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科普眼球结构的奥秘是什么,生物眼球结构讲解
眼球的结构主要包括眼球的壁和内容物。眼球壁分三层,最外层为纤维膜,还有角膜和巩膜。
角膜
角膜是光线进入眼球的第一道关口,因其透明能隔着它看到黑褐色的虹膜,所以角膜俗称"黑眼珠",角膜组织分5层:上皮层、前弹力层、基质层、后弹力层、内皮细胞层。
<
要想了解眼睛的疾病和预防方法,首先需要熟悉眼睛的结构。眼睛是一个直径大约23mm的球状体,是人观察客观事物的视觉器官。我们平常接收的外界信息中约有80%来自视觉。今天小福就带您探秘一下神秘的眼球。
眼球的结构主要包括眼球的壁和内容物。眼球壁分三层,最外层为纤维膜,还有角膜和巩膜。
角膜
角膜是光线进入眼球的第一道关口,因其透明能隔着它看到黑褐色的虹膜,所以角膜俗称"黑眼珠",角膜组织分5层:上皮层、前弹力层、基质层、后弹力层、内皮细胞层。
角膜像个单侧凸透镜,不但对穿过的光线起曲折作用,而且还是测定人体知觉的重要部位。因其十分敏感的神经末梢,当外物接触角膜时,眼睑便会不由自主地合上以保护眼睛。如果角膜受损严重,则愈合后会留下瘢痕,严重的会呈瓷白色,影响视力。
巩膜
纤维膜的后5/6为白色的巩膜,故称白眼珠或眼白。巩膜不透明,质地坚韧为眼球的保护层。它的内侧为色素膜,包括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巩膜是有一定弹性的眼睛是个球体,对眼球的内部结构起保护作用。如果失去弹性变硬的眼睛就容易变形,变形出现近视。
虹膜
虹膜为一圆盘状膜,中央有一孔称瞳孔。如果光线过强,虹膜内瞳孔括约肌收缩,则瞳孔缩小;光线变弱,虹膜开大肌收缩,瞳孔变大。
根据虹膜内含色素的不同,虹膜呈现不同的颜色。白种人虹膜色素较少,呈灰蓝色;黄种人色素较多,呈棕黄色;黑人色素最多,呈黑色。当虹膜出现变化时,就表示身体方面的器官有功能性改变或下降,身体出现不协调状态,就是我们所提到的亚健康。
睫状体
睫状体切面为三角形,前接虹膜根部,后接脉络膜,外侧为巩膜,内侧则通过悬韧带与晶体赤道部相连。作用是改变晶体的形状,以向近或远距离的东西对焦。
脉络膜
脉络膜包围整个 眼球的后部,前起于锯齿缘,和睫状体扁平部相连,后止于 视盘周围。是色素膜主要组成部分,脉络膜覆盖在眼球后部,富含色素可以遮挡光线,为眼球内成像制造暗箱。
脉络膜有营养眼球及玻璃体的作用,还能使反射的物象更清楚。 同时对人的视觉系统起保护作用,调节整个视觉神经。
视网膜
视网膜是一透明的薄膜,它是眼球的感光部位,其后部有黄斑中心窝,是白天注视物体最灵敏的部位。视网膜很薄,结构复杂,它的感光细胞主要是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视锥细胞主要负责明视觉和色觉,视杆细胞主要负责暗视觉。
视网膜具有支持和营养光感受器细胞、遮光、散热以及再生和修复等作用。如果视网膜出现问题会导致黄斑病变、视网膜脱落等一系列眼部问题。
眼球的内容物
房水
房水是充满前后房的水状液。眼的内部压力取决于房水的量。这种充满于角膜和虹膜之间的液体,是由睫状体产生然后通过瞳孔进入前房,再由前房角的小梁网排出眼球。所以房水有营养角膜、晶体及玻璃体,维持眼压的作用,但如果房水产生过多或回流障碍会导致眼压升高,甚至青光眼。
晶状体
晶状体位于瞳孔后面的一片晶莹物体相当于照相机的可变焦距的透镜。正常人既能看近又能看远,全依赖于晶状体的调节。看远时,睫状肌放松,悬韧带绷紧,晶状体变扁平,折光力减少;看近时,睫状肌收缩,悬韧带放松,晶状体依靠其本身弹性变凸,折光力增加。通过如此调节,使光线能聚焦在视网膜黄斑上。
如果通过晶状体调节,光线不能聚焦在视网膜上,就存在屈光不正。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之前称为近视眼;聚焦在视网膜之后称为远视眼;不能聚焦在一个点,称为散光眼。当晶状体变混浊,就称为白内障。
玻璃体
玻璃体为透明的胶状物,充满了晶状体与视网膜之间的空隙。为眼内成像提供了一个透明的空间。对周围组织能承受一定的压力和具有相当的张力,若是玻璃状体因某种原因(如视网膜疾病、葡萄膜炎……)发生变性,导致浓缩或液化,则它对周围组织的支持作用减弱,易引起视网膜脱离的产生。
文章系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眼球结构特点
眼球:近似球型,由眼球壁与眼内容物所组成。婴儿出生时眼球较小,前后径为12.5~15.8mm,前后径(称为眼轴)随着年龄生长,至成人时眼球前后径(外径)平均24mm。这在眼科屈光学中有重要的意义——就是从婴幼儿到成人,是一个轻度远视正视化的过程。婴儿常有200~300度(专业论述+2.00D~+3.00D)的远视,至成年时达到正视眼(+0.50D~-0.25D)。前后径超过25mm者已经表现为近视。(一)眼球壁:分三层,由外到内依次为纤维膜、葡萄膜、视网膜。
1、外层(纤维膜):由角膜、巩膜组成。
角膜:纤维膜的前1/6,内无血管,完全透明。角膜略呈椭圆形,横径为11.5mm~12mm,垂直径为10.5mm~11mm.中央瞳孔区附近大约4mm直径的圆形区内近似球形,其各点的曲率半径基本相等,是入眼光线穿透的区域。角膜分为五层,由前向后依次为上皮细胞层、前弹力层、基质层、后弹力层、内皮细胞层,前弹力层、实质层和内皮细胞层损伤后不能再生,由不透明纤维组织代替。准分子激光近视手术激光的主要切削部位选在基质层。角膜总屈光为+43D,占眼球屈光力的70%。
角膜功能:1)保持眼球一定性状及保护眼内组织。
2)屈光间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3)屈光手术的重要组织。
巩膜:外膜的后5/6部分,质地坚韧,不透明,呈瓷白色,由致密交错的纤维所组成。巩膜向前与角膜相连,后部与视神经交界处分为内外两层,外2/3移行于视神经鞘膜,内1/3呈网眼状,称巩膜筛板,此板很薄,视神经纤维束由此处穿出眼球。
巩膜功能:1)维持眼球外形
2)保护眼内组织以稳定视力。
2、中层(葡萄膜/血管膜):由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组成
葡萄膜的主要功能:营养眼球,是全身含血量最丰富的部位,供应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视锥、视杆细胞。
分述如下:
虹膜:葡萄膜的最前部分,为圆盘状,中央有一小孔即瞳孔,约2.5-4mm,虹膜的肌肉分为两种,即瞳孔括约肌和瞳孔开大肌,两者相互作用,调节瞳孔大小。交感神经支配瞳孔开大肌,副交感神经支配瞳孔括约肌。
虹膜功能:1)营养眼球
2)控制瞳孔大小,调节进入眼内的光线,有利于视网膜成像并减少有害光线损伤视网膜。
睫状体:为宽约6mm的环状组织,位于虹膜与视网膜的锯齿缘之间。前1/3肥厚处为睫状冠,其上有睫状突可分泌房水,后2/3为睫状体平部,晶状体悬韧带附着在睫状体上,位于睫状突和巩膜之间有睫状肌,受来自第三对脑神经的副交感神经纤维支配。睫状肌收缩时,悬韧带张力降低,晶状体依靠自身的弹性回缩而变厚,产生眼的调节作用。
睫状体功能:1)营养眼球
2)分泌的房水营养晶状体和眼前段结构,且有维持眼压的功能。
3)改变晶状体形态, 产生调节作用。
脉络膜:位于巩膜和视网膜之间,是色素丰富的血管性结构,由3个血管层组成:脉络膜毛细血管层、中间的中血管层、外层的大血管层
脉络膜的功能:1)营养视网膜色素上皮和内颗粒层以外的视网膜。
2)散热、遮光和暗房作用。
3)为黄斑中心凹提供血液供应。
3、内层(神经层):视网膜
视网膜:为一透明薄膜,是大脑的延伸部分,也是视觉信息形成的第一站。视网膜外层为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内层为神经感觉层(是视网膜的内9层),两层之间存在一个潜在性间隙,临床上视网膜分离即由此处分离。
视网膜上两个重要的生理结构:
黄斑:视网膜后极部有一直径约2mm的浅漏斗状小凹区,称为黄斑,其中央有一直径约0.1mm小凹,称为黄斑中心凹,黄斑区有密度较大的视锥细胞,约占视网膜视锥细胞总数的10%,在黄斑以外视锥细胞逐渐减少,在黄斑中央0.25mm直径范围之内没有视杆细胞。在此以外视杆细胞迅速增多。视锥细胞感强光(明视觉)褐色决,视杆细胞感弱光(暗视觉),无色视觉,所以黄斑中心凹是视觉最敏锐的部位。视杆细胞含视紫红质,如缺乏维生素A,或某些酶或微量元素锌等代谢障碍时,就会影响视紫红质再合成的过程,导致夜盲。
视盘:黄斑鼻侧约3mm处有一直径约1.5mm边界清楚的淡红色圆盘状的结构称为视乳头(视盘),是视网膜神经纤维汇集穿过巩膜筛板的部位,其中央有一小凹区称为视杯或生理凹陷。视乳头无视细胞,故无视觉,视野中形成生理盲点。
视网膜功能:接受视觉信息并对视觉信息进行处理和传递。
(二)眼内容物: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 三者均透明而又有一定屈光指数,通常与角膜一并构成眼的屈光介质。
1、房水:是眼内的透明液体,充满前房和后房,
功能:维持眼内压,营养角膜、晶状体和玻璃体
2、晶状体:富有弹性,形似双凸透镜的透明体,直径约9—10mm,厚约4—5mm前面的曲度较小,曲率半径约为9—10mm,后面的曲率半径较大,曲率半径为5.5mm。晶状体主要由水和蛋白质组成,此外还含有氨基酸、类脂物、微量元素等非蛋白质成分。晶状体本身无血管,其营养来自房水,因此当房水成分发生改变时,会影响晶状体的代谢,导致晶状体混浊形成白内障。
晶状体的功能:1)充当双凸透镜,使进入眼内的光线折射成像。
2)完成眼的调节功能。
3)滤过部分紫外线,保护视网膜。
3、玻璃体:充满眼球后4/5空腔内的无色透明的胶样体,主要有胶原纤维丝及98.5%—99.7%的水组成的胶状物。玻璃体本身无血管,代谢作用很低,其营养来自脉络膜和房水。玻璃体易受各种物理、化学、外伤、炎症类症、退行性变性等影响,发生分解,出现液化现象。表现为眼前有点状、线状、蜘蛛网状等各种形态的漂浮物,并随眼球运动上下浮动。
玻璃体的功能:1)是眼屈光间质之一。
2)对视网膜和眼球壁起支撑作用。
(三)眼附属器:包括眼睑、泪器、结膜、眼外肌、眼眶。
1、眼睑:位于眼球前,对眼球起重要的保护作用,眼睑组织由前向后分为六层,依次为:眼睑皮肤、皮下疏松结缔组织、肌层、肌下结缔组织、纤维层和睑结膜。以下分述前三层:
(1)眼睑皮肤:为全身皮肤中最薄者,但富于弹性,以适应眼睑运动的需要。
(2)皮下疏松结缔组织:皮下组织疏松,组织液或血液易于在皮下集聚,炎症反应也容易在此扩散。
(3)肌层:包括眼轮匝肌、提上睑肌和muller肌
(4)眼轮匝肌:由第七对脑神经面神经支配。
眼轮匝肌的功能:肌肉收缩时眼睑闭合。
(5)提上睑肌:次肌受第三对脑神经动眼神经支配。
提上睑肌的功能:收缩时提起上睑各部分,包括眼睑皮肤、睑板和睑结膜。
如动眼神经核发育不全或提上睑肌发育不全或提上睑肌发育不良会引起上睑下垂,发生在幼儿,不及时矫治会造成弱视。
(6)muller肌:受交感神经支配
muller肌功能:使睑裂开大
2、结膜:为一薄层透明的粘膜,覆盖在眼睑内面,并翻转覆盖在眼球前部巩膜表面,其上皮与角膜上皮相延续。如以睑缘为口,角膜为底,结膜呈一囊状,故称结膜囊。
临床上结膜分为睑结膜、球结膜和穹隆结膜三部分。
(1)睑结膜为覆盖眼睑内面的部分;
(2)穹隆结膜位于睑结膜与球结膜之间,该处结膜较厚,多皱褶,富扩张力,使眼球与眼睑得以自如活动;
(3)球结膜介于穹隆结膜与角膜之间,覆盖眼球前1/3的巩膜表面,球结膜最薄,最透明,富移动性。
3、眼外肌
包括4条直肌与2条斜肌。
表 各眼外肌的主要及次要动作表
眼外肌 主要动作 次要动作
外直肌 外转眼球 ——
内直肌 内转眼球 ——
上直肌 上转眼球 内转、内旋
下直肌 下转眼球 内转、外旋
上斜肌 内旋眼球 下转、外转
下斜肌 外旋眼球 外转、上转
表 眼外肌检查的六个注视位置
注视位置 被检查的眼外肌
向右看 右外直肌 左内直肌
向左看 右内直肌 左外直肌
向右上看 右上直肌 左下斜肌
向右下看 右下直肌 左上斜肌
向左上看 右下斜肌 左上直肌
向左下看 右上斜肌 左下直肌
眼外肌
4、视路:是指神经纤维由视网膜到达大脑皮质中枢的传导径路。
包括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视皮质。
眼球的结构及作用
眼球:近似球型,由眼球壁与眼内容物所组成。婴儿出生时眼球较小,前后径为12.5~15.8mm,前后径(称为眼轴)随着年龄生长,至成人时眼球前后径(外径)平均24mm。这在眼科屈光学中有重要的意义——就是从婴幼儿到成人,是一个轻度远视正视化的过程。婴儿常有200~300度(专业论述+2.00D~+3.00D)的远视,至成年时达到正视眼(+0.50D~-0.25D)。前后径超过25mm者已经表现为近视。(一)眼球壁:分三层,由外到内依次为纤维膜、葡萄膜、视网膜。
1、外层(纤维膜):由角膜、巩膜组成。
角膜:纤维膜的前1/6,内无血管,完全透明。角膜略呈椭圆形,横径为11.5mm~12mm,垂直径为10.5mm~11mm.中央瞳孔区附近大约4mm直径的圆形区内近似球形,其各点的曲率半径基本相等,是入眼光线穿透的区域。角膜分为五层,由前向后依次为上皮细胞层、前弹力层、基质层、后弹力层、内皮细胞层,前弹力层、实质层和内皮细胞层损伤后不能再生,由不透明纤维组织代替。准分子激光近视手术激光的主要切削部位选在基质层。角膜总屈光为+43D,占眼球屈光力的70%。
角膜功能:1)保持眼球一定性状及保护眼内组织。
2)屈光间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3)屈光手术的重要组织。
巩膜:外膜的后5/6部分,质地坚韧,不透明,呈瓷白色,由致密交错的纤维所组成。巩膜向前与角膜相连,后部与视神经交界处分为内外两层,外2/3移行于视神经鞘膜,内1/3呈网眼状,称巩膜筛板,此板很薄,视神经纤维束由此处穿出眼球。
巩膜功能:1)维持眼球外形
2)保护眼内组织以稳定视力。
2、中层(葡萄膜/血管膜):由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组成
葡萄膜的主要功能:营养眼球,是全身含血量最丰富的部位,供应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视锥、视杆细胞。
分述如下:
虹膜:葡萄膜的最前部分,为圆盘状,中央有一小孔即瞳孔,约2.5-4mm,虹膜的肌肉分为两种,即瞳孔括约肌和瞳孔开大肌,两者相互作用,调节瞳孔大小。交感神经支配瞳孔开大肌,副交感神经支配瞳孔括约肌。
虹膜功能:1)营养眼球
2)控制瞳孔大小,调节进入眼内的光线,有利于视网膜成像并减少有害光线损伤视网膜。
睫状体:为宽约6mm的环状组织,位于虹膜与视网膜的锯齿缘之间。前1/3肥厚处为睫状冠,其上有睫状突可分泌房水,后2/3为睫状体平部,晶状体悬韧带附着在睫状体上,位于睫状突和巩膜之间有睫状肌,受来自第三对脑神经的副交感神经纤维支配。睫状肌收缩时,悬韧带张力降低,晶状体依靠自身的弹性回缩而变厚,产生眼的调节作用。
睫状体功能:1)营养眼球
2)分泌的房水营养晶状体和眼前段结构,且有维持眼压的功能。
3)改变晶状体形态, 产生调节作用。
脉络膜:位于巩膜和视网膜之间,是色素丰富的血管性结构,由3个血管层组成:脉络膜毛细血管层、中间的中血管层、外层的大血管层
脉络膜的功能:1)营养视网膜色素上皮和内颗粒层以外的视网膜。
2)散热、遮光和暗房作用。
3)为黄斑中心凹提供血液供应。
3、内层(神经层):视网膜
视网膜:为一透明薄膜,是大脑的延伸部分,也是视觉信息形成的第一站。视网膜外层为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内层为神经感觉层(是视网膜的内9层),两层之间存在一个潜在性间隙,临床上视网膜分离即由此处分离。
视网膜上两个重要的生理结构:
黄斑:视网膜后极部有一直径约2mm的浅漏斗状小凹区,称为黄斑,其中央有一直径约0.1mm小凹,称为黄斑中心凹,黄斑区有密度较大的视锥细胞,约占视网膜视锥细胞总数的10%,在黄斑以外视锥细胞逐渐减少,在黄斑中央0.25mm直径范围之内没有视杆细胞。在此以外视杆细胞迅速增多。视锥细胞感强光(明视觉)褐色决,视杆细胞感弱光(暗视觉),无色视觉,所以黄斑中心凹是视觉最敏锐的部位。视杆细胞含视紫红质,如缺乏维生素A,或某些酶或微量元素锌等代谢障碍时,就会影响视紫红质再合成的过程,导致夜盲。
视盘:黄斑鼻侧约3mm处有一直径约1.5mm边界清楚的淡红色圆盘状的结构称为视乳头(视盘),是视网膜神经纤维汇集穿过巩膜筛板的部位,其中央有一小凹区称为视杯或生理凹陷。视乳头无视细胞,故无视觉,视野中形成生理盲点。
视网膜功能:接受视觉信息并对视觉信息进行处理和传递。
(二)眼内容物: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 三者均透明而又有一定屈光指数,通常与角膜一并构成眼的屈光介质。
1、房水:是眼内的透明液体,充满前房和后房,
功能:维持眼内压,营养角膜、晶状体和玻璃体
2、晶状体:富有弹性,形似双凸透镜的透明体,直径约9—10mm,厚约4—5mm前面的曲度较小,曲率半径约为9—10mm,后面的曲率半径较大,曲率半径为5.5mm。晶状体主要由水和蛋白质组成,此外还含有氨基酸、类脂物、微量元素等非蛋白质成分。晶状体本身无血管,其营养来自房水,因此当房水成分发生改变时,会影响晶状体的代谢,导致晶状体混浊形成白内障。
晶状体的功能:1)充当双凸透镜,使进入眼内的光线折射成像。
2)完成眼的调节功能。
3)滤过部分紫外线,保护视网膜。
3、玻璃体:充满眼球后4/5空腔内的无色透明的胶样体,主要有胶原纤维丝及98.5%—99.7%的水组成的胶状物。玻璃体本身无血管,代谢作用很低,其营养来自脉络膜和房水。玻璃体易受各种物理、化学、外伤、炎症类症、退行性变性等影响,发生分解,出现液化现象。表现为眼前有点状、线状、蜘蛛网状等各种形态的漂浮物,并随眼球运动上下浮动。
玻璃体的功能:1)是眼屈光间质之一。
2)对视网膜和眼球壁起支撑作用。
(三)眼附属器:包括眼睑、泪器、结膜、眼外肌、眼眶。
1、眼睑:位于眼球前,对眼球起重要的保护作用,眼睑组织由前向后分为六层,依次为:眼睑皮肤、皮下疏松结缔组织、肌层、肌下结缔组织、纤维层和睑结膜。以下分述前三层:
(1)眼睑皮肤:为全身皮肤中最薄者,但富于弹性,以适应眼睑运动的需要。
(2)皮下疏松结缔组织:皮下组织疏松,组织液或血液易于在皮下集聚,炎症反应也容易在此扩散。
(3)肌层:包括眼轮匝肌、提上睑肌和muller肌
(4)眼轮匝肌:由第七对脑神经面神经支配。
眼轮匝肌的功能:肌肉收缩时眼睑闭合。
(5)提上睑肌:次肌受第三对脑神经动眼神经支配。
提上睑肌的功能:收缩时提起上睑各部分,包括眼睑皮肤、睑板和睑结膜。
如动眼神经核发育不全或提上睑肌发育不全或提上睑肌发育不良会引起上睑下垂,发生在幼儿,不及时矫治会造成弱视。
(6)muller肌:受交感神经支配
muller肌功能:使睑裂开大
2、结膜:为一薄层透明的粘膜,覆盖在眼睑内面,并翻转覆盖在眼球前部巩膜表面,其上皮与角膜上皮相延续。如以睑缘为口,角膜为底,结膜呈一囊状,故称结膜囊。
临床上结膜分为睑结膜、球结膜和穹隆结膜三部分。
(1)睑结膜为覆盖眼睑内面的部分;
(2)穹隆结膜位于睑结膜与球结膜之间,该处结膜较厚,多皱褶,富扩张力,使眼球与眼睑得以自如活动;
(3)球结膜介于穹隆结膜与角膜之间,覆盖眼球前1/3的巩膜表面,球结膜最薄,最透明,富移动性。
3、眼外肌
包括4条直肌与2条斜肌。
表 各眼外肌的主要及次要动作表
眼外肌 主要动作 次要动作
外直肌 外转眼球 ——
内直肌 内转眼球 ——
上直肌 上转眼球 内转、内旋
下直肌 下转眼球 内转、外旋
上斜肌 内旋眼球 下转、外转
下斜肌 外旋眼球 外转、上转
表 眼外肌检查的六个注视位置
注视位置 被检查的眼外肌
向右看 右外直肌 左内直肌
向左看 右内直肌 左外直肌
向右上看 右上直肌 左下斜肌
向右下看 右下直肌 左上斜肌
向左上看 右下斜肌 左上直肌
向左下看 右上斜肌 左下直肌
眼外肌
4、视路:是指神经纤维由视网膜到达大脑皮质中枢的传导径路。
包括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视皮质。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