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恩施知识网 > 生活常识 > 正文

崔颢《黄鹤楼》为什么是七律第一,崔颢写的黄鹤楼

01
崔颢《黄鹤楼》可以说是名气最大的唐诗之一。
南宋严羽在他的《沧浪诗话》中评:“: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清代吴昌祺在《删订唐诗解》评:“不古不律,亦古亦律,千秋绝唱,何独李唐?”意即崔颢的《黄鹤楼》,不止是唐代七律第一,亦是千古绝唱。
中南大学教授王兆鹏在他的《唐诗排行榜》一书中,统计历代选本入选唐诗的数据、历代评点唐诗的数据、20世纪研究唐诗的论文数据和文学史著作选介唐诗的数据,得出了一份唐诗TOP100的排行榜,而崔颢的《黄鹤楼》,毫不

01

崔颢《黄鹤楼》可以说是名气最大的唐诗之一。

南宋严羽在他的《沧浪诗话》中评:“: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清代吴昌祺在《删订唐诗解》评:“不古不律,亦古亦律,千秋绝唱,何独李唐?”意即崔颢的《黄鹤楼》,不止是唐代七律第一,亦是千古绝唱。

中南大学教授王兆鹏在他的《唐诗排行榜》一书中,统计历代选本入选唐诗的数据、历代评点唐诗的数据、20世纪研究唐诗的论文数据和文学史著作选介唐诗的数据,得出了一份唐诗TOP100的排行榜,而崔颢的《黄鹤楼》,毫不例外地排在了第一名。

不过,这首《黄鹤楼》之所以名气这么大,背后最大的功臣却是诗仙李白。

据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中记载,李白登黄鹤楼时,本来大发诗兴,准备作诗,但当他准备挥笔题壁时,却看到了壁上崔颢的诗,顿时大为叹服,为之搁笔,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有诗在上头。”还有人将其演绎成:“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生动形象还带点诙谐,李白因为崔颢一首诗要拳打黄鹤楼,脚踢鹦鹉洲,想想还是有些好笑,不过当不得真。

但李白确实很喜欢崔颢这两首诗,他后来的两首诗就明显模仿崔颢。一是《鹦鹉洲》中“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两联,二是《登金陵凤凰台》中“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一联。李白两度“致敬”崔颢的这首诗,可见他对崔颢的这首诗确实是很佩服的。

崔颢的这首诗名气虽大,但它的版本却是一个问题,我们现在通行的版本到底是不是后人被后人改过了?在敦煌发现的卷子中,就有崔颢的这首《黄鹤楼》,但其中有许多与现在通行的《黄鹤楼》不同的地方。

敦煌版的《黄鹤楼》是这样的:

昔人已乘白云去,兹地唯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春草青青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在,烟花江上使人愁。

可以看出,敦煌版《黄鹤楼》与现在通行版《黄鹤楼》的不同多达七处,但唐时传播技术落后,在传播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异文,这位敦煌经生有很大的可能性写错,所以我们也不能断定敦煌版的《黄鹤楼》就是原版《黄鹤楼》。

02

版本的争论留给学者,我们欣赏诗歌,还是以通行本为本。以上只是丰富一点我们对这首诗的认识。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古代名楼,三国吴黄武二年修建,旧址在湖北武昌黄鹤矶上,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费祎[yī]的仙人,乘鹤在此休息登仙。《寰宇记 》上说:“昔费文伟(祎)登仙,每乘黄鹤,于此楼憩驾,故名。”又传说仙人王子安乘黄鹤路过此地(见《齐谐志》)。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昔人,即曾经的仙人。

曾经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离去,这里只剩下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仙人乘着黄鹤离去不再回来,只有天边的白云,在历史的长河上,千载飘荡。

诗从传说的仙迹落笔,仙迹本就渺茫,而今仙去楼空,唯有天际白云,悠悠千载,使人顿生世事茫茫之感慨,气概苍茫。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晴川:阳光照耀下的晴明江面。

历历,形容清晰可数。

汉阳:地名,在黄鹤楼之西,汉水北岸。

萋萋:形容草木茂盛。《楚辞·招隐士》 云:“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古诗词中,芳草萋萋往往引游子之思。

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昌县西南,相传东汉末年祢衡在此赋《鹦鹉赋》而得名。

晴朗的阳光照耀着江面,江对岸汉阳的树木清晰可数。鹦鹉洲上,草木茂盛。

仙迹杳渺,诗人从传说往事中回到了眼前的情景中,但见天高地广,草木历历,芳草萋萋,暗暗逗引出诗人的游子之思。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乡关,故乡。

黄昏日落,不知自己的家乡在哪时在,江上烟波浩渺,使人愁绪满怀。

仙迹杳渺,使人茫然,天高地广,使人孤独。仙人在哪?故乡在哪?我自己又在哪?最后一个“愁”了,归结全诗。

03

那么多人推崇崔颢的这首《黄鹤楼》,为什么呢?小楼觉得有两点。

其一是文气。

这首《黄鹤楼》虽被评为唐诗七律第一,但这首诗的格律并不标准,诗的前四句完全不合格律,到了后四句才回到律诗的正轨上来,但是你完全感受不到这首诗有任何别扭的地方。

曹丕《典论·论文》中说:“文以气为主”,《黄鹤楼》的前四句,就是文以气行,三用“黄鹤”而不显拖沓。前两个“黄鹤”旋转蓄势,最后一个“黄鹤”顺势而下,如鹏飞象行,一气直下。

清代赵臣瑗《山满楼笺注唐诗七言律》:“妙在一曰黄鹤,再曰黄鹤,三曰黄鹤,令读者不嫌其复,不觉其烦,不讶其何谓。尤妙在一曰黄鹤,再曰黄鹤,三曰黄鹤,而忽然接以白云,令读者不嫌其突,不觉其生,不讶其无端。此何故耶?由其气足以充之,神足以运之而已矣。”

五六句换气写景,为格律诗章法之“转”,文似看山不喜平,颈联必须与前面的内容相避,造成出人意料的效果,此诗颈联,内容上从前面的传说往事转入眼前情景,体例上从前面的古体转入律体,如疾雷破山,令读者惊愕。

虽然颈联换了气,但前四句文气奔腾,已经下溢,颈联相当于调整呼吸,尾联以写烟波江上日暮怀归之情作结,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不可见的境界,情意气与前面贯通,使得整首诗变得一气浑然。

由于整首诗“气足以充之”,“神足以运气”,所以前面四句“破格”的地方,完全不会产生别扭的感觉。

其二是情感。

诗之动人在情感。不过,这首诗写的不是简单的游子思乡的情感,思乡的情感是有的,但诗中只是提到,并不是诗中的主要情感。

诗从一个飘渺的传说故事写起,传达出诗人对逍遥天际的仙人的向往,人为什么会向往仙人,那是因为他们渴望超越自我,突破这个禁锢着自我的躯壳,可惜,黄鹤一去不复返,只有诗人一个人孤独地站在黄鹤楼上。

回到眼前的情景,天高地广,草木历历,天地越广大,个人就越渺小,个人就孤独,天地之间,无所联结,无所凭依。

正是因为孤独,所以才思乡,思乡就是寻找个人与他人的联结。

但是故乡在哪里呢?最后一句“烟波江上使人愁”,写出了诗人置身地浩渺天地、广袤宇宙中无所凭依、无所触碰的孤独感。

但是,那飘渺的仙迹、广阔的天地、浩渺的烟波,还赋予了诗人一种苍茫的意概。伟大的作品都是复调的,苍茫的意概与孤独的情感交织在一起,产生了强大的情感感染力。

此诗艺术技巧出神入化,情感富有感染力,是不是第一无所谓,但绝对是唐诗中的不朽名篇。

文 | 谢小楼

精读《唐诗三百首》073:崔颢《黄鹤楼》

崔颢的《黄鹤楼》多处重复又格式不对,为什么却被称为七律第一?

      唐诗是我国文学殿堂里最璀璨的明珠。我们爱唐诗,品唐诗,在唐诗中汲取营养,汲取力量。而洋洋近五万首的《全唐诗》,让我们目不暇接,读之不尽。可你知道,在古今唐诗排行榜中,始终高居榜首的是哪一首诗吗?是崔颢的《黄鹤楼》。南宋严羽在他的《沧浪诗话》中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清代吴昌祺在《删定唐诗解》里评:“不古不律,亦古亦律,千秋绝唱,何独李唐”?他说,崔颢的《黄鹤楼》不止是唐代七律第一,更是千古绝唱。近年来,无论是中华书局,还是王兆鹏先生根据大数据分析所做的唐诗排行榜,荣登榜首的都是这首《黄鹤楼》。那么,这首《黄鹤楼》到底有多好呢?崔颢的这首《黄鹤楼》,严羽和吴昌祺都说是“唐人七律第一”,那就是说它是一首七言律诗。那我们就先看一下前四句,看它是否符合七律的格式。前四句中,除了第二句外,都不合律。其中第三句“黄鹤一去不复返”中,七个字有六个是仄声;第四句“白云千载空悠悠”的最后三字都是平声,谓之“三平尾”,况且前三句都有“黄鹤”,一个词重复连用,这些可都是律诗的大忌,更别说它的颔联根本就没有对仗了!

      而后四句呢?又是标准的律诗形式。那这首前四句不是律诗,后四句又是规范律诗的组合体,为什么还被称作“唐人七律第一”呢?其实崔颢的《黄鹤楼》是古律参半的变体七律,它的前四句是古体诗,以古体作律诗,这样才显出古调的高亢。诗评家们说,在盛唐,这种写法确实有,但到了中唐以后,时代变化,环境变化,诗歌的格调见悲,这种变体的古律就越来越少,即便有人写,气势、笔力远不及盛唐,所以这种古律参半的写法就渐渐绝迹了。这种古体与律诗体相结合的变体律诗,诗史上,很少有人能够驾驭得好。而崔颢却把二者完美糅合到一起,且达到了极致,让后人难以逾越。

      我们知道,唐诗在七言律诗上,尤其在格律上,无人能超过杜甫。而崔颢别出机杼,所谓“古律相配,浑然天成,难以超越”!但是,这首《黄鹤楼》绝不仅仅因为它是变体律诗,因为这种形式的少见而得此“唐人七律第一”的殊荣,而是因为它的“气”和“情”。诗人站在黄鹤楼上,举目四望,看着仙人驾鹤登仙之地,他也有一种“我欲乘风归去”的想法。但诗人做不到乘风而去,他看到的是仙去楼空,是那千载不变的悠悠白云。此时,他会生发出时间流逝而不复返之感慨,生发出仙人已去而不可见之遗憾。

     诗的前四句,虽然三个“黄鹤”连用,却一点也不觉得沉闷拖沓,三个“黄鹤”一气直下,一气贯穿,仿佛脱口而出,一泻千里。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读着一点都不拗口。金圣叹说,这首诗好就好在“正以浩浩大笔连续出现了三个‘黄鹤’字为奇耳”。赵臣瑗更说:“尤妙在一曰黄鹤,再曰黄鹤,三曰黄鹤,而忽然接以白云,令读者不嫌其突,不觉起生,不讶其无端。此何故也?由其气足以充之,神足以远之而已矣”。这种无拘无束的写法,打破了时空的局限,尤其是时间的局限,把时间长河勾连了起来。时间是永恒的,时间也是飞逝的。接着,诗人把思绪从过去拉回现在,把目光从天际投向眼前。对面的汉阳原绿树历历,前方的鹦鹉洲芳草萋萋。而无论面对怎样的时空,在浩渺时空的对面,永远都是诗人鲜活的灵魂,所以诗的最后,还是回到诗人的心灵上来——“日暮先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诗人的眼前,只有那汉阳树,只有那鹦鹉洲,他看不到故乡。此时此刻,他在这日暮时分,在这黄鹤楼上,他自然而然地遥望远方,遥望那隔着重重雾霭的故乡,他的情感也就自然落在那沉甸甸的乡愁上。

    面对着时空的辽阔和悠远,面对着眼前的草木葱茏和浩渺烟波,人的无所依托,人的孤独寂寞感随之涌起。所以,这首诗的情感指向绝不仅仅是乡愁,那种时空的苍茫感与人心的孤独感的交织,才让这首诗产生了强大的艺术感染力。文以气为主,文以情动人,崔颢的《黄鹤楼》做到了,不愧为千古夺魁之诗。

为什么崔颢《黄鹤楼》,多处重复又格式不对,还被称为七律第一?

崔颢《黄鹤楼》可以说是名气最大的唐诗之一。南宋严羽在他的《沧浪诗话》中评:“: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清代吴昌祺在《删订唐诗解》评:“不古不律,亦古亦律,千秋绝唱,何独李唐?”意即崔颢的《黄鹤楼》,不止是唐代七律第一,亦是千古绝唱。

中南大学教授王兆鹏在他的《唐诗排行榜》一书中,统计历代选本入选唐诗的数据、历代评点唐诗的数据、20世纪研究唐诗的论文数据和文学史著作选介唐诗的数据,得出了一份唐诗TOP100的排行榜,而崔颢的《黄鹤楼》,毫不例外地排在了第一名。

不过,这首《黄鹤楼》之所以名气这么大,背后最大的功臣却是诗仙李白。据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中记载,李白登黄鹤楼时,本来大发诗兴,准备作诗,但当他准备挥笔题壁时,却看到了壁上崔颢的诗,顿时大为叹服,为之搁笔,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有诗在上头。”

还有人将其演绎成:“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生动形象还带点诙谐,李白因为崔颢一首诗要拳打黄鹤楼,脚踢鹦鹉洲,想想还是有些好笑,不过当不得真。

但李白确实很喜欢崔颢这两首诗,他后来的两首诗就明显模仿崔颢。一是《鹦鹉洲》中“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两联,二是《登金陵凤凰台》中“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一联。李白两度“致敬”崔颢的这首诗,可见他对崔颢的这首诗确实是很佩服的。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恩施知识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esly.wang/shenghuo/31057.html 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巨大的棘龙是不是最强恐龙王,被严重夸大的恐龙棘龙 下一篇:第一次没了什么感觉吗,第一感觉是什么意思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