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旗帜指引道路理论自信更加坚定理论信念,思想是旗帜道路是方向
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总结十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理论创新居于首位。正是由于这一思想的实践伟力充分彰显,引领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新发展,推动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大跨越。
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五位一体”构建总体布局,以
先进的思想总是与非凡的事业彼此辉映,科学的理论总是与伟大的实践相互激荡。
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总结十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理论创新居于首位。正是由于这一思想的实践伟力充分彰显,引领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新发展,推动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大跨越。
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五位一体”构建总体布局,以“四个全面”明确战略布局,以“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发展深刻变革,以“一带一路”携手世界共圆梦,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展望人类未来前景……十年来,一系列新思想,奠定治国理政的格局,体现因时而动的抱负。
以战略思维谋全局,以辩证思维解矛盾,以法治思维图善治,以系统思维聚合力,以底线思维定边界,以创新思维增活力,以开放思维拓视野……十年来,一系列新思维,确立治国理政的方法,体现运筹帷幄的智慧。
创新驱动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脱贫攻坚、健康中国、碳达峰碳中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推动完善全球治理……十年来,一系列新战略,丰富治国理政的路径,形成了我们党的新时代治国理政战略布局。
就这样,在实现中国梦“关键一程”中,新思想武装头脑、新理念全面播种、新思维指导方法、新战略纵深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立柱架梁、更高水平开放击楫勇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时代前行的浩荡潮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以矢志不渝的信念、艰苦奋斗的勇毅、求真务实的笃行,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境界、治国理政的新境界、管党治党的新境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党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以全新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这是全面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科学理论,是关乎中国前途命运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关乎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前景的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主义在当今时代的大发展作出了开创性、全面性、历史性贡献。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自于实践,又接受实践的检验,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从经济领域看,十年来,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长到114万亿元,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达到18.5%,提高7.2个百分点,稳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提升到8.1万元;制造业规模、外汇储备稳居世界第一,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第11位,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
这些伟大成就的取得,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和强大生命力,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价值和实践伟力。
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其中,人民至上是根本价值导向,自信自立是内在精神特质,守正创新是鲜明理论品格,问题导向是不竭源头活水,系统观念是基本工作方法,胸怀天下是大视野大格局。我们要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
循大道,可至万里。新征程上的宣示坚定而豪迈:“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结崇高的价值追求,积蓄强大的思想力量,亿万人民一起向着未来出发,一定能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本文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作者:经济日报评论员)
来源:经济日报
扎扎实实夺取中国社会主义新胜利,全党要坚定的“四个自信是什么”?
就要坚持“四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必须坚定哪三个自信
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必须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三个自信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十八大报告关于“三个自信”的重要论述,清晰地表明了我们党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决心和信心,对激励全党和全国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必将产生极为重要的精神推动作用。
一、道路自信: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
举什么旗帜、走什么道路,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我们党的道路自信,主要取决于我们选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国家富强之路、人民富裕之路、民族复兴之路。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道路,是极为艰巨的任务。九十多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顺应时代潮流,符合党心民心。这条道路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艰难险阻中奋斗探索出来的成功之路,是经过历史和实践检验完全符合中国国情的强国之路,是能够使亿万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富民之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既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实践证明,我们党选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正是在这条道路的正确引领下,我们党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根本任务,使国家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国内生产总值大幅提升,经济总量跃升到世界第二位;财政收入和外汇储备大幅度增长,国家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已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以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失业保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健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取得新突破,政治体制改革迈出新步伐,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进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迅速,社会生活方式日益丰富多彩,人们的精神面貌不断焕然一新。三十多年来的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引领中国繁荣富强、和谐幸福的必由之路。这就是我们党坚持道路自信的直接现实依据和社会基础。
二、理论自信:体现了我们党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为行动指南的科学性
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理论正确与否,是直接关乎党的性质、关系国家发展的重大问题。我们党的理论自信,主要来自于我们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并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党最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指导思想和强大精神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有机结合而形成的科学理论体系,它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并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立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紧紧围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三大基本问题进行不懈探索,形成了由一系列基本理论观点所构成的理论创新的伟大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科学社会主义。
三、制度自信:体现了我们党确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
制度问题直接关乎党和国家的发展方向。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就说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中国共产党的制度自信,主要来自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符合中国基本国情、具有无比优越性的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先后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构成的基本政治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了在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所有这些制度既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又有利于保持党和国家发展活力,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根本层面的制度,体现着国家的性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一种政体,与我国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相适应,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是指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它们是改革开放以来创造中国发展奇迹的重要保障。
除了上述根本制度和基本制度之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中还包括一些具体层面的制度,即建立在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和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等。这些具体的制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等方面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在我国长期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过程中逐步建立并逐步健全完善的,它的优越性已经被历史和我们取得的辉煌成就所证明。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过程中,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增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拓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而不断完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和理论体系三者是有机统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提供了坚实的实践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和理论体系,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只要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毫不动摇地坚定“三个自信”,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勇于实践、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我们就一定能在实践中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