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为何成为飞行的毒库,飞行的蝙蝠
黑夜蝙蝠
当然我们对蝙蝠最耳熟能详的一段时间便是2020年年初的新冠疫情,当时还未找到传染源,大家都在猜测是否是因为吃了蝙蝠才导致的呼吸道传染。野生动物身上通常含有或多或少的病毒,尤其是蝙蝠,它可是被称为“移动病毒库”的存在。
果子狸
虽然在2002年传播的SARS病毒是
一提起蝙蝠,我们的脑海里就会蹦出在月夜之下伫立的森森古堡,蝙蝠飞速掠过灰暗无光的空地,发出刺耳的尖叫。这无不让人感到恐惧,因为它形象酷似老鼠,若是一只会飞的老鼠从你面前飞过,岂不是要吓得魂飞魄散。
黑夜蝙蝠
当然我们对蝙蝠最耳熟能详的一段时间便是2020年年初的新冠疫情,当时还未找到传染源,大家都在猜测是否是因为吃了蝙蝠才导致的呼吸道传染。野生动物身上通常含有或多或少的病毒,尤其是蝙蝠,它可是被称为“移动病毒库”的存在。
果子狸
虽然在2002年传播的SARS病毒是由人类吃了果子狸引起的,但是SARS病毒的真正宿主其实是蝙蝠。这类行为一时间激起民愤,纷纷指责这些贪食野味的人。但为什么蝙蝠会这么“毒”呢?
蝙蝠的特征
蝙蝠属于几所哺乳纲翼手目下的一类动物,是世界上唯一一种能够飞翔的哺乳动物。它一般生活在阴暗的洞穴中,由于自身体态笨重不能和一般的鸟类相比,所以蝙蝠一般昼伏夜出,同时自身特征也逐渐变化以便于能够更好地适应夜间生活。
蝙蝠
夜晚较黑暗,蝙蝠不像猫科动物可以在黑夜里看清周遭的事物。但是它们的听力十分发达,所以在黑暗的夜晚它们能够通过听力判断猎物的体型和方位,对此进行合适的选择。
在童话书里我们认识的蝙蝠都是吸血蝙蝠,实际上真正以血液为生的蝙蝠只有三种,并且都处于荒无人烟的偏远地区,比如南极、北极等地带。其中30%以植物的果实和花蜜为生,剩下的也都只是捕食一些小型的昆虫。
吸血蝙蝠
对于哺乳动物而言,寿命超过二十岁便是属于老骥伏枥了,体型越大的活得越久。像宠物猫宠物狗最多也只能活到二十多岁。蝙蝠则不同,据不完全统计,蝙蝠在地球上已经存在了八千年之久,是属于活化石的存在。
而且每个个体至少能活到25岁,这得益于它体内的DNA修复机制。众所周知生命是由细胞构成的,只有细胞不断地更新生命才会延续,如果因为外在因素或者时间流逝导致细胞逐渐损坏和老化从而降低细胞的自我修复能力,这是不可逆转的。
蝙蝠
蝙蝠的强大就在于它的细胞中的DNA具有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几乎不会生病,一般都是自然死亡或是人为捕杀。
蝙蝠所带的毒性
蝙蝠虽然体型较小,但是它的体内至少含有60种以上的毒性。例如狂犬病毒、SARS病毒,还有另全世界闻风丧胆的埃博拉病毒。为什么蝙蝠会携带那么多的病毒呢?
蝙蝠携带大量的病毒
其实是因为蝙蝠在飞行时会消耗大量的能量,就如人体在进行剧烈运动后需要补充葡萄糖等营养成分。这就造成了蝙蝠的新陈代谢能力提高,需要足够的能量去支持飞行。
而蝙蝠在飞行时由于能量消耗过大体温高达40摄氏度,体内就会产生许多的DNA片段,这些DNA片段具有强大的修复能力。
蝙蝠
在蝙蝠捕食其他野生动物的时候若是不小心感染了病毒,体内的高温会与病毒形成抵抗,而它体内的DNA会顺势和以DNA或RNA为遗传物质的病毒相结合,达成共生的形态。
所以说蝙蝠的病毒携带与飞行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也是自然进化的选择。如果不能飞行,按照蝙蝠昼伏夜出的习惯,就算身体里没有病毒侵扰,它们也活不了多久。蝙蝠病毒的携带实际上就是选择了飞行后的结果。
虽然蝙蝠带有这么多的病毒,但是大自然也给了它们限制,只能在黑暗中生活和活动它们偏居山林一隅,过着与世无争的日子。
白天睡觉的蝙蝠
尽管它们一直以来都是被丑化的反派形象,但仔细思索其实蝙蝠从未做错过什么。而蝙蝠中的一些品种外表也十分可爱,比如洪都拉斯白蝙蝠,通体毛茸茸的雪白可爱,所以对待这些生灵不能带着以刻板的映像。
洪都拉斯白蝙蝠
人类吃蝙蝠才是大逆不道,明明知道2002年的非典是由蝙蝠间接造成的,却不顾人伦只为热点去残害这么可爱的生物。
埃博拉病毒
虽然蝙蝠可以和这些病毒共同生存,但是无论是它的唾液、毛发、血液、肉类等身体结构都或多或少含有病毒。一旦被人类或其他动物捕食后这些病毒又会找到新的宿主,进行更大范围的流行传播。
埃博拉病毒
我曾看过一本有关于埃博拉病毒的书籍——《血疫》。自中国新冠疫情爆发后,这本书也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我也第一次感觉到埃博拉病毒的可怕性。这是一种十分可怕又罕见的病毒,最早在1976年发现于非洲埃博拉河等地区。
它是一种非常简单的丝状病毒,高温、酒精、低温等都不能对他产生作用。经研究表明,这种病毒最早是在一些灵长类动物间流行,比如猩猩和猴子。
感染的第一症状就是无休止的呕吐,体内大量出血,身体排出黑色的腹泻物。这种病毒最可怕的是它的致死率,竟高达90%,一旦感染几乎没有生存的希望。医生只能尽力将感染者们聚集到一处,等待病毒的自我消亡。
埃博拉病毒冷知识
血疫中描述的发病者死状极其残忍,几乎没有任何尊严可言。医生唯一能做的就是做好防护,为他们遮上白布进行火化。但是尽管这些病毒如此可怕,那些医生依然义无反顾地在没有任何了解的情况下飞往非洲拯救那些陷于水深火热的人们。
虽然早就做好了思想准备,但没想到这种病毒这么可怕,五个村落的居民存活者寥寥无几,很多医生的英灵也都永远的留在了这片土地上。目前埃博拉病毒并未找到相应的抗体,被人类称之为“死神的收割机”。
结语
我相信这个世界上还存在许多可怕的病毒,它们只是潜伏在了森林、海洋等地方的深处。一旦人类做出越界行为便会出来加以警告。若是人类不服气偏要与之对抗到底只会自食其果,作茧自缚。而且自然和人类本就是一体,只有我们尊重他才会受到相应的尊重,而不是把错误归咎于小动物身上。
努力消灭新冠病毒
现如今新冠疫情横行,中国凭借着强大的团结力共同抵御,基本控制了蔓延情况。真诚希望全球新冠疫情早日结束。
毒王蝙蝠这么毒,是和飞行有关系吗?为什么?
蝙蝠是志留类动物,志留类动物是仅次于啮齿类动物的群体,是唯一一种真正进化了的具有飞行能力的哺乳动物,现共有19科185属961种,除了南北两极和海洋太偏远的荒岛外,地球上的各种陆地生态环境都为其所用。大多数蝙蝠在白天休息,在夜间觅食。作为一种在金字塔顶端进化的生物,蝙蝠可以像雷达一样进行回声定位,它们的翅膀是由一层薄薄的肌肉和弹性组织组成的,被皮肤覆盖。
飞翼上有许多小血管,因为飞行需要大量的能量,体温会迅速上升,而飞翼上的小血管与空气有广泛的接触,可以降温,虽然这层膜很容易被撕裂,所以许多蝙蝠的翅膀上经常有洞。但这并不妨碍它们飞行,因为膜还有其他方式可以帮助它们飞行,而且膜可以很快恢复,在蝙蝠的膜上,在蝙蝠的膜上,有成千上万根肉眼看不见的毛。
这些毛发与根部精致的传感细胞相连,构成了成千上万的飞行传感器。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准确感知气流的速度和方向,从而控制飞行状态、搅动频率、形状和大小,实现更稳定和高效的飞行。蝙蝠的骨爪结构可以在空中漂移180度,翼毛上有传感细胞可以计算风阻,大脑中的氧化铁充当了地磁导航的内置罗盘,通过感知磁场的大小和方向来导航,即使迁移2000公里,也能找到回家的路。蝙蝠的心脏结构对于飞行来说是非常强大的,每分钟可以跳动10到800次...... 蝙蝠之所以如此毒辣,是因为它们是唯一能飞的哺乳动物。
飞行需要大量的能量,所以蝙蝠的新陈代谢很快。为什么动物的寿命有长有短?那是因为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新陈代谢率,新陈代谢越快,寿命就越短,越慢。发生这种情况是因为你的新陈代谢越快,就越容易失去DNA。但不是,蝙蝠已经进化出DNA修复的超能力。这确保了细胞更新不会出错,也使蝙蝠的寿命惊人地长,平均寿命长达30年,比类似体型的哺乳动物要长得多!这也是蝙蝠的特点。
为何说蝙蝠堪比“万毒之祖”蝙蝠到底有多毒呢?
在神话传说中,有一种虫子叫做“蛊虫”,在很多影视剧中,蛊虫被刻画的非常毒,能够传播很多疾病。但实际上,在真实的自然界中,确实存在着一种东西类似蛊虫的生物,它就是“蝙蝠”。
蝙蝠
蝙蝠之所以非常毒,其实和它们的飞行能力有关。
在我们的认识里,鸟类之所以会飞翔,是因为鸟类有翅膀,但如果我们按照鸟类的翅膀比例、大小等为自己修建一个翅膀,却无法像鸟类一样飞向天空。
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鸟类在使用翅膀飞行时,消耗的能量是地面行走的三倍,也就是说我们想要飞到天空,除了有翅膀还不行,还要提高自身的能量生产水平。
动物在生产能量时,需要依赖酶帮忙提高生产能量的效率,而酶只有在合适的温度下才能够进行,温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导致动物生产能量的能力受限。比如:蛇属于变温动物,当外界温度降低时,它们会冬眠。
蝙蝠和人类一样,属于恒温生物,所以无论外界温度怎么变化,蝙蝠都能够转换出足够的能量用于飞向。
蝙蝠和人类不一样的是两者的体温,人类的体温保持在36摄氏度-37摄氏度之间,如果人类体温过高,此时将会导致人体细胞受高温影响而损坏,如果人类长时间保持在40℃的体温,那么人体很可能会因此而死亡。
但是蝙蝠却可以在体温40℃长期存活。这是因为蝙蝠体内具有修复基因的能力,它们可以将被高温损害的基因修复好,再加上它们的体细胞具有远超常人的分裂次数,使得它们已经适应了高烧能力。
而且,高温体温还给它们带来了一个好处,那就是酶催化能量反应的速度大大提高了,所以它们的新陈代谢非常快,能够在短时间内生产出大量的能量(前提是有足够的食物),这些能量确保了它们能够飞上天空。
蝙蝠与病毒
虽然蝙蝠的高温能够帮助它们飞行,但它们的高温也为病毒提供了一个长期稳定的宿主。
病毒介于生物与非生物之间,它们只有在宿主细胞内时才能呈现出生物的一面,在细胞外面则呈现出非生物的一面。
当病毒入侵蝙蝠的身体时,此时蝙蝠的免疫系统并不会激烈地与病毒发生争斗,而是温和地消灭它们。再加上蝙蝠自身体温较高,而较高的体温会抑制病毒的分类,所以病毒在蝙蝠体内既不能大肆繁殖,但蝙蝠的免疫系统也不能将它们完全消灭。
于是,蝙蝠体内的病毒数量维持在较少的范围内,不会让蝙蝠致病,但会让蝙蝠成为病毒携带者。
我们知道,蝙蝠属于大型群居动物,在一个大型洞穴中,可能生活着上千万只蝙蝠,这些蝙蝠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它们身上的病毒也发生了交流,所以在1只蝙蝠的个体上,我们能发现非常多的病毒,有时多达上百种。由于蝙蝠自身不发病,所以蝙蝠成为了病毒的自然宿主。
虽然蝙蝠会飞,但蝙蝠属于哺乳动物,这意味着和人类的亲缘关系较近,而病毒在宿主之间传播时,能够较为容易突破物种之间的屏障,使得它们能够从蝙蝠身上感染到其他动物。
比如:蝙蝠身上携带的狂犬病毒,经过演化之后称为了能够感染人类的狂犬病。除此之外,人类历史上许多大型传染病几乎都是它们所携带的。比如:埃博拉病毒,mers病毒、sars病毒,新冠病毒等。这些病毒原本在蝙蝠身上携带,但由于病毒的进化,再加上人类与动物的接触,使得这些病毒突破物种屏障,感染了人类。
其实蝙蝠身上还携带了许多未知的新型病毒,只不过这些新型病毒还没突破物种屏障,所以暂时威胁不到我们。这里多说一句,并不是蝙蝠身上的每一种病毒都会感染人类,只有极其少的一部分病毒才能够突破物种屏障感染人类。
这也是为什么有很多科学家们在监视蝙蝠身上的病毒,但却无法预计下一次感染人类的病毒究竟是哪一种。
由于蝙蝠身上携带了非常多的病毒,而且这些病毒有可能会突破物种屏障感染其他哺乳动物,因此对于哺乳动物而言,蝙蝠就是万毒之祖。
但对于其他物种而言,蝙蝠身上的病毒很难感染它们,比如:鸟类。这是因为亲缘关系越远的生物,越不容易传播病毒。所以对于其他生物而言,它们也有自己领域内的万毒之祖。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