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探比亚迪柳钢华为南宁3大产业巨头如今如何了
通江达海、向海图强。
广西的世纪工程启动,那么,南宁的产业进度如何?
产业一直是南宁的短板,也正因为如此,南宁这几年一直在努力补短。
目前进驻南宁的各大企业当中,尤以比亚迪、华为、柳钢为代表的产业巨头最受关注。
昨天周末,小花到这几个项目工地实探了一圈。
01
比亚迪,南宁产业之光?
去年以来,比亚迪在南宁的动作不断,今年,尤其
8月28日,被誉为会让广西逆天改命的西部陆海新通道骨干工程——平陆运河正式开工,广西一片欢天喜地。
通江达海、向海图强。
广西的世纪工程启动,那么,南宁的产业进度如何?
产业一直是南宁的短板,也正因为如此,南宁这几年一直在努力补短。
目前进驻南宁的各大企业当中,尤以比亚迪、华为、柳钢为代表的产业巨头最受关注。
昨天周末,小花到这几个项目工地实探了一圈。
01
比亚迪,南宁产业之光?
去年以来,比亚迪在南宁的动作不断,今年,尤其密集。
7月,比亚迪成立了3家新公司,涉及新能源汽车电池、试车场等,最近又有猛料:
第一个消息,8月23日至24日,南宁市举行新能源电池产业链招商推介活动,比亚迪高层及核心供应商领导来邕参与。南宁市新能源电池产业链发展座谈会上,比亚迪公司董事长发表视频致辞。
(来源:南宁新闻综合频道)
推介活动现场,南宁新能源产业发展基金发布和一批合作项目签约,并为南宁市电池新材料创新研究院揭牌。现场签约新能源产业链合作项目4个,涉及总投资超195亿元。
从现场领导的讲话足见对比亚迪的重视度:南宁市将全力营造一流发展环境,全面提供法治化、精细化、专业化的“妈妈式”服务,让包括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在内的广大企业在南宁安心创业、放心发展。
比亚迪高层表示,比亚迪看好南宁,坚持投资南宁,将与南宁不断加强合作,力争布局更多产业项目、精品项目。
比亚迪另一个大新闻,是上周又拿了超千亩的地块。
2022年8月26日,网上挂牌截牌的GC2022-050地块,位于南宁市青秀区伶俐镇江南29号路以北、江南17号路以东、江南22号路以西,占地1198.583亩。
(来源:克而瑞)
最终被广西弗迪电池有限公司(比亚迪旗下弗迪电池在广西建立新公司)拿下。成交总价约33560.3255万元,成交单价28万元/亩,成交楼板价210元/㎡。
就此,广西弗迪年产45GWh动力电池项目一期、二期地块全部成功出让,整个项目合计占地面积达2500亩。
根据此前媒体报道显示,该项目计划投资约140亿元,建设45GWh规模的动力电池项目。建设周期为15个月,预计2023年投产,投产后3年内达产,达产后将实现年产值超过260亿元,新增约1万个就业岗位。
从区位上看,广西弗迪年产45GWh动力电池项目,位于南宁市东部产业新城伶俐启动区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组团的东北角。项目北面临郁江,南面临柳南高速,东距伶俐服务区不到1公里,西距南宁东收费站约23公里,物流运输便捷,交通枢纽也将逐步完善。
那么,目前项目进展如何呢?
周末,花儿街实探了项目现场,看到项目已经在如火如荼建设当中,厂房已经建设起来了。
除了青秀项目,比亚迪多个项目在南宁同时推进。
在《2022年第三批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重大项目方案》中,多个新能源项目列入预备计划,包括:南宁邕州弗迪电池有限公司比亚迪动力电池扩产项目(邕宁)、广西东盟弗迪电池有限公司比亚迪10GW时混合动力电池及5GW时新型电池项目(武鸣)、南宁比亚迪新材料有限公司3万吨碳酸锂项目(六景)、南宁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综合测试场有限公司比亚迪智能新能源汽车综合测试场(隆安)、伶俐工业园区新能源汽车及配套产业园项目一期(伶俐)等项目。
由此来看,比亚迪在南宁已经公布的布局项目就有5个,这盘棋下得相当大。
02
华为广西总部项目尚待动工
第二个动作比较大的是华为。
7月,华为技术服务(广西)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意味着华为在广西的步伐又更进一步。
从相关信息当中,华为技术服务(广西)有限公司的注册地址在青秀区中柬路8号龙光世纪A座,这也是此前华为驻广西办事处的地址。
而早在去年12月29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曾以252元/㎡的楼面价拿下了位于青秀区桂花路以南、凤岭南路以北的GC2021-103地块。
据了解,早在华为去年拿地的时候,就已经完成了三通一平的工作,目前,项目进展如何?小花实拍了其最新进度,如下:
从目前来看,地块现场还没太大动静。有消息称,目前华为广西总部项目已经完成了相关设计工作,预计将于9月正式动工。
其实,这几年华为在南宁一直动作不断。
2020年1月2日,中国-东盟信息港鲲鹏生态创新中心揭牌。这是广西与华为联手打造的一个数字经济新高地,将为广西数字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给广西的IT产业发展提供巨大的机会。
2020年4月30日,《广西自治区人民政府与华为深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南宁签约,双方将在“五网建设”、新基建、鲲鹏产业生态、5G网络建设及应用发展等领域继续深化合作。
2021年6月4日,在“壮美广西云数字峰会暨懂行中国行2021”活动上,南宁市政府与华为签署可合作议程,标志着华为广西区域总部正式落户南宁。
除了实打实的技术援助之外,华为还在为南宁甚至广西提供高精尖人才培养的温床,就比如此前在人工智能方面规划的有32个AI合作项目当中,就包括了与西大、桂电两所高校相关的人才培养计划。
2021年12月29日,华为以252元/㎡楼面价、总价约1260万,拿下东盟商务区约30亩工业地块。
2022年7月,华为技术服务(广西)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03
柳钢两个“人才公寓”地块进展快
2020年10月,柳钢以总价约4.78亿,拿下青秀凤岭北合坡路旁约131亩地块。
根据出让条件,该地块主要由三幅地块组成。
其中,地块一、地块三为住宅用途,它就是今年3月开工的金科博翠府,也叫中国东盟金属材料产业园人才公寓项目。
地块二是科研、商务、旅馆用地,将打造为柳钢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是主攻研发的地块。
昨天,我们在现场看到,地块一、地块三,即金科博翠府A区、B区的高楼已经拔地而起,且多栋楼已经封顶,但主攻研发的地块二目前仍未动工。
根据土拍条件,金科博翠府并不对外出售,它是名副其实的“人才公寓”,仅限于广西钢铁、中金公司和柳州本部的企业人才购买。
其中,项目B区总共规划有8栋楼,楼层为17层,板式设计,仅有一种建面约143㎡的户型产品。
04
3大巨头入邕为啥我们都这么嗨
无论对于比亚迪、华为还是柳钢的到来,从政府到普通市民,大家都很关注,也很兴奋。
兴奋背后,其实是大家渴望补充产业短板。
按计划,到2025年,南宁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6500亿元,在新经济的赛道上抢占一席之地。南宁将大力推进新能源电池、新能源电车与精深加工以及电子信息,新材料等6大产业,
无论是比亚迪,还是华为,柳钢,无疑都是真正能给这座城市“造血”的企业,带动产业,拉动就业,提升税收。
比亚迪自不必说,按照规划,南宁市要抢占新能源产业新赛道,将南宁打造成为面向东盟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助推首府产业升级。
而华为技术服务(广西)有限公司的到来,更能在一定程度上填补南宁在智能家居、IT、高科技等领域的空白,未来可期。
另一个是就业。仅日前动工的广西弗迪年产45GWh动力电池项目计划新增工作岗位新增约1万个。
今年6月比亚迪发布的招聘广告,关注度相当高,招聘官网该调信息一下上到到10万 的阅读量。近期,比亚迪的相关招聘信息也在朋友圈刷屏。
如今年6月底,南宁市举行2022年东部产业新城专场暨高校毕业生来邕留邕就业空中招聘会。招聘会上,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南宁山姆超市有限公司、南宁太阳纸业有限公司、潮力集团有限公司、广西宁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广西美斯达集团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共带来1521个就业岗位,涵盖IE工程师、工业设计师、行政主管等,月薪最高达2万元。
05
搞产业,青秀确实牛
发现没,我们点到的这三大产业巨头,都在青秀。
青秀,果然是南宁产业优秀课代表。
从经济数据来看,就知道青秀有多强。连续8年,青秀区上榜赛迪百强区,2022年更是唯一一个广西全区上榜的城区,排名由90名上升至44名;连续2年入选全国五个“百强区”的县区。2021年区GDP率先突破1000亿元,财政收入率先突破200亿元。
其中,青秀区的产业高地——东部产业新城,就布局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和汽车配件产业园、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甚至港口物流都预留了大面积的产业用地。
除了上文提到的比亚迪、柳钢、华为等“大厂”们落地青秀,还有浪潮、联想、麒麟等企业也聚集在青秀区。可以说,近些年来青秀一直在完成着产业短板的补齐工作。
我们看到,随着以青秀为代表的城区正在不断努力,南宁的产业短板正在补强,再加上平陆运河这一世纪工程的启动,广西的经济正在奋起直追。
柳州是如何甩掉南宁,奠定自己工业中心城市地位的
柳州现在是人尽皆知的工业城市,特别是重工业,是广西的工业中心。柳州今日的工业地位,其实是经过三个重要阶段的沉淀夯实之后发展起来的。
清末状元张骞在民国8年掀起了实业救国的浪潮。整个中国的经济在那个阶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包括广西。
但是比较明显的特点是,这一时期发展起来的大都是轻工业。这不难理解,机械工业,重工业的发展需要冶炼技术、设计水平、制造工艺等支持,短期内上一个台阶很难,而且投入巨大。
在五口通商之后,特别是允许外国人内地办工厂,对江浙一带的手工业形成了巨大冲击,手工业衰落,比如纺织行业就开始了机械规模化生产。
清末到民国时期,广西的手工业却是异常繁荣。这点跟沿海经济地区不一样。
过去,很多人只知道柳州的“棺材”,却不知柳州最早是以纺织业出名。
唐代的“筒布”,宋代的“柳布”,明、清时期的葛布、麻布、棉布等。
民国初期,柳州开始用机器织布,大大提高了产量和质量。
柳州工业发展的转折点,是在“李、白”治理广西的时期。
“李、白”重新统一广西后,尽管对外用兵,但对内保持着极强的控制力,大环境比较稳定。
于是,“李、白”决心振兴经济,建设广西。
发展新式工业成了振兴经济的重要手段。当然,发展新式工业的另一个目的还是强化自己的军事力量。
蒋桂之间的龃龉,在蒋桂大战后,关系看似缓和了,其实不然。蒋是个睚眦必报的人,其中一个重要手段是,他通过堵死“李、白”与国外的军备交易,妄图削弱“李、白”的军事力量。
面对围剿,不得已,“李、白”不得不自力更生。
(广西自行设计生产的第一辆汽车)
柳州成了当时不二选择。
为什么选择柳州,而不是南宁,也不是桂林,其实是出于战略纵深考量。
彼时,如今的钦北防在当时还属于广东辖下,南宁相当于粤桂边境了。将新式工业放在南宁,无异于把自己暴露在炮火之下,一顿狂轰滥炸,瓦砾不存。
“李、白”可是没有忘记粤军是如何轻而易举地占据南宁,进而占领广西,驱逐陆荣廷的。
当时军阀混战,桂林作为北大门,也是湖南攻入广西的首冲之地,自然也是不能把家当放在那里的。
在之前的文章里提到过,如果是抵御外敌入侵,省会在桂林有着足够的战略纵深和地势缓冲。如果是内部周边(例如湖南)的军阀觊觎,那么情况就不一样了。
新式工业放在柳州,有桂林、百色、河池、南宁等作为缓冲,短时间内不可能摧毁这些新式工业,可以抵御来着云南、贵州、湖南军阀的侵入。这很重要,要知道所谓的新式工业,很多都是军事工业,关系到对广西的绝对控制。
“李、白”对柳州寄予厚望,从广东、香港、英国高薪聘请技术精英,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举全省之力扶持柳州新式工业。
(设计者:汤仲明)
最终,柳州不负众望,造出了广西自己的汽车和战斗机,这在当时,放眼全国,绝对是了不起的成就。
柳州借此一举奠定了自己的地位,成为了广西的机械工业中心。
更深远的意义在于,请来的技术精英们培养了柳州第一批技术产业工人。人才才是第一生产力。这也成了后来柳州人骨子里的工业基因。
在很多神剧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镜头:一群二十出头的年轻人,留着标志性的学生头,背着满满一二十斤的书籍,穿着一双已经踏破的鞋,从各地往西南迁移,逢人就大谈书本上的主义,情绪激昂。
但工厂内迁比这来得早。
淞沪会战前,自感实力悬殊的国民政府,为保存工业实力,保存经济命脉,通过了 “工厂迁移法案”, 拟将大批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工业内迁至西南、西北地区。
广西有着诸多山峦屏障,同时有着丰富的自然和矿产资源,在如此山的地方建工厂,是再合适不过的。于是广西成了当时工厂主要的内迁目的地之一,先后共有230多家工厂迁入柳州、桂林、梧州等地。
内迁工业,弥补广西工业某些领域的空白,构建了广西门类齐全,轻、重工业并重的完整工业体系,广西工业蓬勃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内迁工业,带来的不止是先进的设备,还有数量可观的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
但内迁的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显然还不能满足生产需要。于是这些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又通过传帮带,以及各种培训班的形式,培养和丰富了广西工业人才储备。
柳州是工业内迁受益最大的城市,机械制造、军工产业在当时已形成相当规模。待到湘桂、黔桂铁路开通,柳州成了西南交通要塞,工业中心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南宁因其地理位置屏障及战略纵深等原因,并没有获得像柳州、桂林、梧州等城市的“礼遇”,彼时已经没法跟柳州相提并论。
在工业发展上,南、柳就此差距拉大。
在广西历史上,1958年是个特殊的年份。
这一年,自治区成立;这一年,毛主席到访广西,历史上,仅此一次。
从某种角度看,毛主席到访广西的意义,不亚于当年邓公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下的圈和写下的诗篇。
毛主席大笔一挥,南宁江南工业区、柳州柳北工业区、桂林瓦窑工业区相继成立。
此后,广西又迎来了援边建设的东风。
关于南宁江南工业区的情况,因为史料匮乏,目前已经没法考证。但位于江南区百益上河城创意街区里的工业文化长廊,从里边集中介绍的具有代表性的南宁老工艺品里,从中可以大致窥探出当年南宁工业门类的端倪。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南宁手表厂、机械厂、自行车厂、绢麻纺织印染厂、南宁味精厂……
这就是当年南宁的工业门类情况。相比于国家在柳州实施的“ 工业建设十大项目” ,南宁的简直不值一提。
柳州的项目涉及: 柳州钢铁厂、柳州电热厂、柳州联合机械厂、柳州化工厂、柳州动力机械厂等。
是不是觉得特别熟悉?!
没错,它们就是如今柳钢、柳工、上汽通用五菱等柳州工业巨头的前身。
这些都是柳州工业大厦的地基!柳州工业大厦楼高百尺,基础则是当年打下的,离不开政策扶持,离不开几代人的拼搏。
经过三个阶段的夯实沉淀之后,柳州用了近百年的时间成就了如今广西工业中心的地位。
吃水不忘挖井人。在拼搏者中,广西,特别是柳州最应该感谢的,是当年那些技术人员培养的徒子徒孙,是当年响应国家号召,从全国各地奔赴广西、奔赴柳州,从此扎根当地打拼的建设者——他们中还有来自上海这样的工业发达城市。
上文关于柳州从纺织业小城镇,如何一步步奠定自己工业中心地位的叙述中,插进了南宁的情况作为对比介绍,大家可以有个直观的认知。
南宁工业基础薄弱的说法,其实更多指的是重工业方面。
柳钢、柳工、上汽通用五菱等,实力雄厚,容易让人记住,它们俨然已是柳州的城市名片,就像玉柴之于玉林一样。
谈到南宁,人们似乎找不出能够令人信服的名片。南南铝这几年半死不活的挣扎,南宁富士康显然没有郑州富士康那么大的规模体量和影响力。
南宁工业今日的局面,有着历史因素的影响,包括战时环境和政策扶持,当然也有交通、人才等方面的制约。
比如,在高铁建成之前,那些年我居然要坐13个小时左右从南宁去到隔壁的广州,哪怕是班车也有将近10小时。
比如,上世纪90年代,改革春风吹满地的时候,南宁却因为人才制约,没能成为那只站在风口被风吹起的笨猪。
1990年,南宁15岁以上文盲半文盲比重仍然在10%以上,经济发展急需的中专、高中文化程度的人口,跟1982年相比,每10万人反而减少了274人! 【引自:张东航《南宁市地工业发展探讨》】
资金、技术、人才、政策、交通等,这些发展重工业时都不能少的条件,南宁似乎捉襟见肘。
这就是根源之所在。
(完)
比亚迪+华为5G,中国制造两巨头联手,汉能突破特斯拉的垄断吗?
自去年下半年补贴下滑以来,新能源汽车销量遭遇滑铁卢,作为行业头部企业的比亚迪首当其冲;今年上半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比亚迪新能源销量仍处低谷。
整个上半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仅为6.07万辆,同比下滑58.34%,其中纯电动车型销量4.6万辆;反观刚刚国产的特斯拉,仅一款Model 3,上半年销量就高达4.6万,其中6月特斯拉Model 3销量为1.5万,高出单车销量榜第二名全新秦EV足足一万多辆。
两相对比,比亚迪十几年耕耘而来的中国新能源车领军地位已岌岌可危,诸多引以为傲的自主新能源技术再不摊牌,前期积累的硕大优势或将在市场洪流下付诸东流。
7月12日晚间,定位高端豪华市场,囊括比亚迪尖端自主技术的比亚迪新能源旗舰轿车汉终于正式上市。上市车型包含三款纯电动版本车型和一款插电混动车型,全国综合补贴后,三款汉EV售价为22.98万元—27.95万元。基于与华为的合作,比亚迪汉未来还将推出5G版的车型。
以朝代命名的王朝系列是比亚迪车型的特色之一,但在秦、唐、宋、元相继推出后,作为中国历史上最能代表中国璀璨科技文化的汉却迟迟没有与消费者见面,由此可见汉在比亚迪战略规划中的崇高地位,以及“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厚望。
在发布会现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传福表示,“汉,从车型规划到正式量产,十年磨一剑。比亚迪汇领先技术之大成,致力于把汉打造成集安全、性能、豪华三大标杆于一体的新能源旗舰轿车。”
显然,于比亚迪而言,汉承担着比亚迪新能源市场触底后力挽狂澜的重任,与此同时,汉还是比亚迪向外界传达新技术,展现自身供应链技术实力的最佳窗口。
汉摊了比亚迪哪些牌?
作为一款被寄予厚望、集比亚迪领先技术大成的高端新能源车型,汉在各项产品性能上创造了12项全球之最、9项中国之最。从汉身上,可以较为完整和清晰地看到比亚迪当前的新能源整车开发能力。
在汉发布之前,比亚迪的宣传重心几乎都压在刀片电池上。所谓刀片电池,即是将动力电池电芯设计成刀片形状,成组时可跳过模组阶段,大幅提高体积利用率,使得汽车在有限的空间内安装更多的电池,从而在续航里程上媲美三元锂电池。
刀片电池最大的特点就是安全,能在针刺短路的极端状况下,维持自身的稳定。而作为首款搭载刀片电池的汉,不仅做到了电池安全,还将安全属性扩展到了整车层面。
例如汉车身结构中,高强度的热成型钢使用量位居国内第一;全系标配的11个安全气囊和6个摄像头;搭载L2.5级的自动驾驶辅助系统,除了老生常谈的EBA紧急制动辅助系统、ESS紧急制动提醒系统、LDWS车道偏离预警系统等常规主动安全功能外,还设计了具备自我升级能力的教练模式,帮助新手更快成长。
比亚迪宣称:在动力性能方面,汉搭载了比亚迪高性能高集成碳化硅MOSFET电机控制模块,零百公里加速仅需3.9秒,同时还实现了32.8米的全球同级别新能源轿车百公里制动最短距离、80公里/小时的中国中大型轿车麋鹿测试最佳成绩。
在自研的电池、电机、电控技术基础上,凭借全球新能源车最高的能量回收效率、中国同级别量产车最低的风阻系数(0.233)、双银镀膜挡风玻璃等节能降耗措施,汉EV超长续航版的NEDC综合工况纯电续驶里程可达605公里,远远满足消费者的真实里程需求。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用户体验几乎是特斯拉、蔚来等新造车势力的专有名词,被视为传统车企的短板,但汉的智能化体验,彻底颠覆了这个老旧的观念,也揭露了比亚迪智能化合作伙伴华为的汽车一角。
比亚迪汉搭载的车载操作系统HiCar,由华为基于鸿蒙系统开发,可提供的人-车-家全场景智慧互联解决方案,实现手机和汽车的分布式无感连接、应用和服务在多设备共享,例如后排乘客直接操作车载娱乐系统,极大程度上丰富了用户体验。
背后的野心
翻开比亚迪汉的供应链图谱,核心零部件清一色源自自研,汉声势浩大发布背后,比亚迪整车和零部件的市场野心跃然纸上。
比亚迪自成立起就将自身牢牢的扎根在了新能源领域,也一直以国内新能源领军企业的形象自居,其集技术大成的旗舰车型必然是瞄准了市场大流,王传福也在发布会上提到汉的目的是打造新能源行业标杆车型。
从定位和定价来看,汉与特斯拉的争锋相对已十分明显,这两家几乎同一时间(2003年)怀着同样目的进入汽车领域的公司,终于正面交锋。但与特斯拉不同的是,除了汽车制造商的身份,比亚迪还有着新能源核心零部件供应商的市场野望。
早在2017年,产业闭环已久的比亚迪就已经走上了对外开放的道路。2017年5月,比亚迪宣布计划将比亚迪汽车电子业务剥离原有体系,独立旗下第二事业部,并将动力电池对其他汽车制造商供货,重新建立开放式供应链体系。
2018年9月,比亚迪召开“全球开发者大会”,从电池开放走向全产业链开放。比亚迪宣布逐步开放系统内341个传感器和66项控制权;同时比亚迪电动汽车e平台所有技术,将全面对外开放。
2020年,是比亚迪真正意义上彻底走向开放的一年。今年3月,比亚迪正式宣布成立5家弗迪公司,分别是弗迪电池、弗迪视觉、弗迪科技、弗迪动力、弗迪模具,以加快新能源核心零部件的对外销售。
5家新成立的“弗迪系”公司,几乎涵盖了新能源汽车生产制造和研发的所有业务。在比亚迪汉出色性能背后,5家弗迪公司功不可没,如若比亚迪汉获得市场充分肯定,将是比亚迪弗迪系的最有效“宣传片”。
值得一提的是,在传言已久的比亚迪动力电池拆分上市之前,比亚迪旗下另一家子公司比亚迪半导体已经走向了独立融资上市的道路。
5月26日,比亚迪公告显示旗下比亚迪半导体成功引入战略投资者,由红杉资本,中金资本以及国投创新领衔投资,Himalaya Capital等多家国内外知名投资机构参与认购,投后估值近百亿元。
比亚迪半导体获得资本市场高度认可的最大原因是,比亚迪半导体是国内自主可控的车规级IGBT龙头厂商,现已实现大规模量产和整车应用,打破了国际垄断,今后也将依托比亚迪半导体在车规级半导体领域的深厚积累及应用优势,逐步实现其他车规级核心半导体(如车规级MCU、CIS、LED等)的国产替代。
随着比亚迪电池、电机、电控、IGBT等等新能源核心零件技术得到市场认可,比亚迪已开始着手将自身打造为新能源整车及零部件领域的双标杆制造商,而汉则是那张最重要的名片。
汉能打破Model 3的市场垄断吗?
于比亚迪而言,无论是新能源整车,还是新能源零部件的野心,在某种程度上,都已经系在了汉的畅销上。
不可否认,比亚迪汉是一款颇为精致的车型,外观上将中国文化中的古老图腾熔铸于前卫动感的造型之中;内饰上双向龙鳞衍缝线等诸多细节,也处处透露着中式美学;性能上则有21项数据指标领先。
然而,市场终究是一个难以预料的混沌体系。尤其是在当前新能源市场并不美好的大环境下,汉的突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中汽协数据显示,6月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共计10.4万辆,同比下滑33.1%,其中纯电动乘用车销量7.2万辆,同比下滑39.3%;1-6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共计39.3万辆,同比下降37.4%。显然,自去年补贴下滑后,新能源汽车的整体环境并没有太大改善,极大程度上限制了汉的市场空间。
此外,从定价上来看,汉的主要竞争对手是特斯拉。这两家同一时间进入汽车业的企业在品牌形象的打造上是截然不同的路线,特斯拉从百万级豪车入手,价格逐步下探;比亚迪则由廉价车型进入市场,快速实现盈利,走品牌向上路线。
抛开汽车性能,就品牌力而言,比亚迪很吃亏。今年6月,国产特斯拉销量1.5万,市场占比23%,几乎垄断了高端市场,足可见其品牌力的火爆;反观比亚迪,直至目前,仍然有不少消费者对比亚迪存在“低端品牌”的刻板印象。
从高端车型运营的层面来看,比亚迪亦缺失相关经验。尽管汉不是比亚迪第一款20万元以上的车型,但无论是之前的唐EV还是唐DM都不是一款以驾驶体验为核心的车型,抛开限购政策影响其实没有太多与平级燃油车竞争的资本。
不过,比亚迪在汉发布会上透露,预售一个多月来,比亚迪汉的订单已经突破2万辆,未来是叫好不叫座,还是打破特斯拉Model 3的市场垄断,成为新能源高端市场行业标杆,进而带动自身零部件业务做大做强,仍充满变数。(责编/杨佩谦)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