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恩施知识网 > 生活常识 > 正文

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宋朝「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后赵匡胤为啥把王朝定为宋」

2月3日,无论对于中国历史还是大宋王朝来说都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公元960年的2月3日,史上著名的陈桥兵变发生,赵匡胤被士兵“黄袍加身”拥戴为皇帝,次日就顺利完成与后周王朝的和平交接,建立了宋朝。陈桥兵变是怎么发生的?赵匡胤为啥把自己的王朝定名为“宋”?
历史背景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后周世宗柴荣病死,继位的恭帝时年只有七岁,主政的太后也只有20来岁,因此当时政治不稳。
后周显德七年(公元960年)正月初一,忽然传来辽国联合北汉大举入侵的消息。 当时主政的符太后毫无主见,听说此事

2月3日,无论对于中国历史还是大宋王朝来说都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公元960年的2月3日,史上著名的陈桥兵变发生,赵匡胤被士兵“黄袍加身”拥戴为皇帝,次日就顺利完成与后周王朝的和平交接,建立了宋朝。陈桥兵变是怎么发生的?赵匡胤为啥把自己的王朝定名为“宋”?

历史背景

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后周世宗柴荣病死,继位的恭帝时年只有七岁,主政的太后也只有20来岁,因此当时政治不稳。

后周显德七年(公元960年)正月初一,忽然传来辽国联合北汉大举入侵的消息。 当时主政的符太后毫无主见,听说此事,茫然不知所措,最后问计于宰相范质。范质暗思朝中大将唯赵匡胤才能解救危难,不料赵匡胤却托言兵少将寡,不能出战。范质只得委赵匡胤最高军权,可以调动全国兵马。

陈桥驿旧址

兵变经过

公元960年2月2日(正月初三日),赵匡胤统率大军出了东京城(今河南开封),行军至陈桥驿(今河南封丘东南陈桥镇)。当时,大军刚离开不久,东京城内起了一阵谣传说,“出军之日,当立点检为天子。” 这个谣言不知是何人所传,但多数人不信,朝中文武百官也略知一二,已慌作一团。赵匡胤此时虽不在朝中,但东京城内所发生的一切他都了如指掌。周世宗在位时,他正是用此计使驸马张永德被免去了殿前都点检的职务而由他接任。赵匡胤知道皇帝的心理,就怕自己的江山被人夺走,所以他们的疑心很重。这次故计重施,是为了造成朝廷的慌乱,并使他的军队除了绝对听命于他外别无他路。

赵匡胤统军夜宿距开封东北二十公里的陈桥驿(今河南封丘东南陈桥镇),兵变计划就开始了。这天晚上,赵匡胤的一些亲信在将士中散布议论,说“今皇帝幼弱,不能亲政,我们为国效力破敌,有谁知晓;不若先拥立赵匡胤为皇帝,然后再出发北征”。 将士的兵变情绪很快就被煽动起来,这时赵匡胤的亲信赵普见时机成熟。2月3日,便授意将士将一件事先准备好的黄袍披在醉酒刚刚醒来的赵匡胤身上,并皆拜于庭下,呼喊万岁,遂拥立他为皇帝。赵匡胤显示被迫的样子说:“你们自贪富贵,立我为天子,能从我命则可,不然,我不能为若主矣。”

拥立者们一齐表示“惟命是听”。赵匡胤就当众宣布,回开封后,对后周的太后和小皇帝不得惊犯,对后周的公卿不得侵凌,对朝市府库不得侵掠,服从命令者有赏,违反命令者族诛,诸将士都应声“诺”!于是赵匡胤率兵变的队伍回师开封。守备都城的主要禁军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人都是赵匡胤的“结社兄弟”,得悉兵变成功后便打开城门接应。当时在开封的后周禁军将领中,只有侍卫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韩通在仓促间想率兵抵抗,但还没有召集军队,就被军校王彦升杀死。

和平禅让

陈桥兵变的将士兵不血刃就控制了后周的都城开封。正月初四,赵匡胤率军回师开封,逼使恭帝禅位,轻易地夺取了后周政权,降周恭帝柴宗训为郑王。

王朝定宋

由于赵匡胤在后周任归德军节度使的藩镇治所在宋州(今河南商丘),遂以宋为国号,定都开封建立了赵宋王朝。这就是“宋朝”定名的来历。

在北宋取代后周的过程中,因赵匡胤注意严肃军纪,一回开封就下令军队各归兵营,开封城中没有发生以往五代改朝换代时出现的那种烧杀抢掠的混乱局面,因而得到原后周大小官吏的支持。北宋建立伊始,后周一些带重兵在外执行巡边使命的将领,如慕容延钊、韩令坤,都表示拥护宋太祖登皇帝位,只有盘踞潞州(今山西上党)的昭义军节度使李筠及在扬州的淮南节度使李重进先后起兵反抗,于是宋太祖亲率大军平叛,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先后击败李筠和李重进。他们的失败,使得一些势力较小,又对赵匡胤代周不满的地方藩镇更感到无力与中央抗衡,也只得表示屈服。这样,北宋在原后周统治区已基本上稳定了局势。

后世评价

这场兵变,没有喋血宫门,伏尸遍野,更没有烽烟四起,兵连祸结,几乎是“兵不血刃,市不易肆”,就取得了改朝换代的成功,创造了“不流血而建立一个大王朝的奇迹”。一般以为,这不过是兵权与实力威慑的结果,事实上,兵权、实力等等这些绝对的优势,只能保证兵变的最终成功,至于以什么方式成功,则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决策者的谋划水平和政治见识,能够将大事化于无形,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这本身就充分地体现了赵匡胤的政治手段。其中较为明显直观,兵变之际,赵匡胤曾数次“严敕军士,勿令剽劫”,从而保证了兵变入城时的纪律严明,秋毫无犯,由此赢得了民心,“都城人心不摇,四方自然宁谧”。这与五代某些“纵兵大掠”的兵变相比,赵匡胤的“严敕军士”无疑表现出一种政治见识。

因此,赵匡胤在中国古代史上不愧为一个有政治见识和韬略的皇帝。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翟恒水 综合自历史网、百科网,图片来自网络)

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宋朝「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后赵匡胤为啥把王朝定为宋」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赵匡胤为什么把王朝定"为宋“呢?

五代十国政权更迭比较频繁的一个时期,是一段历史上非常残酷的时期。王朝更换比较频繁,基本属于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一种常态化的现象。

众所周知,五代十国时期是从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开始的,先后历经了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等五个执政王朝,后汉政权的开国皇帝就是在郭威的拥护下登基即位的,郭威本人因跟随刘知远创业有功,高升为枢密副使、检校司徒,成为统帅大军的将领,宰相等职。后汉高祖刘知远归天,郭威成为刘承祐继位之后的辅政大臣兼任枢密使,节度使李守贞起兵造反,郭威率军征讨了叛军。随后郭威挥军北上讨伐契丹。之后封邺都留守、天雄军节度使兼枢密使,河北地区各州府郡皆由郭威控制。 

公元950年,后汉政权隐帝和心腹李业密议,让郭崇领军诛杀宣徽使王峻、郭威等势力。让李弘义带兵诛杀步军指挥使王殷。后汉政权隐帝想一举铲除前朝政权时期遗留的那些功高盖主的旧恶势力,以求保全自己的地位。但是由于李弘义临阵倒戈,随即向郭威高发,导致暗杀计划全盘失败,后汉隐帝也因此丢了自己小命。后汉就此瞬间灭亡,柴荣耀眼登场。后周政权的柴荣被历史学家称为;五代时期明君第一人,称之他是照耀五代黑暗时期的一颗璀璨耀眼流星。

柴荣很悲催,短命的很,仅仅做了六年的皇帝就归天了。柴荣的儿子柴宗训在继承帝位仅仅一年就让赵匡胤模仿郭威黄袍加身的剧情,亲手策划并导演了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一部古装历史大剧。赵匡胤就这样一手建立了北宋王朝的政权,也由此迈入了统一中国的时期。

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宋朝「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后赵匡胤为啥把王朝定为宋」

赵匡胤为何定国号为“宋”?

我国古代王朝命名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采用即位前的封号,也包括部落名字或者开国皇帝的发源地等;一种采用吉祥字命名。我国绝大部分王朝采用第一种,元明清三朝则采用吉祥字。

比如汉朝的刘邦即帝位前被封为汉王,所以他的王朝命名为汉朝。曹丕称帝前曾经担任魏王,他的新国家命名为魏国。司马昭称帝前为晋王,所以建立的国家为晋朝。杨坚称帝之前曾经担任随国公,所以命名国号的时候应该是“随”,但考虑到“随”字不吉利,所以改为吉祥的“隋”字。李渊曾经担任过唐国公,他建立的朝代则命名为唐朝。这种命名方式为我国大多数王朝所采用。


元明清三朝主要采用吉祥字。元朝开启了中原大一统王朝采用吉祥字命名的先河。忽必烈开国之时选择国号的时候,从《易经》中选择了“大哉,乾元”四个字,取国号为“大元”。其实元朝的国号为“大元”,而不是“元”。朱元璋登基称帝之后选择国号时,没有选择他登基前吴王的称号,而是选择了“大明”。皇太极改后金国号的时候,选择了吉祥字“清”,改国号为“大清”。宋朝以前的朝代,他们自称的时候一般不会带上“大”,除非一些特殊场合。我看看电视剧里自称大汉、大唐、大宋,其实是一个常识性错误。元朝以后的朝代或政权才会自称“大元”、“大明”、“大清”、“大顺”、“大西”等。


赵匡胤建立的宋朝也是根据第一种命名方式。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逼迫后周的孤儿寡母把皇位让给自己。赵匡胤兵不血刃便推翻了后周,建立了新王朝。赵匡胤建立新王朝之后,首要问题便是解决国号问题,最后赵匡胤选定的国号为“宋”。赵匡胤没有被封为宋公,也没有被封为宋王。为什么赵匡胤要定国号为“宋”呢。


其实赵匡胤定国号为“宋”的原因是根据自己的发迹地。958年,赵匡胤为忠武军节度使,并跟随柴荣北伐。柴荣在行军时审阅文书的时候,得到一块小木板,上面写着“点检作天子。柴荣感觉到非常奇怪,他当时怀疑这个“点检”是时任殿前都点检张永德。柴荣病重之后,便命令赵匡胤接任殿前都点检。柴荣去世之后,赵匡胤改任归德军节度使。

赵匡胤黄袍加身时候的官职就是殿前都点检加归德军节度使。归德军节度使所在地隶属于宋州。赵匡胤认为宋州是自己的“龙兴之地”,取国号的时候便取自宋州的“宋”。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恩施知识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esly.wang/shenghuo/23755.html 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货币资金演绎与资金运动的关系,南下资金和北上资金 下一篇:腹泻出黑色大便什么原因,腹泻大便是黑色是什么原因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