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抠指甲怎么都改不掉是病吗,儿童不停抠指甲
后来问了一些家长,得知他们的孩子也会有咬指甲和抠指甲的行为,但是后面慢慢就消失了。我也希望随着她年龄的增长,会慢慢改掉这个坏习惯,但是两年多过去了,不但没有消失反而上瘾
四岁的女儿两年前开始喜欢咬指甲,被我严厉禁止后转为抠指甲撕手皮,一双可爱稚嫩的小手,指甲部分惨不忍睹,有时候甚至血肉模糊。害怕她得甲沟炎,曾在指甲上涂风油精和用创可贴包住,停止一段时间后又开始变本加厉,不止晚上睡觉时抠,白天也经常抠,捉住她的一只手不让她抠,她就用另外一只手的两个邻近手指互相摩擦,总要把那些不平的指甲抠掉才罢休。
后来问了一些家长,得知他们的孩子也会有咬指甲和抠指甲的行为,但是后面慢慢就消失了。我也希望随着她年龄的增长,会慢慢改掉这个坏习惯,但是两年多过去了,不但没有消失反而上瘾了,我经常拉着她的手都感觉到她的另一只手的手指在无意识地抠指甲,而当她一个人无聊的时候最喜欢就是抠指甲撕指甲边上的倒刺。
带去给医生看,大多建议补充维生素,可是抽血化验她并不缺维生素。当我看到百度贴吧有一个近三千人的“咬指甲吧”时才发现,很多人从小开始咬指甲一直戒不掉,甚至终生戒不掉。这不仅仅是坏习惯,而是一种上瘾的行为,这时我才发现孩子问题的严重性。
其实我自己也喜欢抠指甲,孩子爸爸认为是我传染给孩子的。我是十岁左右开始喜欢抠指甲的,小时候看到小姨在抠指甲很奇怪,她说自己是因为无聊。谁知道这一动作马上深入我的大脑,我开始不由自主的抠指甲:上课抠、看书抠、聊天抠,甚至考试时也抠,开始是只要手空闲就会抠,后来手不空闲也会停下来抠,但是这一习惯在我当妈妈以后就慢慢消失了。
咬指甲的起源
01.咬指甲从古至今都存在
一千年以前就有这种行为,例如古希腊哲学家克里安西斯据说就沉迷于咬指甲。在近现代,没有数据显示我们承受着痛苦(从技术上来讲被称作咬甲癖),但是小规模的研究显示:20%左右的成人经常咬指甲,而这些成人的咬甲癖大多是儿童早期发展来的。虽然咬指甲行为存在已久,但是很少有理论解释清楚这个行为。当前的假说:咬指甲能够帮助我们平稳情绪。当我们厌烦的时候带来启发;当我们压力大或者沮丧的时候,能够让我们得到暂时的平静。【1】
02.咬指甲可能来源于“口欲期”
口欲期是指婴幼儿时期处于一种完全不自立的状态,依赖母亲或其他养育者生活。婴儿基本没有行动能力,口是他们的中心:用口吃奶、用口哭叫、用口咬手脚,抓到东西都往嘴里塞,这是婴儿惟一的认识手段。当口欲期的宝宝没有得到应有的关爱和满足时,他们会把手放到嘴巴里吃手来转移自己的欲望。
刚出生的宝宝除了需要满足生理欲望,还极需要满足心里被关爱的欲望。很多父母以为只要孩子吃饱喝足就会乖乖自动睡觉,忽略了他们与生俱来探索的欲望。当这些欲望没有被满足时,他们就会转向其他事物和行为。
我的一位朋友是个典型的手机控,即使生了孩子当了妈,离开手机就会让她失去存在感和安全感,我千万遍教导她也没有用,带着孩子的时候还是玩手机。当孩子吃完母乳还没有睡意时,她就开始用安抚奶嘴,宝宝一吃完奶就塞奶嘴,一直允吸到睡意袭来,直到孩子睡着的时候,嘴里还吸着奶嘴。半夜孩子醒了睡不着,她也是塞个奶嘴,继续玩手机;早上孩子醒来了,她还是塞个奶嘴,继续玩手机。她的这种喂养方法解放了自己,却把孩子推向孤独和焦虑的深渊。现在她的宝宝两岁多了,非常容易焦虑,也特别喜欢咬指甲。
抠指甲的起因
01.抠指甲常常在小朋友身上表现,成年人身上也有,这是精神比较紧张、心理焦虑导致的。
帮助病人们解决咬指甲、揪头发还有其他以身体部位为焦点的重复紊乱行为问题的心理学家弗雷德·门德尔说:“每个人一定程度上都咬指甲,当提到人们这样做对自己有害时,就不会当成一种日常行为了。”
虽然每个人都有一定程度的咬指甲,但是发展成为咬甲癖或者抠甲癖的是那一部分不能自我控制的人。这部分人往往具有内向、敏感、焦虑素质等性格特点。
“妈妈,我喜欢抠指甲,但是怕你骂我,所以我偷偷地抠。”一次我又禁止女儿抠指甲后她袒露心扉的和我说,我鼻子一酸,眼泪盈眶,温柔地对她说:“你抠吧。”因为任何办法也阻止不了她抠手指了,越阻止她越要去做,不如放松心态慢慢引导她戒掉这个隐。于是我开始反思,孩子是怎么喜欢上抠指甲的。
我的女儿天生比较内向胆小,对声音特别敏感,很容易焦虑不安,即使我们经常鼓励安抚她也不能完全解除焦虑,这时候她可能看到我偶尔会抠指甲,就开始模仿然后着魔接着上瘾,最后享受那种痛感式的发泄,把焦虑转为痛楚。
特别是晚上入睡困难时,哄睡一个多小时她还没睡着,我们就会失去耐心,开始烦躁,然后不管她做什么都没有回应,这时候因为疲惫和失望会让她闭嘴不准动,她就开始这项不需要任何工具、不需要任何场所、不需要任何陪伴,随时随地畅所欲为的抠指甲行为了。一开始我们因为可以让她安静就默许了,但是发展到后面发现失去控制时已经来不及了,孩子已经把它当成平稳情绪和转移焦虑的最佳法宝。
02.咬指甲可以像尼古丁一样使人分散注意力或者放松,也能使人上瘾。
最近心理学家得出一个咬指甲更可行的理论:它能够提供暂时的逃离,分散注意力,或者是快乐、痛苦中的放松。
门泽尔指出:许多人当他们在刺激下(也就是心烦的时候)或者是刺激过大(压力过大或者过于兴奋)会有咬指甲的冲动。他说,“这种行为给他们鼓舞,当他们刺激过大,确实会帮助他们冷静下来。”这种观点就是咬指甲有两阶段的功效:既能在特定状况下鼓舞人,又能够让他人放松。
03.咬指甲抠指甲是否属于急迫强制性紊乱(强迫症)
什么是强迫症强迫症属于焦虑障碍的一种类型,是一组以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精神疾病,其特点为有意识的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一些毫无意义、甚至违背自己意愿的想法或冲动反反复复侵入患者的日常生活。患者虽体验到这些想法或冲动是来源于自身,极力抵抗,但始终无法控制,二者强烈的冲突使其感到巨大的焦虑和痛苦,影响学习工作、人际交往甚至生活起居。
虽然很多患有强迫症的人都有咬指甲行为,但是咬指甲抠指甲并非完全属于强迫症,因为强迫症是极力抵抗,不愿意去做而不得不做的,但是咬指甲抠指甲是自己很愿意去做甚至很享受去做的。
最后,有一个更平凡的解释:
或许我们咬指甲是因为它们就在那儿。对于一个在刺激之下想要短暂分散精力的头脑,手就在那儿。咬撕指甲确实能够有立马的回报(听起来很奇怪,但是对一个咬指甲的人来说,弄下来确实能立即产生满足感)。而且它可以重新长出来,所以总会有新的指甲可以咬。多要几次,你就会开始从这个习惯中得到快乐——所以不论何时你感到厌烦,有压力,或者沮丧,你的大脑就会不自觉地咬指甲【1】
咬指甲抠指甲的危害手指皮肤损伤,细菌通过指甲的破损处侵袭至皮下生长繁殖引起甲沟炎。常伴有其他行为问题,如睡眠障碍、多动、焦虑、紧张不安、抽动障碍、吸吮手指、挖鼻孔等。最终成为一种习惯性行为,难以戒除掉。
如何戒掉咬指甲抠指甲的瘾
01.寻找释放压力和缓解焦虑的替代品
门泽尔说:“我们努力去鉴别所有触发的情况,用不同的方式去控制他们——要么是阻止,要么是找到替代品。”
如果孩子看电视或者睡觉的时候习惯性地抠指甲,我们可以给他拿一些喜欢的小物品;也可以在家里画一些标志性图片,提醒孩子不要抠指甲咬指甲。
02.给孩子手指涂上药油或者包扎手指
对于喜欢咬指甲的人来说应该是一个好办法,因为刺激难闻的药油味可以阻止孩子咬手指;把手指包扎起来可以提醒孩子继续抠手指就会烂掉。
03.家长不必过分关注,改善亲子互动模式
首先要让孩子了解他的行为,并让孩子知道他不是唯一有这种行为的人;对于年纪小的儿童,我们要以一种亲切与支持的态度,告知他这种行为的危害,多半就会有效果。
当孩子有压力和焦虑情况时,我们要耐心陪伴和开导,让孩子压力得到释放,而不是一味的埋怨和责怪。
04.多陪伴孩子,通过适当的户外活动缓解孩子的压力
换个环境会带来不同的心情,所以,我们可以经常带领孩子走出压抑的氛围,去户外接受新鲜的事物,同时也会减轻压力,带给孩子满足的收获。经常参加户外亲子活动,提高孩子的抗压能力,学会应对各种不同的情况,让孩子的压力得到缓解。
最后,不管使用什么办法,你必须知道形成一种习惯性行为以后是很难戒除掉的,很多时候不能立刻见效,但是我们不能放弃,如果失败了孩子又开始抠指甲,我们要找出早期孩子遭遇失落与分离形成的焦虑情绪,因为它可能是促成孩子行为的动力因子。只要找到这个动力因子,对症治疗,相信这个离奇的抠指甲习惯就会慢慢消失在孩子的头脑中。像我自己就是找到喜欢抠指甲的内因,缘于自己起初不会排解压力,慢慢变成一种习惯,当我开始专注于育儿和运动时,这种习惯渐渐离我而去。
【1】出自美国记者约瑟夫·斯特龙伯格:为什么这么多人咬指甲?解开心理学秘密
文章评论