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恩施知识网 > 生活常识 > 正文

贾诩毒计有哪些,三国第一毒士贾诩的一生

后代学者将荀彧、荀攸、贾诩、程昱、郭嘉并称为曹操集团的“五大谋士”,《三国志》将荀彧、荀攸、贾诩联合作传,可见贾诩在三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近来不少人将贾诩称作是三国第一“毒士”,认为他洞悉人性的弱点,出谋划策没有底线。那么这位“毒士”究其一生究竟献过哪些“毒计”呢?
图1 贾诩(147年-223年)一、“反攻长安”之计董卓进军洛阳,贾诩在董卓军中以太尉掾为平津都尉,后来又升任讨虏校尉。王允联合吕布诛杀董卓后,开始清算董卓余党。当时董卓余党群龙无首,李傕、郭汜等将领打算逃亡凉州。如果按

后代学者将荀彧、荀攸、贾诩、程昱、郭嘉并称为曹操集团的“五大谋士”,《三国志》将荀彧、荀攸、贾诩联合作传,可见贾诩在三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近来不少人将贾诩称作是三国第一“毒士”,认为他洞悉人性的弱点,出谋划策没有底线。那么这位“毒士”究其一生究竟献过哪些“毒计”呢?

图1 贾诩(147年-223年)

一、“反攻长安”之计

董卓进军洛阳,贾诩在董卓军中以太尉掾为平津都尉,后来又升任讨虏校尉。王允联合吕布诛杀董卓后,开始清算董卓余党。当时董卓余党群龙无首,李傕、郭汜等将领打算逃亡凉州。如果按照这个节奏走下去,那么关东集团的战乱虽不会立即终止,但关中起码能得到到安宁。

这时贾诩站说来说话了:“听闻长安城中正在商议把凉州人斩尽杀绝,而诸位抛弃属众独行,一个亭长就能把你们抓住。不如带领部队向西,沿途收敛士兵,再进攻长安,为董卓报仇。如果侥幸成功了,就尊奉国家的命令征服天下;如果失败,再逃走也不迟。”李傕、郭汜等将听后仿佛找到了救命的稻草——与其坐以待毙等死,不如破釜沉舟一搏,于是收罗旧部急速攻占长安。

图2 李傕(?—198年)

李郭祸乱长安,司徒王允、司隶校尉黄琬等人被杀,长安城也像曾经的洛阳一样变成了人间炼狱,更为致命的是天下彻底大乱,地方割据四起,民众死伤无数,直到西晋短暂统一才告一段落。

作为提议人,贾诩因此被骂作“毒士”。但想想他也仅仅是为了自保,王允连与董卓沾边的名士蔡邕都杀,怎么可能会轻易放过他们这些重点余孽。但他还是忽略了李傕、郭汜都是“没头脑和不高兴”,尽管在长安想方设法调和他们之间的矛盾,并利用手中职权帮助汉献帝出逃、保护大臣,但时局的发展早已经超过了他所能驾驭的能力。

图3 张绣(?—207年),武威祖厉(今甘肃靖远)人

二、“败兵取胜”之计

李郭之乱后,贾诩又辗转投靠到了张绣的账下。

先是张绣投降曹操,曹操不但“霸占”了他的婶婶邹氏,还准备杀掉张绣。张绣降而复叛偷袭宛城,结果曹操战败,手下猛将典韦、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战死。

曹操二次征讨张绣,不克而还。张绣想要追击曹操,贾诩不让,张绣执意要去,结果大败而归。等到张绣败回,贾诩建议抓紧出兵去揍曹操,果然大获全胜。

张绣不理解,贾诩解释:曹操没有尽全力打我们就撤军,肯定是“后院起火”了。曹操用兵如神,自然会留下精锐断后,你去追击必定失败。等咱们败退回来,曹操肯定以为咱们怕了,就不会留后手,他大意“不设防”,我们就追着他屁股使劲揍,一定会有好结果。

图4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

三、“劝张归曹”之谋

官渡之战进入相持阶段,袁绍开始积极拉拢张绣。但如何正确地“站队”,张绣十分谨慎。

张绣的本意是投向袁绍,当时袁绍兵多将广、粮草充裕、实力最强。贾诩不同意,并直接指出:袁绍心胸狭隘,连他兄弟袁术都容不下,何况你一个外姓人。

贾诩想要投靠的是曹操,但张绣顾虑重重——毕竟之前投降过一次,已经失去了信誉;而且曹操与他还有“杀子之仇”“夺妻之恨”。

图5 袁绍(?-202年6月28日),字本初

贾诩列举了三大理由,一步步打消了张绣的疑虑:

第一,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据了政治、道义的制高点,跟着他干,就相当于跟着皇帝干,名正言顺。

第二,袁绍现在还十分强盛,我们带这么点人“入伙”,他肯定瞧不上眼;曹操实力弱,我们主动去投靠,肯定会另眼高看。

第三,曹操志向远大,不管是出于收买人心还是巩固实力的需求,都会对我们不计前嫌。

事实证明贾诩是正确的。张绣投降曹操,曹操果然不追究并予以重用,还留下了一段“朱鲔涉血于友于,张绣剚刃於爱子,汉主不以为疑,魏君待之若旧”的千古佳话。

图6 凉州地图

四、“挑拨离间”之计

赤壁之战后,曹操短期内无力再征讨南方,于是决定向凉州拓展。以韩遂、马超为首的十部联军,聚集十余万人马,据守潼关联合抗曹。

在此期间虽然也曾发生过著名的“曹操割须弃袍”“许褚赤膊斗马超”等小插曲,但曹操还是一步步占领了重要的渡口、关隘,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韩遂、马超联军与曹操相持日久,进退维谷,只好割地求和,贾诩借机献出了“挑拨离间”之计。

韩遂作为联军代表与曹操商谈停战事宜,二人会面时,在马上不谈军事,只说当年哥俩在京城一起“调皮捣蛋”“撒尿和泥”的旧事。等会面结束,马超等问韩遂:你们聊的那么起劲,都说啥了?韩遂老实回答:也没说啥!马超等人开始对韩遂十分怀疑,担心他与曹操私下联系。

过了几天,曹操给韩遂书信,信中故意在多个言词上涂涂抹抹,改来改去,就像是韩遂改动一样,马超等人疑心愈来愈大。曹操趁此时与相互猜疑的联军约定决战,果然大获全胜,一举平定关中。

图7 曹操(155年-220年)

五、“暗助曹丕”之计

曹操晚年身体不好,尤其爱头痛(悔不该杀那华佗哟),选谁做“储君”的大事就摆在了眼前。选曹丕还是选曹植,曹操一直犹豫不决,这也没办法,谁让有两个“性价比”太相似的儿子呢?

贾诩觉得自己是后来跟着“干革命”的,资历相对浅,不想跟着掺和。不想归不想,但曹丕主动上门来“求教”,这就躲不过去了,必须要谨慎站队了。贾诩是个聪明人,他其实早就看好了曹丕,但为防变成杨修第二,便开始了暗中相助之路。

贾诩劝曹丕做事不要张扬,要做好儿子和臣子的本分,关键是要“孝顺父母”。潜台词就是,写文章你比你兄弟差点,要学着扬长避短,在“孝德”上多下功夫。等曹操咨询的时候,贾诩也是不明说,而是若有所思的“信口开河”:我刚刚想起你的老同学袁绍和老相识刘表来了(袁绍、刘表因为没有立长,导致分裂,最后被曹操“一锅烩”)。贾诩没有直接表态,但经这么一敲打,曹操确定最终人选是年龄更大、做事也更稳重的曹丕。

贾诩的站队是明智的,收获也是重大的。后来曹丕继位,为报贾诩相助之恩封他为太尉,进爵魏寿乡侯。更重要地是,贾诩是三国里少有的能够得以善终的人。

图8 魏文帝曹丕(187年冬—226年)

纵观贾诩的一生,曾经辗转效忠于多个主人,无论在谁账下都屡献奇计,算无遗策,是个“爱岗敬业”的好员工,唯一的污点便是献计攻取长安,杀戮过重。但他也只是想在乱世中保住性命,天下大乱的帷幕已经彻底拉开,作为一个小小的文人,又怎么可能在短时期内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文:辽逸

参考文献:《三国志》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贾诩毒计有哪些,三国第一毒士贾诩的一生

被称为三国第一“毒士”的贾诩,一生究竟献过多少“毒计”?

贾诩是东汉末年至三国初年著名谋士、军事战略家,曹魏开国功臣。贾诩之所以被称之为“毒士”,并不是国人说的,而是来自于日本游戏。

贾诩善于看透人心,手段毒辣的本事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计策毒辣,二是眼光毒辣。

一、计策毒辣

贾诩被称为“毒士”最大的原因就是因为贾诩一计使得王允丧身、吕布逃命,长安大乱,百姓死亡无数……这一切虽然不是贾诩所想见到的,但是毕竟缘起在他,称之为毒士并不为过。

王允自从理由美人计杀了董卓后,就和吕布一文一武垄断朝廷大权,然后大肆报复性屠杀和董卓有关系的人。董卓麾下的西凉将士们首当其冲。而且一度传出谣言称王允和吕布要杀光西凉人。于是西凉将士们纷纷人心惶惶,李榷郭汜等几个主要将领也都打算赶紧逃亡。

贾诩一看,跟着董卓女婿的他也算是董卓余孽,要是这么乱跑大家全完了。于是赶紧拦住这几个有勇无谋的西凉将领,对他们说:

听闻长安城中正在商议着打算把凉州人斩尽杀绝,而诸位阁下抛弃属众独行,一个亭长就能把你们抓住。不如带领部队向西,沿途收敛士兵,再进攻长安,为董公报仇,如果能够幸运地成功,尊奉国家(的命令)征服天下,如果不能成功,再逃走也不迟。”此计为众人采纳。

于是李傕等散发“王允欲洗荡此方之人”的流言,联络凉州诸将,率军昼夜兼程,奔袭长安,及至长安城下,已聚合十余万之众。李傕与樊稠、李蒙等围攻长安城,因城防坚固攻而不克。后由城内叛变士兵引导凉州军入城,与守将吕布展开巷战,吕布兵败,仅率百余骑出逃。

李傕等纵兵掳掠,吏民死者万余人,尸积满道。太常种佛、大鸿胪周奂、城门校尉崔烈、越骑校尉王颀等被杀。李傕等拥兵至南宫掖门,威逼献帝和司徒王允,封李傕为扬武将军、郭汜为扬烈将军、樊稠为中郎将。

李傕又杀司隶校尉黄琬、左冯翊宋翼、右扶风王宏和司徒王允及其妻子。一时间,京城腥风血雨,朝野大乱。

贾诩这个时候也知道自己这一计太过毒辣,锋芒毕露,引得众人忌惮。于是干脆跳出长安乱局,最后投奔张绣去了。

二、眼光毒辣

1)献计张绣,劝张归曹

贾诩的一生中,虽然起步很差,一开始就处于必败的董卓阵营;但贾诩硬是一步步算计,在西凉兵败的危局之下,成功的脱离苦海,又带着张绣击败曹操,投降曹操,最后成为曹操五大谋士之一,最后还跟对了曹丕。

贾诩在张绣麾下的时候,张绣联合刘表、袁绍对抗曹操,曹操虽然屡次击败张绣,但是因为刘表和袁绍的关系,一直不能完全稳定局势。

一次曹操击败张绣后,因为袁绍的关系迅速撤军,张绣觉得这是好机会,决定去追击,贾诩劝张绣说:别去,去了必败。张绣不听,结果果然有伏兵,吃了个败仗垂头丧气回来了。贾诩呵呵一笑,说:你赶紧追曹操啊!

张绣:先生我知道错了,我一定听你的,你就别啥讽刺我了!贾诩:谁顾得上讽刺你?现在追赶曹操,一定能取胜!别说了,赶紧走!于是张绣再一次追击曹操,果然取胜而回。

张绣问:同样是追击?为啥第一次败了,第二次就赢了?

贾诩说:这个很简单啊。曹军紧急撤兵,曹公必然亲自断后,在用兵上我们都比不过曹操,所以必败。但是曹操撤军肯定是后方不稳,一旦击败了追兵,曹操肯定要去前面指挥,后面断后的就是普通将领,而且刚刚打了胜仗,警惕不足,所以第二次追击必定取胜。

等到张绣宛城降而复叛,曹操差点死在宛城后,张绣就觉得自己这辈子估计只能和曹操作对了,毕竟曹操长子、侄子、典韦全死在宛城。等到官渡之战时,袁绍派人联合张绣,打算南北夹击曹操,张绣马上就要同意,结果贾诩站出来,指着袁绍使者鼻子骂道:

袁绍连自己兄弟袁术都容不下,还能容纳天下的豪杰吗?

一句话彻底得罪了袁绍,双方合作泡汤了。张绣急忙问:我已经得罪了曹操,你现在又得罪了袁绍,我怕是要完了,这下可咋办啊?贾诩说:我们还是投降曹操吧,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而且曹操胸怀天下,这个时候肯定不会计较我们和他的私仇的。

张绣也同意了,曹操知道后大喜过望,亲自接见贾诩,执其手说:“使我的信誉扬于天下的人,是你啊!”曹操拜贾诩为执金吾,封都亭侯,迁冀州牧。参司空军事,同时拜张绣为扬武将军,并让其子曹均娶张绣之女为妻。

在官渡之战这个关键节点,贾诩成功再次跳槽,成为曹魏集团的核心层,也为之前的旧主张绣谋了一个好的出身。

2)支持曹丕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当时曹操未立太子,曹丕为五官将,而临菑侯曹植才名方盛,曹丕派人求计于贾诩,贾诩说:“但愿将军能够弘扬道德,培养气度,实践士人的责任和义务,勤勤恳恳,孜孜不倦,不做违背孝道的事情,也就可以了。”

曹丕听从了他的建议,刻意磨练自己。后来,曹操私下问贾诩对立嗣的看法,贾诩闭口不答,曹操问他为何不答,贾诩说:“我在想袁绍和刘表啊。”曹操大笑,于是于该年立曹丕为太子。

贾诩认为自己非曹操旧臣,却策谋深长,所以怕曹操猜嫌,于是采取自保策略,闭门自守,不与别人私下交往,他子女婚嫁也不攀结权贵,当时天下谈论智谋之士时都十分推崇他。

扩展资料

贾诩的文学形象

在中国著名历史演义章回小说《三国演义》中,贾诩亦有耀眼的表现。他初登场于第九回“除暴凶吕布助司徒 犯长安李傕听贾诩”,以西凉谋士身分从属于董卓集团余党李傕、郭汜阵营。当时董卓已死,李傕等四人上表求赦不果,正欲各自逃难,贾诩建议他们召集西凉人马入京攻打吕布,结果成功驱逐吕布。

可是李傕等人却擅权暴虐,欺凌帝上,甚于董卓。第十回中,西凉马腾、韩遂东征勤王,贾诩劝李傕深沟高垒,不与接战,待西凉兵粮尽退兵加以追击,结果亦大败马、韩。李、郭掌权期间,贾诩一直引导他们安抚天下,征用贤能,朝廷稍微有所恢复。

第十三回,李、郭失和,互相攻讨,一劫天子一劫公卿,长安大乱,贾诩与左灵被李傕任命负责监押帝后车驾。但贾诩当时仍心系汉室,答应献帝尽力阻止李傕暴行。李傕要杀帝使皇甫郦时,亦赖贾诩等力劝才得免。

其后贾诩暗地劝喻李傕阵中的羌兵解散,又设计建议献帝以重爵加封李傕,让其暴露自身贪婪信巫的缺点,李傕军中因而士卒离心。第十四回曹操举兵勤王,贾诩劝李傕投降求赦,李傕怒欲斩之,贾诩于是离开李傕回到家乡武威。

第十六回,正当曹操与吕布鏖战时,南方传来讯息指张济攻南阳中流矢而死,其侄张绣继统其军,占据宛城,并用贾诩当谋士,与刘表结连,成为曹操南方的大患。于是曹操放下东边战线,赶赴南方亲征张绣。

大军压境,贾诩又建议张绣投降曹操,张绣亦愿意接受。可是曹操因私纳张绣婶母邹氏辱及张绣,张绣怒不可当,贾诩唯有献计让张绣引军围攻没有戒备的曹操,此役令曹操几乎失陷,并折损了大将典韦、长子曹昂及侄儿曹安民等。

第十八回回目以贾诩为主,是为“贾文和料敌决胜 夏侯惇拔矢啖睛”。曹操击败袁术后,再议征讨张绣。贾诩以将计就计之法,再次令曹操中伏,大损兵马,将领于禁、吕虔亦受战伤。

后来曹操退兵,张绣、刘表议欲追袭,贾诩认为必败,果如其言;然而贾诩又劝二人再次起兵追袭,张绣听从其计,结果大胜而还。此回尽显贾诩料事如神的本领。 直至第二十三回,袁绍、曹操分别遣使劝张绣归顺。张绣听从贾诩的建议,降服曹操。贾诩被曹操封为执金吾使。

官渡之战中,贾诩亦有随军出征,多为曹操守寨。

第五十九回,马超兴兵讨曹操,贾诩随军西征,并献离间计,致抹书予韩遂令马超疑惑,使马超与韩遂失和相攻,曹军因而得胜。第六十七回,曹操征张鲁,欲得猛将庞德归顺,贾诩献计透过贿赂杨松,离间庞德与张鲁之间的关系,亦成功令庞德降曹。

第六十八回,曹操议立嗣子,贾诩属意曹丕,故当曹操问及其意见时,贾诩淡淡地提到袁绍、刘表二人,让曹操联想到二人立幼废长终致覆灭的故事,然后决意立曹丕为后嗣。第七十八回,曹操欲筑建始殿,贾诩推荐洛阳良匠苏越;曹操夜梦三马同槽,问于贾诩,贾诩为其释虑。

曹操临终托孤,贾诩亦是顾命大臣之一。曹丕继位后,封贾诩为太尉,位列三公。第八十回,曹丕篡汉,贾诩建议曹丕筑受禅台以避后世之议,又劝献帝诏书禅位。第八十二回,孙权遣赵咨为使,向曹丕称臣宾服,使者到魏,亦先见太尉贾诩,可见贾诩于朝中地位超然。

第八十五回,曹丕乘孙刘鏖兵夷陵,于是遣三路兵马暗袭东吴,贾诩劝阻,曹丕不听,招致大败。最后,第八十六回,小说正式交代贾诩之死。

贾诩在演义中由第九回横跨至第八十六回,形象突出,计无不中,甚至曾令善于用兵的曹操几度败绩。其所从属势力颇多,先随李傕,再随张绣,最后事曹操曹丕两代。加上他曾助曹丕篡汉,其形象不算十分正面。

可是即使贾诩曾助李傕、曹魏这些在《三国演义》形象比较负面的势力,他的才能仍备受肯定。而且不论是李傕、张绣,还是曹操、曹丕,都将贾诩视为心腹。可见其人善于交际,亦深晓乱世自保之术。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贾诩

贾诩毒计有哪些,三国第一毒士贾诩的一生

贾诩为何被称为三国第一毒士,究竟献过哪些毒计呢?

贾诩贾文和,位列曹魏集团五大谋士,并且是其中混得最为成功的谋士。他风光之时,官巨太尉,进爵魏封侯,位列三公,是为帝师。他享年七十七,得以善终,可谓享尽荣华富贵。贾诩背负“三国第一毒士”之名,是因为他献计给李傕、郭汜等人反攻长安,以致长安死伤无数,天下大乱。纵观贾诩一生,献计很多,其实大多堂堂正正,不算毒辣,只是反攻长安一计,杀戮太重,为祸深远。贾诩因此被人辱骂为“毒士”。

 

东汉末年,贾诩从乡下凉州,来到长安,希望一展拳脚,出人头地。其时,董卓把持朝政,权倾天下。正所谓 “良禽择木而栖”,当时的董卓绝对是最大的参天大树,于是贾诩就投到董卓的麾下,成为董卓的部下,希望有所发展。不过刚出道的贾诩默默无闻,还没有名传天下,董卓毫不重视。

 

董卓大权在握之后,很快就膨胀了,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朝堂上逆施倒行,祸乱朝纲。这激起了极大的民愤,各路诸侯纷纷起兵讨伐董卓。最终董卓被王允用反间计杀死,董卓的部属李傕、郭汜等人,正准备树倒猢狲散,各自逃命。这个时候,贾诩跟他们说:你们独自逃命,只会死路一条,收拢士兵,反攻长安,才是出路。成功了,就可以权倾天下,如果失败,再逃命也来得及。

 

李傕、郭汜等将领认为贾诩说得非常有道理,于是收拢残兵,联络董卓旧部,反攻长安。最终李傕、郭汜等人成功打下长安。期间,李傕、郭汜等人纵兵掳掠,无恶不作,害人无数,以致长安城尸积满道,腥风血雨。与此同时,李傕、郭汜杀死了很多东汉的官员,导致朝堂大乱,诸侯割据,东汉名存实亡。

 

贾诩此计,后果非常的严重。作为谋士,献计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贾诩当时献计的初衷,是为了解脱的困境,而不是为了祸害长安。贾诩应该想不到反攻长安一计,有这么严重的后果,如果他知道有这么严重的后果,估计他不会献出此计。计谋献出之后,到底怎么发展,到底会引起什么后果,已经不是贾诩所能控制的了。不过,面对如何恶劣的后果,别人叫贾诩“毒士”,贾诩也只能受了。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恩施知识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esly.wang/shenghuo/42157.html 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爱奇艺需求分析实战报告在哪看,爱奇艺用户需求分析表 下一篇:乘风破浪再爆3人遭淘汰名单惊见台湾女星王心凌变队长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