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恩施知识网 > 生活常识 > 正文

浙江考生选考物理对比不选物理,2022年物理试卷浙江

1、当学生拿到答题卡,就遇到第一个没想到,单选竟然有十三个,不定项只有三个,而计算题是四个......
不知道有多少学生,此时意识到和学选未分离时候的题型几乎一模一样;
2、试卷到手,原来连分值都一样,只是把过去的第21题消除,此题的4分匀给了两道实验题;
3、我真的想不到,压轴题只有10分,而一道稀松平常的单质点多过程却有12分;
4、我真的想不到,学选都分离了,三道学考题来势汹汹的摆在试卷一开头,气势恢宏;
5、我真的想不到,学选不再一体,而那一套紧箍

1、当学生拿到答题卡,就遇到第一个没想到,单选竟然有十三个,不定项只有三个,而计算题是四个......

不知道有多少学生,此时意识到和学选未分离时候的题型几乎一模一样;

2、试卷到手,原来连分值都一样,只是把过去的第21题消除,此题的4分匀给了两道实验题;

3、我真的想不到,压轴题只有10分,而一道稀松平常的单质点多过程却有12分;

4、我真的想不到,学选都分离了,三道学考题来势汹汹的摆在试卷一开头,气势恢宏;

5、我真的想不到,学选不再一体,而那一套紧箍咒却套的更深,试题关于知识的综合性非常低,甚至试题布局和分值都被约束在过去的框架下;

6、我真的想不到,实验题这样出,说好的要把实验题区分度降到0.5呢......

学选分离后,高三师生翘首以盼的样卷迟迟不能面世,最终企盼无果。值得玩味一个现象是,各地市模拟题一开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各种题型都有,也有的完全采用学选一体的试题结构,但很快大家趋于共识,试题的综合性增强,选择题难度拔高,综合题绝对难度普遍较2018两次真题的压轴题简单一些,题型稳定在8 4 2 3基础上,略有浮动。单选3分,不定项4分,试题的区分度较大,往日的物理试题风采重新回归,只不过不再是150分或120分了,像是压在五行山下的孙悟空,拖着略显疲态的身躯又缓缓站起来......然而,真题的到来,我们却需要呐喊:“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

言归正传,此卷很多试题还是颇具亮点,另外,浙江命题一贯原则仍然得以保持。这句话,已经连续第三次在浙江选考中出现:(提示:可以用F-x图象下的“面积”代表力F所做的功)

电磁感应这道题,一直在变与不变中迭代,从2015.10第一次选考,就奠定了电磁感应和动量结合的基调,直至今日,依旧如此。九次选考,不管是线框平抛还是转动切割,不管是搭载火箭发射的模型还是纯粹的单棒多过程,电磁感应基本上都是建立在“轨道—棒”的基础上。变的是模型细则的变化,从动量定理应用到动量守恒,从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交合再到电容器乃至简谐振动融入,折射了命题者求变的心路历程。

电磁感应和简谐振动融合在竞赛里是一个老命题,超导线圈进匀强磁场就可能做简谐振动,这个问题一般自招书上都有。

去年,绍兴的模拟题就考了自感线圈和导体棒联立问题:

而在近些年各地市模考卷中,嘉兴2017和宁波效实中学内部选拔考试都设计过电磁感应和简谐振动的问题:

1.(2018浙江4月选考,14,2分)(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组成原子核的核子越多,原子核越稳定

B U衰变为 Rn经过4次α衰变,2次β衰变

C.在LC振荡电路中,当电流最大时,线圈两端电势差也最大

D.在电子的单缝衍射实验中,狭缝变窄,电子动量的不确定量变大

2.(2017浙江4月选考,14,2分)(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β、γ射线都是电磁波

B.原子核中所有核子单独存在时质量总和大于该原子核的总质量

C.在LC振荡电路中,电容器刚放电时,电容器极板上电荷量最多,回路电流最小

D.处于n=4激发态的氢原子共能辐射出4种不同频率的光子

单选题我个人觉得最出彩是这道线圈的问题,试题融合了电生磁、磁生电以及安培力等知识,试题综合性较强,需要学生耐心分析,做到这道题,学生的题速也会再掉一些。

11、如图所示,在光滑绝缘水平面上,两条固定的相互垂直彼此绝缘的导线通以大小相同的电流 I。在角平分线上,对称放置四个相同的正方形金属框。当电流在相同时间间隔内增加相同量,则

A. 1、3 线圈静止不动,2、4 线圈沿着对角线向内运动

A. 1、3 线圈静止不动,2、4 线圈沿着对角线向外运动

B. 2、4 线圈静止不动,1、3 线圈沿着对角线向内运动

C. 2、4 线圈静止不动,1、3 线圈沿着对角线向外运动

解析:又右手螺旋定则可知,两根导线在 1、3 处产生的磁场方向相反,大小相同,所以该处磁感应强度为 0,电流增加,线框不动。2 处磁场方向向外,4 处向里,电流增大,磁感应强度增大,由楞次定律可知,线框应沿着对角线向外运动以阻碍磁通量增大。

承担单选题的压轴题的是一道电场受力分析问题,这也是我们浙江味道的一次体现。前几次选考最后一题都是电场问题,我的《选考进阶专题》的第二讲专门分列了好些这个问题,这次算是回归。

17.(7 分)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和用橡皮筋“探究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中:

(1) 都是通过分析纸带上的点来测量物理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多选)

A. 都需要分析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第一个点

B. 都不需要分析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第一个点

C. 一条纸带都只能获得一组数据

D. 一条纸带都能获得多组数据

(2) 如图是两条纸带的一部分,A、B、C、…、G 是纸带上标出的计数点,每两个相邻的计数点之间还有 4 个打出的点未画出。其中图 (填“甲”或“乙”)所示的是用橡皮筋“探究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纸带。“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

验中,小车的加速度大小a = m/s2(保留 2 位有效数字)。

(1) 在用橡皮筋“探究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中,平衡阻力后,小车与橡皮筋组成的系统在橡皮筋恢复形变前机械能 (填“守恒”或“不守恒”)。

答案:(1)BC (2)甲 0.40 (3)不守恒

解析:(1)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和用橡皮筋“探究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中均不需要打下的第一个点,前者主要利用纸带求解加速度,后者主要研究亮点间的速度改变,无需从第一个点进行研究。牛顿第二定律实验探究一条纸带只能求解一个加速度,找到加速度 a 与质量 m 和合外力 F 的一组对应关系,B 正确。动能定理探究也是从一条纸带上选择两个点作为一组数据进行过程分析,C 正确,故应选 AC。

(2) 通过相邻两点位移差相等可知乙的运动过程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甲前部分加速后保持

匀速可知甲应为用橡皮筋“探究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

逐差公式可知乙在匀加速过程加速度a = (x4 x5 x6 ) - (x1 x2 x3 ) = 0.4m / s2

9T 2

(3) 小车与橡皮筋在运动过程中,除了斜面的摩擦力外还会受到空气的阻力作用,故平衡摩擦力运动过程中机械能不守恒。

十八题实在太简单了,我就不写什么了。十七题还是浙江老套路,连近些年喜欢考查第二实验方案都没有出现。两个基于打点计时器的实验对比,牛二和动能定理实验对比,也是最常见对比,模拟题关于纸带结构的对比、点迹取舍全部覆盖了,然而最难的部分关于绳上力、悬挂物质量和小车质量关系等都回避了。最后一问我估计很多学生丢了分,看了答案肯定肠子悔青,这个问题实际上早就考过好多次,近期模拟题真的很少涉及到,牛二装置当然能够验证功能关系,但是机械能守恒是狭隘的,平衡摩擦力不代表取消了摩擦力,所以机械能一定是不守恒的。

一半径为R,粗糙程度处处相同的半圆形轨道竖直固定放置,直径POQ水平。一质量为m的质点自P点上方高度R处由静止开始下落,恰好从P点进入轨道。质点滑到轨道最低点N时,对轨道的压力为4mg,g为重力加速度的大小。用W表示质点从P点运动到N点的过程中客服摩擦力所做的功。则

你都玩过这个问题的边界条件,还怕啥呢?而且2019.4平抛那个临界关系,关于物理边界的意识,我认为是很物理的东西。

评析:这道题除了有传统的电磁场类平抛运动以及磁场中单边界模型以外,还融入了近代物理放射性知识,当然还有动量守恒的考量,关键处理方案就是

,利用这个动量-动能关系式,很容易处理“爆炸模型”动能配比的问题。

总结一下:

1、返潮现象值得重视,上一届流行热点很可能出现在本届试题当中;

2、另一个现象是这个模型问题继续深化,要么就是换一个完全不一样的模型考查,比如第二十题要么是轨道滑行再考下去,要么是另起炉灶,考点别的,叠加块?呵呵;

3、电磁感应问题依然遵循变与不变基本原则,详细分析请见文中;

4、实验题和力学题在本次考试中显得过于保守,在六月考试中,这两块势必会做出一些突破,幅度不一定大,但是,思维上的小创新会有的,而且要承担区分度作用;

5、选择题上LC振荡电路单独考查意味着过去拘囿于学选一体的现实,没办法展开考查这种小的但是综合性较强的知识模块,现在学选分离可以考查了;

6、电磁感应和电磁场如若仍然各10分的话,12分的力学题只能增加难度,否则没办法让区分度上升。老是单质点多过程,圆锥摆是不是该考了;

7、如果单选题仍然保持保留六七道学考水准,选择题限时训练特别重要,学生如何处理好两次降速把握好节奏感是考试时候的重中之重。第八题大概是从学考过渡到高考题的开始,第一次降速会在这里,第二次降速是面对从中档题到综合性选择题的转捩。

8、都2020年了,动量还是和压轴题在一起,这一次,同时和电磁感应和电磁场都结合,下一次呢,真难讲,还有电磁场该考装置了吧,呵呵。

做为应考的掌舵者,我十分后悔最后的时候没有按照过去选考的试题架构再训练几次,其实直到九月份,我还是按照两条腿走路,既有新题型的摸索也有老题型的坚守,只不过在看到各地市模拟题题型趋同之后,才做出所谓“大势所趋”的决断。我们当然可以说浙江命题组过于保守,但公平的说,自己完全可以做的更好。

本张试卷,我们仍然可以看出浙江试题的传承,有些地方过于保守。动量这一绕不开的话题依然绑在电磁感应和电磁场当中,传说和力学挂钩不知道何时才能实现。我最担忧也最不解的是本张试卷分值排布十分不利于区分,我预估80分段学生极多,按照选考物理的学生综合素质之高,我怀疑91这个分数段都很难区分,甚至有可能会出现二批的情况。

可以预见到,接下来试题会变难一些,一些突破学选约束的框架会被突破,试题综合度会提升,但是六月考试依然会有学考试题出现,确保所有学考题,实验题和力学题得分依然是一个必要也可行的方式。

但是一种循环仍然在重演,我们回顾到2015.10,那是历史级简单,再经过四次选考之后,终于在2017.4难度上升到一定层面,2017.11回落之后,2018.4达到空前难度,所以对于下一届,我们依旧可以做出判断,2021.1试题难度不会太难,2021.6可能是一次真正的考验。

对于二考的中档生,熟练度速度显得特别重要。

二考肯定有估算啦……

二考计算量得增加一下

浙江考生选考物理对比不选物理,2022年物理试卷浙江

《万万没想到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epub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万万没想到: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精装增补版)》(万维钢)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WYe6350kMnlNIDGTsBS0pQ 提取码: 4u4x

书名:万万没想到: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精装增补版)

作者:万维钢

豆瓣评分:8.2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年份:2020-4-1

页数:304

内容简介:

本书的第一版获得了“2014中国好书”和“第十届文津图书奖”等多个奖项。作者万维钢擅长以“理工科思维”为导向,以前沿的科学视角解读生活,涉及行为经济学、认知心理学、社会学、统计学、物理学等众多学科,为人们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新方法,破除了认知上的重重迷思。根据近年来的研究成果,本书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做了必要的延伸、修订和增补,以全新的面貌呈现给读者。本书不仅有趣,还十分有营养

作者简介:

万维钢,曾用笔名"同人于野",前物理学家,现科学作家,"得到"APP订阅专栏《万维钢精英日课》作者。1999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2005年获得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曾长期从事核聚变等离子体物理研究,现居美国,从事专职写作。著有畅销书《万万没想到: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获得第十届"文津图书奖"和"2014中国好书"等奖项)和《智识分子:做个复杂的现代人》。他自诩"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主张以科学精神钻研社会现象,擅长让高端的道理落地,*爱激发读者思考。新浪微博:@GK同人于野

浙江考生选考物理对比不选物理,2022年物理试卷浙江

《万万没想到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万万没想到》(万维钢)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qlwOOXvBNb7d9J0a7MwGfw 提取码:4uw7    

书名:万万没想到

作者:万维钢

豆瓣评分:8.1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4-10-1

页数:262

内容简介:

本书精选了万维钢老师的文章和书评,以“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为导向。作者常用有趣的实验、数据来解读感性的事物,其理工科思维涉及行为经济学、认知心理学、社会学、统计学、物理等许多学科,以前沿的科学视角解读生活,为人们提供了认知的新方法。读完本书相当于精读了十几本经过筛选 、再创作及通俗化处理的巨著,不仅有趣还十分有营养。

作者简介:

万维钢,笔名同人于野,“学而时嘻之”博主,1999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现为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物理系研究员。《新知客》《新知》《东方早报·上海书评》特约撰稿人,天涯名博,在知乎、果壳、观察者 、共识网等国内知名网站上设有专栏,在《麻省理工科技创业》《商界评论》等报刊和网站发表过若干文章,文章常引发大众思考,掀起诸多话题讨论。《流言时代的赛先生》及《十万个为什么》(新版)的数学分册和物理分册作者之一。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恩施知识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esly.wang/shenghuo/43484.html 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新手开车怎样克服紧张心理,焦虑症开车老紧张恐惧怎么办 下一篇:中国人在泰国种榴莲,有多少人在泰国种植榴莲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