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暖,寒露寒,寒露暖心文案
那时候都是手工作业,所有的水稻全靠社员们一把一把割下,那么有一把称手的割稻镰刀就尤为重要。与夏收割小麦的“7”字型的长柄镰刀不同,割稻的镰刀是短柄弯月型带锯齿的节镰,因为水稻是一穴一穴发棵生长,稻根生硬,必须要有带齿的节镰才能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江南水乡的主要农作物是稻谷,农民的口粮也主要指望这一季秋粮的收成。寒露秋深,气温已凉,可大地却是一片暖意。希望的田野上满眼金黄,沉甸甸的稻穗盛满了乡亲们的喜悦,队长也是踌躇满志,眯着眼睛,吧嗒上一口旱烟,正盘算着秋收大计,做着丰产丰收的打算。
那时候都是手工作业,所有的水稻全靠社员们一把一把割下,那么有一把称手的割稻镰刀就尤为重要。与夏收割小麦的“7”字型的长柄镰刀不同,割稻的镰刀是短柄弯月型带锯齿的节镰,因为水稻是一穴一穴发棵生长,稻根生硬,必须要有带齿的节镰才能快捷割下,所以凿节镰是秋收前的一件大事。每到九、十月份,外乡人就会挑着担进村驻点为村民们凿节镰,一头是一个手拉的风箱,一头是一个溶炉,还有一些煤炭、凿子、铁榔头等工具。凿匠找好一靠墙荫凉处,便架好风箱和炉子,生火添煤,并拉动风箱,不一会儿便旺火四起。这时候社员们陆陆续续从家里拿来旧镰刀,凿匠把旧镰刀放进炉膛烧红,用铁锤对旧镰刀进行敲打整形,下水淬火后将镰刀放在小铁墩上,凿匠用扁口的铁凿放在刃口下端,另一手拿起小铁榔头用力打击铁凿头,打一下挪2、3毫米,沿着弯月型的刃口“叮叮当当”非常熟练地打击,很快一把新的节镰就完工。一个生产队的节镰常常要两天左右的时间才能完成,这两天的时间里,小伙伴们也异常兴奋,多半会围在这里看热闹,也负责把自家的节镰送来又拿回去。
秋收还有一个重要工具是挑稻把用的粗草绳,也必须提前准备好。农闲时或阴雨天,队长就会召集一部分社员到社房里面摇绳。先是把去年留好的成梱稻草散开除掉根部的杂壳,重新捆成若干直径二、三十公分草把,然后用木棰打熟草把,一人抡木棰,一人将草把放在青石上,打一棰翻动一下草把,从根部开始打到梢部,来来回回,直到草把软熟有韧性为止。另一部分人整理摇绳的工具,将装有三个摇把的木制框架绑紧在一条长板凳的一头,摇把类似手扶拖拉机摇把,也是木制的,伸出摇孔的木头上钉上一个铁钉,像站岗的哨兵,另外有一块长方形的木板上,按三个摇把柄的位置距离钻三个可以套住摇把的孔,方便一个人就可以操控三个摇把。还有两个物件,一个是能转动的大铁钩,一个是用小木棍做成的拳头大小且有三条凹槽的"木瓜”。摇绳开始,一人坐在长凳上摇把,三个人拿上打熟了的稻草分别系住摇把头上的铁钉,摇把的人开始摇动摇把,稻草旋转起劲,三人不断添草并慢慢后退,逐步形成三条手指粗的经绳,大约三米左右长时停下,三人将三根经绳末端合起扎紧,另一人已将铁钩用绳子扎在腰间,同时接过经绳末端套在铁钩尖上,又一人将“木瓜”塞进,三根经绳分别陷入三条凹槽,铁钩开始摇动,三根经绳在“木瓜”的掌控下开始合成一条大绳,另一头的摇把手按反方向他转动摇把卸劲,不一会儿,“木瓜”已抵达终点,从铁钉上探下三个细绳打结穿紧,一杂脆生生透着禾草味又形似麻花的草绳便诞生了。每一季,生产队都要准备几百根这样的草绳才能满足秋收的需要。
那时候家乡的水稻品种主要是粳稻,要到十一月头开始收割,也有少部分杂交籼稻,一般在十月头就可以收割了。收割前,稻田里的水已经放干,大多田土变硬可光脚踩踏而不陷落。社员们拿上新节镰在田头排开,像插秧时的阵仗,一人负责六行稻,右手拿节镰,左手捉住稻把,低头弯腰,一般两穴一把,镰刀齐根拉动,六把后顺势放到田里,如此往复,不断前行,直到前面田埂,稍喘口气,自己给自己敲几下腰,缓缓精气神又投入下一轮你追我赶的割稻竞赛中。一块块金黄的稻田在社员们起早贪黑的极限劳作中逐渐割倒在田间地头,接下来的工序是“禾稻”,女社员们腰间系上一小捆稻草,抽出几根草把割倒在地的水稻从根部捆紧成把,然后男社员用草绳放田里,收拾起稻把成堆后梱紧草绳,然后用扁担挑起两梱送回社场,来不及挑的就堆在田埂上过夜,改日有空时再挑回,路远田块的水稻还会用船短驳运回。运回社场的稻把尽管不像小麦那样必须抓紧及时脱粒入仓,但一旦有空也会组织脱粒。那时候已经有了滚动式电动脱粒机,三、四个人上机拿着稻把将穗头部分放在滚机上脱粒,另外,还有两个人负责将稻把运到机身后,有一人在机前耙出脱粒下来的稻谷,有两人整理脱尽后的稻草。社员们分工协作,有条不紊地脱粒,有时不分昼夜。
脱粒后的稻谷先初步风扬整理,便趁着秋高气爽的晴天摊晒到社场上,每两三个小时翻动一次稻浪,太阳落山前收堆在社场过夜,为防止失窃,还在稻堆上打上石灰或草木灰印,再盖上稻草或薄膜防止露水。一般要晒三五个太阳,直到水份符合收购储藏标准。晒干后的稻谷再一次扬谷去杂成净谷,接下来就是缴公粮。生产队总是把最好的稻谷用船运到公社粮管所先完成公粮上缴任务,然后会先分一部分新谷给社员,剩下的稻谷存入社房的谷仓里,到过年前再行分配。
爱在深秋,因为是收获希望的时节。看着这半多年的辛苦打下了这金灿灿的胜利果实,乡民们那布满皱纹的古铜色的脸上终于笑容可掬。迫不及待碾出新米煮出来的米饭或粥,入口时那股清香甘甜和灵魂出窍般的滋味时常会出现在我的梦里。
寒露节气简介
寒露节气简介
寒露节气简介,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二十四节气中每个节气都有相应的含义,很多人对于寒露并不了解,接下来就由我为大家介绍一下关于寒露节气简介的相关内容吧,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寒露节气简介1每年的10月8日前后(10月8日~9日),太阳移至黄经195度时为二十四节气的寒露。“寒露”的意思,是此时期的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如果说“白露”节气标志着炎热向凉爽的'过度,暑气尚不曾完全消尽,早晨可见露珠晶莹闪光。那么“寒露”节气则是天气转凉的象征,标志着天气由凉爽向寒冷过渡,露珠寒光四射,如俗语所说的那样,“寒露寒露,遍地冷露”。
寒露天气特点
寒露节气始于10月上旬末,10月下旬结束。太阳的直射点在南半球继续南移,北半球阳光照射的角度开始明显倾斜,地面所接收的太阳热量比夏季显著减少,冷空气的势力范围所造成的影响,有时可以扩展到华南。在广东一带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寒露过三朝,过水要寻桥”,指的就是天气变凉了,可不能像以前那样赤脚趟水过河或下田了。可见,寒露期间,人们可以明显感觉到季节的变化。更多的地区,更多的人们,开始用"寒"字来表达本身对天气的感受了。
寒露节气简介21、寒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寒露表明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我国寒露时节,南岭及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已进入秋季,东北进入深秋,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
2、天高:指到了寒露时节,气候干燥,呈现天高云淡的景象。
3、昼暖夜来凉:寒露已经是秋季的第5个节气了,已属晚秋,昼夜的温差较大,人们明显感觉到昼暖夜凉的气温特征。
4、萧疏:词意为稀疏、稀少、寂寞、凄凉、萧条、不景气等状态。如:唐唐彦谦《秋霁夜吟寄友人》:“槐柳萧疏溽暑收,金商频伏火西流。”此处是指时到寒露节气,野外的各种草木呈现出萧疏衰败之相。
5、梧落黄:梧,“木”与“吾”联合起来表示“一种树干高而直的树木”。《说文》:“梧,梧桐木。从木吾声。一名榇。”落黄,指梧桐树到了秋天叶黄而落。
6、菊香:指秋菊盛开,四野飘香。
7、梨贝:是雪梨与川贝的简称。
8、养脾肠:寒露”时节起,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从中医角度上说,这节气在南方气候最大的特点是“燥”邪当令。随着城乡居民生活的改善,秋季饮食养生的人越来越广泛。川贝炖雪梨是清润滋补脾肠等方面的佳品。川贝味甘苦,性微寒,归心、肺经。川贝苦寒,能清热,其质润,入肺经可润肺化痰。雪梨也为清热滋润之品。
寒露节气简介3寒露是一个反映气候变化特征的节气,寒露节气后,昼渐短,夜渐长,日照减少,热气慢慢退去,寒气渐生,昼夜的温差较大,晨晚略感丝丝寒意。 从气候特点上看,寒露时节,南方秋意渐浓,气爽风凉,少雨干燥;北方的东北、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千里霜铺、万里雪飘,与南方秋色迥然不同。
寒露时节,露水增多,气温更低。此时中国有些地区会出现霜冻,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偶见早霜,南方也秋意渐浓,蝉噤荷残。
这时,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气温继续下降。华南日平均气温多不到20℃,即使在长江沿岸地区,气温也很难升到30℃以上,而最低气温却可降至10℃以下。西北高原除了少数河谷低地以外,候(5天)平均气温普遍低于10℃,用气候学划分四季的标准衡量,已是冬季了。
寒露节气的特点
寒露节气的特点
寒露节气的特点,我国传统将寒露作为天气转凉变冷的表征。仲秋白露节气“露凝而白”,至季秋寒露时已是“露气寒冷,将凝结为霜了”。下面分享寒露节气的特点,快来看看吧。
寒露节气的特点1气温降得快
气温降得快是寒露节气的一个特点。一场较强的冷空气带来的秋风、秋雨过后,温度下降8℃、10℃已较常见。不过,风雨天气大多维持时间不长(华西地区除外),受冷高压的控制,昼暖夜凉,白天往往秋高气爽。
平均气温分布差异大
10月份,我国平均气温分布的地域差别明显。在华南,平均温度大多数地区在22℃以上,海南更高,在25℃以上,还没有走出夏季;江淮、江南各地一般在15℃-20℃之间,东北南部、华北、黄淮在8-16℃之间,而此时西北的部分地区、东北中北部的平均温度已经到了8℃以下。青海省部分高原地区平均温度甚至在0℃以下了。
寒露三候菊有黄华
我国古代将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此节气中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所以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第三候的“菊始黄华”是说在此时菊花已普遍开放。
寒露节气的特点21、足部保暖
常言道:“寒露脚不露。”因为寒露过后是真正的冷了,并没有初秋的燥热,喜欢穿凉鞋的菇凉们可就要注意了,夏季穿的凉鞋就要收起来了,毕竟足部保暖是很重要的,小心“寒从足生”。睡前可以采用热水泡脚,不仅可以防止凉气入体,还能使足部的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足部皮肤和组织营养,减少下肢酸痛发生,缓解疲劳。
2、适时添衣
寒露过后不要再穿夏季的凉爽衣物了,应该适时添衣,尤其是老人、儿童和身体体质较弱的人要注意防寒保暖,逐渐增添衣服。当然换季衣服也不宜添得太快,最好厚薄搭配,以保暖为主,“不穿单衣”也是寒露养生的重要一点。寒露时节,在起居上,更要合理安排。
3、早睡早起
寒露过后,你会发现人体的阳气开始收敛、沉降,此时人们要注意保养阳气,所以在日常起居上要适当调整。秋季白天越来越短,夜晚也越来越长,专家说,早睡可顺应阳气收敛,早起可使肺气得以舒展,因此秋季寒露养生就要做到“早睡早起”。为避免血栓的形成,应该顺应节气,分时调养,确保健康。
寒露节气的特点3寒露是一个反映气候变化特征的节气,“寒”是指寒冷。从字面意思可以看出这时的天气明显变寒冷了,与白露时相比气温下降了很多,地面上的露水也更冷了,很可能成为冻露,因此称为寒露。一般寒露时节是在每年公历10月8日或9日这两天。寒露当天太阳到达黄经195度。当日正午用圭表测日影,影长为古尺八尺二寸,相当于今天的2.018米,夜晚观测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戊的方位,也就是西北方.这个阶段一般在农历九月。
寒露以后,北方冷空气已有一定势力,我国大部分地区在冷高压控制之下,雨季结束。天气常是昼暖夜凉,晴空万里,对秋收十分有利。我国大陆上绝大部分地区雷暴已消失,只有云南、四川和贵州局部地区尚可听到雷声。华北10月份降水量一般只有9月降水量的一半或更少,西北地区则只有几毫米到20多毫米。干旱少雨往往给冬小麦的适时播种带来困难,成为旱地小麦争取高产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
海南和西南地区这时一般仍然是秋雨连绵,少数年份江淮和江南也会出现阴雨天气,对秋收秋种有一定的影响。
“寒露不摘棉,霜打莫怨天”。趁天晴要抓紧采收棉花,遇降温早的年份,还可以趁气温不算太低时把棉花收回来。江淮及江南的单季晚稻即将成熟,双季晚稻正在灌浆,要注意间歇灌溉,保持田间湿润。
南方稻区还要注意防御“寒露风”的危害。华北地区要抓紧播种小麦,这时,若遇干旱少雨的天气应设法造墒抢墒播种,保证在霜降前后播完,切不可被动等雨导致早茬种晚麦。寒露前后是长江流域直播油菜的适宜播种期,品种安排上应先播甘蓝型品种,后播白菜型品种。淮河以南的绿肥播种要抓紧扫尾,已出苗的要清沟沥水,防止涝渍。
华北平原的甘薯薯块膨大逐渐停止,这时清晨的气温在10℃以下或更低的机率逐渐增大,应根据天气情况抓紧收获,争取在早霜前收完,否则在地里经受低温时间过长,会因受冻而导致薯块“硬心”,降低食用、饲用和工业用价值,也不能贮藏或作种用。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