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想争第一不爱说话不合群嫉妒心强专家解答背后原因
以下是本周的“兰海问答”,希望对各位家长有所帮助。您也可以在抖音上关注“超级育儿师兰海”,兰海老师每天都会在抖音与大家分享一条育儿问答哦!
1.女儿看了动画片后心里有阴影,怎么办?
我家女儿5岁,不知看了什么动画片(在奶奶手机上),近期睡觉或者上辅导班前总说:“害怕,我害怕…”我有问过她怕什么,她也只能说出只言片语,比如大妖怪,天上
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每天我们都会收到大量的问题咨询。为了更好地帮助大家,我们会挑选一些具有典型性或代表性的问题,提供给兰海老师及专家团队来解答。
以下是本周的“兰海问答”,希望对各位家长有所帮助。您也可以在抖音上关注“超级育儿师兰海”,兰海老师每天都会在抖音与大家分享一条育儿问答哦!
1.女儿看了动画片后心里有阴影,怎么办?
我家女儿5岁,不知看了什么动画片(在奶奶手机上),近期睡觉或者上辅导班前总说:“害怕,我害怕…”我有问过她怕什么,她也只能说出只言片语,比如大妖怪,天上幽灵这类。无论我怎么安慰解释,她还是说“害怕”,我想求助,我该怎么办?
答:
您好,看到您对孩子的描述,我能感觉到您对孩子的担心和焦虑,担心孩子看到的可怕的东西会对孩子造成影响,更担心焦虑害怕的情绪会一直伴随着她。
孩子出现的上述现象,其实是体现了孩子安全感受到了伤害,对于五岁的孩子来说,她并不能区分现实世界和想象中的世界,往往把想象当做现实,尤其是看到动画片或者手机视频里面恐怖的场景,她会认为里面的情节可能是真实的。因此孩子有害怕的情绪是非常正常的,而且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是好的,这是孩子应对未知危险的一种自我保护。所以作为父母,首先要接纳孩子害怕的情绪,千万不要否认孩子的害怕情绪,说:“这有什么可怕的!”或者是责怪孩子,说:“怎么这么胆小!”这样是非常不对的,要首先避免。
另外,下次孩子再说害怕的时候,我们可以蹲下来,抱着她,用身体的接触给她足够的安全感,让她感受到妈妈爱的力量。
最重要的是,我们平时需要帮助她过滤掉一些不适合孩子看的资源,给她选择这个年龄段适合的动画片和娱乐资源。还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很多其他的方式来建立和加强孩子的安全感,比如读绘本,玩游戏,高质量的陪伴互动等等。
最后,我给您推荐兰海说成长APP里,父母必修,孩子能力培养课中的“安全感”这一课。还有常见问题中《孩子怕黑,自己不敢睡觉怎么办》,您可以学习兰海老师是如何帮助孩子克服恐惧的。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陪伴,孩子会顺利度过这个困难的。
加油!
2.孩子什么都想争第一,怎么纠正他?
孩子6岁了,自尊心很强,即使是跟家里人做游戏也要争第一,拿不到第一就生气。他有个一岁左右的妹妹,但跟妹妹交流的时候,他总觉得妹妹不理他或者不回应他,一定要妹妹主动理他才能一起玩。我该怎么纠正他?
答:
您好,看到您对孩子的描述,我看到一个特别好强的小小男子汉。与此同时,我也感受到您的担心,担心孩子自尊心过强和重输赢会对他以后的生活带来影响。
我们首先要分析孩子为什么总想争第一,为什么他总要妹妹主动找他,他才愿意跟妹妹玩?只有找到背后的原因,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对于六岁的孩子,他们总想赢,总想占据主动,实际上和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有关,就是外部的评价,这个评价中,父母的评价会占很重要的角色。
第一,孩子对自己的自我认知过高,有可能是在平时的生活中,父母总是给予高于他实际水平的评价。孩子会对自己有过高的自我期待,当不能达到期待,孩子会无法接受这个现实。
第二,是父母给与的评价方式不正确,过分强调结果而忽略过程,总是强调赢,孩子会把对结果的追求变成对自己的评价。另外,父母总是夸赞天赋而不强调努力。孩子一旦出现输的情况就会怪自己,而忽略了真正值得赞扬和认可的是他在每一个过程中付出的努力。
第三,孩子对于输赢没有正确的认识,在他生长的环境中,大家更多地在意关注和赞扬那个获胜的人,而忽略甚至批评失败的人。这样的评价,会让孩子对输赢有了自己的期待或者对失败产生巨大的恐惧。对于六岁的孩子来说,我们是他最重要的生活环境,我们要切实地调整自己,为孩子做出好的影响和榜样。
对于孩子来说,得到赞扬和鼓励,是激发他成就感的重要方法,我们要学会科学地表扬孩子,什么是科学地肯定和表扬呢?
1.肯定要及时,最好马上有反馈;2.肯定孩子的努力而非结果、进步而非成功,一定要跟孩子自己相比,哪怕是一点点进步都要表扬他做的好;3.带孩子阅读一些有关输赢的绘本比如《输不起的莎莉》等。总之,在生活中给孩子正确的引导,相信您一定能做到。
3.孩子不会交朋友,怎么办?
我们家小朋友3岁半了,刚上幼儿园,但是好像在幼儿园交朋友的情况不是很好,总说自己没有朋友。在家里经常因为一些意见不一样,会闹脾气和情绪,口头禅就是不和你说话了,不和你做朋友了,然后喜欢拉帮结派的,会和爸爸,爷爷做朋友,爸爸不忍心伤害他,都是试着引导,但是好像没有什么效果,怎么办?
答:
您好,看到您对孩子情况的描述,我能感觉到您对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有些担心,对于孩子的交往情况也有些焦虑。
我们首先来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从科学的成长规律来看,孩子三岁半,思维发展的特点是以自我为中心,孩子心理发展不像身体发育显而易见,所以往往被我们忽视,但它又是确实存在的。因为以自己的想法意愿为中心,不能换位思考,不能理解其他小朋友的想法、感受、意愿,所以常常在交朋友的时候遇到问题。
另外,孩子刚刚进入幼儿园,刚从家庭环境转换到和小朋友社交的环境,孩子会有一些不适应,也有可能他并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语言和行为去表达自己想要交朋友的意愿,以及如何和小朋友之间和睦相处。这也是一个原因。
建议您平时多观察一下,看孩子是否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想法。而我们父母要手把手地带着孩子去学习并且练习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愿。比如大人先说一遍,让孩子跟着重复:你好,我是**,我想和你做朋友,你能和我一起玩什么玩具吗?当然,您也可以用绘本或者角色扮演的形式帮助孩子学会如何交朋友。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在孩子0-6岁的时候,一定要做好帮助和引导的工作,我们家庭成员的言传身教,手把手地带着孩子去学习交流的技能,都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最后,推荐您看兰海说成长APP的父母训练营《社会能力》系列主题,希望对您有帮助。
4.孩子不爱说话,怎么办?
我是一个三岁半女宝宝的妈妈,我们的孩子不爱说话,在学校也不爱说话,解小便也不说。在家也有时候话多,有时候不说话,看见熟人也不肯叫叔叔阿姨,甚至在家里连爸爸和奶奶都不理,对我还好一点,连外公外婆也不肯叫!该怎么办?
答:
这位妈妈您好,从您的问题描述中我感受到了您对孩子不爱说话的担忧。
孩子不爱说话,行为背后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生活环境过于单一。
有可能小的时候,我们把孩子放在一个单一的环境里面,最多就是在家里或者在小区里面溜达,没有让孩子接触到更多的陌生环境,所以孩子刚刚进入到一个陌生环境,看见陌生人的时候就会惊慌失措,不知道该怎么办。
第二,负面评价过多,安全感缺失。
孩子在平时总是被拒绝被否定,比如爸爸妈妈总会指责说,“你怎么不和爷爷奶奶打招呼呀?”“你怎么不和他们交流呀?”如果孩子收到的负面评价过多,也会导致他们不愿意和别人说话。
第三,缺乏示范和练习。
孩子能力的习得是循序渐进的,他们并不能像大人一样张口就来,如果在家里面大人没有帮助他学习如何和陌生人交流,她也很难自己学会。
第四,吓唬孩子,夸大环境的危险性。
用谷歌浏览器打开秀米和公众号后台
不要在公众号后台用二次复制
尽量用同步功能
某些安装的第三方浏览器插件会导致图片丢失
有时候爸爸妈妈存在过度担心的现象,经常会提醒孩子:不许和陌生人说话,不许吃陌生人给的糖,不能跟陌生人走……所以,当孩子见到陌生人的时候,不知道该怎么办。
在见陌生人或者是进入新环境之前,我们先可以用以下的方法帮助孩子:
第一,提前给孩子介绍新的环境或要见的人。帮助孩子了解新的环境是怎么样的,我们要见的这个人是怎么样的。
第二我们要给孩子做出示范,比如父母见到自己的同事要说你好,走的时候要说再见。给孩子做出语言上的示范。
第三,我们要鼓励孩子与他人交流,同时当孩子有了交流的行为,父母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
第四,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和孩子多加练习,要多地鼓励孩子。
最后我们要遵循一个原则就是父母要多做示范,不要强迫孩子。父母的多次示范是非常重要的,相信经过多次的重复,一定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5.孩子妒忌心比较强,怎么办?
孩子7岁半,感觉他非常抵触别人受到夸奖,好像听到就会觉得非常刺耳,就要报复那个被表扬的,说变脸就变脸。怎么办?
答:
我们都希望孩子是一个能经得起表扬,也能听得进去批评的人。看到孩子连别人被表扬就会发脾气变脸,不免有些担忧的情绪。
首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为什么孩子会这么接受不了别人受到表扬。我们大人可能需要反思日常生活中我们是不是表扬孩子过多?孩子对于表扬很接受,但不能接受一点点的批评?或者是对孩子的期望很高?让孩子感受到如果自己不被表扬,表现的不好,我就是不会被喜欢的,我很危险。或者是我们总说孩子是最棒的,孩子不能接受还有其他孩子比我棒。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父母应该怎么做才能让情况有所改善呢?
1.客观评价孩子的表现,包括孩子做得好的地方以及做得不好的地方,不过分地夸大。
2.当其他小朋友受到表扬他难过时,先接受他的情绪,给予安慰,表示理解,然后客观描述你看到的事实。让他知道,其他小朋友确实有做得好的地方,我们可以向别人学习。当然我们也有比他优秀的方面。我们要让孩子看到每个人都是有优缺点的,每个人好的一面都可以被表扬,如果我们期待自己也能做得跟被表扬的小朋友一样好,就要自己去努力。
3.日常生活中表扬或批评孩子,可以尝试先肯定孩子做得好、做得对的地方,欣赏孩子的进步。然后指出可以改变或改进的地方,以及自己的建议是什么。最后,再表达你对孩子的信任,相信孩子一定会做到,支持和帮助孩子一起来做改变。
【今日话题】你有什么育儿问题想跟大家交流呢?你在育儿方面有什么心得和小诀窍?在留言区一起聊聊吧!
孩子嫉妒心强怎么办?哪些因素让孩子嫉妒心变强?
孩子嫉妒心强怎么办?哪些因素让孩子嫉妒心变强?嫉妒是人们为了在竞争中保证自己的利益,对自己比自己幸运的人,表现冷漠排斥的态度,甚至是敌对的一种心理状态。嫉妒心是一种普遍的心理,适当的嫉妒心是正常的,它可以激发一个人潜在的动力。在成年人的世界里,嫉妒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可怕的心理,有些父母注意到孩子几个月的时候就会嫉妒别人,比如说别人有比自己更好的玩具,或者你抱别人家孩子,他就会嫉妒,父母会觉得孩子这么小就有嫉妒心,非常担心。嫉妒是我们天生的技能,也是人类的本能意识,但是嫉妒心过强,那就可能会做出冲动的行为,成为人格缺陷。
哪些因素让孩子嫉妒心变强?1、父母一直刺激性孩子。
在日常的生活中,有很多父母喜爱用结论去点评一个孩子,以成绩论英雄,一直用消沉的词句点评一个孩子。常常把孩子和他人去来做比较,你们班姓刘的那一个同学们每一次都能考九十多分,你怎么只考了不上八十呢?你能不能和他人学一学?”各抒已见,自己家的孩子始终都比不上其他人好,孩子会以为自身跟不上他人,也会对出色的人造成对立的心理状态,她们槽糕的心态让许多人的嫉妒心更为明显。生活中许多见不得别人好的人,便是不断地受语言讥讽打压造成的,正由于出色的人如此优秀,才烘托得她们更为“不堪入目”。
2、被娇惯的孩子嫉妒心更强
有一些父母针对孩子太过地溺宠,达到孩子一切的规定,帮孩子去做一切的事儿。那样的孩子一直非常容易获得达到,无论做什么事情获得的始终是赞美,她们似乎一直一帆风顺,并没有经历过困难和打压,觉得自已就应当获得这种的工资待遇,十分有自豪感。这种孩子会有一个不正确的心理状态,便是见不能他人比她好,当它们进到真真正正的社交媒体中,察觉自己并没有最优异的,自身并非一直都有优势,发觉他人主要表现得自身更强,他人取得的赞美比自身大量,他的自豪感就会被打压,转换为对他人的嫉妒。
3、父母的嫉妒心自身就很强
还有一些父母,他们自己的嫉妒心自身就特别强,一直见不得别人好,充满了去算计,有个人主要表现得比他出色,标准比她们好,就会在孩子眼前酸酸地嫉妒,诽谤他人,说别人的说闲话,表达自身烦闷的心态。本来他人善于工作中,他偏要说起这也是别人会取悦领导干部,却不可以接纳客观事实的实情,那便是他人确实工作能力更强。这样一来孩子学得像模像样,也学会了嫉妒别人。
孩子嫉妒心强怎么办?1、多关心孩子,让孩子有越多的归属感
有一些孩子嫉妒心强,由于她们没有安全感。她们取得了充足的归属感,那麼它们的心境也会更为平静。有一些孩子并没有获得充足的关心,也尤其地烦躁不安,非常容易嫉妒这些被关心的孩子。有一些父母一直说自身孩子主要表现的不太好,继而去赞美:看邻居家的小李真的是太出色了,就是我的孩子就好了,随后你的孩子就会十分的嫉妒。父母要多关心孩子,表述对孩子感情上的依赖,多去立即表述对孩子的爱。你能说“我们都爱你”“大家没有理由的使用你”那麼她们体验到完全的了解后,会对自已有高意义的评定,也会降低嫉妒心理状态。
2、父母要搞好楷模
父母便是孩子的一面镜子,而孩子是父母的身影,父母期待孩子可以少一些嫉妒心,更为自信心,把精力用在让自已变的更强上边,而不是去嫉妒别人。那么就必须父母对自身有一定的规定,许多父母生活中的怨言便是在嫉妒。父母自身内心不平衡、嫉妒心很明显的人,常常的说三道四诽谤他人,那麼父母自身就生话在嫉妒里。那麼长久下来孩子也会学好这类诽谤他人的心理状态,会对这些标准好的人有消极的观点,而不是惦记着怎样去精湛自身。从而嫉妒心越来越明显,乃至造成警惕心。父母最先要更改自身的个人行为,正确引导孩子人格健全的产生。
3、塑造孩子的自信心
嫉妒心理状态是一种认知能力上的不正确,他人在某一方面比自已出色,就觉得自身跟不上他人,嫉妒的心理状态来源于不足自信心。通常越不自信的人,对出色的人越敌视。一些仇富的人,她们通常十分穷,可是又欠缺赚钱的本领和自信心,只有酸酸的嫉妒富人。我们要让孩子了解,一味的嫉妒不可以改变什么,也无法让自身更出色,反倒时长久了,会把核心都放到嫉妒别人上边,心里逐渐变得越来越昏暗歪曲。
父母应当告知孩子,让它们了解人非圣贤,每一个人的优点和缺陷全是不一样的。自身在某一方面比不上他人,不意味着全方面都比不上他人,也需要让孩子勇于认可自身的不够,勤奋把侧重点放到勤奋弘扬自身的优点上边。父母要积极主动的去激励和夸奖孩子。要发觉孩子的勤奋认真的去,毫无疑问孩子,也需要察觉自己孩子的优点和长处,也需要让她们明白坚持不懈的必要性,一直坚持不懈,她们持续得到发展,长此以往就会造成一种自信心的心理状态,在应对旁人的顺利的情况下,也可以用更平静的心境去接纳。
小孩为什么会有争强好胜、处处争第一?
关注育儿,关注生活诚品
要强的背后,是一颗不停歇的好胜心在作怪,它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会有争强好胜、处处争第一?
1、孩子在家中得到过多的呵护、溺爱和纵容。孩子是全家围绕的中心,祖辈呵护、父母疼爱,吃、喝、玩、乐全部他先来。爱子心切,一切以孩子为主,好吃的第一个给孩子吃,孩子的愿望是第一位的,想什么给什么。久而久之孩子形成了唯我独尊的性格。如果孩子的明星地位不可动摇,他就习惯了占据优势,理所当然地接受着家庭的重视。我们不能因为孩子小,就过渡的纵容,否则,孩子大了再要求他们长幼尊卑,就晚了。
2、家长各方面都很厉害、很要强,家长对小孩要求高。
3、因与其他孩子比较产生落差。一家就一个小宝贝,父母常常不自觉地对孩子赋予高的期望。于是,平日里和别家孩子的攀比是少不了的:“你看,人家蒙蒙画画比你强多了!”“隔壁小强都能背50多首唐诗了。”在父母的期望下,孩子也就不自觉地产生了争强好胜的念头。
4、孩子争强好胜,是为了得到关注。有时候,孩子出现问题行为是为了吸引别人的注意,好胜也是这样,如果他总是获得成功时父母才表扬他、关注他,一旦失落,孩子会用一些极端反应来争取安慰。
5、根深蒂固的文化和价值观的引导。中国人都有“状元”情结,每年高考中考结束后,各地区的高考状元、中考状元的成才路让人应接不暇,行行出状元的观念更是将“争第一”变成了一个普适的价值观念,一旦状元得中,就是光宗耀祖、不免“春风得意马蹄疾”了,于是孩子在这样的价值观的导引下,争第一被认为是上进心的表现而被加以强化而无限放大,致使孩子不顾自身实际情况评测自己,而盲目争先,最后会迷失自己。
孩子爱争第一未必是好事
盲目争第一摧残了一个童年的快乐甚至花季少年的生命,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醒,而孩子的“争第一”思想的源头都是来自于父母,是父母争强好胜思想的体现和延续。对于孩子来说,每个人的天赋能力是不同的,不能总是拿第一来要求孩子,让孩子很好的发展自己的天赋能力,并且学会欣赏别人的成功,这才是现代人的必备素养。
竞争意识虽然重要,但如果事事竞争、时时竞争,孩子就会失去快乐。所以,当孩子凡事争第一的时候,我们要找到原因,想办法引导他多一份平常心境。
争强好胜是好事,家长要正确引导
孩子在3~3岁半的时候竞争意识就日益强大起来,他们会不断地和他人参照,不断地更改参照系数——评判标准、不断地用比较来评价别人和自己,在“比一比”中,孩子会获益匪浅。
1、验证自己的本事和力量。孩子会不断地和同龄小朋友较劲,这是一种本能。
2、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和经验。儿童心理学家认为,儿童能够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自我评价,这种评价的依据就是竞争,并为结果沾沾自喜或沮丧。
3、多和同龄人“较量”,学会认识自己。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的比较,只能以父母为坐标测量自己。只有在和小伙伴在一起玩耍的时候,孩子才开始对自己形成一个比较现实的认识,这时候,每个小朋友都成为一面镜子,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认识自己。至于成败输家到底意味着什么,孩子需要慢慢地消化。
4、正确引导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利用孩子的竞争意识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这时候我们大多都是满足他的愿望,我们故意做的慢一点,让他第一个做完。他每一次都很开心,觉得自己很棒。我觉得在这个阶段,如果适当的让他体会到经过努力,得到第一的喜悦,有利于他建立自信,增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信心。
当宝宝凡事都喜欢争第一的时候,父母怎么引导才是保护孩子健康的“竞争意识”?
1、不要插手孩子的游戏和竞争。当然有些界限要事先确定下来:比如不要让竞争对孩子的身体造成危险,或者不能共同排斥一个弱小的孩子等等,这些需要成年人的适当指导。大人也应当注意孩子的团结,孩子不能单枪匹马地逞能,而是要有与小朋友们一起玩的能力。
2、不要无意中带给孩子压力。孩子的竞争和大人的不一样,大人的标准大多是可量化的——更好或更坏,而且常常由他人来决定竞争结果。而孩子之间的竞争是游戏式的,内容、规则和评判结果常常有他们自己决定。
3、让孩子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在日常生活中,家长需要给孩子灌输这样的思想:任何事情,都不必太看重一时的输赢,也不要去盲目地争第一,重要的是积极参与,并学会享受整个过程。因此,玩游戏输了没关系,绘画没有得到第一名也没有什么大不了。只有不断挑战自己、超越自己,才是最大的进步。
4、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抗挫折意识。家长要拒绝做孩子的“全职保姆”,给孩子更多照顾自己的机会,让孩子去学着收拾房间、整理书包等,让孩子能够在做事的过程中,学会独立面对问题,培养坚强的内心。平时也不宜过多地表扬孩子,相反,在恰当的时候,还要给其泼些冷水,让孩子多接受一些挫折锻炼。当孩子入园或上学后,和伙伴之间有了竞争意识,我们可以开始有意识的锻炼他的抗挫折意识。这时候孩子大了一些,理解能力也提升了很多,开始培养孩子正确面对竞争。明白争第一是好事,但是,没得第一没关系,下次再努力。让孩子慢慢接受自己的对手得第一,那是对方做得比自己好。自己会有些难过,失望,但是不必生气,更不必不和对方做朋友了。我们也可以在家中的游戏中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5、如果是家庭对孩子过多的呵护、溺爱和纵容,我们就要把他当成普通的家庭成员,不仅让他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而且当他做错事情的时候,也一样要挨批评。渐渐地,他就会认识到受重视或者被忽视,成功或者失败都是正常的。
6、如果是因与其他孩子比较产生落差,我们需要调整一下自己的心态,不要总在孩子们之间作横向比较,要多看到孩子的优点和进步的一面,孩子的心态也会平和起来。
7、如果是孩子希望得到关注,我们需要用更多的陪伴来表达对孩子的爱。下班回到家,给孩子一个拥抱;临睡前,为孩子讲述一个故事;周末,和他一起游戏??这些亲密接触,都会让孩子留有温暖的感觉,也会有助于他们坦然面对生活中的挫折。
8、对于好胜心强的孩子,家长们首先不要对孩子要求太多,也不要经常拿他跟别的孩子比,建议家长平常多跟孩子一起玩游戏,在游戏中平衡孩子的胜负心态。让他意识到进步是最重要的,而不是输赢。当孩子在游戏中经历了挫折和失败后,他会更好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长处,在失败中总结经验,得到真正的收获。
9、还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很多时候,孩子输了后,会对对手心生怨念,不再想和对方继续做朋友了。家长在帮助孩子分析失败原因的同时,还要引导孩子设身处地感受一下别人的心理,你可以这样跟宝宝说:“别人也付出了努力,也跟你一样希望取得大家的肯定,如果你是他,你希望别人如何对你呢?”让孩子学着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学着欣赏别人,从而心胸变得更加开阔。
10、大人对孩子的要求,做不到的就一定不要承诺。承诺的的,就一定要做到。
无论对大人还是小孩,避免处处争强好胜都是要修行的功课,因为没有人能在所有方面都强。而我们现有的教育体系,通过无休止的考试,把孩子们比较来比较去,在这个比较体系中,学会接纳自己不容易,这也是很多好学生,学到最后,出大问题的深层原因。
鼓励孩子敢于争第一,本身并没有错,但如果家长无视孩子的成长规律,又对孩子期望过高,处处要求他们争强好胜,同时又娇生惯养,事事让其三分,这样的“第一”无形中会滋长孩子惟我独尊,不知谦让等恶习,当他遇到失败时,心理会难以承受,人的一生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也不存在常胜将军。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