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了第一名 我就是班级第一名,班级群里的马屁精家长
图片来自网络
一个孩子的嫉妒心,竟可以狰狞到如此地步?
图片来自网络
据悉,被害人的学习成绩在班中常居“第一”,而嫌疑人则多排在仅次于他的“第二名”。案发前,嫌疑人曾恶狠狠地发出“警告”:“你会考必须考4个B,如果考得比我好,我一定杀了你。”
受害人家属悲痛欲绝,
调查同学家庭住址、埋伏在对方家楼下、朝其胸前背后连捅十数刀,刀刀致命……这是不久前发生在山东淄博雪宫中学的故意杀人案,14岁的凶手用这样的手法,残杀了自己的同班同学,背后原因仅仅是出于嫉妒。
图片来自网络
一个孩子的嫉妒心,竟可以狰狞到如此地步?
图片来自网络
据悉,被害人的学习成绩在班中常居“第一”,而嫌疑人则多排在仅次于他的“第二名”。案发前,嫌疑人曾恶狠狠地发出“警告”:“你会考必须考4个B,如果考得比我好,我一定杀了你。”
受害人家属悲痛欲绝,图片来自网络
考试成绩公布后,被害人的成绩依然比嫌疑人要好,所以就有了文章开头骇人听闻的一幕。失去儿子的妈妈抱着尸体痛哭的视频曾一度被疯传。
“杀了第一名,我就是班级第一了。”
从天真无邪到杀人恶魔往往有迹可寻。
6岁前形成性格,少年犯罪与家庭教育息息相关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认为:“6岁之前是孩子性格的形成期,一旦孩子的性格固定,以后就很难去改变。”这也是为什么很多青少年犯罪和年幼时的家庭教育息息相关。
有数据表明,青少年罪犯大多出自以下家庭氛围:
1、溺爱的家庭
很多时候大恶都是从小事积累的。
2、经常打击孩子,看不到孩子的优点
综艺节目《少年说》中有这样一个片段:14岁的初中生站在天台上,对妈妈说出了压抑已久的心声。长久以来,妈妈一直拿她和全年级第一的学霸女闺蜜作对比。
图片来自网络
但妈妈觉得,我这么做,都是为你好。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毋容置疑的,但将自己的意愿强行加注在孩子身上,以一个决策者的身份去决定孩子应该做什么,实际上是一种精神压榨。
3、充满抱怨、吵架、家暴的家庭
夫妻吵架、家暴时,孩子内心是高度紧张和恐惧的,在这种家庭长大的孩子,尤其是女孩,会对婚姻产生心理阴影,排斥婚姻甚至讨厌异性,以至于长大做出一些极端的事情。
输不起,赢不了!是父母最该教会孩子的6个字一位曾在“二战”期间的德国纳粹集中营中遭受过非人折磨的幸存者,战后辗转到美国,做了一所中学的校长。每当新教师来到学校,他都会交给新教师一封信。
信中这样写道:
“亲爱的老师,我是一名纳粹集中营中的幸存者,我亲眼看到了人类不应当见到的情境:毒气室由学有专长的工程师建造;儿童被学识渊博的医生毒死;幼儿被训练有素的护士杀害;妇女和婴儿被受到高中或大学教育的士兵枪杀。
看到这一切,我疑惑了: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
我的请求是:请你帮助学生成长为具有人性的人。你们的努力绝不应当被用于创造学识渊博的怪物,多才多艺的变态狂,受过高等教育的屠夫。只有在使我们的孩子具有人性的情况下,读写算的能力才有其价值。”
电影《东邪西毒》里有一句话:任何人都可以变得狠毒,只要你尝试过什么叫做嫉妒。我以为这样狠毒的嫉妒只存在于爱情里,却不曾想这种狠毒也可以发生在孩子中间。
图片来自网络
杨澜说:“现在的孩子输不起,长大也赢不了!” 嫉妒心,实际上是无法超越的自我。
犹太人认为,“输”是一种让孩子快速成长的重要资源。它能够让孩子拥有直面人生的勇气,能够让孩子更好地去思考,这样他们就会变得更强大、睿智。
图片来自网络
很多孩子,在遇到坎坷时,缺少反思的精神,他们不知道自己错在什么地方,将失败的原因归结于外部环境,极力否认自己的责任。
所以,他们害怕输。身为父母,需要转变一种思想,不只谈论成功,努力逃避失败。而是要引导孩子正确地看待,看似不好的事情,将这些所谓的不好,转化成孩子成长的资源。
接受失败,是学龄前必须掌握的技能当我们不再把“输”妖魔化后,孩子就不会只注重结果,而忽视了过程。他会享受挑战时的激情和刺激,而不再担忧未知的结果,这个过程中,父母能做的有4点。
1、父母要让孩子知道努力就是赢
六岁之前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而三四岁的孩子通常已经理解了‘赢’的概念。有风度地接受失败是孩子从学龄前开始掌握的一门技术。
德国汉堡大学专门研究公平竞争中的失败心理的专家卡尔教授告诉我们,对孩子来说,失败不是简单的运气差,而是实实在在的“生存危机”,这对他的自信心会有很大影响,甚至受到伤害。
“孩子经常遭遇输赢,其实是非常正常的。父母要做的,是关注孩子的情绪,尤其是那些对输赢胜负非常在意的孩子,爸爸妈妈更要注意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和安全感,直到最终学会面对失败时,适时放弃同时又不失尊严。
同时,一定要让孩子知道,不是只有赢了结果才算赢,而努力了就是赢,要培养孩子重在参与的精神。你鼓励和表扬的侧重点也会影响孩子平时处理事物和面对竞争的态度。
2、父母对孩子输赢的态度要一致
虽然说父母要学会表扬孩子努力的过程而非结果,但是一些父母在面对孩子输赢时却反差极大,孩子得了第一便眉开眼笑,大大奖励;孩子因为错失第一而情绪低落时,父母只是应付性地说:没有关系,下次还有机会。天性敏感的孩子,很本能觉察到父母对于输赢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长此以往,孩子的好胜之心会越发强化。父母在面对孩子输赢时要秉持一样的鼓励态度,重要的是,在过程中体验到了亲身参与的真实感受和努力付出时的快乐。
3、父母要让孩子接受良性的挑战
孩子好胜本身并不是什么坏事,但如何让孩子以良好的心态来看待输赢,却是需要父母和孩子一同来学习的。这样的过程,往往要从小时候就要开始。
对于三四岁的孩子来说,循序渐进地进行越来越复杂的游戏,能帮助他以积极的方式体验竞争的感觉。
比如,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非常喜欢秒表,可以给孩子一些小的挑战:从这儿跑到那棵树,再跑回来,你能跑多快?或者今天收拾玩具屋能比昨天收拾得更快吗?
让孩子与自己竞争可以让他们知道,努力做出最好的自己就是胜利,失败并不是世界末日,而是又给了他再来一次的机会,也有可能是突破自己的一种尝试。
4、父母要积极鼓励孩子的合作精神
四五岁的孩子,有时会非常看重自己在某一个群体中“第一”位置的重要性,而忽略了合作的必要性。父母要让孩子知道,群体环境中需要有主见、需要有独立完成某件事的能力,但与小伙伴合作完成一些事情,也是一件特别有意思、有意义的事情。
这个年龄段孩子合作的前提是——学会分享,父母可以鼓励孩子带一些喜欢的零食或玩具,和邻居或幼儿园的小朋友一起分享,在此基础上渐渐发展孩子的合作精神。
这一生,我们会遇到太多比自己优秀的人,就像天生万物,如果不能报以平常心,路很难走得稳妥、安宁。
永远不要低估一个孩子的恶,并教会孩子—— 人生无常、自己再不堪,也与众不同。人生就象打橄榄球,不能犯规,不要闪躲,只要努力向底线冲跑。尊重他人,也是尊重自己,任何时刻,都请尊重生命。
“杀了第一名,我就是班级第一名!
欢迎来到博星教育108将讲师朱老师课堂,这里是朱老师第1541天早安问候。以前,我从不敢把一个14岁的少年和一个残忍的杀人凶手联系在一起!
“杀了第一名,我就是第一名”,听起来何其懵懂又让人惊惧的话!
而这却是曾发生在山东淄博某中学的一起真实的凶杀案件。
淄博初三某班级,经常考第二名的秦同学,因为不甘心每每屈居第二,狂捅第一名马同学13刀,刀刀致命,马同学惨死自家楼下。
谁能想到,成绩优异的学生竟能对同窗痛下杀手?
被残忍杀害的马同学品学兼优,屡次获奖,考试成绩名列前茅,而这却成了致使他丢掉性命的原罪。
案发当天,秦同学早早埋伏在马同学住所的楼梯间,等到马同学放学回家之后,用一把冰凉的刀子狠狠地捅向他的胸膛。
马同学极度惊恐,凭借求生本能他挣扎着爬向门外。可秦同学并没有打算饶过他,秦紧随其后,挥刀将其脖子砍断一半,颈动脉砍断,顿时血流如注。
而后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又在马同学胸前背后连捅十余刀,刀刀致命。
可怜那马同学母亲事后赶往楼下,看到的只有一具儿子倒在血泊中的尸体!
什么时候,一个所谓的“第一名”竟然要一个花季少年拿命去换?
什么时候,教育培养出来的不是人,而是一匹能冷静谋划杀人计划、残忍挥刀屠杀的恶魔?
教育要先育人,先养育孩子的美好心灵,而后再去谈成绩。
在很多父母的眼里,成绩就代表了一切。为了成绩可以忽视孩子的一切。
成绩并不是意味着一切!培养孩子的兴趣远比让他们读死书重要。
在那些成绩大过天的父母眼里,他们总是认为优秀比爱重要,可是却忘了:被钉子钉过的木头会永远保留着痕迹,被揉皱的一团纸,也很难再舒展开。
长此以往,眼中被质疑的孩子心中也许会生出怨念,甚至是沦为被成绩左右的杀人凶手!去伤害别人家的孩子!
成绩不是一切,教育最重要的是先去育人,而不是先收到一份让人满意的成绩单。
父母哪七把刀,刀刀把孩子逼上绝路?
第一把刀:唠叨
唠叨,砍去了孩子的耐心和阳光,给孩子带来的是烦躁!
第二把刀:比较
比较,砍掉了孩子的自信,逼迫孩子走向自卑!
第三把刀:打
打,直接捣毁、灭掉、捣碎孩子的自尊,把孩子逼向了自暴自弃!
第四把刀:忽略
忽略,直接砍掉了孩子的安全感,让孩子关闭了心门,并给孩子带去了内心的恐惧!
第五把刀:怀疑
怀疑,砍掉了孩子对未来的希望,给孩子带来的是绝望、失望!
第六把刀:讽刺
讽刺,砍掉了孩子的善良与纯真,把孩子逼向了虚伪!
第七把刀:溺爱
溺爱,砍掉了孩子的能干和谦虚,逼迫孩子走向了狂妄、自大和迷茫!
人生要接受三种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而对一个孩子最为重要的,便是人生开始阶段的家庭教育。家庭是成功孩子的港湾和出发地。家长是孩子走向成功的导师和助手,既要负责孩子的身体发育,也不能忽视孩子的心理发育。既要重视孩子的智力发育,又要重视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既要教会孩子学习知识,又要教会孩子学会做人。
教子成材是父母的职责和义务,家长们必须要了解教育的奥秘,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才能发掘出孩子无限的潜力。
有学校对小学生在家里跳楼事件,声称没有责任。从法理上说,一点没错。这时,应该退让的是家长。
学校和孩子发生矛盾,很多家长决不妥协的强权思想做祟,和学校的要求发生冲突。
小学生跳楼事件,一个是手机,另一个是起跑线竞争,还有一个是和叛逆期有关。这时,家长应该是孩子和学校之间的缓冲区。
十岁左右的年纪,不知愁为何物的年纪,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是什么把我们的学生逼上了绝路?
是成绩、是尊严、是理想……不,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其实,最重要的就是上面这七把刀,是它们把孩子逼上了绝路。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