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恩施知识网 > 生活常识 > 正文

男朋友手抖「男友手抖我该为下一代健康着想放弃他吗|翠红答问」

问:我明年就三十岁了,和男朋友认识了一年半,性格脾气相合,相处得挺好的。年前他告诉我他家里不同意我们,说我家经济条件不好。其实我们两家都是普通家庭,都差不多。过年他说回去做了家里的工作,家里的态度比较坚决。这事还没有烦完,我们又遇到另外一个难题。
认识了几个月之后,我发现他情绪一激动胳膊就会发抖,他妈妈也有这个毛病。过完年终于说服了他去医院检查,是良性震颤,他说医生说遗传概率很小,不算遗传病。我在网上看到,说良性震颤就是特发性震颤,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有50%的机会遗传。他叫我认命,又不是残疾

问:我明年就三十岁了,和男朋友认识了一年半,性格脾气相合,相处得挺好的。年前他告诉我他家里不同意我们,说我家经济条件不好。其实我们两家都是普通家庭,都差不多。过年他说回去做了家里的工作,家里的态度比较坚决。这事还没有烦完,我们又遇到另外一个难题。

认识了几个月之后,我发现他情绪一激动胳膊就会发抖,他妈妈也有这个毛病。过完年终于说服了他去医院检查,是良性震颤,他说医生说遗传概率很小,不算遗传病。我在网上看到,说良性震颤就是特发性震颤,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有50%的机会遗传。他叫我认命,又不是残疾,可是我家里认为很严重,因为上一个男朋友也是手抖,他们不同意就分手了(我没用啊,从小听话),亲戚都说将来生了小孩要操心一辈子。我只希望小孩和别人一样可以唱歌、跳舞、弹琴。

现在父母说,你要愿意就愿意嘛,以后不要回来埋怨,后悔的时候没人管你。我听了很不是滋味。但是这事关系到下一代健康,超越了爱情呀。

答:这个疾病究竟是遗传概率很小还是五五开的遗传性,你最好找专业医生咨询。网上资料上传人的背景情况不清楚,不足以为证。这件事倒是暴露出两个问题:

一是你说你和男朋友挺好的,这事却看出你并不信任他,而且从你的叙述看,他刚开始始终不承认自己有疾病,给了你不信任他的理由。他不讲真话,可能你们的关系未必有你认为的那样十全十美。

二是你家里人有过度焦虑的倾向。由你的观察看,男朋友手抖造成平时比一般人笨拙一些,生活可以处理,也不影响工作(社会功能)。据你的说明,如果小孩遗传到这个疾病,大概率可能和男朋友的情况差不多,不会更加严重,也就是可能跳舞、弹琴这些方面有影响。正常来说,女性会考虑孩子成长过程中学习跳舞、弹琴时生理缺陷带给孩子一定程度的成长烦恼,诸如自卑、不合群等,你家父母、亲戚的焦虑程度比较像面对唐氏综合征、自闭症那一类生活自理有困难的疾病,也就是说,大大超出了问题的严重性。

我想,也许你的焦虑与以上两方面有关:亲密关系本身存在一定的问题,可能你强迫自己不去思考,于是焦虑转移到他的生理缺陷上,把问题的严重性从一般扩大到极其严重;你父母的过度焦虑提供了你投射自己焦虑的机会,通过他们的焦虑你把自己的焦虑摆在了台面。

手抖,良性震颤,似乎并不是如同近视眼一样极其常见的疾病,你连续两任男朋友都手抖,而且前任男友是由于父母坚决反对分的手,有必要考虑强迫性重复的可能性。你不是在自愿的情况下和前任分手,用格式塔心理学来说这叫事件经历不完整。在理性上你接受了父母的要求,潜意识里这件事没有结束,它会强迫要求使事件变得完整,自动追踪同样是手抖的男性,和他建立起亲密关系。一般情况下,出于不满意而和前任分手的原因会使人格外敏感,按理你在确定恋爱关系前应该特别关注现任男友手抖不抖,是否笨拙。你在确定恋爱关系几个月之后才发现,并且在他家嫌弃你家经济条件不好之后确诊,很有必要把你与前任的恋爱、分手过程重新再理一遍,这个清理最好在有经验的咨询师指导下完成。

找心理咨询师的建议有一部分出于对你原生家庭情况的考虑。你父母似乎在处理自己情绪时,会把他们的焦虑情绪转嫁给你,看问题有扩大化的倾向。当你的意见和他们不一致时,他们用的方式是“你不照我说的做,我就惩罚你”——情感敲诈。你自述从小很听话,有可能“不听话就不要你(不爱你)”也是常用句式。你需要在咨询师的陪伴下,理清哪些想法是自己的,哪些是父母的,逐渐建立起真实自我,认识到自己本身就是有价值,听话与否不是价值体现。在这个基础上,你才会真正得出自己的答案,你和男朋友是否要继续走下去。

围观团

@左耳

说句不好听的,姑娘你其实是在为潜意识里的“他家竟敢嫌弃我,我还嫌弃他呢”找借口而已。说是为了下一代的健康……先不说手抖的遗传几率有多大,就算完全健康的两个人,生育的后代也不一定毫无问题啊?

@存形忘意

我觉得你父母的话并不过分啊,成年人了,慎重选择,并承担自我选择的结果,不是很应该吗?为什么你觉得“不是滋味”?难道你希望父母说“闺女你大胆去爱吧!将来小孩我们帮你带”?

@恬然

如果是我遇到这种事的话,我会和他商量,我们结婚,但将来我去买一份优质的精子来造人。他同意我的理念,说明思维高度合拍,就一起走下去;不同意,就再商量是否可以丁克不要小孩;还不同意,就只能分手了。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性格和态度,不一定适合你。

手记:比悲伤更悲伤的——爱的匮乏

电影《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热潮渐过,可以探讨一下这类型的电影,不至于被暴打了。这部电影一边是许多人称之为烂片,一边却是刚上映6天狂揽5 亿票房,赚得盆满钵满。认为好看的朋友说,她看电影时周围一片呜咽声,大家都被深深打动了。这类电影打动的是什么呢?创伤,爱的匮乏带来的创伤、情结,甚至爱的黑洞。

这部电影翻拍自韩国电影,韩国的爱情电影爱拍车祸、白血病或者别的什么突然死亡、绝症,两岸观众都爱看。不单是现在年轻一辈爱看,老一辈也爱看讲白血病的《血疑》(日本)、讲患绝症的妈妈《星星知我心》(台湾)。爱(性)与死亡紧密连接,快要成为东亚文化的一部分了。

按常理,对于人类来说,性(爱)是指向生的,也指向愉悦,怎么变成了一爱就死、一爱就苦得不得了了呢?要照精神分析学派祖师爷弗洛依德的理论,越是低级的生物,性(爱)与死亡越是紧密相连。比如鲑鱼会历尽千辛万苦洄游产卵,完成后死去。所谓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蚕的死亡是在蛹化成蛾之后,完成产卵后死去。更低级的草履虫靠一变为二完成繁殖,生与死的界限更加模糊,没有了间隔。在低等动物里,两者是混在一起的。

有一种说法,胎儿的发育是人类进化史的缩影,由鱼到两栖到哺乳。心理上也有这种趋势,心理成长、发育越是低下、原始,越是保有爱(性)与死模糊的界限。大白话就是:越是在幼年得到的爱少,越是匮乏的人,越是把爱与死连接在一起。很多朋友(包括我那个坐在电影院齐声同哭的朋友)会反驳这种说法,认为父母虽然这不对那不好,但是他们是爱我的。这里说的爱不是指父母主观上爱与不爱,是指婴儿时期的我们所需要的爱是否得到了满足,并且这个爱是否足够多。有的母亲听到婴儿哭就喂奶,不管孩子是冷了要加衣服还是尿了要换尿布,有的父亲买很多自己喜欢的东西给孩子,孩子自己喜欢别的他不给,还有的爷爷奶奶不管孙子吃得有多撑,继续强迫喂食。这些情况下,行为上可能被社会视为爱,孩子主观体验到的不是。

这类电影吸引到女观众数量更多一些,除了被讨论得很广泛的重男轻女倾向导致女性在幼年时没有得到充足的爱,还有心理学教育缺位的原因。母亲常把内心中不被自己接受的部分投射给女儿,比如母亲不漂亮并且为此烦恼,会挑剔女儿长得不好,同时由于母亲缺乏心理学常识,她意识不到行为背后的心理学动机,女儿的主观体验就是妈妈不爱我,缺爱。再加上母亲与女儿病态共生,父亲冷漠疏离,爱就被定义为与痛苦、死亡密切相关联。这类电影描绘出了很多人心中病态的爱的画像并持赞同态度,高票房不足为奇。

在我们对话框中回复“情感”,

还能查看我们更多的问答

周公子

著名情感专栏作家。

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lqw923

微博 @周公子心理

情感问题,也可以在本公众号留言,说说你的情感困惑。我们将转交周公子解答。

翠红简介

文学硕士,2009年获心理咨询师资格,长期从事文学、心理学跨学科研究,专注于精神分析、人本主义和超个人心理学学派。为多家媒体文体版撰写情感分析专栏文章多年。

读者如有情感方面的咨询,可发送至 xxsbfkb@163.com

信息时报 周公馆 翠红答问

编辑:Cateran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恩施知识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esly.wang/shenghuo/7012.html 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恋爱交友软件是依靠什么模式盈利的软件「社交软件靠什么盈利」 下一篇:女人说想要背后的意思是什么怎么回答,女人背后的谎言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