锦和老县城的古建筑,图片源自@麻阳红网摄影协会)
古镇内锦江书院、宰相屋、汾阳世第、江夏堂、状元桥、育婴堂、望江楼阁、
玉华观、镇阳宫、万寿宫、天王庙、城隍庙、孔子庙、关帝庙、火神庙、湘山寺、同天寺二十多座古庙古寺,香火缭绕。
古城墙、城门俨然有序
紫气东来朝阳门
一时间锦和城内商贾云集,庭院林立。
雕梁画栋
湘黔各方,香客云集。古寺,香火鼎盛。
(锦和罗裙山:唐朝青云寺,摄影师@蛮蛮牛)
山涧碧水叮咚
(苗婆洞,摄影师@麻阳老汪)
叠瀑潺潺
锦和县令,学士,文人各界人物,留下诗文无数
(《 九日镇阳山登高》 @陈辉壁,广东省增城县人,举人,清康熙三十年(1698)任麻阳县知县)
(《 东湘水月》 @陈五典,今安徽太湖县人,选贡,清康熙元年(1662)十一月任麻阳县知县,在麻阳十
一直到了清末民初,那是一个中国城市地位重新洗牌的年代。物价飞涨,民心混乱,风雨飘摇。昔日舟楫云集的锦和因频繁的动荡不安而繁华初散。
此消彼长,随着1949年,麻阳解放。随着高村,兰里,吕家坪下山区各镇的相继崛起,发展需要,愈发重要的陆路拓展迫在眉睫。
于是,舞台已经就绪,只待谁人登临!在解放后发展需要的强势影响下,地处锦江河与西溪河交界的繁荣渔镇--高村凭着水运可上通下达,陆路拓展更为方便的有利条件。顺应天时地利1953年3月麻阳县治正式迁至高村成为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历史总是潮汐往复,历经千年的县治史,自东向西,又自西向东。
下麻阳:麻口(今吕家坪),旧县(今黄桑),招谕(今栗坪),富州(今高村),
上麻阳:八里桥(今锦和),轻土(今长潭),杜庄(今郭公坪),锦和(今锦和),
转了一个圈古时的富州(今高村)荣登麻阳县治宝座。
(下图请手机横屏观看)
(麻阳县城老高村图,图源自@马湘清,拍摄@蛮蛮牛 此图未经作者授权,禁止转载)
踌躇满志的新县城启幕了
不负众望
短短几十年时间,县治高村以来
高村的地利优势让麻阳的交通大动脉
如大鹏展翅般发展
枝柳铁路,渝怀铁路
209国道,包茂高速,308省道
穿境而过
芷江机场,铜仁凤凰机场均不到50公里
即将到来的高铁时代
张吉怀高铁
有了交通大动脉的麻阳
战略地位陡然上升
高村
不再只是一座普通的小渔镇
顺势扶摇而上,成了一座个性鲜明的城市
城镇建设,经济上的成绩
同样斐然
与此同时,人们欣赏城市的眼光也在发生剧烈变化。科学的规划、对城市整体风貌的控制开始更多进入麻阳人的视野我们将其称为城市美学“绿树青山,不寒不暑,碧海蓝天,可舟可车”更是将高村捧若天堂
(下图请手机横屏观看)
(麻阳县城2016年高村夜景图,图源自@熊三宝 此图未经作者授权,禁止转载)
以全新面貌示人的“新县城高村”快速崛起之时,极具特色的“老县城锦和”也并未因此倒退它们互相吸引,相互融合。
一起奋力发展,初心不改,辉煌可期。
(麻阳县城高村夜景图,拍摄@滕树明 )
(麻阳老县城锦和夜景图,拍摄@刘林 )
高村崭新的未来,
锦和辉煌的历史。
都是我们麻阳发展的骄傲
延续麻阳的生机勃勃,红瓦绿树、碧水蓝天
就掌握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中
用“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来形容麻阳的县治变迁正好
历史总是潮汐往复
如今大麻阳盛世初开,风流人物辈出
正如,这繁星漫天。
祝愿麻阳新老县城都越来越美好!
为麻阳的发展点一个请输入图片描述
---END---
本期编辑 /木木子 参考文献:麻阳往事 锦和概览 麻阳档案馆 图片/麻阳红网摄影协会
麻阳县的由来?
历史沿革:南朝陈天嘉三年(562年)置麻阳城,唐武德三年(620年),析沅陵、辰溪二县地始置麻阳县,治麻口,隶于辰州。宋熙宁八年(1075年)县治移至锦和。元时隶沅州路。明隶沅州,又属辰州府。清乾隆元年(1736年),沅州升府,改隶元州府。1937年属湖南省第四行政督察区(治乾州),1938年,隶沅陵行署。1949年隶沅陵专署,1952年隶芷江专署,是年12月,芷江专署易名黔阳专署,隶属关系不变。1953年3月,县治由锦和迁至高村,1981年6月以来,隶怀化行署。1988年10月31日,国务院批准撤销麻阳县,设立麻阳苗族自治县,行政区域不变。锦和镇的基本概述
锦和镇位于麻阳苗族自治县西南部,距县城34公里,与湘西自治州凤凰县毗邻。因撤乡并镇,合并后的锦和镇辖31个建制村,2个社区,总面积133.6平方千米,总人口3.23万人,镇人民政府驻西街社区。锦和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古属五溪蛮夷之地,有1300年的建城史和880年的县治史,1953年县城从锦和迁往高村,目前,城内仍有保存完好的下东门、朝阳门、孔庙、望江楼等古建筑和一些独具特色的旅游胜地,其中“剑潭春浪”、“岩龙盘洞”均是麻阳八大景之一。锦和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古有“湘黔咽喉”之称,交通便利,铜麻、芷麻公路在集镇交汇;渝怀铁路穿境而过,并在镇内设立湖南省境内唯一的县级火车站,是麻阳南部经济、交通、商贸和文化中心,锦和镇是麻阳第二大镇,城区面积2平方公里,城区常住人口1.2万人,系全国重点镇、全省中心镇、全省环境优美乡镇、全省历史文化名镇和全省安全生产示范乡镇 。
该镇是千年古镇,长寿文化十分浓厚,形成独特的长寿食方、养生之道与和谐环境。据统计,全镇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6.8岁,百岁老人达10人,居全县各乡镇之首,有“长寿之邦”的美誉。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