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人穿衣戴帽不是小事而是大事「军人穿衣戴帽不是小事」
对于普通人来说,穿衣戴帽反映一个人的外在形象,体现一个人的内在修养。而对革命军人来说,穿衣戴帽则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当三军仪仗队英姿飒爽从天安门经过时,人们记住了那一身军装;当救援队进入地震灾区时,人们再次记住了那一身军装;在执行国际维和任务的现场,人们记住的还是那一身军装……军人的穿衣戴帽不仅仅代表着一种形象,更代表着责任,代表着希望,走出国门则
军装便服混穿、着军服时穿布鞋、标志服饰佩戴不齐全……不时有个别战友因为违反军容风纪规定而被单位通报。笔者在此想给战友们提个醒:军人穿衣戴帽不是小事。
对于普通人来说,穿衣戴帽反映一个人的外在形象,体现一个人的内在修养。而对革命军人来说,穿衣戴帽则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当三军仪仗队英姿飒爽从天安门经过时,人们记住了那一身军装;当救援队进入地震灾区时,人们再次记住了那一身军装;在执行国际维和任务的现场,人们记住的还是那一身军装……军人的穿衣戴帽不仅仅代表着一种形象,更代表着责任,代表着希望,走出国门则宣示着国威,代表着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所以,军人穿衣戴帽从来都不是一件小事。
军人的着装,也是军队作风纪律、管理水平的具体体现。三国时的诸葛亮曾把是否“军容熟整”列为战争胜败的关键原因。1943年,巴顿将军出任美第2军军长时,第一件事就是整顿军容风纪,很快第2军官兵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军威大振,战斗力也随之提升,成为一支能征善战的精锐之师。
我军历来重视军容风纪,一些高级将领更是以身作则。熟悉聂荣臻元帅的人都知道他十分注意军容风纪,对部队要求严格,他自己更是率先垂范。即便是在残酷的战争年代,他也总是把风纪扣扣得很好,衣服上的补丁也平平整整,时时把鞋帽都穿戴得工工整整,解放后也一直如此。
人民军队以胜利之师、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形象著称于世。这形象不仅在一次次大阅兵、大演习时定格于人们脑海中,还体现在每名军人日常生活中的穿衣戴帽、言行举止。新修订的《内务条令》第六十三条规定:“军人应当配套穿着军服,佩戴军衔、级别资历章(勋表)等标志服饰,做到着装整洁庄重、军容严整、规范统一。”“你怎么样,军队就怎么样”“军装跳动着如歌如画的音符,吟诵着如血如诗的豪情,承载着重于泰山的使命”。试想,作为一名军人,如果时常军容不整、松松垮垮,那会给老百姓留下什么印象?又何谈“军人的好样子”?
一名合格军人,必须做到军容严整,这是最基本的要求。条令的生命在于执行,但真正强大的执行力,是情感深处的认同、高度自觉的践行。不论上级会不会检查、途中有没有纠察,每一名军人都应对照条令要求,严抓细抠、自我约束,在日复一日的养成中,自觉把好穿衣戴帽这一基础关。
(作者单位:军委训练管理部部队管理局)
军人应如何做好四个样子
让营区更像个营区的样子。营区作为一支部队自身形象的集中展示,其建设应作为正规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尤其要在展示军营形象、凸显警营文化上大做文章,更要在服务保障战斗力转变生成上聚焦用力。为此,营区建设要始终围绕履行职责使命这一宗旨要求,大力加强战备设施配套建设,尤其是各类场所、库室以及楼、路和营区文化等设施建设要以利于战备为基点,处处向战斗力生成聚焦,坚决防止搞大手笔、华而不实以及过分强调人性化而损害战斗力建设。通过强有力的制度约束和精细化的管用结合,建立更加正规的训练、战备、工作、生活秩序,塑造更加和谐、正规、有序的营区环境。让机关更像个机关的样子。机关既是党委首长的智囊层,又是部队的中间层,也是正规化建设的风向标。为此,必须在建设“学习型、务实型、创新型、廉洁型”四型机关上下功夫。要坚持设施标准化,使机关建设更符合《战备工作规定》、《机关正规化管理规定》;坚持制度经常化,使机关教育、学习、值班等基本制度天天落实不走样;坚持言行条令化,使机关干部的言行举止都在条令的规范中;坚持工作规范化,使机关的各个科室、各个岗位都有配套的工作规范;坚持评估科学化,做到既有定量分析也有定性分析,切实公平公正、客观准确;坚持开支合理化,充分落实开支预算、市场考察等制度,使预算、决算公开透明。
让连队更像个连队的样子。部队正规化建设就像一块液晶屏,而连队就像组成这块屏幕的灯管,如果有一个不亮,那这块液晶屏就有瑕疵,就是不完美的。正是这种地位,要求连队必须有一个连队的样子。《纲要》、《大纲》、《条令》就是基本遵循,概括起来就是要跟着计划走、按着制度办、循着规律做。跟着计划走就是连队要在整体大局下,科学制定计划,并依据计划循序渐进的确保建设的完整性。按着制度办就是一切工作要遵章执行,制度就像一个封闭的球体,只要不打破制度,里面的空气就能始终遵循这个球体运动。循着规律做就是要依据事物发展的科学定律去执行,打破任何一项规律都有可能导致发展的不平衡,甚至偏离正常轨道。因此,连队建设始终要围着“纲”转,沿着“轨”走,才能确保基层建设的方向更明确,标准更清晰。
让军人更像个军人的样子。军人要形象英武。做到警容严整、姿态端正、仪表堂堂,无论穿衣戴帽、说话办事,处处透着军人气。军人要爱警精武。无论基层官兵,还是机关干部,都要做练武精武的模范,自觉投入到练兵强能的热潮中,塑造爱警精武的标杆。军人要乐于奉献。军人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必须时刻准备付出牺牲和代价。这种牺牲不仅表现在战时,也表现在平时;不仅表现在执行多样化任务和生活环境的艰苦上,也表现在个人家庭遇到的实际困难上。军人要吃苦耐劳。在任何时期,军营都不是享乐场所,没有吃苦耐劳的可贵品质,就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真正的军人。军人要诚实做人。作为军人就要思想务实、为人诚实、生活朴实、作风扎实,不论什么时候,什么事情,都样言行一致,这样才是真正的军人样子。
军人怎样落实好部队的各项制度
一、要在“规范性”上下功夫,处理好“抓制度”和“抓落实”的关系规范性,就是要把部队的各个方面用正式的规格统一起来,作为每个军人所遵守的法典。部队的建设要上层次、上台阶,就必须注重规范性,要把制度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部队的制度概括起来就是条令条例、政策法规和上级的纲性要求,这些都是抓建设打基础的科学依据和行动指南。因此,一定要严格执行各项制度规定,时刻把制度规定带在身上、记在心里、用在实践中,只有这样各项工作才不越轨偏向。落实规范性要求,一是要从点滴做起。坚持从起居作息、穿衣戴帽、言行举止抓起,严格落实规定和制度要求。二是要严格标准。无论机关还是基层,无论将军还是士兵,都必须用制度规定这个标准严格衡量,不管理解不理解、习惯不习惯,都要严格照办,任何人员都不能置于制度规定之外,任何时候也都不允许降低标准。三是要持久养成。就是把制度规定渗透到各项工作、各种活动和各个细节中去,保证制度规定全面落实、经常落实。四是要注意克服薄弱环节。对小 散远单位、零散人员和课余时间,要防止管理出现空档;要进行严格的监督检查,促进制度规定更好地贯彻落实。
二、要在“细节性”上下功夫,处理好“抓大事”和“抓小事”的关系。
“天下之难作于易,天下之大作于细。”一个有建设成就的单位,无一不注重细枝末叶,一个有经验的管理者,无一不注重精确化、细节化。“细节决定成败”是多年来加强基层建设的重要经验。但这种细,不是事无巨细,更非包办代替。抓基层的工作具体实在,纷繁复杂,要正确处理好“抓大事”和“抓小事”的关系,归究起来就是各级干好各级的事,各人尽好各人的责,特别要注重从细节入手。事实上基层出现问题的“大”与“小”是相对的,是可以相互转换的。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渐进过程,基层建设中的问题也是如此。“小洞不补,大洞尺五”。若不去经常补“小洞”,“小”问题达到一定量的积累,就必然会产生质变,酿成“大”的问题,后果或损失就难以收拾。如果能抓好经常性工作,及时把问题解决在“小”的状态,使基层建设不发生“大洞”,岂不更好!要从源头抓起,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才能把打基础的工作落到实处。
三、要在“重复性”上下功夫,处理好“反复抓”和“抓反复”的关系
部队是一个流动的群体,人员不断变化,任务不断转换,任何时候都是强弱同在,长短并存,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出现。因此,我们在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中,一定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统揽和指导基层建设,瞄着基础性工作打基础,盯着经常性工作抓落实,在实现当前发展目标的同时夯实未来发展的基础。一是要反反复复抓落实。基层建设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落实中可能还有不落实的因素,发展中可能还潜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抓经常性基础性工作落实,必须静下心来、沉下身子,下长功夫、细功夫、慢功夫,在反复抓、抓反复中使经常性基础性工作保持经常、形成制度、取得成效。二是要盯着弱项做工作。事物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基层建设始终存在薄弱环节。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紧紧盯着薄弱环节,做到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正视问题,积极解决问题,在不断克服薄弱环节中谋求基层建设的发展进步。三是要着眼持续打基础。部队建设动态的发展过程决定了打基础必须持续用力。
四、要在“统筹性”上下功夫,处理好“抓基层”和“基层抓”的关系
基层建设有序发展的过程,是辩证唯物主义事物的普遍联系原理的体现,是系统论的必然要求。抓基层必须遵循和把握有序发展的规律,增强领导工作的统筹性。一是学会“弹钢琴”,区分轻重。基层工作千头万绪,要想一手抓住24只鳖,谁也没有那么大的本领。学会“弹钢琴”,就是当你需要敲击哪个键时就敲一下,该重时就重敲,该轻时就轻敲。抓基层也必须象弹钢琴一样,抓住影响部队安全稳定的基础工作,扭住影响中心任务完成的关键环节。二是经常“梳辫子”,整理归纳。机关千根线,基层一根针,如果抓基层主次不分,“眉毛胡子一把抓”,就会造成“领导忙、机关累、基层骂”。学会“梳辫子”就是把千丝万缕的工作整理好、归纳好,该分的分,该合的合,该捆绑的捆绑,要善于将上情与下情融为一体,综合考虑,对上级安排的工作任务和要求,进行综合“加工”,有所取舍,才能确保忙而不乱。三是坚持“照镜子”、分清职责。部队实施的是能级管理,规定了每个职级的责任。坚持“照镜子”,就是时刻对照职责明确自己应该做什么。领导机关坚持按级负责制,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既要靠前指挥,又不能“越俎代庖”,切忌做“一竿子捅到底”的事情。是基层做的事,就放手让下级做;基层能做的事,就放权让基层做。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