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序数效用论,中级经济学基础第二十三章统计
(2)可传递性。如果A˃B,B˃C,则A ˃C。
(3)多比少好。消费者总是偏好数量多的商品组合。2、无差异曲线无差异曲线,用来描述消费者偏好,是能为消
序数效用论认为消费者无法准确说出效用的具体数值,而是只能说出自己的偏好顺序,比如1件衣服的满足感大于1个面包带来的满足感。序数效用论用第一、第二、第三…等表示次序的相对数值来衡量效用。序数效用论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来分析消费者行为。
一、无差异曲线1、消费者偏好的基本假定(1)完备性。消费者总能准确表达对不同商品的偏好顺序。
(2)可传递性。如果A>B,B>C,则A >C。
(3)多比少好。消费者总是偏好数量多的商品组合。
2、无差异曲线无差异曲线,用来描述消费者偏好,是能为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构成的曲线。本质是数量组合。
此图代表【食品,衣服】的数量组合为【1,16】、【2,10】、【3,6】、【4,4】、【5,2】时,这些选择给消费者带来的满足程度是一样的,把这些点连接起来,称其为无差异曲线。
(1)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无差异曲线距离原点越远,消费者偏好程度越高。这是由偏好的“多比少好”假定来判定的。
--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这是根据偏好的“可传递性”假定来判定的。
--无差异曲线由左上向右下倾斜,凸向原点,斜率为负。这是由“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的。
(2)商品边际替代率MRS
商品边际替代率MRS,指在效用水平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商品时必须放弃的另一种商品数量。MRS等于两种商品边际效用的比值(MRS=1),是无差异曲线上斜率的绝对值。
例,上图,从A点到B点,消费者愿意放弃6个单位衣服去多获得1个单位食品;从B点到D点,消费者愿意放弃4件衣服去多获得1个单位食品...
(3)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随着一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为了获得这种商品的额外消费而愿意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会越来越少。
二、预算约束1、预算约束线预算线,指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价格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能买到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本质是数量组合。
X1、X2代表商品数量,P1、P2代表各自价格,m代表收入。预算线上的点表示刚好把所有钱用完能买到的各种组合。预算线的斜率等于两种商品价格比率的负值(-P1/P2,相对价格)。
2、预算线的变动决定预算线变动的因素:收入和相对价格。
在相对价格不变的情况下:
收入变动,预算线平移(收入增加➡能买到的数量变多➡预算线向右平移;反之,则左移)
相对价格变动对预算线影响:
(1)一种商品价格变动,预算线旋转(价格上升➡该商品能买数量变少➡预算线向内旋;反之,则向外旋)
(2)两种商品价格同比例同方向变化,预算线平移(价格同比例上升➡能买的数量同比例变少➡预算线左移;反之,右移)
(3)两种商品价格和收入都同比例同方向变化,则预算线不动(三者同变➡预算线不动)
三、消费者均衡和需求曲线1、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对商品的选择,不仅取决于偏好,还受到预算的限制。把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放到一个坐标轴,只有既在无差异曲线上(满足偏好),又在预算约束线上(买得起)的商品组合,才是是消费者能选择的最优商品组合。这时,两条线的斜率的绝对值相等,即
商品边际替代率(MRS)=商品价格之比(P1/P2)
2、消费者需求曲线消费均衡的三个前提条件:偏好不变、收入不变、价格不变。
假定偏好和收入不变,价格变化对需求的影响:
(1)收入效应
在名义收入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商品的价格变化,导致实际收入变化,从而导致该商品购买量的变化。比如商品价格降低,相当于实际收入增加。
结合第一章的“需求收入弹性”,可得出结论:
正常品:价格下降→实际收入增加→需求增加→收入效应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化
低档品:价格下降→实际收入增加→需求减少→收入效应与价格呈同方向变化
(2)替代效应
在实际收入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价格的相对价格变化,导致该商品购买量的变化。
任何商品,替代效应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化。
消费者需求曲线:
由于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所以总效应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化,任何商品的需求曲线都是向右下方倾斜的。正常品需求曲线更平缓,低档品需求曲线更陡峭。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