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
当前位置:恩施知识网 > 生活常识 > 正文

三岁宝宝喜欢争第一「3岁宝宝什么都要争第一是天生性格所致还是家长的教育有问题」

前几天和一个宝妈聊了她家孩子最近的情况。孩子3岁多一点,最近"比较心"爆棚,从早晨睁开眼就进入了"比较"模式,而且,还是会激发愤怒情绪的比较。比如早晨"必须"第一个到幼儿园,很多时候即使不是第一个,她也会愤怒的坚持"我就是第一",再比如妈妈和别的阿姨聊天,说对方的孩子"最近长高了很多",她也会愤怒,大喊"我高,我最高",下午妈妈接她回家,在路上她问妈妈:我们和爸爸谁是第一?谁先到家?妈妈回答:爸爸骑自行车,不用堵车,我们坐汽车,可能还是爸爸早一点。她愤怒的大喊:"不是,我第一"....
这样的

前几天和一个宝妈聊了她家孩子最近的情况。孩子3岁多一点,最近"比较心"爆棚,从早晨睁开眼就进入了"比较"模式,而且,还是会激发愤怒情绪的比较。比如早晨"必须"第一个到幼儿园,很多时候即使不是第一个,她也会愤怒的坚持"我就是第一",再比如妈妈和别的阿姨聊天,说对方的孩子"最近长高了很多",她也会愤怒,大喊"我高,我最高",下午妈妈接她回家,在路上她问妈妈:我们和爸爸谁是第一?谁先到家?妈妈回答:爸爸骑自行车,不用堵车,我们坐汽车,可能还是爸爸早一点。她愤怒的大喊:"不是,我第一"....

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充斥着她的生活,以至于她妈妈非常纳闷:难道是我们平时给的赞赏不够吗?不应该啊,我们经常夸赞她,理论上她不是个缺少夸赞的孩子,为什么现在还表现成这个样子呢?

其实,孩子的这种现象,既是其自身发展的天性,也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今天我们就探讨一下关于家长如何应对"3岁宝宝热衷于比较"这个现象的话题。

1. 孩子自身发展的规律

在孩子3岁左右发生"什么都要争第一"的现象,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科学家的研究显示:3岁到3岁半的时候,孩子的竞争意识开始日益强大,他们会不断地和他人参照并持续更改"参照系数"。也就是评判标准,他们会不断地用"比较"来评价别人和自己。

这种比较会直接导致他们的竞争,但是这种竞争对于孩子而言是一种本能,同时也是他们"社会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岁开始,孩子的"自我"意识逐渐强大,所以3岁左右会迎来孩子的第一个"逆反期",家长会明显感觉到孩子不像小时候那么听话,越来越有自己的主见,"比较"就是其中之一,他们不听家长的道理,执意按照自己的标准进行比较,甚至还会陷入因比较而产生的情绪里。但是这种现象本身也意味着孩子的成长,他们在用这种方式更完整的认识自己,认识他人,因为竞争的成功而累积自信,同时也开始体验到比较失败而滋生的"挫折感"....对于家长来说,这个阶段的鼓励、疏导和陪伴至关重要。

2. 了解幼儿的"前运算思维",理解其竞争上的特点

在皮亚杰提出的四个认知发展阶段中,幼儿期是第二个阶段,他把2-6岁的认知发展称为前运算智力。前运算思维有四个局限性,它们同时也是这个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发展的特点,比较性思维,也与这些特点息息相关。

第一,"中心论",指幼儿只关注事物的一个方面而忽视其他的。在中心论中,皮亚杰还提出了一个"自我中心主义"的概念。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凡事思考的角度,都是从自己出发,比如一个三岁的小孩自己非常喜欢汽车模型,于是他就买了一个汽车模型并认真的包起来送给妈妈当礼物,因为他自我中心的认为,自己喜欢的,也一定是妈妈喜欢的。

第二,关注表面,忽略其他特征。幼儿会只关注"表面上能看见"的特征,忽略其他的特征。

第三,静态推理特征。幼儿认为什么都不会发生改变,任何事物在现在和将来都会保持不变。

第四,不可逆性。幼儿不能理解事物的可逆性,他们常常认为事情发生改变之后,就不能再沿着原来的路径回到原来的状态了。

幼儿的这些特征(思维的缺陷性)也会表现在他们的竞争上,比如他们特别在意自己的表现,只关注自己的输赢,并且常常因为"输"而大哭大闹,怎么劝说也不听等等,这样的现象有的时候可能会让家长感觉莫名其妙,有的家长还会按照成人的标准给孩子贴一些"标签":比如认为孩子好胜心太重,太自私等,并进而产生愤怒或焦虑的情绪。

了解儿童前运算思维的特征,有助于父母更好的理解孩子某些行为,他们的"比较",常常是活在自己世界里的。比如他们的很多比较行为都显得莫名其妙,因为这些比较在大人看来,常常毫无意义,比如他们可能会比较手腕上画的手表哪个更漂亮?谁上厕所最先尿完?谁能绕着桌子转但是不会头晕等等。当孩子有这些匪夷所思的比较时,家长只需要在一旁观看就可以了,没必要过多的干涉。这种竞争也许在大人看来非常无聊,但是对孩子来说,却是确立ta自己"本事和力量"的探索手段。

再比如,孩子受到表面思维和静态思维的限制,他们的竞争的时候会显得很"偏执",他们理解的竞争大都和能力有关,属于一锤子定输赢的"竞争",但是时间和学习对于竞争的影响,他们就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理解。这个时候,家长如果想要给孩子讲述一些"道理",在短时间内是很难被孩子理解的,他们只关注自己关注的部分,没有时间和发展的概念,也没有"万事万物都是变化的"逻辑思维,当这种情况发生的时候,家长需要特别提醒自己理解孩子这个年龄段的思维理解能力,很多"道理"是怎么讲也讲不通的,家长如果因为"讲不通道理"就发怒,实际上就没有尊重孩子成长的规律。

3. 家长的态度:对孩子竞争的塑形作用

虽然热衷竞争和比较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特征,但是家长的态度依然可以对孩子施加影响。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语言沟通对他们的影响要远小于非语言沟通,家长的态度和为孩子成长创造的氛围、土壤,对于孩子的行为有很强的塑形作用。有几方面值得注意。

第一,重视竞争的积极意义,不阻止孩子的竞争

竞争如同一个刻度表,时刻标志着孩子的成长,以及衡量成长是否适龄,所以阻止孩子的竞争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孩子们会了解到:我可以做到的事情,别人也可以做到;反之亦然,每个人都可以"有所作为"。

在集体和同伴的关系中,孩子通过竞争和比较能够更准确的认知自我和他人,但是这个认知是需要过程的,孩子需要不断的"矫正"自己的尺子,才能最终得到比较准确的答案,家长在这个过程中要有耐心,不要随意的评判。

第二,不过度卷入孩子的竞争

想要让孩子不过分的卷入竞争性思维,家长首先要做到淡定,不要对孩子频繁的比较和竞争表现出过分紧张的状态。当孩子热衷于比较和竞争的游戏时,家长保持淡定的态度,只要维系好"不因为竞争而伤害自己和他人"的原则,剩下的可以任由孩子发展。

如果孩子因为竞争有了过激的行为,比如打别的小朋友,或者有宣泄情绪的自毁行为,家长要做的不是马上对这些行为进行批评和指责,而是把孩子拉到一旁,阻止ta的进一步行为,从情绪入手进行处理就够了。

第三,深刻觉察自己在生活中无意识的比较

孩子是最擅长模仿,也是最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的。家长如果自己无法祛除比较之心,就必然会在生活中流露出来并被孩子捕捉,所以,家长自身的榜样、示范非常重要,这需要家长自身的深刻觉察,自省,也需要家长自身人格的成长和发展。

虽然说起来只是一句话,但是能够真正做到却很难。

第四,慎用"奖励"和"表扬"。

就像文中妈妈的困惑一样,难道平时对孩子的表扬还不够多么?这里面有两种可能,一是家长平时对表扬和鼓励特别吝啬,这样的孩子容易处在心理匮乏状态,容易滋生比较甚至是嫉妒之心。二是家长平时太容易使用"竞争奖励"的方式,无形中刺激了孩子的竞争习惯。比如家长经常说"如果你能比把爸爸更快穿好衣服,今天下了幼儿园就可以在外面多玩半小时""谁能先把碗里的饭吃完,谁就能得到巧克力"等等。由于竞争是这个年纪孩子的天性,如果父母经常把比赛当伎俩使用,孩子就会很容易被竞争吸引。但是,如果家庭中类似的竞争过于频繁,甚至每天都以成败论犒赏,孩子就处在一种"有条件的爱"的信念当中,ta会无形中认为:只有自己更有能力,更"厉害",父母才会更爱自己——这也会造成孩子热衷于"比较"的心理。

4. 家长引导的具体技术

在了解了大方向的原理之后,在具体的实操中,家长也可以采用一些具体的方法对孩子进行引导。

第一,倾听与态度>道理

孩子如果因为比较之心产生剧烈的情绪,多半是因为父母对ta的比较表现出了比较明显的不接纳。比如孩子大喊说"我第一,我必须是第一"的时候,父母说:"你为什么就必须得是第一?明明张三今天才是第一",这种道理虽然更符合客观事实,但是对孩子来说,却会激发ta的情绪。很多时候,父母不需要对孩子的这种强调做出特别明确的答复——比如"你这样是对还是错",而是表达"听到了"就可以。

"被看见"是孩子的内在心理需要,当ta感觉到自己不是被忽视,而是被看见、被听到的时候,ta激烈的情绪就会化解一大部分。有时候,家长的一个"哦"可能比讲很多道理还更有意义。

第二,转移注意力。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注意力维持的时间非常短,所以家长在对孩子的情绪进行接纳的基础上,可以及时的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不让ta过多的将注意力放在比较和竞争之上。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转移注意力的前提是对孩子的情绪"看见并接纳",而不是孩子还沉浸在愤怒或激烈的情绪中,家长就着急的转移注意力。这样可能会让孩子有更被激怒的感觉。

第三,积极关注:不等于只有口头赞赏

关于表扬和赞赏,需要明确的是,家长应在平时多给予孩子"积极的关注",如果积极关注不够,孩子就容易处于心理匮乏的状态,更容易滋生"比较之心",容易依靠能力的高低来获得父母的关注。但是,表扬或者赞赏只是积极关注的其中一种表现形式,而不是唯一的方式,如果父母平时赞赏过多,或者赞赏时使用的方式不对,同样容易使孩子的抗挫能力受损,也容易变得更关注外界的评判。

父母在表达对孩子的积极关注时,可以更加注意孩子的创造力、努力、毅力、坚持等心理品质,而不太以"好坏优劣"等评判性语言关注结果。家长的这种态度,有助于孩子以"游戏"的心态看待结果。

孩子的竞争和大人的不一样,大人的标准大多是可量化的——更好或更坏,而且常常由他人来决定竞争结果。而孩子之间的竞争是游戏式的,内容、规则和评判结果常常有他们自己决定。重要的是让小家伙们在游戏中竞争,以游戏的态度竞争,所以做父母的要避免这样一些"鼓励"孩子的话:"给他们点颜色看看","加油,你比他们强多了"……这样使游戏变成了功利的比较,无形中会给孩子带来压力。

【写在最后】

3岁的孩子特别"争强好胜"是其自身发展的成长规律,同时ta的很多情绪化表达,也是自身攻击性释放的表现,家长在这个阶段要允许孩子的表达,允许孩子的竞争,不要讲太多的道理压制孩子的竞争意识。但同时,对孩子进行引导,最主要的是,家长自己要完成个人成长,祛除过多的比较和评判之心,只有这样,才能给孩子创造比较健康的心理成长环境。

我是“有梦想的唐糖”,天蝎女,感性与理性并存,厌恶伪、毒鸡汤,热衷深度剖析,专注个人成长。享受直面真实的“痛”与“乐”。热爱心理学,望以个人微小之力为火种,燃心理学之大火。欢迎互动,欢迎点赞,欢迎打赏,欢迎关注....

4岁宝宝特别喜欢争第一名,这正常吗?有必要教育他吗?

4岁的宝宝特别喜欢争第一名,小编认为这是一件正常的事情,毕竟每一个人都有好胜心。家长需要适当的引导孩子,并不能够让孩子过多的在意结果,需要让孩子注意争取的过程,要让孩子能够感受到生活的魅力。每个人都喜欢受到别人的认可,宝宝处于这个阶段也是同样的道理,宝宝这是想要获得别人的关注,想要获得别人的肯定,这个时候就需要给予孩子适当的鼓励和支持。

家长需要让宝宝意识到在与人交往过程中首先要有礼貌,要让宝宝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不能够让宝宝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否则就会让宝宝形成一种不好的行为,而且也会让宝宝影响人际交往。有好胜心是一件好事,家长需要以辩证的观点去看待宝宝的优点和缺点,在宝宝出现差错的时候,及时进行指正,但是并不能够刻意的去纠正孩子的这种行为。

宝宝的年纪还很小,还有着非常大的成长空间,在这个过程中,可能看待很多事情都不成熟。家长给孩子讲一些道理,孩子也并不理解,这个时候就需要循循善诱,可以通过一些小故事让孩子明辨是非,明白生活中的一些道理,这样就会让孩子慢慢的懂事,也会在行事过程中有所注意。家长首先需要端正自己的心态,即使孩子在某个方面做的不好,也不能够过多的苛责。

如果宝宝凡事都想要做的很好,那么家长也可以提供适当的机会让宝宝去展示自我,这样也会让宝宝成长得更加自信。家长需要让孩子知道总有失败的时候,人不可能永远成功,需要让孩子知道失败是成功之母,这样也会让孩子有足够的能力去面对日后的困难以及挫折,可以以更好的心态去看待事情的成败,这样对于孩子的性格也有着非常大的帮助,可以让孩子更加坚强。

熊孩子是天生熊还是被家长错误教育出来的?

我觉得是家长错误的方式。比如:

1、没有道德素养

傅首尔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如今的父母道德素养参差不齐,这个世界上唯一不用持证上岗的职业,便是为人父母。没有道德修养的父母,终将很难养育出优秀的孩子。这个社会之中,家长们的素养参差不齐,很多父母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养育出来的娃,会成为人人讨厌的熊娃,并且令人上火。这样的娃,也由没有道德素养的父母,养育而来。

2、过度宠爱娃

这个时代没有几个家长不疼爱自己的娃,大家都把娃捧在手心里面宠爱着,特别是独生子女的家庭,大家更是会对娃格外的宠爱。而那种令人上火的熊娃,也在于过度宠爱娃的父母养育而来。父母的无底线宠爱,把娃宠得无法无天,才会让他成为人人都讨厌的熊娃。

3、从不关爱娃

有些家长很看重自己的事业,毕竟大家的生活压力都比较大,也都想要给娃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会把娃交给老人照顾。然而家长把关注点都放在了事业上面,没有把关注点放在娃的身上,娃在成长的过程当中感受不到关爱,这样也会使娃演变成令人讨厌的熊孩子。

如何养育出谦卑有礼的好孩子呢?

1、用温柔的方式和孩子相处

孩子是否能够变得有礼貌,和大家与他相处的方式,有一定的关系。家长平时和娃相处的时候,总是“出口成脏”,并且不懂得尊重他人,这样的家长很难把孩子养育得谦卑有礼。我们可以用温柔的方式与孩子相处,在和他相处的过程当中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要在他面前说一些脏话以及粗鲁的行为,才能让孩子变得谦卑有礼。

2、引导他懂得文明礼貌

那些令人生厌的熊娃,大多数都缺乏了文明礼貌,才会让人觉得他没有道德素养,令人感受不到被尊重。我们在养育娃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引导他懂得文明礼貌。最起码遇到熟人要主动地去打招呼,懂得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才能成为一个谦卑有礼的好孩子。

3、多让他感受到被尊重

一个熊娃的形成,也在于他成长的过程当中,我们没有让他感受到被尊重,一个没有感受到被尊重的娃,也就很难去尊重他人。孩子的自尊心也是需要我们去呵护的,不要小看他们的自尊心。在生活当中,要多让他们感受到被尊重,才能让他变得谦卑有礼。

那些令人上火的熊娃,大多都是父母用不当的方式,养育而来的。养育娃,要注意以上这三方面,才能让他变得谦卑有礼。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恩施知识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esly.wang/shenghuo/34269.html 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为什么穷人更穷富人更富「为什么穷人越穷富人越富第一桶金为什么如此重要」 下一篇:火影忍者疾风传为何叫疾风传而且疾风还死了「火影忍者疾风传为何叫疾风传而且疾风还死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