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卖掉了所有的书,官网上卖的ipad
卖掉 iPad 前拍的照片
几乎是在发布之后的一瞬间,我的货就遭到两个人询问。凭我以往的经验,这种情况大概率是二道贩子抢货,但是,我顾不得那么多了,也不想以这种恶意去揣测对方,毕竟经济上窘迫的我,只想赶快拿到钱。我与其中一位以
本文包含大量个人观点,较主观,想到哪写到哪。
卖出2023 年 1 月 2 日,也就是元旦假期的最后一天,我把自己用了快两年的 iPad Pro 送上了闲鱼,连同着换了第三方笔尖的 Apple Pen,还有第三方的保护套。原价 8594 元,标价 4750 元。
卖掉 iPad 前拍的照片
几乎是在发布之后的一瞬间,我的货就遭到两个人询问。凭我以往的经验,这种情况大概率是二道贩子抢货,但是,我顾不得那么多了,也不想以这种恶意去揣测对方,毕竟经济上窘迫的我,只想赶快拿到钱。我与其中一位以 4600 元的价格成交。之后经过验货、因为有几处非常细微的划痕而压价等等的情况,最终回血 4321 元。
拿到钱后,我马上还了信用卡。就算是重新开始记账,我始终无法理解,为什么我的信用卡账单的数字那么高。
这只是我卖闲置二手货的一个小小的案例罢了。
补天就算我双十一没买什么东西,我也已经无力还款了。于是,从那之后,我便开始把闲置的商品不遗余力地卖出,以弥补亏空。我后来把这戏称为“变卖家产”,还开玩笑地说“除了器官我什么都能卖”。
这次卖出 iPad,算是最大的一笔收入。
故事还要从 2022 年 2 月份说起。
一天,我在网上看到有关非全日制考研的教育培训的广告。
因为以前考研匆匆准备,并没有考上,之后又因为家里不供我二战,于是我之后走到了就业这条我最后考虑的路线。后来我表弟保研了,要强的我自然想拿一个好一点的学校的硕士学位,但又不能放弃工作。
所以我很轻易地被这个广告打动,花了一块钱,听了以体验课为幌子的推销视频,然后被怂恿着交了 23100 元(其中 22800 元用了花呗和白条的 12 期免息)。这个价位它的承诺是,如果考不上,可以全退;考上了,可以返一半的钱。
当然有人问为什么不自学。我当时的想法是:如果仅依靠自学,估计自己会坚持不下去,花钱报培训课程也是为了激励自己。
其实我在交钱的时候,就感觉自己可能被骗,毕竟这不是一个小数额。但是,对学位的追求占了上风。加上我对自己的存款做了计算,觉得如果下个月涨薪,就算被骗应该也是不会影响到我的基本生活的。
一个月后,万门大学跑路,我担心这家机构也会跑路,加之自己身体原因,于是请求退课,哪怕是退一部分也行。客服以合同里面说 7 天后不能退课为由,百般阻挠,还引诱我交钱到“每月返钱”的班。当时我就感觉要出事。
果不其然,两三个月之后,课程未按期交付,钉钉答疑群因为多人质疑这家机构而被解散,客服想方设法通过转移课程的方式,让学员与机构撇清关系,而这家机构的总部也被曝跑路。
关键是,我们这些受害者拿它一点办法都没有。有人付了款之后几个小时就要退款,按合同肯定要退的,结果照样拿不到钱,于是起诉,然后机构的人员直接说没钱,就算胜诉又能怎样?有人认为花呗、白条没有尽到审核义务,请求延期无果,甚至不惜自己的征信,拒绝还款,生活在电话和短信催债的阴影之下。在这种气氛之下,谁还能有心学习?
总之到了 9 月份。那天,我在一家餐厅吃饭,接到了某家银行的电话,说我这个月信用卡花费到了 12000 元左右,要不要办账单分期。被这个数字震惊的我查了一下,果然如此。但是我查账单,基本上都是几十几十的花费,几百的都很少。然后我一个个加了起来,还真的有这么多。至今我都无法理解为什么那个月花了那么多钱,唯一可行的解释是:当时搬家,买了不少家具和智能设备。但是这顶多两三千,在一万二的支出面前也占不了太多。总之,确实花了那么多钱。当时的我调动了不同银行卡、支付平台的钱,补上了这笔巨额的账单,然后再点了一份鸡排。
但是,我不止一张信用卡,而且还有花呗。很快,我发现,自己真正到了入不敷出的地步。也许之前没有这么窘迫,是因为自己还有一大笔存款;而如今,大部分钱都用来交了培训费用,自己的入不敷出才显露了出来。我虽然在交钱的时候经过周密的计算,却没有料到几个月后的搬家、添置家具和电器也会花一大笔钱,也没有料到有车之后,自己要花一大笔油费。
于是我不断地节流,甚至连车都不敢开。所以计划中拍各个路段的 POV(大概意思就是在驾驶的时候把前方的景象录下来),也只好无限期推迟。我甚至期盼着居家办公,因为每次上下班,单程就要花将近 20 元在油钱上。
我拍摄 POV 时的情景
然后故事回到开头。
即使我把 iPad 卖出去回了血,但是面对着将近两万元的亏空,只不过是杯水车薪。唯一庆幸的是,短期内不需要一下子还这么多钱。
资产情况
禁脔还记得大学的时候,我上课记笔记的方式,除了传统的方式外,就是在手机上打字。这有很多局限性:
打字只适用于偏向文科的课程。偏向理科的课程有很多符号、公式等内容,最便捷的方式是手写。用手机打字还是太慢。触摸屏幕打字多的时候非常难受;我大一下学期买了个蓝牙键盘打字,但是后来感觉没太大速度的提升,就不用了。主要还是手机的输入法和电脑上的逻辑不一样。所以,当我看到不少人用 iPad 搭配 Apple Pencil 记笔记的时候,甚是羡慕。可以直接在 PPT 上记笔记,复习的时候也不用打印,如果有 PDF 的话,出门只要携带 iPad 就行了,不用带一大堆沉甸甸的书。
与此同时,我看到图书馆里面的很多同学用 iPad 看网课视频。我那时的电脑太重,屏幕前面还要占掉很大一块区域放键盘,放在桌子上,就没地方放书了;如果换用 iPad,完全解决了这个问题。
另外,我一直以来都有一个画家梦,想画漫画。所以看到其他人用 Apple Pencil 绘画的时候,我也是很羡慕的。
至今,我还在惋惜,如果那时候我有 iPad,估计现在都读博了。只可惜,我那时候真的是没钱,连二手的 iPad mini 的价格都让我望而却步。我只能在沃尔玛的数码专柜,体验苹果的设备,看什么尺寸比较合适。
代餐我的生活得以改善,还是在工作之后。
到了 2020 年下半年,由于工作需要,我需要读的书越来越多,然而纸质版的书籍太重,每次去图书馆借还书对于我来说都是一次煎熬。这时候,我想到了买一台能看 PDF 的设备。彼时, iPad 对我来说还是太贵,于是我买了一台二手的 Surface Go 一代顶配平板电脑,加上键盘和笔花了大概 2000 元。
卖出之前拍的照片
Surface 是 Windows 系统的,这既是优点也是缺点。
优点是,它可以适配生活中绝大多数的软件:我不仅能看 PDF,还能写文章、代码、剪视频;缺点是,对于手写、触控的需求,适配的软件太少,而且质量并不好。Surface Go 看 PDF 的效果
我此前在卖场里体验 iPad 和 Surface 的笔的时候,感觉 Surface 的笔的手感更好;但是实际上手体验的时候,并非如此。也不知道怎么回事,Surface 的笔漂移的情况很严重,多次校正之后仍然不尽人意;笔尖太软,感觉不舒服。
总之,Surface Go 对我来说只算代餐,而 iPad Pro 才是我的心头好。
失望2021 年 2 月,存款不少的我,斥巨资买了 iPad Pro 256 GB Wi-Fi 版,外加 Apple Pencil。
对于 iPad,有一句有名的话:买前生产力,买后爱奇艺。不过,一开始的我,两者都不沾。我看视频有更大屏幕的电脑,也不需要 iPad;至于生产力,我当时实际上也厌倦了看 PDF 和绘画了,因为自己真的没有耐心。所以,今天看来,我那时候完全没必要买它。更何况,此后一个多月,新款 iPad Pro 出了,这波血亏。
与其他东西一样,一开始,我对 iPad 爱不释手,恨不得随身携带;但很快,新鲜感过去,马上置之不理。
至于之前的记笔记,经过了这么多年,我还是感觉,打字真的很方便。现在的我,工作与软件测试相关,如果要记什么,基本上就是纯文本就够了。如果没有绘图、公式的话,手写除了装逼什么都比不上打字。
相比于大学时的期许,现在对于 iPad,我实在是感到失望。
不过,如果说它一无是处,未免也太过了。我至少还可以用它绘画。只不过,在临摹了一些绘画作品后,绘画方面实在过于愚钝的我最终放弃了。
用 iPad 做的临摹(右)
在参加考研的培训之后,由于记笔记,我又用了它一段时间,但是培训机构跑路后,它再次失去了用处,最后沦为这副场景:我看到它电量耗尽,给它充电;充电完了之后,也不怎么用它,它的电量自然耗尽,由此周而复始。
哦对了,以前买的那台 Surface,还有 Kindle,也是这样的结局,最后的归宿同样是挂到闲鱼卖掉。
我读高中的时候,从杂志上知道 Kindle 这种东西,当时就感觉这种设备能够代替沉甸甸的纸质书。与 iPad 相似,我在工作之后才有钱买它。但是,随之而来的,同样是失望:
显示效果并不像期望中的那么好商店里面的书太少,就算有,有一些也只是机械式地转换,根本没有考虑插图和图表的适配性;这种情况在下载的书里面更加严重屏幕太小,不适合看 PDF系统过于封闭,要啥啥没有;而且配置太低,就算刷机也没有太大的利用价值卖掉 Kindle 前拍的照片
最后,我发现一个事实:就算纸质书有诸多不便之处,各种电子设备和电子书也代替不了它。
畜牧2022 年,有一个概念让我印象深刻:
一家企业的产品和生态,会引起一部分人群的狂热追求,这种狂热甚至让这家企业的粉丝不顾事实和差评,无脑地拥护它。于是,我们就可以说,这家企业的畜牧业很发达。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苹果和特斯拉。我只有苹果的设备,就着重说苹果的吧。
我并不否认,苹果的产品有过人之处:系统的美观、iOS 对于应用的管控、芯片的性能等等,都是可圈可点的。但是,我也能深刻地认识到,苹果的产品高价低配严重,苹果的生态封闭到令人发指,苹果的一些产品有不可忽视的缺点。
然而,这些缺点,往往被一些果粉无视,甚至成了优点。
比如说,iOS 的生态严重封闭,用户基本上只能从 App Store 下载应用。前段时间欧盟要求苹果开放侧载。
我看到这则新闻的时候,感觉挺不错,因为这意味着我可以和在安卓的时候一样,下载安装包安装应用,可玩性和自由度增加了。
结果,这种新闻的评论区,基本上都在骂欧盟,说“这下国内的软件就无法无天了”什么的。
搞得安卓没有应用市场似的。现在的安卓手机,厂商巴不得让你只能从应用市场下载应用;不过和苹果的区别是,如果你想自己安装应用,也可以,风险自担就行。而且现在各个厂商的 ROM 都对隐私做了不少管控,虽说不如苹果严格,但也不至于无法无天。
安卓对非应用商店安装软件的控制(以 MIUI 为例)
至于有人说“以后 App Store 上面都是阉割版的应用,想要全部功能要到自家网站上面下”,简直是杞人忧天。我用安卓这么多年,这种情况只见到一个应用是这样的——酷安。而它这么做是因为自己有应用商店,各大厂商的应用商店不允许其他的应用商店存在。
我不否认现在一些软件企业对安卓手机用户毒害颇深,通过各种方式弹广告、窃取信息、阻止卸载;但是,这很大程度上源自用户的安全意识不高。我也不否认对于老人和小白,目前用 iOS 更好一些;但是,iOS 封闭的生态,对于我们这种有能力更好地利用手机的人来说,是一个灾难。
比如说 CarPlay,这个被众多 iPhone 用户吹捧的功能,实际使用起来,对于我来说有众多不便:
强推自家的地图服务,没法隐藏;虽说能够使用第三方的地图,但是使用起来没有自家的地图方便,简直就是应用歧视只支持一部分应用(这还能说是应用厂商适配问题),支持的也只是一小部分内容,比如信息不显示文字、不支持歌词(这就纯纯是苹果的限制了)开 CarPlay 时没法录屏,如果同时录像,CarPlay 的部分会卡得不行CarPlay
然而我却几乎没见到对于它的诟病。其他车机如果有这种问题,早被骂上天了。
App Store 也不是什么善茬。
用过苹果产品的人都知道,App Store 上面,许多就算是屁大点功能的应用都会给你收费;而在安卓上面,同样功能的应用,往往是免费的,甚至是开源的;就算 iOS 上面有开源的应用,在 App Store 上,也往往是付费的。
这与其说是开发者的问题,倒不如说是 App Store 的问题。有一点匪夷所思的事情:iOS 应用的开发者想要让应用上架 App Store,必须先为自己的开发者账号付费,而且价格不菲。
Apple Developer Program 的年费为 99 美元,Apple Developer Enterprise Program 的年费为 299 美元 (如果适用,则以当地货币计费)。价格可能因区域而异,并在注册流程中以当地货币列出。
——注册 - 支持 - Apple Developer
大型的企业倒是可以付得起,但是小企业和个人开发者又不是为爱发电的,所以付费反倒成了常态。更别说你只能用苹果的设备开发 iOS 应用——注意,是设备,不是系统(黑苹果不在考虑范围,它不算是合法范围的,对专业人士来说也有难度)。
而大家熟悉的“苹果税”就更不用多说了,用 iOS 充值简直就是大冤种。我都是常备两台手机,充值要么到购物网站买,要么用安卓手机充值。
还有 Apple Music。我压根不知道为什么有这么多人强推它:它难用,收藏功能让人摸不着头脑,歌词没有翻译,不花钱还用不了,花了钱,同一时间也只能在一个设备上使用。至于强推的理由,我就只见到“简洁”“纯粹”。但说实话,这也只是它仅有的优点了。高情商叫“简洁”“纯粹”,低情商叫“残废”“阉割版”。
还有一堆我就懒得说了,到此为止吧。我只想说,工具是为人所用的,而不是供着的。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