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作者
0 评论
92 阅读
央广网北京12月19日消息(记者丁飞)据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国新办今天(19日)召开政策吹风会。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桃林表示,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力争到2025年,全国农机总动力稳定在11亿千瓦左右。
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农机总动力达9.88亿千瓦,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66%,规模以上农机企业发展到2500多家。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农机生产大国和使用大国,农业生产方式实现了从主要依靠人力畜力到主要依靠机械动力的历史性转变。张桃林说,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央广网北京12月19日消息(记者丁飞)据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国新办今天(19日)召开政策吹风会。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桃林表示,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力争到2025年,全国农机总动力稳定在11亿千瓦左右。
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农机总动力达9.88亿千瓦,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66%,规模以上农机企业发展到2500多家。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农机生产大国和使用大国,农业生产方式实现了从主要依靠人力畜力到主要依靠机械动力的历史性转变。张桃林说,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国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发展还有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亟待解决。
“农机装备有效供给不足,缺门断档和中低端产品产能过剩并存;农机和农艺融合不够,品种选育、栽培制度、产后加工与机械化生产的适应性有待加强;适宜机械化的基础条件建设滞后,存在农机‘下田难’、‘工作难’和‘存放难’问题。”张桃林表示。
根据近期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加快推进我国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力争到2025年,农机装备品类基本齐全,产品质量可靠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张桃林表示:“全国农机总动力稳定在11亿千瓦左右。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5%,粮棉油糖主要产区(县)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丘陵山区(县)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55%以上,设施农业、畜牧养殖、水产养殖和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率总体达到50%。”
中国是世界上排第一的农业国家吗
现今世界上的农业大国通常是按农业投入产出比计算的,由于中国农业投入与产出比不高;因此属于农业生产大国。
世界农业最发达的六大国家:
1、美国。美国的农业是当今世界上最发达的,一个农民就可以养活五十六个美国人,美国的农业发展十分迅猛,出口至世界各地,如今,美国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美国农业的迅速发展主要得益于高程度的科技化和优惠的政策补助。美国的农药喷洒主要依靠高效的航空农业,美国的每一个大型的农产也都是机械化生产,农业补贴政策也十分的完善。
2、加拿大。加拿大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粮食援助提供国,耕地面积占了加拿大国土面积的百分之五,加拿大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出口国之一。加拿大的农业发展是高速发达的,加拿大政府也十分重视农业的发展,农业保险制度十分的完善,生产技术水平高,效益高产量高。
3、澳大利亚。澳大利亚的面积很大,并且草原广阔,草质良好,土地面积广阔的澳大利亚,人均占有的土地资源就十分的丰富。除此之外,良好的草质也很适合绵羊的生长和繁殖,澳大利亚的羊毛出口量居于世界第一位,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4、德国。德国的农业发展是十分迅猛的,在五十多年以前,德国还是一个农业落后的国家,然而如今德国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世界农业科技州。德国的农业从教育和科技为依托,政府努力推动农业科研院的建立,并且出售国家的工业股份以发展农业。
5、法国。法国主要以酒闻名于世界,产自法国的酒每年都销往世界各地,在世界位列第二名,而在法国牛奶产量也在世界排名第五。法国的农业发展已经达到了专业化,法国充分利用自身的自然条件以及本国的农业资源,形成了十分专业化的商品生产基地。
6、英国。英国的农业发展史十分的悠久,在六千多年以前,英国就有了面积十分庞大的原始森林。英国的农业生产并不同于其他几大国家,英国这个国家的土地面积较小,但是人口数量较多,所以英国的农业生产模式是集约式经营,这一经营模式很大程度的提高了英国农业的单产水平。
中国建国60周年的农业变化
新中国农业机械化在60年的发展历程中,战胜了各种困难挫折,探索前进,开拓创新,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和历史性进步,构建了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的农业机械化发展体系,进入了农业机械化中级发展阶段,开创了一条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 回顾我国农业机械化事业60年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1949~1980年,行政推动阶段。国家在有条件的社、队成立农机站并投资,支持群众性农具改革运动,增加对农机科研教育、鉴定推广、维修供应等系统的投入,基本形成了遍布城乡、比较健全的支持保障体系。1981年~“八五”期末,体制转换阶段。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在农业机械化发展中的作用逐渐增强,对农机工业的计划管制日益放松,农民逐步成为投资和经营农业机械的主体,农业机械多种经营形式并存。“九五”初期至2003年,市场导向阶段。 1996年,国家有关部委开始组织大规模小麦跨区机收服务,联合收割机利用率和经营效益大幅度提高,实现了我国小规模农业生产单元使用大型农业机械的规模化生产,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初步形成。2004年至今,依法促进阶段。2004年出台了《农业机械化促进法》,2004年-2009年的中央1号文件都明确提出了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的要求和措施。购机补贴政策对农业机械化发展和农机工业拉动效应显著,农机工业步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 60年来,农业机械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从建国至今,我国的农业装备水平和农业机械化水平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截至2008年底,全国农机总动力达8.22亿千瓦,是1949年8.01万千瓦的10000倍,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6.95%;每公顷耕地拥有农机动力6.75千瓦;拖拉机保有量2021.91万台,是1949年117台的17.3万倍,年均增长速度为22.68%。高性能、大功率的田间作业动力机械和配套机具增长幅度较快,特别是大中型拖拉机、半喂入式水稻联合收割机、水稻插秧机、玉米收获机和保护性耕作机具的保有量有了大幅度增长。农业机械化水平进入了中级发展阶段,2008年底,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0.8%。在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迅速发展的同时,农机作业领域也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由大田农业向设施农业,由种植业向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全面发展,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农机标准化作业程度明显提高,集收获、耕整、播种于一体的机械化复式作业应用范围扩大,农业抢收抢种能力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 同时,国家积极推动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通过农具改革,实施国家科技攻关、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农业科技跨越计划、引进国际先进农业技术(948)项目等,加大了农业机械装备关键技术和装备的研制开发和扶持力度,推动了农业机械化部分“瓶颈”环节技术和技术集成问题的解决。农机工业通过转换经营机制,深化企业改革,实现了从农机生产弱国发展成为世界农机生产大国的历史性跨越,支撑了我国农业机械化的迅速发展。2008年底全国农机制造企业约8000家,规模以上企业达到2021家,农机工业总产值1915亿元,是改革开放初期1980年(103.7亿元)的18.5倍。我国农机对外开放领域也进一步扩大,成功地引进、消化、吸收了国外先进的水稻、玉米、甘蔗等作物生产机械和旱作节水农业、保护性耕作技术,促进了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目前,我国农机产品不仅能满足国内市场需要,而且在国际市场上也表现出了明显的竞争优势。 随着农机事业的蓬勃发展,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农机专业协会、股份(合作)制农机作业公司、农机经纪人等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不断地涌现与发展壮大。截至2008年底,全国各类农机作业服务组织达16.56万个,农机户总数已达3833万个,农机化中介服务组织6022个。农机社会化服务领域随之拓展,呈现出组织形式多样化、服务方式市场化、服务内容专业化、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显著特征。农机作业的订单服务、租赁服务、承包服务和跨区作业、集团承包等服务方式,满足了农业生产和农民的迫切需要,推动了农机服务市场化快速发展。2008年,全国农业机械化服务经营收入达到3466.5亿元,成为当前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渠道和新亮点。 为了给农业机械化创造良好的法治和政策环境,我国一直重视农业机械化法律法规及政策体系的建立。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颁布实施,成为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进入法治轨道的重要标志。至今,我国已出台农业部及省级政府农业机械化行政规章41部,省级地方性农业机械化法规37部,这些法律法规已基本形成中国农业机械化法律法规体系框架,并进一步健全、完善。2004年开始实施的农业机械购机补贴政策,中央财政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从7000万元增长到2009年的130亿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和农机工业的发展。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从现在到2020年,是我国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的关键时期,农业机械化发展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预计到2020年,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将达到70%,实现主要作物关键环节生产机械化,为推进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装备支撑。 谢谢采纳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恩施知识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