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水鼓舞进校园,水鼓舞完整版苗族
“水鼓舞”起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传说很久以前,某年因久旱不雨,有位叫告翌仲的老人在起鼓的地方挖井,不慎被倒塌的泥土掩埋。后来他托梦给子女,说这个地方很好,就让他长眠于此;子女们带上香纸前去“坟”上祭奠,随后便普降甘露,于是大家便在水沟里踩鼓庆贺,相沿成俗。
水鼓舞活
苗族水鼓舞主要流传于贵州剑河县革东镇大稿午村,是一种以在水中跳舞的方式祭祀祖先、祈求风调雨顺及村寨平安而开展的祭祀活动,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被专家学者誉为民族原始舞蹈的“活化石”,入选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水鼓舞”起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传说很久以前,某年因久旱不雨,有位叫告翌仲的老人在起鼓的地方挖井,不慎被倒塌的泥土掩埋。后来他托梦给子女,说这个地方很好,就让他长眠于此;子女们带上香纸前去“坟”上祭奠,随后便普降甘露,于是大家便在水沟里踩鼓庆贺,相沿成俗。
水鼓舞活动分为三个阶段,简化为两部分。每年阴历六月第一个卯日之后的第一个丑日举行“起鼓”仪式,即开幕式,这是水鼓舞的核心。全寨男女老幼身着女人的衣裙,倒披蓑衣,脚踩棕靴,来到村前的小河边。一名老人右手拿刀,左手提鸭,一边吟颂祭词,一边将鸭血洒向四周,祭奠先人,同时众人焚香烧纸,整个田野人声鼎沸。煮肉祭祀后,众人便在河中一边踩鼓,一边拊水掷泥,喝酒吃肉。酒过三巡又到河中踩上几圈,并从附近田中抓稀泥“打泥仗”。喝酒吃肉--踩鼓--打泥仗交叉往复,直到酒酣人累,红日西沉方才收场。13天后(即第二个丑日),再在村边坝中踩鼓,是时周围数十个村寨上万人都会着盛装前来踩鼓,3天后方散去。
大稿午村地处革东镇千亩大坝中心区,历来以水稻种植为生,举行水鼓舞的农历六月,是水稻打包灌浆的关键时节,如果缺水,将直接影响收成,因此,这里的苗族群众选择这一关键时期举行水鼓舞节,亦是祈求上天普降喜雨,保证水稻正常生长。
村民抬着酒、肉、鸭、香纸等结队进入祭祀场。
祭师进行祷告。
参与祭祀的村民围着祀坛开始跳舞。
泥水翻飞。
热情奔放的村民。
村民相互追逐打闹。
参与祭祀的村民尽情享受泥与水的快乐。
“图说贵州”专题稿件征集活动由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与多彩贵州网联合举办。
作者:罗子钧
一审:朱若岚
二审:林萌
三审:王幸韬
水鼓舞是哪个民族的
水鼓舞是一种在德昂族与苗族中流传的,以祭祀祖先、祈求风调雨顺、村寨平安的水、鼓、舞相结合的群众舞蹈,但德昂族与苗族的跳法有些不同。折叠德昂族
德昂族是中国云南省的特有民族,也是一个跨国而居的民族。在中国境内的德昂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南部的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潞西县和临沧地区的镇康县。瑞丽、梁河、陇川、保山、永德、耿马、澜沧等县也有少量分布。
德昂族是古代接受汉文化较多和较早的民族之一。元明清以来,与傣族人民交往密切,特别共同信仰小乘佛教,因此,受傣族文化影响较深。
水鼓舞是德昂族的舞蹈,舞蹈时,将鼓挎在脖子上,鼓在身前,边敲边跳,大硭、大钹伴奏。鼓声深沉、庄重。可以单独跳水鼓舞,也可大家跟随水鼓节奏起舞。
折叠苗族
水鼓舞是贵州省剑河县革东镇大稿午村独有的水鼓舞节时,当地苗族群众在水中所跳的一种传统舞蹈,苗语称"zuk niel eb",zuk niel意为踩鼓。eb意为水。
"水鼓舞"是苗族人民一种祭祀祖先,祈求风调雨顺与村寨平安的群众舞蹈。苗族"水鼓舞"作为我国发现最为独特的一种民族原生态舞蹈--在水中跳的舞蹈,以其奔放的舞姿与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被中外专家和学者誉为民族原始舞蹈的"活化石"。"水鼓舞"表演时集声、水、泥为一体,演绎出振奋人心的舞风和鼓韵,给观众目不暇接的视觉冲击和审美享受。
水鼓舞是哪个民族的特有舞蹈 水鼓舞是什么民族的特有舞蹈
1、水鼓舞是苗族的特有舞蹈。2、苗族是一个发源于中国的国际性民族,主要聚居于中国华南及东南亚。苗族是中国人口占第4位的民族,约有8成的苗族人口聚居于中国南方省份。而在东南亚的越南、泰国、老挝、缅甸也有相当规模的苗族。1975年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成立后,数万苗族人成为难民,部分移居到美国和法国。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