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恩施知识网 > 生活常识 > 正文

武汉逾2万名大学生贷款买苹果手机「湖北大学生贷款买iPhone63万多滚成70多万」

高利贷(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段时间,湖北大学知行学院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大二学生柳晨(化名),待在赤壁的家里忐忑不安。再过20多天就要期末考试了,他却不敢回到学校。
去年10月,柳晨为了购买苹果6手机,申请网上贷款。随后,他拆东墙补西墙,不断找其他小额贷款公司贷款还债,最终欠下多家公司70多万元。由于被催债人员逼得没有办法,20天前,他回到老家躲债。
昨日,楚天都市报记者采访了柳晨及其家人、老师等。
两部手机“贷”来恶果
19岁的大二学生柳晨,看起来一脸稚气

武汉逾2万名大学生贷款买苹果手机「湖北大学生贷款买iPhone63万多滚成70多万」

高利贷(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段时间,湖北大学知行学院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大二学生柳晨(化名),待在赤壁的家里忐忑不安。再过20多天就要期末考试了,他却不敢回到学校。

去年10月,柳晨为了购买苹果6手机,申请网上贷款。随后,他拆东墙补西墙,不断找其他小额贷款公司贷款还债,最终欠下多家公司70多万元。由于被催债人员逼得没有办法,20天前,他回到老家躲债。

昨日,楚天都市报记者采访了柳晨及其家人、老师等。

两部手机“贷”来恶果

19岁的大二学生柳晨,看起来一脸稚气。昨日,他向楚天都市报记者讲述自己的遭遇时,连称“上了当”。

据柳晨介绍,去年10月,苹果6手机刚刚上市,他看到有同学购买,也动了心。可家里每月给的1500元生活费基本没有结余,找父母开口又不好意思,他想到了“分期付款”。

经人介绍,柳晨登录深圳一家网络贷款平台申请贷款,该机构称,不贷现金,只“贷”手机。于是,柳晨提供了自己的身份证、学生证、手机等号码,以及父母、老师相关信息后,用一张借条换回一部苹果6手机。

几天后,柳晨用同样的办法,再次“贷”到一部苹果6手机。他卖掉第二部手机,还了约4000元贷款,之后再也无力偿还欠款,便按对方要求,连本带息打了一张约1万元的总借条。

“自从背上第一笔贷款,我就每天提心吊胆,学习也受到很大影响。”柳晨说,到了还款日期,对方不断催讨,他只得在网上搜索一些小额贷款公司的信息,一家一家地打电话申请贷款,拆东墙补西墙,以求得暂时的安宁。

3万元贷款滚成70万

今年初开学以来,为应付贷款本息利滚利,柳晨先后向深圳、上海、北京及武汉本地的10多家小额贷款公司贷款。

他到底贷了多少钱?在父亲柳先生的追问下,柳晨称,除了两部苹果6手机,他还分别贷款前往海南和神农架各游玩一次。三笔费用加上其他款项,他贷到的钱物共计3万多元。在后来短短几个月的“连环贷”中,这3万多元本金,滚到了70多万元,其中大部分是逾期违约金。

楚天都市报记者看到,柳先生替儿子还款后拿回的部分借条原件上,按满红色手印。其中一张金额为5万元的借条,借款日期为2015年4月12日,约定还款日期为4月22日,上面明确约定“逾期缴纳违约金本金的10%每天”。

柳晨说,实际上,这5万元钱是由1万元本金“滚”出来的。去年12月底,为了还上买苹果6手机欠下的贷款,他向武汉一家学生分期贷款公司贷了1万元,月息2000元。由于逾期无法还款,欠款额飞快上涨,他只得向其它贷款公司贷了2万元还上,最后又连本带息打了5万元的欠条。

“当时我对10%的逾期违约金没有概念,现在才知道,5万元欠款,一天仅罚息就要5000元。”柳晨说,虽然对方最后减免了大部分违约金,但自己想起来仍不寒而栗。

本文系转载,不代表参考消息网的观点。参考消息网对其文字、图片与其他内容的真实性、及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以及其权利属性均不作任何保证和承诺,请读者和相关方自行核实。

逃回老家躲债求安宁

昨日下午,楚天都市报记者来到湖北大学知行学院柳晨的宿舍。同学们说,他请假回家已经20天。对他欠下巨额贷款一事,有同学说:“讨债的到寝室来过好几次。”

柳晨的辅导员方老师介绍,今年8月,有人给他打电话,称柳晨欠贷款公司6000多元逾期未还,希望他催一下。于是,他电话通知了柳晨的父亲。前不久,两名社会青年到宿舍向柳晨讨债,他担心发生意外,立即赶到宿舍,将讨债者赶走。

方老师说,柳晨刚入学时表现很好,还担任过班干部。从今年初开始,他显得心事重重,学习也不如当初那么认真了,“估计是疲于应付高利贷导致的。”

柳晨说,讨债人到过他的寝室,也在教室外面盯过梢。他没有办法,只好暂时请假回家躲避,以求得暂时的安宁,“具体什么时候返校,现在还不好说。”

部分欠款已协商解决

柳先生称,为解决儿子的欠债问题,他与10多家小额贷款公司联系,了解情况,协商还款事宜,已经还了约10万元。

其中,还款日期为2015年4月22日的5万元欠条,逾期约100天,按每天10%的违约金计算,共要还款55万元。经反复协商,最终以支付5万元本金加上少量违约金得以解决。

目前,仍有“趣分期”等7家公司共约7万元欠款无法协商解决。

柳先生的手机中,保存着一条“趣分期”工作人员11月2日晚发的短信:“你儿子的账单已经归为恶意账单,我们将向校方施压,并扣押毕业证,包括在你儿子学校和合同登记地,大量张贴其大字报逼迫还款。”

昨晚,楚天都市报记者联系“趣分期”武汉片区一吕姓工作人员。他承认曾多次带人到学校催款,由于借款人态度不好,这笔1.1万多元的欠款已经被列入“恶意坏账”。“如果他不还钱,我们绝对不可能让他上学。但如果他有诚意见面谈,我们可以考虑减免30%的滞纳金。”他说。

柳晨称,此前,曾有催款人员威胁他,如果他不还款,就会送花圈到他家里。

柳先生说,儿子的一时糊涂,让全家陷入困境。他希望儿子的遭遇,能够警醒其他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千万不要给自己套上高利贷的枷锁。(楚天都市报记者束继泉、通讯员肖锦)

【延伸阅读】武汉一大学生为买iPhone6 贩毒还月供被逮捕

网络上曾有年轻人为买iPhone手机卖肾的消息,在武汉一所大学就读的大一学生张某,虽没卖肾,却为筹资购买iPhone6贩毒被边防武警查获,日前,西双版纳公安边防支队向晚报披露了这一案情。因涉嫌贩毒,被执行逮捕的张某已于6月22日,被当地检察院提起公诉。

明明嘴角干裂

却不喝包里饮料

5月3日晚20时30分,一辆由勐海开往昆明的卧铺车驶入西双版纳公安边防支队勐海的兴查缉点,执勤官兵依法上车检查时,发现一名青年男子神情紧张地紧紧握着一个双肩包。

打开包一看,里面有一个裹得严严实实的塑料袋,但只装着两听饮料和一些小食品。执勤官兵只准备简单询问几句,却发现这位叫张某的男子说话吞吞吐吐。

“塑料袋里是什么东西?”

“在超市买的零食,拿着路上吃。”

“既然是食品你藏那么紧干什么,里面到底是什么?”

“这个……这……”

执勤警官刚一问出这句话,额头上汗珠直冒的男子一下子呼吸变得急促起来,开始不停地擦汗,说话也变得语无伦次起来。

一名经验丰富的查缉警官伸手拿起一瓶易拉罐摇了摇,发现声音有些不对,细看却发现封口完好无损。

“看你口渴得嘴角都裂成那样了,有饮料怎么不打开喝?”这不经意的疑问,竟把张某吓得说不出话来。

查缉点的执勤官兵迅速拿出拆除工具,拆开其中2个包装精美的易拉罐,果然发现里面藏有2坨毒品可疑物。看到这一切,该男子一下子瘫软在座位上。经初步鉴定,易拉罐中的可疑物为冰毒,净重303克。

为买iPhone6

将自己逼入绝境

经询问,缉毒民警了解到,张某是武汉一所高校的学生,他贩毒的原因很简单—为筹资购买一台iPhone6。

1994年7月出生的张某家住黑龙江省伊春市新青区,2013年考入湖北武汉一所高校就读后,发现身边同学都在用iPhone手机,可自己没有,这让张某觉得很自卑。但由于家中父母均以打工为生,供自己上大学就已经很吃力,实在开不了口啊!

今年3月份学校开学时,有电信公司业务员到学校开展手机营销活动,看到可分期付款购买iPhone6手机的促销信息后,张某开始心动了。

他按照对方的要求与业务员签订了一份“月供400元,毕业前必须还清所欠款项,如果届时还不清,须用毕业证作为抵押”的协议,顺利拿到一台梦寐以求的iPhone6。

自卑感没有了,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原本每个月生活费都紧巴巴的,如果每月再挤出400元还月供,根本不够用啊!“如果到毕业时还不清,毕业证将被对方收去作抵押,找不到工作就更麻烦了……”那段时间,张某感到前途渺茫,开始上网打听各种赚钱的路子。

网友指条不归路

他竟然动心了

今年4月20日,张某在某个QQ群中,结识了一个网名叫“华子”的人。

慢慢熟识后,“华子”给他指引了一条发财路—“不需要去卖肾、卖骨髓,只需要从边境上带点货到昆明,就可一趟赚2万元钱!”

虽然知道对方说的“货”是毒品,被抓到很有可能要被判死刑,但想到2万元钱不仅可以立马将购买iPhone6手机的钱还清,而且还能改善生活,张某开始动心了。

“你放心,只要把东西藏得很隐蔽,是不会被武警发现的!”“华子”的一再开导,让张某最终下定决心铤而走险一回,拿到2万元就收手不做了!

4月28日,张某拨通了“华子”的手机后,电话那头一名男子很快就按照他提供的银行卡,打来1000元的路费。

根据“华子”的安排,张某于4月30日乘火车到达昆明,随后又马不停蹄地转乘卧铺车到景洪,再转车到达中缅边境的打洛小镇。

5月3日9时许,“华子”通过电话让张某到打洛客运站附近,与一名中年男子接上头,并交给他一包塑料袋装着的东西叮嘱说:“里面的零食随便吃,但两罐饮料千万不能动。”

张某将东西装进双肩包后,坐上了开往昆明的长途车,不成想,刚到边防查缉点,就露了陷。(戴振华 万霜降 刘加勇)

(春城晚报)

(2015-06-27 15:36:00)

【延伸阅读】温州17岁“公益少年”被曝挪用2万善款买iPhone

一年多前,只有16岁的他曾因“向乱收停车费宣战”在温州名噪一时

近日被曝挪用两万元善款买iPhone,因涉嫌诈骗被立案侦查

“公益少年”为何深陷诈骗泥淖

本报驻温州记者王益敏 本报见习记者汪子芳

一年多前,他还只是一个16岁的少年。那时的他,试图凭借个人的力量,制止那些隐藏在温州市区某些角落、“占地为王”式的乱收停车费现象。

有一次,他为此和一个乱收费的妇女打了起来。事件经网络曝光后,他在当地成了带有点英雄主义的人物。少年的家人知道这件事后,反对他这么做。之后,他给记者发来一条短信,说自己“放弃了”。

关于他的故事,钱江晚报早在2013年12月就曾做过详细报道。

哪知道,一年多后,记者再次听到他的消息,是关于他涉嫌犯罪。巨大的反差,让人措手不及,记者好半天才缓过神来。

在此前的报道中,我们为这个少年化名为项超。

事情的经过大致是这样的:前两天,温州的微信朋友里,有网友披露,项超利用微信做公益,并以此为名募集到了一笔善款。网友爆料说,项超挪用了其中的近两万元,买了iPhone等私人物品。随后,项超在电话中向钱江晚报记者承认,的确用善款购买了心仪的手机、相机及电脑。

在这两天的采访中,温州当地一些公益组织联系上钱江晚报记者,称已将少年从公益队伍中除名,并向派出所报了案。随后,项超自首,当地警方以涉嫌诈骗罪对他立案。

一个还不到18岁的孩子,一年多时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导致他的人生发生如此的剧变?

“公益少年”向记者承认

用善款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在钱江晚报记者印象中,一年多前的项超,瘦瘦的、小眼睛、卷发,长得挺斯文。怎么看,都不像一个涉嫌诈骗的人。

几天前,记者看到网上的帖子后,立即给他打了电话。

“有。”电话那头,项超对网友挪用善款的指控,回答得很干脆。

项超说,刚开始,他的确是在做公益,和一些爱心人士一起到永嘉县岩坦镇溪下小学助学。为此,他还注册了微信公众号,希望大家多多关注该学校的孩子。活动发起后,温州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

但在助学过程中,有些热心人主动提出捐钱。不久,就陆续有人把钱汇进来,总共有两万多元,目前这笔钱已被他花光。

项超坦承,他是起了贪念,为了追求时尚,他花了6000多元买了部苹果6Plus手机。为了助学过程中能更好摄影、做视频,他还买了一部佳能单反相机和一台华硕笔记本电脑。

他解释说,有四五千元善款是用在了助学上:他请礼仪公司做了一个公益视频,刻了200来个光盘分给爱心人士,还买了一些学习用品送给了学校。

这件事,在当地受到了很大的关注。随后的几天,项超并不排斥采访,对自己做的事十分坦诚。前天,他向公安机关自首。他说,愿意用自己的压岁钱,补上这笔善款。

不过,到昨天,记者试图再次联系项超,他的手机却关机了。

公益及爱心人士相继报案

称“这个孩子做了一些不可原谅的事”

钱江晚报记者了解到,早在项超向公安机关自首前,当地派出所已经接到了相关人士的报案,其中包括公益组织的负责人,还有一些是被项超骗了钱的爱心人士。

民警说,目前,对于项超挪用善款买的手机、照相机、笔记本电脑都已被扣押,而他因涉嫌诈骗罪被警方取保候审。案件在进一步调查之中。

阿让(化名)是最早报案的人之一。事业有成的阿让,利用空余时间做慈善。他说,自己跟项超并不算熟,“这样对待一个孩子(指报案),更多的是无奈……他确实做了一些不可被原谅的事。”

阿让说,项超在温州的公益圈小有名气,“在项超的名片上印着众多头衔,但绝大部分头衔,是他自己加上去的,并没有得到相关组织认可。”

项超每次在参加活动时,只出示过“温州市萍姐动物保护中心”的正式证件。昨天,钱江晚报记者联系上了这个民间公益组织的负责人“水心阿姨”,她说,项超是去年10月加入组织的,但他们于3月3日就公开发表了将其除名的公告,声明项超不能再以该中心的名义开展各类活动。

“水心阿姨”说,她后来经人证实才知道,项超利用公益组织的名号,将爱心人士的善款直接汇到了自己的个人账户,然后花掉了。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阿让和“水心阿姨”都表示,他们之所以这样对一个未满18岁的少年,事实上,是在挽回一些爱心,“不能让身边的公益人士因为他的存在,而寒了原本的爱心。”

曾给他汇过款的人:

“认识第一天,他就不停地催钱”

昨天,钱江晚报记者拿到了部分向项超个人账户汇款的名单。名单中,大家给他汇款的金额,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

其中,陈女士给项超汇款的数额最大,有5000元。说起这段经历,陈女士说,“现在回想起来,整个过程,他就是在不停地索捐,让人生疑。”

“那时临近过年,经一个一起做公益的朋友介绍,我认识了他。”陈女士说,认识的第一天,项超就给她不停地打来电话,至少有四五个,“他说,他们在做一个公益活动,现在急需买一些文具用品,当天就要钱。”

随后,项超给陈女士的微信里不停发他做公益的照片,还有打着他各种头衔的名片,并一直强调,“我不是骗子。”

陈女士说,他们有一帮做企业的朋友,有空也一起做公益,几千块钱对他们来说,不算什么大数目,“看到这个孩子这么诚心,我就电话联系了他做慈善的那所学校校长,校长电话里说,这个少年确实在给他们做公益,然后,我就放心地把钱打了过去。”

钱江晚报记者又联系上了那所学校的金校长。金校长说,他们是一所山区学校,在这里读书的孩子,年龄跨度从小学到初中都有,“项超确实带来了一些人给我们学校捐学习用品,但他从来不说,哪些东西是他用善款买的,哪些是别人直接带来的。”

陈女士说,如今看来,项超似乎是有计划地在骗钱,“而这样的行为,让我们都感到很痛心。”

记者手记

少年的公益之路

为何走偏

一个未满18岁的少年,他的人生之路,到底是怎样走歪的?

实际上,钱江晚报记者了解到,从小到大,他过得并不幸福。知情人士称,在项超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离异了。

一些接触过项超的人说,这个孩子因为得不到应有的管教,他很早就不读书,即使在上培训班的时候,也经常缺课。

“之前做的那些事(指反对乱收停车费),受到了社会的关注。还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在虚荣心得到满足的同时,没能抵挡住金钱的诱惑,最终丢了底线。”一位曾跟项超一起做过公益的人士这样说。

另一方面,也有人指出,在温州,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民间公益组织,有一些管理并不完善。

“这个孩子是个聪明人,在无数次参加活动的过程中,看到了其中的‘漏洞’,并加以利用了。”一个公益组织的负责人对钱江晚报记者说。

苍南县壹加壹应急救援中心(目前已成立壹加壹公益联合会)正式登记注册于2008年,是全国首家正式登记注册的民间应急救援组织。这个组织的理事长张炳钩介绍,目前壹加壹共有三个以组织名义开办的账户,所有账目都通过这三个账户走,不通过私人账户。

然而,因为涉及到方方面面,拥有一个公共账户,并不是每个公益组织能做到的。

“不是打着任何公益的旗号就可以去做慈善募捐。”昨天,温州市慈善总会秘书长李春芳接受钱江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任何个人或者单位事实上都没有资格,以公共慈善的名义去组织募捐,“如果温州的民间公益组织能再规范一些,或许就会少一些类似项超的不幸。”

话说回来,项超还只是一个未成年的孩子。如果在他偏离人生轨道的时候,有这么一个人或一个机制,及时地制止了他的行为,这个孩子未必就会走上一条错误的道路。这也是全社会都需要反思的问题。(钱江晚报)

(2015-03-11 08:10:09)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恩施知识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esly.wang/shenghuo/78429.html 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苹果7分期付款怎么付,苹果7plus手机分期付款 下一篇:苹果手机不送充电器被告,苹果11不送充电器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