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出来颜色表示什么,胳膊刮痧出痧图与病症对照
1.红色——代表血热,血燥,身体容易引发炎症,易发脾气;
2.紫红——有寒气进入体内,伤害内脏只在表层;
3.紫色——寒入内脏,容易出现如——胃寒,宫寒等现象;
4.紫黑——寒入脾心,准备生病;
5.黑色——重度寒气渗入身体内脏,已经生病了。
二
观区域
1.后头颈项区,反映头颈部问题。
若此区出现异型及压痛点,表示可能头痛,颈椎骨刺和增生,高血压或咽炎等疾病发生。
2.脊椎区
代表睡眠,
看颜色
1.红色——代表血热,血燥,身体容易引发炎症,易发脾气;
2.紫红——有寒气进入体内,伤害内脏只在表层;
3.紫色——寒入内脏,容易出现如——胃寒,宫寒等现象;
4.紫黑——寒入脾心,准备生病;
5.黑色——重度寒气渗入身体内脏,已经生病了。
二
观区域
1.后头颈项区,反映头颈部问题。
若此区出现异型及压痛点,表示可能头痛,颈椎骨刺和增生,高血压或咽炎等疾病发生。
2.脊椎区
代表睡眠,睡眠质量不好。
3.双侧肩背区,反映肩部问题。
(1)若此区出现压点痛,如果有异状,则有可能有头痛,肩膀酸痛,落枕,手脚酸痛,易发酸涩,眼痛等诸症;
(2)如果出现紫色痧症,看是否有风湿或已经风湿了;
(3)如果大板经的肌肉过紧厚,有红色带点,一是可能患有肩周炎,分开来说右肩出痧较重,二是说明伏案工作程度,职业病,左肩出痧说明用脑过度。
4.心肺区(胸椎1-5,6节),反映呼吸问题。
(1)若此区出现压痛,僵硬和红点则有可能有感冒,胸闷,心肺功能不足等问题;
(2)心肺燥热时:晚上易口渴,易干咳;额头易长斑痘,且额头皮肤偏干;人易烦躁,严重时易出鼻血;舌头较尖,舌体偏红,两颧骨易潮红,手心潮热,唇色偏红,易自汗(即静坐时都易出汗);
(3)心肺功能偏虚时额头易有抬头纹,偏干,唇色偏淡,宗气不足,讲话虽然用尽了力气,仍然很小声,容易气喘,易得鼻炎,脸色苍白,易盗汗(即晚上睡觉时偷偷出汗)。
5.脾胃区(8,9-11,12节),反映消化问题。
(1)若此区出现异状,紫黑色或面压点痛和痛肿处,腰背酸痛,会因为肝功能不健全而引发的疾病。
(2)脾不好,眼圈是偏紫红色的,偏虚时,皮肤暗淡无光泽,偏虚时,脸色苍白,无光,易松弛,嘴唇偏干,脱皮,口味淡,无味,人消瘦,身体较弱,易头晕目眩。
(3)脾偏湿时,水湿运化不出去,瘀池在脸上,导致脸色偏黄,易长眼袋,脸色出现暗疮,酒糟鼻,上半身虚胖,舌有齿印,舌苔偏淡。
(4)胃不好时,黑眼圈是偏黑的,不消化,偏瘦,舌偏干,偏红,黏,易口渴,当胃很差时,是没有舌苔的。
6.肝胆区(5,6-8,9节),反映排毒问题。
若此区出现压痛点,异点,僵硬块,痛,肿胀和紫黑色,则有可能出现消化不良,肠胃胀气,急慢性肠胃炎,腰痛。
7:腰肾区(12-腰5节),反映内分泌问题。
(1)若此区出现压点痛,僵硬,肿胀和紫黑色,则有可能出现膀胱炎,肾虚,肾脏功能失调,糖尿病,水肿,腰痛,尿频,闪腰等疾病。
(2)雄性激素分泌过旺:嘴周易长痘,毛发较粗,皮肤分泌油脂较多,脾气较暴躁,易口渴,且五脏六腑都较热。
(3)雌性激素分泌过旺时:嘴周皮肤相对比较黄,皮肤偏干,脸色也有点偏黄,无光泽,脸上或嘴周容易长斑,人易烦躁,易得更年期综合症。
8.臀部骶椎区
若此区出现肌肤颜色变乌黑,有酸痛,肿胀处,则有可能坐骨神经痛,月经不调,子宫炎等疾病。
9.肩胛手足区
若此区出现异型,压点痛,肿痛,则有可能出现手足病,膝盖酸痛,四肢胀痛,血管硬化。
三
看形状
1.片状——表浅,有问题只在表层;
2.小点——湿热或寒湿,代表长时间的点滴累积而形成的,如果不排除,容易引起内风湿或关节炎;
3.中点——病理前兆;
4.大点——病灶反应;
5.水泡——风湿或内风湿已经形成。
刮痧的颜色各代表什么?
刮痧后有较少的红色痧,说明疾病较轻或正常。如果体内有瘀滞,则痧的颜色较深,而且比较密集。如果出痧颜色鲜红,表示体内有热和炎症,紫红表示体内有湿热,淡青色表示气虚血瘀。如果有青一块紫一块的痧,说明身体不仅血瘀,而且有寒,经络有严重的瘀血。
刮痧可以把全身营养调动起来,专门修复被刮拭部位,其它器官就会失去部分营养,而有疲劳感,所以要另外均衡补充营养。
刮痧注意事项
想要正确刮痧那么刮痧的工具就必须要选择正确,目前刮痧的工具都选择的是用水牛角制成的专门的刮痧板。形状一般为长方形,边缘比较钝圆。
在进行刮痧治疗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做好室内的保暖工作,尤其是在冬季的时候必须要避免过于寒冷状况的出现。而在夏季刮痧的时候,应该回避风扇,不要让电风扇或者是空调直接对着刮痧的部位吹。不然不光会导致刮痧的效果被减弱,而且人体还有可能会出现其他的副作用。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刮痧
刮痧后出现的痧痕颜色分别说明了什么?
刮痧后出现的痧痕颜色分别说明了被刮痧者的身体状况及病症深浅程度。具体参考如下:
清代医家郭志邃在《痧胀玉衡》中将痧分为三种情况,一是肌肤之痧,二是血肉之痧,三是脏腑之痧。不同层面的痧则颜色不同,
1、浅层的肌肤之痧较为鲜红
意味着病症较浅,如亚健康人群出痧通常是红色,比较亮眼。
2、血肉之痧颜色偏紫红、较深
意味着疾病时间较长,比如月经不调患者的痧色。
3、脏腑之痧颜色更深
比如肿瘤病人、肝硬化病人在特定脏腑映射区,刮出的痧呈现紫黑色。
痧象反映的是身体状况,对于判断疾病有帮助。多次刮后,出痧从紫红色变为淡红色,说明身体情况逐渐好转。
扩展资料
刮痧六大误区
误区一:刮痧会把血管刮破了,是对身体的损伤。
不少人拒绝刮痧,觉得它会对血管造成损伤,形成淤血。痧确实是从血液中渗漏出来的,但血管并没有损伤。刮痧停止时,出痧也停止。说到淤血,也是多虑。假如人体内出现淤血,会产生疼痛,引起运动障碍。而刮痧出现痧斑后,不但能减轻疼痛,而且身体运动自如。
研究证实,痧是从管壁最薄的微血管中渗漏出来的。微血管是微循环部位的血管,只有一层内皮细胞,本身就具有通透性。
当人气血不足、脏腑功能减弱、代谢产物潴留、免疫机能异常、炎症与结缔组织病变时,会造成微循环障碍、代谢产物积聚。
刮痧时刮板向下的压力会使含有体内毒素的血液从通透性紊乱的毛细血管壁渗漏出来,在皮肤下形成我们所看到的“痧”。少量的出痧不仅不会造成组织损伤,还会改善局部微循环。
误区二:刮痧仅仅是治疗手段。
很多人只有在发热或某个部位疼痛时才想起刮痧,这就有点小看刮痧的作用了。刮痧不仅可以治疗各种疼痛性疾病,还可以清洁体内环境,有防病保健、美容养颜等多种作用。健康的人,微循环正常,刮拭后不出痧;处于亚健康状态、有潜伏病变及已患病的人刮拭后会出痧。
微循环障碍的部位、程度、性质不同,痧的部位、颜色、形态亦不同。刮痧将经脉缺氧、气滞血淤的程度以“痧”的形式呈现在体表,可以让医师直观地了解病变,这就是出痧的诊断作用。
误区三:没有病的人不能刮痧。
微循环障碍是亚健康和疾病发生早期的病理变化,而活血化淤、活化细胞、排毒解毒、改善微循环,正是刮痧疗法的特点。
刮痧疏通经络、畅达气血、激发和调节经络脏腑功能,能及时消除隐患,早期发现、治疗潜伏的疾病,避免亚健康向疾病转化,是保持健康体魄、延年益寿的好方法。
误区四:刮痧一定很疼。
掌握了正确的刮痧技巧,刮痧是不疼的。
1、被刮拭者应选择舒适的体位,使刮拭部位肌肉放松;
2、刮痧板与刮拭方向形成的角度应小于45度,刮拭角度越小,速度越慢,疼痛越轻;
3、避免生硬按压,做到柔中有刚;
4、刮痧时不全都用腕力,必要时肘关节、肩关节均可成为用力点;
5、应多种刮拭手法、方法相结合;
6、避免在同一部位多次刮拭;
7、每次刮痧不超过30分钟。
误区五:随便找个工具就能刮痧。
刮痧器具包括刮痧板和润滑剂。刮痧板的材质应没有副作用,可选择水牛角、玉石、砭石等。身体刮痧润滑剂选择油剂,面部刮痧选择乳剂,可以有效保护皮肤,提高疗效。
误区六:什么人都能刮痧。
任何一种疗法都不能包治百病,刮痧也有禁忌症。诊断不明确的疾病或急性病、危重病患者应交给医生诊治或在医生指导下刮痧。过度疲劳、空腹或大汗、大出血后不宜刮痧。有出血倾向的疾病,如血小板减少症、过敏性紫癜、白血病等病人不能刮痧。
骨折的部位在痊愈之前,也不能刮痧。恶性肿瘤患者肿瘤的体表不能刮痧。月经期的女性下腹部慎刮,孕妇下腹部禁刮。肝肾功能衰竭者也不能刮痧。
参考资料:人民网-刮痧就要火辣辣、红通通?并非皮肤疼、出痧多才有效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