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恩施知识网 > 生活常识 > 正文

新课程作业观,初中超级课堂测评

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成绩斐然,然而,作为课堂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的作业,仍发生着功能性的缺失。作业走向形式化,不能深入探测真实学情,使课堂教学呈现依教案逐句讲解,或是干脆全部放手,学生无所“学”的形态。“多时段作业”从学生的“学”出发,站在和语文课堂教学统一的学情视角,来探讨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的改进路向,构建课堂新形态,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一、预学作业,分析课堂学习起点
学习起点是教师在课堂教学前对学情状况的描述。通过预学作业,教师能密切观察每个学生的学情,分析学生课堂学习的起点,从而对自身

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成绩斐然,然而,作为课堂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的作业,仍发生着功能性的缺失。作业走向形式化,不能深入探测真实学情,使课堂教学呈现依教案逐句讲解,或是干脆全部放手,学生无所“学”的形态。“多时段作业”从学生的“学”出发,站在和语文课堂教学统一的学情视角,来探讨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的改进路向,构建课堂新形态,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一、预学作业,分析课堂学习起点

学习起点是教师在课堂教学前对学情状况的描述。通过预学作业,教师能密切观察每个学生的学情,分析学生课堂学习的起点,从而对自身的“教”加以正确定位。

设计预学作业最关键的是预测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通过学情再采取适应基础和差异的具体措施,处理成一个和课堂教学紧密联系的环节,来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解决重难点。

如《三打白骨精》,一位教师在教学前,设计相应的预学作业,再根据学习起点分析,对课堂结构进行了调整。1.你喜欢读小说吗?读过哪些小说?写下你印象最深的小说题目。2.向家长请教,他们读过哪些小说?提起“小说”,他们最先想到哪些词语?3.你是否有过读不懂,却坚持看下去的阅读经历?如果有,请写出题目。4.再读课文时,和你小时候看这个故事有什么不同的感受?根据预学作业反映出的具体学情,这位教师重构了课堂教学内容:1.针对第1题学生“不太了解”的情况,在导入环节增加对各类小说的介绍及相关书荐,使学生对当下要学的小说及神魔小说留下初步印象。2.通过第2、3题的反馈,在课堂上灵活处理小说的文体特点介绍,进而使学生了解课文情节一波三折,人物形象个性鲜明,语言描写生动传神的特点。3.第4题涉及对文本和人物的评价,进一步引导学生读懂“变”“打”和“责”,从而感知人物形象,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

综观上述案例,可以从以下维度设计预学作业:

1. 辨识易懂内容,了解学习起点

设计预学作业要经过对文章体式的深度剖析和对学生学情的准确把握,要能辨识易懂内容和相对难、繁的内容。上述案例中,教师首先把设计重心放在神魔小说的特点上,但通过预学作业反馈出学生对小说的文体特点不是很清楚,所以视角下移,判断出“易懂内容”是小说的一般特点,再至神魔小说的特点,最后落脚于文本的独特之处。辨识易懂内容,了解学生与教学目标的差距,是设计预学作业的基点。

2.探寻实际基础,分析学习差异

这位教师对学生学习课文有一个基本的学情假设:文章主旨与学生情感经验之间存在一定距离。为了弄清楚假设的具体内涵,设计了预学作业第4题。通过观察学情,教师就把核心内容的选择落在“三打”这一关键点,体会孙悟空嫉恶如仇的性格特点。探寻实际基础,分析学习差异,是预学作业设计在学习起点层面的另一维度。

3.把握动机兴趣,探查一般特征

预学作业2、3题可以评估作为内驱力的学习需要,即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学习兴趣。通过反馈,了解学生对小说作品的偏好,预测课文学习是否有困难,是否缺乏兴趣,从而探查一般特征。

预学作业中,教师对学生学习起点的有效把握既设定了课堂教学的现实起点,也设定了课堂教学的可能起点,学生不但能在原有基础上发展,还蕴藏了潜在发展的可能。预学作业始终和学生的学情联系在一起,和课堂教学的重点联系在一起,与课堂有机整合、高度统一。

二、共学作业,关注课堂学习状态

1.重视兴趣体验,关注学习状态

共学作业的设计需要重视学生的兴趣体验,以了解学习状态。如,《石榴》第3自然段,文本的精妙在于抓住特点有顺序地描写,及拟人手法的运用。一位教师为突破这一重点,设计共学作业:1.“它的外皮先是青绿色,逐渐变得青中带黄,黄中带红,最后变成一半儿红,一半儿黄。”这句话写出了石榴(   ),通过(  )等词语表现出来。2.从“笑得咧开了嘴”等语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3.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 4.“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向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这句话把石榴写活了,我是从(  )(  )(  )等表示动作的词语中看出来的。以上设计,1、2题指向性不明确,2、4题没有体现坡度性,整合性,所以,未能激起学生兴趣,对文本的体验不深入。

在第2次设计中,教师调整了细节,第1题变为这句话中用( )、(  )、(  )写出了石榴颜色变化的顺序。第2、4题整合为“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这句话把石榴写活了,我是从( )表示动作的词语中看出来的。在这段话中用“”画出另一句把石榴写活了的句子,说说你的感受。还可以怎么把成熟的石榴写活呢?写下来。第2次设计仅仅是微调,但更适合学生的阅读、认知水平,学习状态就完全不同。共学作业设计只有站在学情的视角,重视学生的兴趣体验,才能把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向深入,才能突破重点,抓住关键。

2.依据学生提问,诊断学习状态

设计共学作业可以从学生提问入手。如《乌鸦喝水》这篇课文,描写了一只乌鸦动“脑”、动“手”喝到水的经过,内容浅显。课堂中,一个学生却提出问题:为什么放了石子,水面就会升高呢?问题看似简单,却是突破课文难点的关键。教师根据提问布置共学作业:小组内实验,在装满白开水的杯子里加入冰糖,看水面会有什么变化。学生参与其间,对乌鸦从喝不着水到喝到水的过程有了深刻印象,对“一个一个地放”与“渐渐升高”的关系有了深入理解,也明白了“只要肯动脑筋,就能解决问题”的课文主旨。依据学生提问,设计共学作业,能诊断学生学习状态,有力地促进教学内容的展开和教学进程的发展。

3.创造“关键事件”,改善学习状态

在突破课堂教学难点的过程中,可以创造“关键事件”来设计共学作业。一位教师在教学《第一朵杏花》时,出示共学作业1.你觉得这篇课文可以以什么为题?把它写下来。学生有的说这篇文章是写竺可桢的,可以以“竺可桢”为题,有的说可以在“竺可桢”前再加上“严谨踏实”来形容。教师肯定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接着又出示共学作业2.为什么课文以“第一朵杏花”为题呢?请研究一下课文,谈谈看法。推动学生进一步思考课文题目与内容的深层联系。果然,学生很快发现“第一朵杏花”是写作的线索,于是教学顺势走向了对文本的深度解读——课文围绕第一朵杏花的开放时间来描写,它也能体现出竺爷爷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这个共学作业即创造的“关键事件”,改善了学生的学习状态,关系到课堂教学重点的突破。

三、延学作业,评估课堂学习结果

王森然先生指出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三大“教学要件”为“预习”“教授”“结束”,认为三者应当平等注重,提出了课堂教学之后应该有检测与评估的作业内容。倪文锦先生也认为教师在指导作业的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利于找出差距,改进教学。

以延学作业为特征的的运用知识的再实践,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必要环节,既有巩固、应用知识的功能,也具有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检测与评估功能。

1.立足学生“我需要”

延学作业与课堂教学是一个有机整体。只有针对学生的差异设计延学作业,学生才能形成内在的需要,进而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建构自己的知能结构。

2.抓住学生“读不懂”

延学作业的重点是帮助学生进一步读懂课文,要抓住课堂教学中学生“读不懂”之处设计。低年级识字量多、复杂,学生常有畏难情绪。为了让学生对汉字学习产生兴趣,可以设计“猜字谜”的延学作业。如学完《识字3》中的“匹”,学生常常写错“匚”这个偏旁。教师出示字谜:三面有墙一面空,一个小孩坐当中,并鼓励学生也去创编字谜,互猜。学生在玩中巩固生字,激发了兴趣。生活处处皆语文,经过整合、建构,融入延学作业,学生的语言实践就能焕发出好奇、探究之心,就能变“读不懂”为“读懂了”。

3.针对学生“不喜欢”

课堂教学目标达成的另一种学习需要是“不喜欢”。此时,延学作业的使命是找准切口,帮助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去鉴赏文本,体会妙处。如学了《云雀的心愿》,既要加深学生对环境保护的理解,又要激发兴趣。教师根据结尾设计这样的延学作业:展开想象,明年春天,云雀会向小伙伴说些什么,动员小伙伴跟它做些什么?写一段话,再在小组里演一演。这样的作业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变“不喜欢”为“我喜欢”。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东洲小学)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

新课程作业观,初中超级课堂测评

如何打造高效课堂,构建有效作业

1、确定具体、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灵魂。针对当前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普遍存 在教学目标空洞、脱节、异化的现象,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的有 效性要求我们,必须根据教学对象的具体情况,依据具体课型(即新 授课、复习课、讲评课),确立具体而明确教学目标,并用以指导整 个教学活动。 事实上,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具体的,比如,落实理解某个概念 或知识,掌握某种语文方法,训练某种语文技能等等。而在实际教学 过程中个别教师出现了教学活动和教学目标脱节、教学目标笼统而模 糊等各方面的问题,使得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的指导作用出现了异 化。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教学的有效性; 2、科学选取选取教学素材 我们都清楚,教学素材是知识和方法的重要载体,在媒体资讯高 度发达的今天,中学语文教学的素材浩如烟海,而科学地选取教学素 材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环节,是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重要 体现,更是教学现实对中学语文教师发出的严峻挑战。 有句话说“教师入题海,学生驾轻舟”形象地说明了教师在把握教 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素材的细选、精选的重要性所在。而教师在 选择教学素材的过程中必须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首先应该服务于教 学目标,体现基础性、典型性和适当的实践性、趣味性的原则。同时, 要考虑素材的发展性和整体性。最重要的则是素材的选取必须符合学 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如果选择的素材题目过于简单就无法满足学生的 进步需要,相应的,如果在对接受能力较差的同学讲解的过程中选择 的又是难度系数较大的例题,那么也起不到促进学生进步的作用,这 样,再经典的例题也是“废品”。 所以在素材的选择过程中要尽力避 免不合实际的“拿来主义”和“信手拈来”的毛病,脱离教学实际,背离 教学目标,这将严重影响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3、形成“连续思考、系统表达”的课堂教学形态 我们认为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要求形成“连续思考、系统表 达”的课堂教学形态。所谓“连续思考”是说将学生思考的结果作为逻 辑前提,再进行思考,而得出结论,有连续追问、问题链等形式。而 “系统表达”是指将学生思考的结果完整、系统 地表达出来,而不是 简单地一问一答。 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语文教学过程实 际上就是处理教学素材的过程,而中学语文教学素材大多数是以语言 文字为基本形式出现,有效的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让学生知道问题的 答案和解答,而是解决这个问题所体现的语文思考方法,以及对这个 问题的拓展。 4、加强语文思想、方法及问题解决策略的提炼与研究 语文是一门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学问,语文有它自己独特的思想和 方法体系,要想形成“连续思考、系统表达”的教学状态,教师就要对 于这些思想进行深刻的把握,理解其思想精髓。同时,要对语文方法 和问题解决策略作系统的提炼与研究。以高起点、广视角指导学生学 习语文,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5、正确处理课堂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课堂讲学中往往存在各种对立而统一的矛盾关系体,其中比较常 见的一种就是课堂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发 现一种“怪圈”——课堂生成与教师课前的预设相左甚远,同时又都 符合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课堂生成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无论是学生的错误答案,还是 学生的精彩想法,往往都存在直接而又非常重要的教学价值。如果教 师能够在课堂教学实际中正确地处理这些问题,就会使得课堂精彩纷 呈,激励其他学生积极思考。所以,当课堂生成与你的课堂预设相左 时, 教师要迅速判断它的教学价值,并及时地作出正确的反映,切 不可对丰富多彩的课堂生成视而不见,这是对宝贵的教学资源的浪 费。 6、重视语文作业中反馈的教学信号 学生语文作业的批改目的绝不是简单的判断对错和给学生一个 分数,更重要的是挖掘其中的教学资源。学生的语文作业(包括学生 的考、练题)中往往包涵了大量的有效的教学信息,它是课堂教学实 效的重要的反馈信号,能够及时地折射出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 题, 反映出教与学的状态,这对于改进日后的教学,提高教学有效 性有着特别的指向性意义。 而更重要的是,语文作业的讲评要重在“评”。语文作业的讲评是 落实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通过点评语文作业中反映的 普遍知识性问题(包括对知识的理解错误,方法的把握偏差)、学生 语文学习习惯和方法上存在的问题(包括学习规范)、语文问题的思 考方法(包括推举学生的独创方法)问题、语文问题的拓展与联系问 题等,可以及时有效的纠正课堂教学中的不足之处,把课堂教学的有 效性进行课后的再巩固是十分有必要的,那种直接核对答案和由教师 展演问题解答过程的讲评是最低效的讲评。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我深深感到,要成功地上好一节语文课, 要上好一节高效的语文课,教师的注意力应集中到学生、教材和教学 实际上来,学会观察、探索、分析和概括,只有本着让学生学会语文 思维、学会探究、学会应用、学会创新的教育理念,学生才会在自我 建构中真正学会学习,进行语文知识的再创造,使学生在课堂上真正 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实现新课改关于课堂有效性的重要要求。

新课程作业观,初中超级课堂测评

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构建高效课堂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也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学习效果如何,教学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如何更加科学地利用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如何在有限的45分钟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努力提高45分钟的质量,这是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必须思考的问题。只有提高单位时间内工作效率,老师才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教学的质量也才有保证。
如何才能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工作效率呢?
一、把功夫用在课外,充分备课 备课是教学工作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在教师水平、教材内容和学生基础已定的情况下,备课是教师能否上好课的前提。教师能否认真备课和善于备课,也是能否迅速提高教学水平的主要环节。教师在备课中应本着遵循教学目的决定性、教材内容的规定性、教材对象的可接受性、教学方法的适应性以及教学过程的教育性的原则,做到两个“吃透”。首先是吃透教材,在备课过程中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通读教材,研究和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思想内容、知识基础和基础训练的要点,从而确定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以便设计科学的教学方法,完成教学目标做必要的准备工作。其次是“吃透”学生。在掌握教材的基础上,要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知识基础、智力水平、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和差异情况等,从而做到既备教材,又备学生。明确教学目标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目标来备课、上课。如果每节课教学目标不明确,教材的处理、课堂的结构等都会失去依据,其结果只能是教学内容不是面面俱到、详略不分,就是喧宾夺主,杂乱无章,从而就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每节课前最好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出示给学生,然后由教师把应教的内容根据课标要求转化为一组组面向全体学生的序列性较强的问题,以问题来引发学生的动机和行为 我们应在备课时除备常规的内容外,更重要的是要备“学生”,多思考如何才能用更精炼的语言,更准确的语气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成为课堂大多数时间的主人,让他们有更多、更充足的时间去思考、交流与探讨,促进其主动发展。这样做才会使时间的效率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甚至于产生大于课堂四十五分钟的教学效果。
二、精力用在课内,精心上课 好的课堂不仅有质而且要有量。高质量的课堂要求教师既有既定教学目标,又能根据课堂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教师要优化课堂时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中有所提高;教师讲解问题不在多少而在精要,组织讨论不在花哨而在实用,合作互动不能天南海北而要联系教材和学生的认知水平。 稍有教学经验的老师都知道:一节课学生思维的最佳时间是上课后的前5分钟到20分钟。所以,课堂教学要提高效率就要把握时间分配。珍惜时间不是教师急不可待地把课堂内容讲完,而是要多给学生时间思考。教师可根据不同课型安排教学过程,调整教学方法,保证在最佳时段内完成主要任务、解决关键问题,然后再通过精心设计的练习或讨论等,使教学过程一直向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向进行,保证学生在不同的时间内均有所获。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对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自己应心中有数,哪里该启发引导,哪里该讲解,哪里该重点强调,教师应把握好“讲”的尺度,千万不能什么都讲,什么都问,漫天撒网,由教师一人唱“独台戏”。否则,挤掉了学生读书、思考、练习的时间,教师劳而无功。叶圣陶先生说过:“假如学生能够‘领悟’了,能够‘研究’出来了。就无须教师的‘讲述’了。教师所‘讲述’的,只是学生想‘领悟’而‘领悟’不到,曾经‘研究’而‘研究’不出来的部分。这才显出‘讲述’的真正作用。”长期以来,课堂教学效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讲得太多了,学生活动太少。教师少讲,学生多读、多思、多练,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最基本的要求。 在上课前我们不妨制定一个时间表,标明每一个教学环节大约所需时间,努力控制好节奏,做到课堂尽量无废话,多给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表现,让学生主动探索,提高效率。时间是有限的,但我们必须坚持在每次提问之后都要“等一等”,哪怕只是几十秒钟。让所有的学生开动脑筋,进行思考,为解决问题作出自身努力。经过这一点时间的思考,他们也许就能茅塞顿开,不仅省去教师讲的时间,而且有利于面向全体,提高课堂效率。学生积极主动去学,比任何教学方法都好。 教师讲得多,必然剥夺了学生学的机会。把难以理解的知识简单化,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教师更大的作用是“导”,而不是“教” ,学生的“学”是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要在学生如何“学”上做文章。重在让学生“悟”。教师要相信自己的学生,多给他们一些时间“悟”。有道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其实有好多知识不是讲出来的,而是悟出来的。教师讲的少,就要精讲,把握好哪些知识需要讲,哪些知识不需要讲。课堂上教师如果滴水不漏,大讲特讲,反而会将学生引入迷魂阵里。 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要倾注全部的爱心和热情,对教育对象一视同仁,在给优生“锦上添花”时,一定要注意为中间生和暂时差生“雪中送炭”,使其向优生转化。教师的期望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这些方式都让学生从中体验到了快乐,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就能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主动去发现探索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在素质教育环境下,教师教书育人凭得不再是“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巴”,如果能适当的多利用现代教具。如多媒体课件、教学图片、挂图、投影仪等作为辅助教学的有效手段,这样既可节约板书,把有关内容简介出来,又可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接受更多的信息,利于学生立体思维。其中教材上图文并茂的插图常是教师教学疏忽的一个地方,需要我们多加揣摩,多利用。可见重视教具及课本插图的作用,也不失为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手段。 教无定法,贵要得法。 课堂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创造是教学活动的生命力。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是好的教学方法。我们教师选择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学起来就有兴趣,就会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课堂效率。
如何构建高效课堂
在教学实践中,课堂低效一直是管理的一大难题。课堂的低效能导致学生厌学和教师厌教。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不少同行都在艰难地探索构建高效课堂的途径。那么,究竟什么是高效课堂呢? 从学生角度来讲,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学生对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要高。二是在实现这种目标达成度的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参与并积极思考。从这个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 从教师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教师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因为教学目标的预设与课堂的实际情况不可能完全吻合,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目标作出适时调整,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使其更好地体现教学目标的适应性。二是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这种主动参与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否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否积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能否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使全班学生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三是教学中适时跟进、监测、反馈、消化,以多种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使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更高。 那么,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呢?我认为必须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抓好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必须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推动教师观念的转变,进而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以逐步消除由于教师讲得过多、学生参与过少而导致的靠大量课后作业来完成教学任务的问题,逐步解决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现的问题。
第二,开展以学课标、研课本、研方法、课后反思等为主要形式的校本培训。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在很多情况下,课堂的低效是由教师对课标与课本的学习与研究不足所造成的,而教师这方面的不足又影响和制约了其课堂驾驭能力,课堂驾驭能力又反过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  
 第三,抓好教师备课中的备学生问题。不少教师在备课时,只习惯于备教学内容,而忽视备学生。如果教师不去研究学生对所教内容的掌握情况,不去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一切从本本出发,课堂教学的适应性就会大打折扣,课堂教学的高效更无从谈起。   
第四,研究和设计好课堂提问。在真实、常态的课堂教学中,我常常发现教师所提的问题本身就有问题,无效问题、假问题、无价值问题充斥课堂,教师的很多提问耽误了学生宝贵的课堂学习时间,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教师要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就必须注重对课堂提问的研究,所提的问题必须是有价值的、有启发性的、有一定难度的,整个课堂的问题设计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第五,加强对课堂节奏的把握和管理。课堂上,有的教师刚给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就马上要求其回答,这样不仅浪费了学生课堂思考的时间,而且有效性很差。这种形式主义的教学方式使无效劳动充斥课堂,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有的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文、讨论、交流、做巩固练习等,不提任何时间和标准的要求,学生漫无目的地阅读与交流,课堂组织松散,时间利用率低。有的教师只对学生提出比较笼统的要求,学生不明白教师要他们干什么和要他们怎么干,这样,学生就失去了教师的有效指导。因此,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要减少“讲与听”,增加“说与做”,尝试“教与评”。   
第六,积极实施小组互助学习制。现阶段,大班额的班级授课制也是课堂教学效率难以提高的一大原因。在小班化教学难以推行的现实条件下,在班内实行小组互助学习可以说是一个最佳选择。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性心理特点,可以把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发挥优秀学生的优势,积极推行学生互助机制,同时,教师通过对小组的学法指导和激励性评价,进一步提高学习小组的自主学习效果。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做到因材施教,以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第七,推行作业分层布置制度。教师在布置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时,必须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做到“不布置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作业,布置启发性、思考性作业;不布置重复性作业,布置可选择性、层次性作业;不布置繁难偏旧作业,布置实践性、研究性作业”。布置的作业数量要少,质量要高,要避免进入“教师随意布置大量作业——学生应付作业——教师随意批改作业——教师再随意布置过多作业——学生再应付作业”的恶性循环,消除教师无暇顾及教学内容的研究和设计、无暇顾及研究学生的现象,从而解决学生不堪重负、疲于应付、厌学情绪滋生等问题。因此,加强作业的管理与指导,避免超负荷、重复性、低水平的作业,给每个学生留有充分自主发展的余地,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由之路。 (《天津教育》2008年5月刊) “有所为”与“有所不为” 构建高效课堂 课堂是教学的主要阵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关键在于提高课堂效率。今天,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总要求下,“向课堂四十五分钟要质量”,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更为重要。从目标教学到洋思经验,无不体现出高效的课堂。彻底打破“我讲你听”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须做多方的努力,教师必须作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所谓“有所不为”: 第一,放得下罗嗦,把时间交给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的主人。传统教学中,重教不重学,我教你学,是与现代教学背道而驰的。有些教师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太深,教学习惯难以改变,课堂上惟恐讲不到位,总是大谈特讲,甚至可以说是罗里罗嗦,把课堂大部分时间占用,而留给学生的时间太少。一方面,教师口干舌燥,有时是满头大汗;另一方面,学生却一旁轻看,个别酣然入梦。这种课堂怎能提高效率呢?精讲少讲,把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去自主学习、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要求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素质,准备充分,要心中有教材,眼中有学生,方能为之。 第二,放得下直白,把思考留给学生。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不思考怎会有创新呢?由此课堂教学中,婆婆妈妈式的直白应放得下,把更多的思维空间留给学生。提倡学生各抒己见,形成自己的见解。许多问题最好不要轻易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由学生通过动手动脑来获得,从而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正如陶行之先生所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师主要在学习方法上指导,思维方式上点拨。改变那种让学生在自己后面亦步亦趋的习惯,从而成为爱动脑、善动脑的学习者。 第三、放得下架子,把交流让给学生。 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在教学中家长式的命令,过分的逼迫,难以与学生形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多讨论、多交流,消除隔阂,最大的理解、宽容和善待学生,才能形成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陶行之先生曾说过:“我们必须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严师出高徒”,这里的“严”,应理解为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做学生的楷模,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生活的引路人。师生交流、讨论问题,态度要和蔼、诚恳,不要生硬、高姿态,有时说话语气也很重要。一堂成功的课,必须有良好的师生间双边活动,这样教学相长,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 第四、放得下手脚,把机会交给学生。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要求。读书是学习,实践是更重要的学习。特别是活动课、实验课等,多把动手的交给学生。一项研究任务,一次专题研究、一个调查报告、一个简单的实验、演绎一段对话,都是锻炼学生的分析、思考、行动诸能力的好机会。酸甜苦辣都是营养,成功失败都是收获。“纸上得来总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正是最好的诠释。 所谓“有所为”就是:第一、积极组织教学,保证良好的教学秩序。 课堂教学中会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事情,要运用机智的手段来组织好教学。那种放任、放纵式教学法是非常错误的,允许学生犯错误,绝不是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视而不见,听之任之,课堂中的混乱无序是老师的过错。假设课堂是出戏,那么教师担当着导演的职责,好的导演才能导出好戏,好的组织教学,才会有成功高效的课堂。 第二、积极正确的引导,保证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向和思路。 课堂教学,学为主体,教为主导。我们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样不能忽视教师的积极的引导。学生的创造潜能,要有教师的正确引导,才会很好的挖掘出来。教师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进入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使学生围绕某个主题进行学习、探究,回答可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确立好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引发学生学习发积极性等,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掌握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 第三、及时检查纠正,保证学生做到堂堂清。 课堂上,学生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教师的帮助纠正很重要。特别是学生通过做习题,最能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归纳出个别和共性的问题,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做到节节清堂堂清。教师的帮助,使学生趟过一道道湾,跨过一道道坎,最终达到知识的神圣殿堂。 第四、多多肯定鼓励,保证学生充分的自信心。 “信心是成功的一半”,“多一把尺子,就会多一批好学生”,“十个指头有长短”。忽视个性差异,简单以优劣分,对学生的伤害是很大的,甚至会造成一生的阴影。课堂教学中,尊重其差异性,尽可能分层教学,评价标准多样化。多鼓励,少批评;多肯定,少指责。用动态的、发展的、积极的眼光看待每个学生,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赞美的力量是巨大的,有时,一句赞美的话,可以改变人的一生。一句肯定的话、一个赞许的点头、一张表示优胜的卡片,都是很好的鼓励,会起到意想不到的良好结果。 (选自《教育在线》) 构建快乐高效课堂,促进快乐校园建设 自市教育局提出了“关于建设快乐校园的实施意见”和全市快乐校园建设经验交流会之后,我校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强化育人手段,提出了“以人为本,和谐发展,自主自信,合作完善”的办学理念,形成了以学案导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反馈达标”的教学模式,立足课堂主阵地,追求快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把握内涵,准确定位,确立以活动为载体,以课堂为主阵地,以良好的师生关系为依托,营造乐教乐学新境界。 建设“快乐校园”,课堂是主阵地,追求快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根本,只有建立起乐教乐学的氛围,才能保证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现在,我校正在进行课堂教学“革命”,彻底改变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的做法,开放课堂,建立了平等参与,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气氛和谐,合作完善,自主参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 首先,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就是以教师为本和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就是要相信教师、尊重教师、依靠教师、发展教师,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使教师心情愉快地高效地工作,并在工作中取得更大的进步。以学生为本就是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尊重学生生命成长的规律和合理需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适用学生的发展,一切促进学生的发展,我们不仅要满足学生的升学需要,更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应有的基础,不仅要让他们现在学习好,还要他们现在活得好,活得健康、愉快、幸福! 二是良好的师生关系既有利于教师教书育人,也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我们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少一份抱怨,多一份赞赏,我们提出了以爱育人,用爱塑造未来,增强教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三是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强力推行快乐高效课堂改革。为什么小孩乐意上幼儿园,因为那儿有好玩的玩具,爱做的游戏,有趣的故事,友善的小朋友和和蔼可亲的阿姨;为什么孩子上到小学初中就有逃学、辍学现象,是因家庭困难辍学吗?不是,绝大多数是因为厌学而辍学。而造成厌学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老师施教的方式与方法。反思我们的教学过程,整堂课只有教师一个“我”,以教师为主体,教师一味地讲,学生被动地接受,学生厌学思想严重,导致因成绩差而造成的辍学现象时有发生(以前我们学校也不少);教师重视教,忽视学生的学,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能力的培养,教师主宰课堂,忽视学生合作交流;以及教师采取一刀切,忽视学生个性发展;师道尊严,没有平等的对话等使教学过程一潭死水,学生的创新能力受到严重的遏制,造成课堂低效,效果低下。在教育局提出构建快乐高效课堂之后,我们通过深入反思,经过研究,达成共识,在初一、初二两个年级进行课堂教学“革命”。我们立足课堂主阵地,追求快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彻底改变了原来的课堂教学结构,并取得了初步成效。现在,在我们的课堂上看到的是:“我参与,我快乐,我自信,我成长”,由学生主宰课堂,不再是教师“一个我”。 二、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加强教学研究,建立符合自己校情、学情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搞形式,不摆花架子,用自己的思想,办自己的事情。我们通过分析、归纳“成功教育”、“合作学习”、“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以及“三三六,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等教育教学理论,形成了以“学案导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反馈达标”的教学模式,确立了我们今后的教育教学指导思想: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策划者、组织者、合作者;学生是整个学习过程的参与者、探究者;教学的重点必须转移,学会学习比掌握专门知识更为重要。学会学习最重要的是学会提出问题,只有提出问题才能分析与解决问题,任何创造总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没有问题就不可能创造,因而,学校对发现与提出问题的能力给予高度重视,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对提出问题的学生给予奖励。同时我们还要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做什么,怎么做,用什么样的方式做,要求教师既要当好“幕后导演”又要当好“台前主持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发展,自主探究,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主的学习兴趣。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充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二)从严要求,从细做起,创新常规,完善常规,落实科学的评价机制。“抓不落实的事,追究不落实的人”是在落实常规中坚持的一贯作风。自建设“快乐校园”以来,学校制定并修改了部分制度、规定,制定了《建设“快乐课堂”实施方案》、《建设“快乐课堂评”价标准》和《学生小组学习管理办法》以指导课堂教学改革。 首先,进一步加强备课模式管理,统一格式,灵活操作。通过分析研究,我们设计了“预习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从而达到展示提升。对师生、生生、小组活动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二是规范操作步骤。 1、我们坚持“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反馈达标,自我展示,当堂达标”的教学模式。 (1)自主学习:即先由学生个体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在学生自学能力比较低的起始阶段,教师的主导作用尤为重要,采取“学案目标导学法”,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导学案,进行自学,然后师生共同认定目标。 (2)合作交流: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可在组内交流或打破小组进行交流,从而达到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课堂上学生首先就自己的预习情况,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互相帮助,取长补短。 (3)自我展示:该环节既能锻炼学生展示的能力,也是兵教兵的重要环节,既能彰显学生个性,又能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4)反馈矫正: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生生、师生之间的互动过程,优点的归纳,病例的纠正等。 (5)当堂达标:这一环节是为验证学生学习目标达到与否而精心设置的,对学生来说是学后即考,考后即评,学生全员参与,反馈面100%,测评方式灵活多样,测评结果当堂反馈。 2、课堂教学要坚持“三为主”:即:以学为主,以练为主,以赛为主达到快乐、高效的课堂效果。 (1)以学为主:就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提高小组学习的整体效果。 (2)以练为主:课堂上学生的练习是主线,练习的形式多种多样,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组组互动。教师仅起主持人的作用,环节的导入,时间的控制,争议的评价等等都有学生来掌控。 (3)以赛为主:单位时间内要给学生以积极参与的动力与适当的压力,生生之间,组组之间要引入恰当的竞争机制,以调动学生快速高效的学习情绪。 三是有效地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小组学习的潜作用。 我们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按好中差搭配划分学习小组,让学生结成学习对子“一帮一”、“一促一”,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小组学习要讲求实效,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在几乎所有的课堂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热烈的讨论式合作学习,但是多数仅仅停留在形式上。我们要求小组合作学习必须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共同任务中的分工和个人责任,小组成员之间的信任,对成员完成任务进行加工和评估等要素。我们还制定了《小组学习管理办法》通过动态管理和发展性评价的办法,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实施。 四、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 构建快乐高效课堂,促进快乐校园建设,是我们奋斗的目标;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是我们不懈的追求。课改给了我一个深刻的启示,解放学生,开放课堂,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好学生不是教出来的,是学生自己学来的 ,唯有学生才能创造奇迹。 快乐高效课堂教学形式,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展示与互评代替了老师的例题讲评,更有助于学生的发展。它尊重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实现了共同发展、整体提高的最终目标。 今后,将进一步加强研究,以课堂为主阵地,积极打造“快乐高效课堂”,营造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快乐校园氛围,突出教学中心地位,强化教学质量意识,为实现 “快乐校园” 建设的根本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努力。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恩施知识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esly.wang/shenghuo/43684.html 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华为5g究竟有多厉害「中国在5G方面到底有多强华为在5G中地位世界第一」 下一篇:男朋友从来不提生理需求「为什么男友每次见我必须要先解决生理需求」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