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患者持续低烧怎么处理,肿瘤病人低烧37.4度
肿瘤患者发热的临床特征
肿瘤本身引起的发热症状一般表现为弛张热或持续发热型,绝大多数患者的体温在38℃左右,较少超过40℃,发热往往持续数周以上。
预防和护理措施
检测患者
发热是指机体在致热原作用下,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超过正常值0.5℃以上称为发热。肿瘤患者的发热可发生于几乎所有肿瘤,而发热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患者机体衰弱或接受放疗、化疗后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发生各种微生物,特别是细菌的感染,而出现发热;除此以外,有些肿瘤本身也可引起发热。
肿瘤患者发热的临床特征
肿瘤本身引起的发热症状一般表现为弛张热或持续发热型,绝大多数患者的体温在38℃左右,较少超过40℃,发热往往持续数周以上。
预防和护理措施
检测患者体温变化和发热的伴随症状:①高热者应每隔4 h测量体温1次。②应注意观察患者的面色、脉搏、呼吸、血压、食欲、出汗;有无眩晕,疼痛加剧;有无皮疹及大小便情况;皮肤的弹性如何,并做好详细记录。③老年人或在使用解热镇痛剂后,应密切观察有无虚脱、休克现象,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高热的处理
1.物理降温:临床上常用局部和全身冷疗两种方法。局部冷疗:如冰毯、冰帽、冰袋、降温贴等,适用于体温38.5℃以上的患者。冰袋置于前额、腋下及腹股沟等处,通过冷传导的方式起到散热的作用。全身冷疗:体温在39℃以上者,可用乙醇擦浴,冷水灌肠。乙醇擦浴一般选用25%-35%的乙醇,擦患者腋下、腹股沟等血管丰富处,禁擦胸前区、腹部、后颈、足底,以免引起不良反应。温水擦浴:采用32-34℃的温水进行全身擦浴,促进散热。
2.药物降温:对原因不明的发热不要轻易使用,以免影响对热型及临床症状的观察。应用退热药物后应注意观察不良反应。警惕患者因大量出汗、大量丢失体液而出现虚脱或休克现象,对年老体弱及小儿更要加强监护。
3.做好生活护理,提高患者的舒适度,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①休息:休息可减少能量消耗,有效防止病情恶化。低热者可酌情减少活动,适当休息;高热者应绝对卧床休息,满足患者的生活需要,注意调节室温,保持病室安静及空气清新,减少探视。
②口腔护理:晨起、餐后和睡前协助患者漱口,以减轻口唇干裂现象,防止口腔感染。
③饮食:给予清淡、易消化、高热量、高纤维、高蛋白质的流质食物或半流质。高热时鼓励患者多饮水,不能进食者给予静脉输液或鼻饲,以补充水电解质和营养物质。
④皮肤护理:高热患者在退热过程中大量出汗,应及时擦干汗液,更换衣服及床单,注意保暖,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对长期持续高热者,协助其改变体位,防止压疮、肺炎等并发症。
4.病情观察,减轻伴随症状。
①寒战:细菌感染如肺炎、败血症等患者高热前有明显的寒战,此时应尽量让患者保暖,协助患者饮温开水,待患者无明显的发冷寒战时,准确测量体温,必要时遵医嘱抽血培养后行退热治疗。
②肌肉和关节疼痛:根据患者疼痛程度给予解热镇痛药,以缓解疼痛。
③意识障碍、头痛和抽搐:中枢神经系统转移或感染的患者容易出现意识障碍、头痛和抽搐,应设专人看护,拉起床挡,避免坠床。
④高热伴呼吸困难者给予氧气吸入,随时监测动脉血气的变化,以观察疗效。
5.体温变化各期的护理。
①体温上升期:解除患者的顾虑,注意保暖;经常巡视,给予患者精神安慰。
②高热持续期:尽量解除患者高热带来的身心不适感,认真倾听患者的不适主诉,及时给予物理降温,保证水分的摄入。
③退热期:注意患者的清洁卫生,满足其舒适心理;补充营养,尽快促进机体康复;如病情允许应鼓励患者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增强机体抵抗力。
化疗期间发烧怎么办?如何快速降温
1、物理降温:化疗期间发烧症状出现之后要重视除了,若是体温达低于39℃,可以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具体方法就50%酒精擦浴,擦拭部位背部、胸部、四肢;或使用冷水、冰块、冰袋置于一些大血管和前额等部位。2、化学药物退热:若是体温达高于38℃,建议使用化学药物退热,可以选择退热药物为消炎痛、阿司匹林、安乃近、复方氨基比林针剂、扑热息痛等,这些退热药物均是可以使用的,具体怎么使用建议遵医嘱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3、糖皮质激素退热:使用以上方法治疗后,若是治疗效果仍不好,可以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但是建议和感染药物、抗菌素等药物一定使用,有严重感染中毒症状者慎用这些药物。
4、注意饮食。化疗期间发烧期间除了药物进行治疗之外,还应重视日常饮食调理,在日常饮食上多食用一些木耳、苦瓜、绿豆芽等食物。除此以外,还应该多食用一些菌类食物,同时补充高营养流质或者半流质饮食,推荐食物为莲子羹、鲫鱼汤、银耳汤等流质或者半流质食物,另外还应该多吃些牛奶、动物肝脏、红枣以及瘦肉、鱼等高蛋白饮食。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